❶ 追索勞動報酬的案件,我可以申請財產保全嗎
勞動爭議案件,一些用人單位或者無良老闆為了逃避支付拖欠的勞動報酬,在訴訟前或者訴訟中轉移、隱匿自有資產,導致勞動者贏了官司,卻拿不到報酬。為防止這種情況的出現,勞動者可以向人民法院申請財產保全,通過法院查封、扣押、凍結用人單位的全部或者部分財產,以保證將來判決的執行。
申請財產保全要提供擔保,擔保方式一般為現金或實物抵押。
❷ 追索勞動報酬糾紛法院是怎麼收費的
訴訟費用繳納辦法
第十三條案件受理費分別按照下列標准交納:
(一)財產案件根據訴訟請求的金額或者價額,按照下列比例分段累計交納:
1.不超過1萬元的,每件交納50元;
2.超過1萬元至10萬元的部分,按照2.5%交納;
3.超過10萬元至20萬元的部分,按照2%交納;
4.超過20萬元至50萬元的部分,按照1.5%交納;
5.超過50萬元至100萬元的部分,按照1%交納;
6.超過100萬元至200萬元的部分,按照0.9%交納;
7.超過200萬元至500萬元的部分,按照0.8%交納;
8.超過500萬元至1000萬元的部分,按照0.7%交納;
9.超過1000萬元至2000萬元的部分,按照0.6%交納;
10.超過2000萬元的部分,按照0.5%交納。
(二)非財產案件按照下列標准交納:
1.離婚案件每件交納50元至300元。涉及財產分割,財產總額不超過20萬元的,不另行交納;超過20萬元的部分,按照0.5%交納。
2.侵害姓名權、名稱權、肖像權、名譽權、榮譽權以及其他人格權的案件,每件交納100元至500元。涉及損害賠償,賠償金額不超過5萬元的,不另行交納;超過5萬元至10萬元的部分,按照1%交納;超過10萬元的部分,按照0.5%交納。
3.其他非財產案件每件交納50元至100元。
(三)知識產權民事案件,沒有爭議金額或者價額的,每件交納500元至1000元;有爭議金額或者價額的,按照財產案件的標准交納。
(四)勞動爭議案件每件交納10元。
❸ 勞動者追索勞動報酬案件如何確定地域管轄
【分歧】 第一種觀點,認為江新與何玉田若以不服勞動仲裁委的不予受理裁決,起訴至法院,則仲裁所在地法院具有管轄權。 第二種觀點,認為江新與何玉田若以不服勞動仲裁委的不予受理裁決,起訴至法院,則用人單位所在地(九江縣)和勞動合同履行地(九江市開發區)法院具有管轄權。 第三種觀點,認為江新與何玉田若以不服勞動仲裁委的不予受理裁決,起訴至法院,則仲裁所在地法院具有管轄權;若僅憑借欠條,向章元禮追索勞動報酬,則用人單位所在地(九江縣)和勞動合同履行地(九江市開發區)法院具有管轄權。 第四種觀點,認為不管江新與何玉田兩人以何種理由起訴,都應由用人單位所在地(九江縣)或勞動合同履行地(九江市開發區)法院管轄。 【管析】 筆者同意第四種觀點。 首先,對於勞動爭議案件的地域管轄問題,根據《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勞動爭議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第八條之規定,「勞動爭議案件由用人單位所在地或合同履行地的基層人民法院管轄。勞動合同履行地不明確的,由用人單位所在地的基層人民法院管轄。」本案中認為江新與何玉田若以不服勞動仲裁委的不予受理裁決,起訴至法院,則由仲裁所在地法院管轄的觀點是不妥的。因為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規定的地域管轄「原告就被告」的原則,勞動爭議的當事人為用人單位和勞動者,而不是勞動仲裁委員會,不能以勞動仲裁委員會所在地作為確定人民法院地域管轄的依據。 其次,認為只要勞動者不通過勞動仲裁,而是依工資欠條為證據向法院起訴為條件,用人單位所在地和勞動合同履行地法院才具有管轄權的觀點亦有不妥之處,雖然根據《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勞動爭議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二》第三條「勞動者以用人單位的工資欠條為證據直接向人民法院起訴,訴訟請求不涉及勞動關系其他爭議的,視為拖欠勞動報酬爭議,按照普通民事糾紛受理」之規定,江新與何玉田若憑借欠條,起訴章元禮追索勞動報酬,那麼確實應該用人單位所在地(九江縣)和勞動合同履行地(九江市開發區)法院管轄;但兩人若沒有憑借欠條直接起訴,而是先向勞動仲裁委員會申請仲裁,不服仲裁裁決起訴時,仍應由用人單位所在地或合同履行地的基層人民法院管轄。 因此,勞動爭議案件,不論是先通過仲裁前置程序後起訴,還是依據《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勞動爭議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二》的規定直接起訴,都應由由用人單位所在地或合同履行地的基層人民法院管轄,認為應由仲裁所在地法院管轄的觀點是不妥的。 作者單位:九江縣人民法院第1頁 共1頁
❹ 勞動爭議案件受理范圍,哪些糾紛不屬於勞動爭議
1、勞動者請求社會保險經辦機構發放社會保險金的糾紛;
2、勞動者與用人單位因住房制度改革產生的公有住房轉讓糾紛;
3、勞動者對勞動能力鑒定委員會的傷殘等級鑒定結論或者對職業病診斷鑒定委員會的職業病診斷鑒定結論的異議糾紛;
4、家庭或者個人與家政服務人員之間的糾紛;
5、個體工匠與幫工、學徒之間的糾紛;
6、農村承包經營戶與受僱人之間的糾紛。
勞動爭議案件受理范圍
1、勞動者與用人單位在履行勞動合同過程中發生的糾紛;
2、勞動者與用人單位之間沒有訂立書面勞動合同,但已形成勞動關系後發生的糾紛;
3、勞動者退休後,與尚未參加社會保險統籌的原用人單位因追索養老金、醫療費、工傷保險待遇和其他社會保險費而發生的糾紛;
4、用人單位以暴力、威脅或者非法限制人身自由的手段強迫勞動的,迫使勞動者提出解除勞動合同的;
5、用人單位未按照勞動合同約定支付勞動報酬或者提供勞動條件的,迫使勞動者提出解除勞動合同的;
6、用人單位剋扣或者無故拖欠勞動者工資的,迫使勞動者提出解除勞動合同的;
7、用人單位拒不支付勞動者延長工作時間工資報酬的,迫使勞動者提出解除勞動合同的;
8、用人單位低於當地最低工資標准支付勞動者工資的,迫使勞動者提出解除勞動合同的;
9、勞動合同期滿後,勞動者仍在原用人單位工作,原用人單位未表示異議的,視為雙方同意以原條件繼續履行勞動合同,一方提出終止勞動關系的;
10、根據《勞動法》第二十條之規定,用人單位應當與勞動者簽訂無固定期限勞動合同而未簽訂的;
11、用人單位對勞動者作出的開除、除名、辭退等處理,或者因其他原因解除勞動合同確有錯誤的;
12、對於追索勞動報酬、養老金、醫療費以及工傷保險待遇、經濟補償金、培訓費及其他相關費用等案件,給付數額不當的;
13、用人單位未按照國家有關規定或者勞動合同約定給付勞動者工資性住房補貼所產生的爭議;
14、用人單位和勞動者就勞動合同是否已經解除或者終止,或者應否支付解除或終止勞動合同經濟補償金的爭議;
15、勞動者與用人單位解除或者終止勞動合同後,請求用人單位返還其收取的勞動合同定金、保證金、抵押金、抵押物的爭議,或者辦理勞動者的人事檔案、社會保險關系等移轉手續的爭議;
16、勞動者因用人單位未為其建立社會保險關系而造成損失,請求用人單位賠償因此所受損失的爭議;
17、勞動者因為工傷、職業病,請求用人單位依法承擔給予工傷保險待遇的爭議;
18、勞動者因履行勞動力派遣合同產生勞動爭議而起訴,以派遣單位為被告;爭議內容涉及接受單位的,以派遣單位和接受單位為共同被告;
19、事業單位與其工作人員之間因辭職、辭退及履行聘用合同所發生的爭議;(程序上按照《勞動法》處理,因此法院應受理此類案件。)
20、勞動者以用人單位的工資欠條為證據直接向人民法院起訴,訴訟請求不涉及勞動關系其他爭議的,視為拖欠勞動報酬爭議,按照普通民事糾紛受理;
21、當事人在勞動爭議調解委員會主持下僅就勞動報酬爭議達成調解協議,用人單位不履行調解協議確定的給付義務,勞動者直接向人民法院起訴的,人民法院可以按照普通民事糾紛受理。
❺ 勞動報酬爭議 案例
1、勞動報酬應該是勞動都和單位雙方協商,勞動合同期內,單位單方面改成4200元,是不合法的。
2、合同到期後,續簽勞動合同,相應於是雙方重新建立勞動關系,降低工資標准,如果你不同意可以不簽,同時可以根據勞動合同法第46條條5款的規定,按你的工作年限每年一個月,不足半年半個月,向單位主張經濟補償金。
❻ 追索勞動報酬案件,勞動者要求先予執行的,應當符合什麼條件
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爭議仲裁調解法
第四十四條
仲裁庭對追索勞動報酬、工傷醫療費、經濟補償或者賠償金的案件,根據當事人的申請,可以裁決先予執行,移送人民法院執行。
仲裁庭裁決先予執行的,應當符合下列條件:
(一)當事人之間權利義務關系明確;
(二)不先予執行將嚴重影響申請人的生活。
勞動者申請先予執行的,可以不提供擔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