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怎樣處理水面、灘塗所有權和使用權方面發生的爭議
1、如果灘塗抄屬於海域,會產生以下法律效果:(1)灘塗所有權只能屬於國家,因為海域屬於國家所有;(2)利用灘塗的單位或個人可擁有的權利,限於對灘塗的使用權;(3)灘塗使用權的設立、移轉、消滅等,須在海洋行政主管部門作產權登記;(4)灘塗按海洋功能區劃予以管制;(5)對灘塗使用的行政管理等,由海洋行政主管部門負責。
2、如果灘塗屬於土地,會產生以下法律效果:(1)灘塗所有權既可以屬於國家,也可以屬於農民集體;(2)灘塗利用者可擁有的權利,既可以是所有權,也可以是使用權;(3)灘塗所有權和使用權的歸屬,以及灘塗使用權的設立、移轉、消滅等,均須在土地管理部門做不動產登記;(4)灘塗按農用地、建設用地和未利用地的劃分實行用途管制[1](P1872)(5)對灘塗使用的行政管理等,應由土地管理部門負責。
⑵ 規定,不同行政區域之間發生水事糾紛的,應當怎樣處理
水事糾紛是抄指因水資襲源配置,使用過程中發生的糾紛。《水法》規定,不同行政區域之間發生水事糾紛的,應當協商處理,協商不成的,由上一級人民政府裁決,有關各方必須遵照執行。單位之間、個人之間、單位與個人之間發生的水事糾紛,應當協商解決;當事人不願協商或者協商不成的,可以申請縣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或者其授權的部門調解,也可以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民事訴訟。對水事糾紛,在未解決前,當事人不得單方面改變現狀。
⑶ 依法不屬於集體的,內陸灘塗,一審法院是否有權把該灘塗判決給歸集體所有
土地,包括你說的內陸灘塗的權屬的確定,按土地管理法是政府的職權,法院不能判決灘塗的權屬。
土地管理法
第十一條 農民集體所有的土地,由縣級人民政府登記造冊,核發證書,確認所有權。
農民集體所有的土地依法用於非農業建設的,由縣級人民政府登記造冊,核發證書,確認建設用地使用權。
單位和個人依法使用的國有土地,由縣級以上人民政府登記造冊,核發證書,確認使用權;其中,中央國家機關使用的國有土地的具體登記發證機關,由國務院確定。
確認林地、草原的所有權或者使用權,確認水面、灘塗的養殖使用權,分別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森林法》、《中華人民共和國草原法》和《中華人民共和國漁業法》的有關規定辦理。
第十六條 土地所有權和使用權爭議,由當事人協商解決;協商不成的,由人民政府處理。
單位之間的爭議,由縣級以上人民政府處理;個人之間、個人與單位之間的爭議,由鄉級人民政府或者縣級以上人民政府處理。
當事人對有關人民政府的處理決定不服的,可以自接到處理決定通知之日起三十日內,向人民法院起訴。
在土地所有權和使用權爭議解決前,任何一方不得改變土地利用現狀。
⑷ 水事糾紛法律責任包括哪些
水事糾來紛是指水事主體自間因開發利用水資源和防治水害發生分歧而產生的爭議,包括單位之間、個人之間、單位與個人之間發生的爭議。
我國《水法》規定,地區之間發生的水事糾紛,應當本著互諒互讓、團結協作的精神協商處理;協商不成的,由上一級人民政府處理。單位之間、個人之間、單位與個人之間發生的水事糾紛,通過協商或者調解解決。當事人不願通過協商、調解解決或協商、調解不成的,可以請求縣級以上地方政府或者其授權的主管部門處理,也可以直接向上一級人民法院起訴;當事人對有關人民政府或者其授權的主管部門的處理不服的,可以在接到通知之日起15日內,向人民法院起訴。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或其侵權的主管部門在處理水事糾紛時,有權採取臨時處置措施。在水事糾紛解決之前,當事人不得單方面改變水的現狀。
⑸ 水塘權屬糾紛是屬於土地糾紛還是水事糾紛
權屬糾紛應該由農業局負責。
⑹ 河道權屬如何劃分
河道權屬問題,根據《確定土地所有權和使用權的若干規定》規定:
第十一條 河道堤防內的土地和堤防外的護堤地,無堤防河道歷史最高洪水位或者設計洪水位以下的土地,除土改時已將所有權分配給農民,國家未徵用,且迄今仍歸農民集體使用的外,屬於國家所有。
第十二條 縣級以上(含縣級)水利部門直接管理的水庫、渠道等水利工程用地屬於國家所有。水利工程管理和保護范圍內未經徵用的農民集體土地仍屬於農民集體所有。
第十八條 土地所有權有爭議,不能依法證明爭議土地屬於農民集體所有的,屬於國家所有。
第二十二條 鄉(鎮)或村在集體所有的土地上修建並管理的道路、水利設施用地,分別屬於鄉(鎮)或農村農民集體所有。
(6)灘塗用地水事糾紛擴展閱讀:
河道兩旁土地所有權
河道堤防內的土地和堤防外的護堤地,無堤防河道歷史洪水位或者設計洪水位以下的土地,除土改時已將權分配給農民,國家未徵用,且迄今仍歸農民集體使用的外,屬於國家。
《中華人民共和國河道管理法》第二十條規定「有堤防的河道,其管理范圍為兩岸堤防之間的水域、沙洲、灘地(包括可耕地)、行洪區,兩岸堤防及護堤地。無堤防的河道,其管理范圍根據歷史最高洪水位或者設計洪水位確定。河道的具體管理范圍,由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負責劃定。」
對一些在河道兩岸或灘塗中進行耕種的土地經常與國家河道管理體制發生沖突,所以對河道歷史最高洪水位以下的灘塗地,無論什麼理由都屬於國家所有,農村集體經濟組織不可將該范圍內的土地承包給農民。
⑺ 城市規劃時,城市河流的灘塗作為什麼用地,能否作為公共綠地
灘塗作為非建設用地
可以作為公共綠地
在《城市用地分類與規劃建設用地標准》表3.2.2城鄉用地分類和代碼
⑻ 水事糾紛的處理為什要強調協商解決的辦法
在我看來,不只是水是糾紛,而是是各種糾紛,都需要協調解決的方法,否則的話問題就得不到解決
⑼ 什麼是水事糾紛應當如何處理水事糾紛
水事糾紛是指因水資源配置,使用過程中發生的糾紛。《水法》規定回,不同行政區域答之間發生水事糾紛的,應當協商處理,協商不成的,由上一級人民政府裁決,有關各方必須遵照執行。單位之間、個人之間、單位與個人之間發生的水事糾紛,應當協商解決;當事人不願協商或者協商不成的,可以申請縣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或者其授權的部門調解,也可以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民事訴訟。對水事糾紛,在未解決前,當事人不得單方面改變現狀。
⑽ 在水事糾紛發生及其處理過程中哪些行為構成犯罪的,要
在水事糾紛發生及其處理過程中煽動鬧事、結伙斗毆、搶奪或者損壞公私財物、非法限制他人人身自由,構成犯罪的,依照刑法的有關規定追究刑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