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土地仲裁後的執行 土地仲裁後的執行機構是人民法院,但他們不予受理,怎麼辦
應由土地管理部門部門給予解決。法院這樣做是不合理的!下一步應該向法院提起訴訟!
Ⅱ 土地糾紛仲裁在什麼地方
糾紛只可能發生在弟兄們不依法分家的時候,如果土地有爭議,更多的情況是有人涉及違規違法使用或者違法佔地,這是國土部門依法處理處罰的范圍,不存在仲裁
Ⅲ 土地糾紛在網上投訴哪個部門
土地糾紛分很多種,具體問題需具體分析。
集體經濟組織成員確認問題:國家沒有出台過相關文件,若當地縣(區)級及其以上沒有集體經濟組織成員確認方案,則交由村集體自行決定(村民自治),政府法院都無權干預,村民開會不通過找到國家也沒用。
耕地土地承包權及糾紛問題:集體經濟組織成員依法具有承包權,故在已經確認成員身份的基礎上,若沒有承包地,可以去縣(區)級土地仲裁部門或人民法院申請,也可以去鄉鎮走上訪程序。若涉及錢的問題,建議去人民法院,因為法院建設時間較長,設施人員比較完備,判定賠償多少考慮的更為全面,且有強制執行力。
住宅宅基地問題歸國土部門和法院處理
林權問題歸林業部門和法院處理
徵用集體土地的補償費問題:歸人民法院處理,或走上訪程序
Ⅳ 土地確權糾紛仲裁的好處有哪些
你好,一般地說,仲裁解決糾紛的優點在於仲裁庭可以包括房產行業的,他們更了解該行業的各種習慣,甚至可能相當深入地了解糾紛的技術經濟細節,其缺點是仲裁員的選擇如果過於偏重行業則可能導致法律知識不足,所作裁決偏離一般的法律習慣。土地確權糾紛仲裁的好處有哪些?你可以參考以下內容,希望能夠幫到你。
仲裁解決糾紛的另外一個優點是當事人有機會選擇仲裁員,這有助於增強當事人對仲裁的信心。仲裁的主要缺點是仲裁庭沒有法院那樣的強制力,財產保全或執行等都要藉助於法院才能實現。此外,仲裁一般實行一裁終局制。如果因為各種原因在仲裁中失敗一般就沒有機會補救了,而法院大多實行上訴制度。當然了,一裁終局從另一個角度講,比起法院的二審終審制度要從時間和經濟上節約很多。仲裁和起訴不是哪個更好的問題,而是那個更適合處理或解決具體的糾紛。所以關於仲裁好還是訴訟好,也要咨詢律師來依情況而定。
如果事實比較清楚,證據比較充分,法律依據也比較明確,且雙方爭議不太大,選擇仲裁可以節省時間和費用,何樂而不為之?反之,如案情復雜,爭議很大,適用的法律規定不是很明確等,選擇訴訟,則更有利於明辨是非,萬一審理出現偏差時還有上訴和審訴的機會。在一些制式合同文本中,往往會有選擇爭議處理方式的條款,設此條款一般地說如是選擇仲裁,往往都是有利於文本提供方的。那麼,做為另一方,最好的選擇是都不選,為日後發生爭議時留下更大的處理空間或選擇的餘地。如果是必選項,則應選擇訴訟。
網頁鏈接
Ⅳ 土地承包糾紛申請仲裁了,仲裁被一直拖著怎麼辦
土地承包糾紛申請仲裁後,仲裁審理或裁定被一直拖著的,由於仲裁機構是不存在上級管理部門的,當事人可以戶籍地人民政府或者人民代表大會法制部門進行投訴。
Ⅵ 土地糾紛仲裁與有關仲裁的區別和聯系
前者是針對土地糾紛,是政府相關部門作為仲裁機構來作出一個裁決,對裁決不服還可以起訴至人民法院。而商事仲裁是民間組織,不受政府管控,仲裁裁決結果不準起訴。裁決之後,立即生效。
Ⅶ 土地爭議可以仲裁嗎
可以,但必須先找政府
Ⅷ 面對土地糾紛問題,應該去哪裡尋求幫助
過去,祖輩們守著自家的一畝三分地過了一輩子,對他們而言,土地邊界的一點點也會爭得面紅耳赤,因為那是飯碗和尊嚴,現在,土地糾紛仍時有發生,在文明時代我們不提倡用武力解決土地糾紛,那我們應該找誰提供土地糾紛解決的相關問題。
三、不同類的土地糾紛依不同途徑解決
1、土地確權糾紛
通過當事人協商解決土地權屬糾紛;協商不成的,人民行政機關處理;單位的縣級人民行政機關處理上面之間的爭議;之間的個人和單位,鄉鎮行政機關在處理個人之間的糾紛,如果當事人拒絕接受人民的行政機關,從他收到的30天內做出決定的人民行政機關作為被告來進行起訴。
2、土地侵權糾紛
土地侵權糾紛由當事人協商解決,協商不成的可以由土地行政主管部門進行行政調解,當事人對行政調解不服的,可以以對方為被告提起民事訴訟;也可以不經行政調解直接提起民事訴訟。
3、土地行政爭議
土地行政爭議應當按照行政復議和行政訴訟程序辦理。
土地糾紛應該找誰來解決?尋找土地承包仲裁機構和法院可以;事實上,解決只要遵循的法律就可以很好地避免惡性結果,一般的土地糾紛都會可以得到良好的解決。
Ⅸ 土地糾紛怎麼解決哪個部門解決
農村集體土地糾紛先由鎮村兩級調解,調解不成的可以由糾紛雙方的任何一方向縣一級土地仲裁委員會申請仲裁!
Ⅹ 農村土地承包糾紛仲裁是否要雙方同意申請
申請仲裁一方提出就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