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賈誼是僅僅因為自己的失職悲傷而死的嗎急!在線等。。
是吧,梁懷王因騎馬不慎,掉下馬背,當即摔死。梁懷王的死本來和賈誼沒有什麼關系,賈誼卻自己鑽進了牛角尖,堅持認為是自己沒有盡到太傅責任才導致了梁懷王的死亡。他走進了自己編織的羅網。於是,賈誼堅持哭泣,這一哭就是一年多,直到最後死去,那年他才33歲。賈誼是第一個「哭死」的文人,雖沒有創意,但也算得上「不得好死」,堪稱一奇。
Ⅱ 賈誼不受重用的最主要原因是什麼
賈誼才高八斗,有開疆拓土鞏固王權之志,為何始終不受重用呢?最主要的應該是這樣了
劉恆沒有開疆擴土的雄心壯志,只求守好祖上基業,讓天下百姓溫飽。賈誼在劉恆的政治生涯中,是位可有可無的人,所以,見周勃等老臣反對甚烈,就選擇犧牲文人賈誼,以穩朝綱。自古官場風雲「只見新人笑,不聞舊人哭」,賈誼由中央貶到地方,大才難用,壯志難酬,心如死灰,鬱郁寡歡。怪鳥入室一年多後,賈誼深感擔憂。一年多的哀傷,賈誼已是形容枯槁,滿臉哀傷。突然有一天,劉恆招他去長安。這一道詔命,就像一星火焰,竟然重燃了賈誼那已化灰燼的心。賈誼急忙奔回長安,渴望被重用。負憂傷,只剩一腔熱血。劉恆卻心懷神仙之志,只求成仙人道。劉恆在宣室接見賈誼。劉恆問賈誼鬼神之事,賈誼對答如流。不知不覺夜已深,劉恆得心神俱醉,不禁移坐席去接近賈誼。劉恆感嘆,我有很久沒見賈誼,自以為比他厲害,冷才知道不如。賈誼心中暗問,我才高八斗,無所不通,不知是否被用。唉,劉恆沒問賈誼治國興邦之道,卻問鬼神之事,這就註定了賈誼不被重用。後世唐攀商隱《賈生》論述了此事:宣室求賢訪逐客,賈生才調更無倫。可憐夜半虛前席,不問蒼生問鬼神。劉恆以前沒有魄力起用賈誼,現在他則不想。賈誼不是劉恆的重臣,更不是大漢的社稷之臣。賈誼生活在一個君主文弱的時代,主人的池塘容不了賈誼這條蛟龍。後劉恆任賈誼為梁懷王劉揖的太傅。梁懷王是劉恆的少子,劉恆很愛他,希望他能向賈誼多多學習。賈誼從長安悲傷到長沙,在長沙悲傷數年。劉恆一紙詔書,他高高興興地來到長安,然而劉恆給他的仍然是悲傷。他在長沙是太傅,到梁國仍然是太傅,劉恆只喜歡賈誼做傳授業、解惑的太傅。因此賈誼哪怕有萬般才華也無處施展啊
Ⅲ 西漢名臣賈誼為何會憂郁而死賈誼是個怎麼樣的人
賈誼被漢文帝召回長安,擔任梁懷王的太傅,但是梁懷王卻在一次騎馬中因為失足,不幸去世。誼也因為梁懷王的去世,而陷入悲傷中無法自拔,在梁懷王去世一年之後,賈誼也因為抑鬱過去世。享年才33歲而已。就這樣,這位出色的政論家、思想家、文學家,詩人英年早逝了。
可惜,各方面都非常有成就的賈誼,但是在政壇上卻不得志。為官被貶,當再次有機會回到朝廷當太傅時,又碰到梁懷王發生事故,可謂也是註定空有大志,卻得不到施展,終究逃不過歷史上的一個常見問題,通過在文學上很有成就的人,在政壇上很難被接納。賈宜雖然處在一個算是清明的年代,但是卻沒有為這個盛世貢獻更多。
Ⅳ 長沙太平老街賈誼故居進大門的屏風後面是什麼圖文字怎麼收費了問題沒有回復小心投訴!
長沙賈誼故居展館的人未見得是「知道」的成員,他們難以看到你的信息。你在這里詢問很難得到回復。要詢問找展館,要投訴找他們主管部門。
Ⅳ 賈誼為什麼不受重用
賈誼受到冷落,原因就在鄧通。賈誼生活在夾縫中,最本質的是高才與俗世的夾縫,表現為周勃和鄧通等人所造成的夾縫。鄧通是蜀郡南安人(今四川樂山縣),是個劃船的黃頭郎。黃頭郎,就是頭戴黃帽的人。他受到劉恆的寵幸,全因劉恆的一場神仙夢。劉恆曾夢見自己升天,但是升不上去,有人相推,助他升天,劉恆回頭,只見是個將上衣束成帶狀系在屁股的黃頭郎。劉恆痴迷於神仙之道,醒後,在未央宮西南的蒼池中找尋這人,果然見一人的穿著如他夢中所見。一問方知此人叫鄧通。痴迷於神仙之道的人聯想都很豐富,「鄧」就是登,鄧通就是登通,意味劉恆將通過鄧通而成仙。從此兩人形影不離。有一次,劉恆讓看相的給鄧通看相,看相人說鄧通會貧死。劉恆一聽,笑了,說:「我身為一國之君,鄧通怎麼會貧死?」劉恆怕鄧通真的貧死,送鄧通一座四川的銅礦,讓鄧通自己造錢。當時朝廷允許私自造錢,劉恆這么做,相當於給鄧通一個印鈔廠。鄧通不負劉恆所望,他造的「鄧錢」和吳王劉濞的「吳錢」馳譽天下。賈誼知道私自鑄錢會引起違法亂紀行為,農民將不務本而重商,後患無窮。於是賈誼上書禁止民間鑄錢,結果不但劉恆沒採納,還招惹了鄧通。賈誼命途多舛,這次又栽在鄧通造就的夾縫里。賈誼悲傷,他悲傷地生活在一個不安且懦弱的年代。匈奴幾度入邊,肆意搶奪;諸侯王坐大,叛亂連連,劉長和劉興居就是例子。賈誼才氣鼓盪,自然不會坐視不理,他多次上書陳事,其中《治安策》尤為後人推許。
Ⅵ 賈誼提出的建議
賈誼在《論積貯疏》中針對當時社會上出現的「背本趨末」(也就是棄農經商)以及「淫侈之風,日日以長」的現象,提出實行重農抑商的政策,發展農業生產,加強糧食貯備,預防飢荒,以達到安百姓治天下的目的。這對恢復經濟、建立封建統治的經濟基礎起了積極作用,在當時符合社會的發展。
在《治安策》中提出了「眾建諸侯而少其力」的方針,有助於王國問題的解決。
Ⅶ 周勃已經位高權重,為何要誣陷身份平平的賈誼呢
周勃已經位高權重,誣陷身份平平的賈誼,更多的是出於嫉妒,因為:賈誼小小年紀就憑借自己的才華受到漢文帝重用,並予以重要官職,而自己跟隨漢高祖劉邦立下汗馬功勞,大有受到冷落之意;還有就是在立下功勞的同時,周勃漸漸變得恃寵而驕。
此時的周勃,在討伐諸呂過程中又立了大功,官職達到宰相,看著這個後生只憑借嘴皮子就平步青雲,大為不滿,於是賈誼誣陷,認為他搞的那一套簡直是誤國誤民,不會起到什麼效益。
當然這是周勃的偏見,也源自於他後來的恃寵而驕,要知道文治武功是治國的兩個方面,缺一不可,都不可偏廢。
Ⅷ 賈誼做過什麼錯事
賈誼一身沒什麼大的過錯。他做梁王劉勝的太傅,後來梁王墜馬而死,賈誼感到自己身為太傅,沒有盡到責任,深深自責,經常哭泣,憂郁而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