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最高法院關於審理經濟合同糾紛案件有關保證的若干問題的規定,關於「 保證合同成立的認定」現行有效嗎
您好,現行有效。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經濟合同糾紛案件有關保證的若干問題的規定》(法發[1994]8號)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通則》和《中華人民共和國經濟合同法》的有關規定,結合審判實踐經驗,對審理經濟合同糾紛案件有關保證問題作如下規定:
一、保證合同成立的認定
1.保證人與債權人就保證問題依法達成書面協議的,保證合同成立。
2.保證人以書面形式向債權人表示,當被保證人不履行債務時,由其代為履行或者承擔連帶責任並為債權人接受的,保證合同成立。
如能給出詳細信息,則可作出更為周詳的回答。
Ⅱ 在經濟合同糾紛審理結束後,原告怎麼知道自己勝訴了
法院的判決書會告訴你,或者延期判決告訴。
Ⅲ 人民法院在審理民事經濟合同糾紛案中有涉嫌刑事不移送公安機關或檢察院可否向檢察
重要法律依抄據:最高人民法院關襲於在審理經濟糾紛案件中涉及經濟犯罪嫌疑若干問題的規定法釋〔1998〕7號第十條 人民法院在審理經濟糾紛案件中,發現與本案有牽連,但與本案不是同一法律關系的經濟犯罪嫌疑線索、材料,應將犯罪嫌疑線索、材料移送有關公安機關或檢察機關查處,經濟糾紛案件繼續審理。第十一條 人民法院作為經濟糾紛受理的案件,經審理認為不屬經濟糾紛案件而有經濟犯罪嫌疑的,應當裁定駁回起訴,將有關材料移送公安機關或檢察機關。第十二條 人民法院已立案審理的經濟糾紛案件,公安機關或檢察機關認為有經濟犯罪嫌疑,並說明理由附有關材料函告受理該案的人民法院的,有關人民法院應當認真審查。經過審查,認為確有經濟犯罪嫌疑的,應當將案件移送公安機關或檢察機關,並書面通知當事人,退還案件受理費;如認為確屬經濟糾紛案件的,應當依法繼續審理,並將結果函告有關公安機關或檢察機關。
Ⅳ 經濟合同糾紛的審理是哪個部門
所謂經濟合同糾紛的審理,是指經濟審判機關根據當事人雙方的請求,依法處理經濟合同糾紛案件而進行的職能活動。
Ⅳ 關於審理經濟合同糾紛案件有關保證的若干問題的規定是否有效
仍然有效,但與擔保法及適用擔保法解釋相沖突的,以擔保法及擔保法解釋為准。
Ⅵ 仲裁機構審理合同糾紛案件,實行什麼原則
經濟合同仲裁的原則:
1、經濟合同當事人一方申請仲裁的原則。經濟合同仲裁機關無權主動提起案件,提案是由經濟合同當事人一方或雙方向仲裁機關申請。申請仲裁的期限是以當事人知道或應當知道被侵害之日起1年內提出。仲裁機關收到申請書後,經審查符合規定的,在7日內立案;反之,在7日內通知申請人不予受理。
2、以事實為依據,以法律為准繩的原則。仲裁機關處理經濟合同糾紛,必須全面地調查研究,認定事實,以國家法律、法規作為區分是非的標准。
3、先行調解的原則。調解是經濟合同仲裁機關處理經濟合同糾紛的重要方法和必經程序。根據規定,仲裁機關在處理案件時,應當先行調解,調解不成時,才可依法裁決。仲裁調解必須雙方自願,在查明事實、分清責任的基礎上進行。調解協議不得違背國家法律、法規和政策,不得損害公共利益和他人利益。仲裁調解達成協議後,仲裁機關即按法律規定製作調解書。調解書一經送達,即發生法律效力。一方當事人不履行的,另一方當事人有權向法院申請強制執行。用調解的方法解決合同糾紛,簡便易行,有利於及時、順利地解決糾紛。實踐中,絕大部分經濟合同糾紛案件都是調解結案的。
4、仲裁合議原則。仲裁機關審理經濟合同糾紛案件,除簡單的案件可指定一名仲裁員進行仲裁外,均由仲裁員若幹人和仲裁委員會指定的首席仲裁員一人組成合議庭進行。合議庭實行少數服從多數的原則。
5、一裁終局原則。中國《經濟合同法》規定實行一次裁決制度,當事人一方或雙方對裁決不服的,可以在收到仲裁決定書之日起15日內,向法院起訴;期滿不起訴的,裁決即具有法律效力。
6、迴避原則。仲裁庭組成人員,如果認為自己辦理本案不適應,應當自行申請迴避;當事人若發現仲裁庭成員與本案有關聯,有權用口頭或書面方式申請他們迴避。仲裁機關查實後,應更換仲裁員;查無實據的,裁定駁回。
Ⅶ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經濟合同糾紛案件有關保證的若干問題的規定>有效嗎
有效的,是最高院所做的司法解釋。
Ⅷ 仲裁機關審理經濟合同糾紛案件要不要公開進行
你好,常州高麗律師解答如下:商事案件的仲裁是不公開審理的。
Ⅸ 經濟合同糾紛案有涉嫌刑事犯罪嫌疑而法院不將材料移送公安或檢察怎麼辦
1、根據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經濟合同糾紛案件中涉及經濟犯罪嫌疑若干問題內的規定》第容十條的規定,法院應將犯罪嫌疑線索、材料移送有關公安機關或檢察機關查處。但根據民事法律規范判斷,當事人之間構成民事法律關系,且不影響民事案件審理的,民事案件可繼續審理。
2、審理中發現涉嫌犯罪,且該刑事犯罪嫌疑案件確認的事實將直接影響民事糾紛案件的性質、效力、責任承擔的,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一百三 十六條第一款第(五)項的規定,法院應裁定中止審理,將犯罪線索移送有關公安機關或檢察機關,等待刑事程序終結後再恢復審理。 3、審理中發現涉嫌犯罪,且不構成民事責任承擔的,例如發現案外人涉嫌盜用、私刻單位公章從事詐騙的行為,作為民事被告的單位沒有過錯,不應當承擔民事責任的,即合同當事人之間不存在民事法律關系的,法院應全案移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