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農村宅基地使用權以及房屋的糾紛案例,結果會如何求高人指點。
首先,我要告訴你,在基層法院打官司會有一個很有趣的現象,就是,回正確答案並非事實結答果。
不過還是很樂意為您排憂解難~~
1.首先,有一個條件必須是先決條件,否則整個案件將會完全逆反。這個看似很神奇的條件只有一點——(1)房屋所有權證上明確了房屋歸甲乙兩方共有(2)房屋登記部門(農村可能沒有登記部門)的登記上該房屋歸甲乙兩家共有
2.其他的都不需要了。房屋歸兩家所有。房屋屬於不動產,中國是登記主義裁判模式,只要所有權為兩家所有,判決就是兩家所有。什麼放棄所有權,什麼口頭協議都是空談,證人作證就是走形式,無關根本利害關系。
3.判決如下:房屋歸兩家共有
4.如果甲方提出反訴要求搬回那套房子的話,判決如下:(1)房屋歸甲乙兩家共有(2)乙方N日內搬出屬於甲方的房屋,並提供便利讓甲方順利入住。
B. 農村房產繼承糾紛案例有哪些
物權法 第一百五十二條宅基地使用權人依法對集體所有的土地享有佔有和內使用的權利,容有權依法利用該土地建造住宅及其附屬設施。
物權法設立了宅基地使用權一項,正確理解物權法第一百五十二條的描述可以知道沒有把房產概念給予宅基地房屋,人民群眾就別給物權法故意無中生有了,另外這么想也是給土地法、物權法製造矛盾、沖突。打算利用繼承宅基地房屋達到違規違法使用宅基地的目的是不可行的,趁早斷了這個想法
C. 分家析產糾紛
1、分家析產協議:屬於當事人自願處分自己財產的行為,一般是父母將自己的財產分給子女。分家析產協議只要是當事人意思表示、沒有處分他人財產、不違反法律的強制性或禁止性規定的,就自全體協議人簽字時起生效。
2、公證不是民事協議「生效」的必要條件,只是公證後可以使民事協議的效力更強,經過公證後的協議,將來有糾紛到法院時,法院一般會直接採納為證據,不用再質證,除非有相反證據證明公證錯誤。
3、另外提醒一句:分家析產協議雖然自當事人簽字時起就可以生效,但如果分家析產協議中涉及到的家產屬於不動產或准不動產比如房產、土地、車輛等的,還應當經過產權過戶、變更登記後才發生物權變動的效力,如果在分家協議生效後不及時做過戶登記,雖然協議生效,但產權不變,原財產所有人(一般是家裡的父母)將來反悔不願再分的,房產等可能仍然歸父母所有,分家協議中確定分到的人有可能拿不到房產。
D. 房產繼承糾紛案例
1、建成新房後老人的承諾是分家析產,老大分得舊房,老二、老三與父母回一起共有新房。
2、老答二、老三與父母共有的新房原則上四人均分。
3、父母過世後,沒有遺囑的情況下,他們的遺產(新房的二分之一)應由三個兒子平分。這樣的話,老三最終應能得到:自己的1/4房產+分得的1/2*1/3=5/12房產,將近一半。
4、如果有遺囑,父母也只能對他們自己的財產立遺囑,也就是只能對一半的房產立遺囑,超過部分無效。父母遺囑中對一半房產的分配是有效的。
E. 關於農村房屋產權糾紛的官司,求有詳細法律條款支持的答案
請問乙是以何支持其主張?為什麼說房子是他家的,有什麼證據支持他的說法。
我查了一下,無論這塊地是不是乙的他應該都喪失了權利。你可以援引1995年國家土地管理局頒布的《確定土地所有權和使用權的若干規定》第21條規定:「農民集體連續使用其他農民集體所有的土地已滿20年的,可視為現使用者所有。」
你還可以提出他的請求已過訴訟保護期:取得時效
普通時效一般為20-30年完成。如房屋所有權及土地使用權等不動產時效可以確定為25年完成。
你們已佔有改土地超過30年了。
F. 共有房產分割糾紛案例一般怎麼處理
據《物權法》第一百條、最高法院《關於審理建築物區分所有權糾紛案件具體應內用法律若干問題的容解釋》第二條、《上海市房地產登記條例》第八條等相關規定,可以從分割後房屋是否符合構造上的獨立性、具有利用上的獨立性、登記的可行性等方面,進行綜合把握。對於共有房產分割糾紛案例在不符合分割標準的情形下,各當事人對房屋共有的份額,構成一種抽象的歸屬關系,此時可通過折價補償等方式予以分割。但是,如果當事人堅持要求不以價款的方式分割,則應在維護房屋整體利用價值的前提下,在內部的使用關繫上進行確認區分。
G. 常見的家庭房產糾紛案例都有哪些
1、叔叔與糾紛二再起訴屬於超訴訟效
2、簽房屋合同房屋層兩層歸面三四層政府回用根據樓層各自測算答要依合同規定計算面積給錢沒超效輸
3、自家雙都聽親戚說句情況講給聽知道要輸自撤訴
附:《華民共民通則》
第百三十五條 向民院請求保護民事權利訴訟效期間二律另規定除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