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侵權行為與犯罪行為的區別是什麼大家幫幫忙,謝謝!
1、法律依據不同
2、侵害客體不同
3、社會危害程度不同
4、侵權人主觀惡性不同
② 侵權行為與犯罪行為的構成要件有什麼區別
您好,一般侵權行為的構成要件包括:
(1)行為的違法性。即行為人實施的行為違反了法律的禁止性規定和強制性規定,包括作為和不作為。但執行職務的行為,正當防衛的行為,緊急避險的行為雖然造成了損害,因其不具有違法性,故不為侵權行為。
(2)損害事實。既包括對財產權利的損害,也包括對非財產權利的損害。對財產的損害可分為直接損害和間接損害,直接損害是指現有財產的減少,間接損害是指可得利益的減。
(3)因果關系。即違法行為與損害結果之間的客觀聯系。
(4)行為人具有主觀過錯。過錯分為故意和過失。
我國刑法規定諸多犯罪,從構成要件上進行分析,傳統刑法理論認為每一種犯罪都具備四個方面的要件:即犯罪主體、犯罪的主觀方面、犯罪的客觀方面、犯罪客體。
(一)犯罪主體是指實施犯罪行為的人。每一種犯罪,都必須有犯罪主體,有的犯罪是一個人實施的,犯罪主體就是一人,有的犯罪是數人實施的,犯罪主體就是數人。根據刑法規定,公司、企業、事業單位、機關、團體實施犯罪的,構成單位犯罪,因此,單位也可以成為犯罪主體。
(二)主觀方面是指犯罪主體對其實施的犯罪行為及其結果所具有的心理狀態。犯罪主觀方面的心理狀態有兩種,即故意和過失。比如犯盜竊罪,犯罪人希望將他人財物竊為己有;犯故意傷害罪,犯罪人希望造成他人身體受到損傷的結果。有的犯罪是過失性質的,如失火罪,犯罪人就具有疏忽大意的心理狀態。在單位構成犯罪的情況下,該單位對犯罪行為負有責任的人員也同樣具有主觀心理狀態。
(三)客觀方面是指犯罪行為的具體表現。比如犯詐騙罪,犯罪人具有虛構事實、欺騙他人的行為,販毒罪具有販賣毒品的行為,等等。
(四)犯罪客體是指刑法所保護而被犯罪行為所侵害的社會關系。犯罪客體和犯罪對象是不同的,犯罪對象是犯罪行為所直接針對的對象,如殺人罪、傷害罪,犯罪對象是具體的被害人,而犯罪客體是指刑法所保護的公民人身權利不受非法侵害的這種社會關系
如能給出詳細信息,則可作出更為周詳的回答。
③ 侵權行為與犯罪行為的區別
先舉個簡單的例子:假設你在一老闆跟前買了一手機,結果拿回家爆炸傷了你的手,手機自然變板磚,於是你一氣之下找到老闆二話不說朝他頭上就是一「板磚(爆炸的手機)」,老闆大出血……
☞這里:手機傷了你的手就是侵權行為!
你敲老闆的頭就是犯罪行為!
具體區別如下:
侵權行為可能是犯罪行為, 刑法和民法不是相互獨立的,而是具有聯系的。
侵權行為是民事主體違反民事義務,侵害他人合法權益,依法應當承擔民事責任的行為。行為人由於過錯侵害人身、財產和其他合法權益,依法應承擔民事責任的不法行為,以及依照法律特殊規定應當承擔民事責任的其他侵害行為。「一般認為,侵權行為首先是一種民事過錯行為,也就是說,侵權行為破壞了法律規定的某種責任——這種責任是在法律上嚴格規定不許被破壞;侵權行為同時又是對他人造成了傷害的行為,而加害人必須對被傷害人做出賠償。」
犯罪行為,作為罪體構成要素的行為,是指行為主體基於其意志自由而實施的具有法益侵害性的身體舉止。對社會有危害性、觸犯《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且受刑罰處罰的行為稱作犯罪行為。犯罪行為是符合犯罪四個構成要件的行為。而其中作為罪體客觀方面構成要素的「行為」,是指行為主體基於其意志自由而實施的具有法益侵害性的身體舉止。
④ 侵權行為和犯罪行為有什麼區別
侵權行為可能是犯罪行為, 刑法和民法不是相互獨立的,而是具有聯系的。內
侵權行為是民事主體違反容民事義務,侵害他人合法權益,依法應當承擔民事責任的行為。行為人由於過錯侵害人身、財產和其他合法權益,依法應承擔民事責任的不法行為,以及依照法律特殊規定應當承擔民事責任的其他侵害行為。「一般認為,侵權行為首先是一種民事過錯行為,也就是說,侵權行為破壞了法律規定的某種責任——這種責任是在法律上嚴格規定不許被破壞;侵權行為同時又是對他人造成了傷害的行為,而加害人必須對被傷害人做出賠償。」
犯罪行為,作為罪體構成要素的行為,是指行為主體基於其意志自由而實施的具有法益侵害性的身體舉止。對社會有危害性、觸犯《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且受刑罰處罰的行為稱作犯罪行為。犯罪行為是符合犯罪四個構成要件的行為。而其中作為罪體客觀方面構成要素的「行為」,是指行為主體基於其意志自由而實施的具有法益侵害性的身體舉止。
⑤ 侵權行為和犯罪行為的區別
這需要公安部門認定。侵權一般屬於違法行為,通常受到行政處罰,比如罰款舅拘留。。。。
犯罪就是刑事案件,通常會被判刑,後果要嚴重的多。
侵權不影響自己的工作和學習。犯罪行會嚴重影響自己和家人的生活和工作!
⑥ 侵權行為與犯罪行為的差異在於 A.法律依據不同 B.侵害客體不同 C.社會危害程度不同
有借來條嗎?如果有,借款如果沒有約定自還款日期,那麼債權人可以在任何時間索要,時效從債務人拒絕還款時起算,最長時效不得超過20年,如果約定了還款期限,則時效從還款期滿時起算。
如果是欠條,欠條如果沒有約定還款期限,則訴訟時效從欠款形成之日起算,約定還款期的從還款期滿時起算。也就是說,約定了還款期的借條和欠條,時效是一樣的,沒有約定還款期的借條和欠條,則是有區別的。 對於沒有還款期限的借條,出借人可以隨時向借款人請求還款,訴訟時效從權利人主張權利之時開始計算,借條的效力最長可達20年。 而沒有履行期限的欠條是對雙方以往經濟往來的一種結算,權利人應當在欠條出具之日起兩年內向人民法院主張權利,也就是說,沒有履行期限的欠條從出具之日起計算訴訟時效(2年)。
⑦ 民事侵權行為與刑事犯罪的區別
1,侵權行為就是指行為人由於過錯侵害他人的人身和財產並造成損害,違反法版定權義務,依法應承擔民事責任的行為。
侵權行為是行為人侵害他人人身和財產的行為。侵權行為,它是侵害他人財產、人身以及知識產權等絕對權的行為。
2,我國刑法第10條規定:「一切危害國家主權和領土完整,危害無產階級專政制度,破壞社會主義革命和社會主義建設,破壞社會秩序,侵犯全民所有的財產或者勞動群眾集體所有財產,侵犯公民私人所有的合法財產,侵犯公民的人身權利,民主權利和其他權利,以及其他危害社會的行為,依照法律應當受刑罰處罰的,都是犯罪;但是情節顯著輕微危害不大的,不認為是犯罪。」
3,犯罪必定是違法,違法不一定是犯罪。也就是說:侵權行為不一定就是犯罪行為。
⑧ 侵權行為與犯罪行為有何區別
侵權行為是侵犯他人人身或財產的行為,處理依據主要有侵權責任法,不一定構成犯罪。犯罪行為是觸犯刑法的行為,處理依據只有刑法,大多數犯罪行為同時是侵權行為,但有些犯罪行為沒有直接侵犯個人和集體的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