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什麼是醫療糾紛
醫療糾紛是指發生在醫療衛生、預防保健、醫學美容等具有合法資質的回醫療企事業法答人或機構中,一方(或多方)當事人認為另一方(或多方)當事人在提供醫療服務或履行法定義務和約定義務時存在過失,造成實際損害後果,應當承擔違約責任或侵權責任,但雙方(或多方)當事人對所爭議事實認識不同、相互爭執、各執己見的情形。
醫療糾紛的解決途徑
醫療民事糾紛與其他民事糾紛一樣,屬於平等主體之間的財產關系和人身關系,屬民法的調整范疇。根據 「私法自治」的原則,通常情況下,國家不予干預,因此,雙方當事人可以就醫療糾紛進行協商,也可以進行民間調解和行政調解,從理論上講,醫療合同糾紛也可進行仲裁解決,但目前仲裁解決醫療糾紛還不受重視。國家對醫療民事糾紛的干預表現為民事訴訟,需要當事人起訴才能發生。
2. 醫療糾紛的訴訟主體包括哪些
醫療糾紛的訴訟主體
訴訟活動中,訴訟主體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如訴訟主體選擇錯誤回,將會答導致一是訴訟時間被延長,增加訴累,增加訴訟成本;二是當事人對律師失去信心。雖然醫療損害責任糾紛案件中訴訟主體比較容易確定,即醫療機構和患者,但還是有需要注意的地方。
1、醫療機構。醫務人員過錯導致患者損害由醫療機構承擔賠償責任,《侵權責任法》第五十四條規定很明確,無需解釋,需要注意的是醫務人員和醫療機構的認定。
(1)醫務人員的認定。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執業醫師法》第二條規定,醫務人員系指依法取得執業醫師資格或者執業助理醫師資格,經注冊在醫療、預防、保健機構中執業的專業醫務人員。可見,判斷是否屬於醫務人員的唯一標準是——是否取得《執業醫師資格》或《執業助理醫師資格》。對於非醫務人員實施的診療行為,應認定為非醫療行為,對於非醫療行為產生的人身損害賠償責任,適用《侵權責任法》關於人身損害賠償的一般規定。
3. 如何處理醫療糾紛,有何法律依據
1、和解所謂和解是沒有第三方介入,雙方當事人自己協商談判,對各自訴訟權利和實體權專利的處分。屬可分是訴訟前或訴訟中和解。如果是訴訟中和解的,應由原告申請撤訴,經法院裁定撤訴後結束訴訟,雙方當事人再達成和解協議。2、調解調解是指在衛生行政機關、第三方法人或自然人,或著在法院的主持下,對當事人之間的醫療糾紛進行裁決的活動。3、訴訟民事訴訟是在案件當事人和其他訴訟參與人的參與下經人民法院開庭審理,查明事實、適用法律,對醫療糾紛進行裁決的活動。
4. 醫療糾紛與醫療事故的區別是什麼
醫療糾紛與醫療事故的異同點
一、醫療糾紛和醫療事故的概念、性質上有區別。
1、醫療糾紛和醫療事故的概念不同:醫療糾紛是指發生在醫療衛生、預防保健、 等具有合法資質的醫療企事業法人或機構中,一方認為另一方在提供醫療服務或履行義務時存在過失,造成實際損害後果,應當承擔責任,但雙方(或多方)當事人對所爭議事實認識不同、相互爭執、各執己見的情形。定義滿足4個要件:① 特定在醫療服務領域;② 當事人都是合法民事主體;③爭議事實是過失行為;④ 過錯責任處於待定狀態。此概念涵蓋了有過失和無過失的所有情形,體現了醫療糾紛概念的外延和內涵,排除了發生在醫療行業的其他糾紛,如工程建設合同糾紛、醫療設備和葯品買賣合同糾紛、人事仲裁、勞動糾紛等。 醫療糾紛通常是由醫療過錯和過失引起的。醫療過失是醫務人員在診斷護理過程中所存在的失誤。醫療過錯是指醫務人員在診療護理等醫療活動中的過錯。這些過錯往往導致病人的不滿意或造成對病人的傷害,從而引起醫療糾紛。 除了由於醫療過錯和過失引起的醫療糾紛外,有時,醫方在醫療活動中並沒有任何疏忽和失誤,僅僅是由於患者單方面的不滿意,也會引起糾紛。這類糾紛可以是因患者缺乏基本的醫學知識,對正確的醫療處理、疾病的自然轉歸和難以避免的並發症以及醫療中的意外事故不理解而引起的,也可以是由於患者的毫無道理的責難而引起的。亦有人稱之為醫療侵權糾紛,即醫療服務的提供者與接受者之間對醫療行為及其後果是否侵權及侵權責任的爭議。目前醫療糾紛增多的原因是人們的自我保護意識大大增強,患者及家屬處處注意維護自己的利益。醫院和醫務人員尚不能正確認識這一點,從而處於被動局面。
1.醫療工作和醫療行為更多的受到社會規范的強制性制約。而我們有相當多的人對此沒有清醒的認識。
2.服務質量不高,服務態度不好。醫務人員在醫療服務中不能尊重並平等對待 患者,而易出現糾紛。
3.社會對醫療工作存有認識上誤區,很多醫學上正常的事情,卻引起糾紛
醫療事故是指經醫療單位具有資格的衛生技術人員在診療過程中,由於過失而造成患者的人身損害後果的。醫療事故構成要件 (1)醫療事故的主體是合法的醫療機構及其醫務人員; (2)醫療機構及其醫務人員違反了醫療衛生管理法律、法規; (3)醫療事故的直接行為人在診療護理中存在主觀過失; (4)患者存在人身損害後果; (5)醫療行為與損害後果之間存在因果關系。醫療事故鑒定首先是醫療事故技術鑒定的啟動,《條例》規定,衛生行政部門接到醫療機構關於重大醫療過失行為的報告或者醫療事故爭議當事人要求處理醫療事故爭議的申報後,對需要進行醫療事故技術鑒定的,應交由負責醫學會組織鑒定;醫患雙方協商解決醫療事故爭議,需要進行醫療事故技術鑒定的,由雙方當事人共同委託負責醫學會組織鑒定。6種情況不屬於醫療事故。例如,在緊急情況下為搶救危重患者生命而採取的緊急醫學措施造成了不良後果的;在醫療活動中由於患者病情異常或患者體質特殊而發生醫療意外的;在現有醫學科學條件下,發生無法預料或者不能防範的不良後果的;無過錯輸血感染造成不良後果的;因患者原因延誤診療導致不良後果的;因不可抗力造成不良後果的。 醫療事故處理條例中規定:不屬於醫療事故,醫院不承擔賠償責任,這只是在行政處理的范疇,如果醫療機構的過錯造成患方損害,根據民法通則以及相關法律法規,仍要承擔賠償責任,也就是說,即使不是醫療事故,如果醫院侵權造成患者損害,仍要承擔賠償責任。
5. 醫療糾紛的責任如何認定
1、法官直接判定
並不是所有醫療糾紛都必須經過醫療鑒定才能明確責任,根據《民事訴訟法》第72條規定「人民法院對專門性問題認為需要鑒定的,應當交由法定鑒定部門鑒定;沒有法定鑒定部門的,由人民法院指定的鑒定部門鑒定」。問題的關鍵在於醫療糾紛案件爭議的事實是不是「專門性問題」,法官是否「認為需要鑒定」。
從前面醫療糾紛概念的分析可以得知,有些醫療糾紛爭議事實並不是專業醫療問題,甚至不涉及醫學知識,法官沒有必要依申請或依職權安排醫療鑒定。
2、醫療事故技術鑒定
按照《醫療事故技術鑒定暫行辦法》,目前我國醫療事故技術鑒定分為首次鑒定和再次鑒定,首次鑒定工作由設區的市級和省、自治區、直轄市直接管轄的縣(市)級地方醫學會組織專家鑒定組進行;再次鑒定工作由省、自治區、直轄市地方醫學會組織進行;對疑難、復雜並在全國有重大影響的醫療事故爭議,省級衛生行政部門可以商請中華醫學會組織醫療事故技術鑒定。但一般情況下,再次鑒定就是最終鑒定。
鑒定結論應該包括:醫療行為是否違反醫療衛生管理法律、行政法規、部門規章和診療護理規范、常規;醫療過失行為與人身損害後果之間是否存在因果關系;醫療過失行為在醫療事故損害後果中的責任程度;醫療事故等級等內容。
鑒定組會綜合分析醫療過失行為在導致醫療事故損害後果中的作用、患者原有疾病狀況等因素,判定醫療過失行為的責任程度,從重到輕分為4級,完全責任、主要責任、次要責任和輕微責任。鑒定結論中的責任認定直接關繫到賠償項目、范圍和數額的最終確定。
醫療事故等級分為四級十二等,分別是一級甲、乙等醫療事故;二級甲、乙、丙、丁等醫療事故;三級甲、乙、丙、丁、戊等醫療事故;四級醫療事故。對於傷殘患者,醫療事故一級乙等至三級戊等對應傷殘等級一至十級。司法實踐中,事故等級與賠償數額之間不存在正比關系。
3、醫療過錯司法鑒定
從2005年10月1日起,全國人大會常委會《關於司法鑒定管理問題的決定》正式實施,其中規定「在訴訟中,對本決定第二條所規定的鑒定事項發生爭議,需要鑒定的,應當委託列入鑒定人名冊的鑒定人進行鑒定。鑒定人從事司法鑒定業務,由所在的鑒定機構統一接受委託。鑒定人和鑒定機構應當在鑒定人和鑒定機構名冊註明的業務范圍內從事司法鑒定業務」。《決定》也明確了鑒定人依法迴避和出庭作證制度。
國務院司法行政部門(司法部)主管全國鑒定人和鑒定機構的登記管理工作。省級人民政府司法行政部門(司法廳或直轄市司法局),負責對鑒定人和鑒定機構的登記、名冊編制和公告。
司法鑒定結論要確定醫療過失參與度,分為ABCDEF六個等級。醫療過失參與度是指在醫療過失與疾病共同存在的案件中,多種因素共同作用導致患者傷殘或死亡的損害後果,鑒定專家定量分析醫療過失在此後果中所起的作用,明確其參與因果關系的程度大小。醫療過失參與度是法院定案的重要依據,所以司法鑒定結論核心部分就是對這項指標的認定。
與醫療事故技術鑒定不同,司法鑒定只能由人民法院委託進行,且一般只能鑒定一次。對於爭議較大的鑒定結論,最高人民法院《關於民事訴訟證據的若干規定》第27條規定「當事人對人民法院委託的鑒定部門作出的鑒定結論有異議申請重新鑒定,提出證據證明存在下列情形之一的,人民法院應予准許:鑒定機構或者鑒定人員不具備相關的鑒定資格的;鑒定程序嚴重違法的;鑒定結論明顯依據不足的;經過質證認定不能作為證據使用的其他情形。對有缺陷的鑒定結論,可以通過補充鑒定、重新質證或者補充質證等方法解決的,不予重新鑒定。」
6. 醫療糾紛的表現形式有哪些
1、和解所謂和解是沒有第三方介入,雙方當事人自己協商談判,對各版自訴訟權利和實權體權利的處分。可分是訴訟前或訴訟中和解。如果是訴訟中和解的,應由原告申請撤訴,經法院裁定撤訴後結束訴訟,雙方當事人再達成和解協議。2、調解調解是指在衛生行政機關、第三方法人或自然人,或著在法院的主持下,對當事人之間的醫療糾紛進行裁決的活動。3、訴訟民事訴訟是在案件當事人和其他訴訟參與人的參與下經人民法院開庭審理,查明事實、適用法律,對醫療糾紛進行裁決的活動。
7. 醫療糾紛和醫療事故的概念
醫療事故是指醫療機構及其醫務工作人員在醫療活動中,違反醫療衛生管理法回律、行答政法律、部門規章和診療護理規范、常規,過失造成患者人身損害的事故。認定醫療事故必須具備以下5個要見:1、主體是醫療機構及其醫務人員;2、行為的違法性;3、主觀上存在過失;4、造成了患者人身損害;5、過失行為和損害後果之間存在因果關系。
醫療糾紛是指基於醫療行為,在醫方(醫療機構)與患方(患者或者患者近親屬)之間產生的因醫療過錯、違約而導致的醫療損害賠償及醫療合同違約等糾紛。
我的理解是:兩者之間的區別在於醫療糾紛通常是還沒有認定究竟是哪一方的責任,也可能是由於雙方誤會導致,不一定觸犯法律;醫療事故則肯定了是由醫務人員過失行為造成客觀存在的造成患者人身損害的事實,強調了違法性。
8. 輸血醫療糾紛中被告主體怎樣確定
輸血醫療糾紛中,實施輸血的醫療機構應承擔直接責任是沒有異議的,但醫療機構以外的其他民事主體也應承擔相應的民事責任。
血液提供人的民事責任。血液提供者是血液傳播病症的源
頭。從維護健康有序的社會秩序來說,阻斷血液提供者向非法採集人非法賣血的行為,也極有必要。筆者認為,可以讓非法賣血者承擔一定的民事責任,即賦予受害
者訴權,使其索賠權不僅可以指向醫療機構、血液採集者,也可以向賣血人索賠,但只能限於非法賣血者。對於向血站無償獻血的人,因其本人不負有檢驗血液的義
務,即使其血液存在致病病毒,受害人也無權要求獻血者賠償經濟損失。
疏忽真的是害人一大根本。
9. 醫療事故糾紛范疇
什麼是醫療糾紛
醫療糾紛是醫患之間糾紛的一種,它是醫患關系的雙方針對醫療活動而發生的爭議,它的本質特點就是醫患雙方對醫療後果的認識有分歧,而分歧的焦點又在於不良後果產生的原因。任何一種法律關系都是由主體、客體和內容三部分組成,醫療糾紛的特點也應符合這三個方面:
1.糾紛的主體是醫患雙方。
醫療糾紛是產生於醫患之間的糾紛,其他人不能成為醫療糾紛的主體。如病人對醫療事故技術鑒定委員會的鑒定不服或衛生局的處理決定不服,是衛生行政機關及鑒定機構與患者之間的糾紛,矛盾不在醫患之間,不屬於醫療糾紛的范疇。再如傷害案件的肇事者對醫療後果不滿,要求醫院與其共同承擔賠償責任,也不是實際意義上的醫療糾紛,若院方確實存在醫療過失並應該由醫院承擔責任,也必須以患者的名義請求賠償。
2.糾紛的客體是患者的生命權或健康權。
醫療糾紛一般都是患者認為自己的生命權或健康權受到了侵害。在實踐中通常表現為,在診療護理過程中,患者出現了不同程度的不良後果,或者感到留下了不良後果的隱患,並且患者認為這種不良後果的產生是由醫方的過失所造成。當上述兩點同時具備時,便產生了醫療糾紛。所謂不良後果,包含的范圍十分廣泛,輕者可出現功能障礙、增加痛苦、延長治療時間等,嚴重的可致病人死亡或殘疾。對醫療糾紛的後果,由於是顯而易見的,醫患雙方一般多無異議。而對於不良後果產生的原因則往往成為糾紛的焦點。由於人體結構的復雜性和個體的差異性,使疾病的發展也變化莫測。就目前的醫學科學水平,有些疾病的不良後果是其產生發展的自然轉歸,是醫護人員所不能避免的;當然,由於醫護人員的責任心問題、技術水平等方面的缺陷,也可以使病人出現不良後果。
3.糾紛必須與診療護理工作有關。
醫療糾紛必須是針對診療護理所產生的不良後果而提出的,
除此之外的醫患糾紛不屬於醫療糾紛。例如,某產婦在某醫
院?產一男嬰。按規定,嬰兒室的護士每天都要按時將新生兒
送到病房讓產婦哺乳。分娩後第三天,護士象往常一樣將小
車停在走廊里分別送新生兒到母親的床邊,當送完兩個新生
兒之後再回到小車旁,發現該產婦的孩子不見了。雖經多方
積極尋找,但仍無下落。產婦要求醫院承擔責任,醫院認為
孩子被盜護士無法防範,拒不同意承擔任何責任,雙方因而
產生了爭紛。後訴至法院,以醫院賠禮道歉、賠償損失才了
結此案。本案雖然是醫患之間的糾紛,但由於不是針對診療
護理工作而產生的,故不屬於醫療糾紛,而是醫患之間普通
的民事糾紛。
醫療事故具有如下特徵:
1.醫療事故的行為主體與責任主體是同一的,即醫療單位。
法律要求法律主體應當為自己的過錯行為承擔法律責任,從
形式上看,醫療事故是由某一(些)醫務人員(廣義)的行
為造成的,但事實上,從實際發生的法律關繫上看,醫患之
間的關系是醫療單位與患者之間的關系,而不是醫務人員與
患者之間的關系,醫務人員只是作為法人的一部分來為患者
服務,即某一個體的行為與法人內部其他個體的行為構成一
整體為患者服務,所以醫務人員的行為是法人行為的組成部
分,本質上應視為法人行為。
2.醫療事故是因過失引起的。
不能將醫療事故簡單地理解成醫療與事故的簡單相加,即認
為凡在醫療過程中發生的事故都是醫療事故。醫療事故是作
為一整體來體現它的內涵和外延的,它是一法律意義的概念
,所以對它下定義就應考慮是否有利於理論研究與司法實踐
。正是基於此,我們將醫療事故嚴格限定在因過失引起的醫
療事件。而排除了因醫療單位故意引起的醫療事件。
3.醫療事故是因醫療單位所提供的醫療服務造成的。
醫療事故是法律事實,它不僅指某一行為的結果,而且也包
括行為本身,所以醫療事故可能發生在接受醫療服務的過程
中,也可能發生在該過程之後。傳統的觀點認為,醫療事故
是發生於醫療單位在從事診斷、治療、護理的過程中,這種
觀點是不全面的,因為醫療事故的行為是發生於該過程中,
但結果可能發生於該過程之外,而醫療事故是由行為和結果
共同構成的,因此,筆者使用「因醫療單位所提供的醫療服
務造成的」加以概括。
4.醫療事故是指發生嚴重不良後果的醫療事件。
醫療事故是否要以發生嚴重不良後果為條件,在理論界和司
法實踐中爭議很大,筆者認為,應當以發生嚴重不良後果為
條件。其中理由已在本文第一部分詳細闡明,在此就不贅述。
5.醫療事故是法律事實,它的上位概念是醫療事件。醫療事
故不僅包括有過錯的醫療行為,而且包括因此發生的損害後
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