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投訴糾紛 > 代理合同糾紛案例

代理合同糾紛案例

發布時間:2021-08-22 05:11:36

A. 合同糾紛的典型案例

今年1月19日凌晨4時許,中山大學管理學院女教授歐陽潔跳樓身亡。歐陽潔生前曾與中山大學翻譯學院副院長、翻譯研究中心主任王東風簽訂一份翻譯合作協議,由王東風所在的翻譯研究中心為歐陽潔的3本管理學著作進行翻譯。歐陽潔父母認為,女兒的死,和女兒與王東風的合同糾紛有間接關系。就這份翻譯合同,歐陽潔的父親歐陽周向天河法院起訴王東風違約,要求王東風支付違約金26萬元。昨日,此案在天河法院開庭。王東風稱:他嚴格執行了翻譯合同,歐陽潔的死與他無關。
2006年3月8日,中山大學管理學院教授歐陽潔與中山大學翻譯學院副院長王東風以及中山大學管理學院簽訂三方翻譯合作協議,約定由王東風翻譯歐陽潔的3本管理學著作(《決策管理――理論、方法、技巧與應用》、《國際管理挑戰賽賽前必讀》、《市場預測與決策分析方法》),3本書合計126萬字。該協議內容十分簡單,未就翻譯質量作出具體約定。僅約定歐陽潔需要支付給王東風3筆費用,合計30萬元。
歐陽周提出,雖然合同中沒有具體約定3本書的翻譯要達到什麼水平,但王東風組織了一批學生翻譯,導致翻譯出的文稿質量不合格,被皮爾遜公司退回。
歐陽周認為,在合同沒有具體約定翻譯質量的情況下,應當參照行業標准。王東風所在的翻譯研究中心只是一個研究機構,不是營利性機構,沒有資質去為管理學專業著作進行翻譯。「如果歐陽潔在這個問題上犯了錯誤,那麼王東風作為專業人士犯了更大的錯誤。」在沒有資質的前提下,王還組織沒有翻譯資格的學生對該書進行翻譯,直接導致翻譯質量不合格,書稿被退回。此後,歐陽潔為了讓書稿達到出版標准,又出資讓他人翻譯書稿,給她經濟上帶來很大困擾,回老家借錢時曾在家人面前痛哭。
王東風的律師提出,翻譯質量並無問題,而是歐陽潔一直都有資金問題的困擾,到譯稿已經完成時歐陽潔都未能全額付款,至今仍有4萬元未付,如果說違約也是歐陽潔違約。歐陽潔也知道不是由王東風本人翻譯,有一批學生在翻譯書稿。協議並未說明要由王東風本人翻譯。
年過70的歐陽周和陶琪參加了長達3個小時的庭審。陶琪向記者表示,打這個官司並不是為了錢,而是要討個公道。法庭建議雙方調解,王東風的律師表示,如果要補償願意補償1.5萬元,對此,歐陽周表示,如果補償數額太低他不會接受。

B. 代理合同糾紛案原告可以主張申請差旅費誤工費嗎

原告可以主張差旅費誤工費等
但是否得到法院支持,則看代理合同中是否有相關條款約定、看差旅費誤工費是否符合糾紛案案情事實、看原告主張的費用是否符合當地當期的費用合理水平。

C. 保險代理人與保險公司的代理合同糾紛案有規定時間起訴嗎

1、保險公司與
並非單位與員工的關系,雙方不是勞動合同關系。雙方簽訂,而不是勞動合同。
2、保險公司與從法律上來說,是代理關系
保險公司的保險產品,然後從保險公司獲得傭金,雙方從法律上來說平等的關系。
3、在實際生活中,人受保險公司日常管理,要參加保險公司的各種培訓等,類似於單位與員工的關系。
根據我國勞動法規定,勞動合同是指勞動者與用人單位確立勞動關系,明確雙方權利和義務的協議。事實勞動關系,是指勞動者與用人單位之間,雖然未簽訂勞動合同,但在實現勞動過程中依據勞動法律規范而形成的事實上的勞動權利和義務關系。保險代理制度是民事代理制度的一種,是指保險代理人根據保險委託合同或授權委託書在授權范圍內,以保險人的名義,代理保險義務,並向保險人收取報酬的民事法律行為,代理行為所產生的法律後果直接由保險人承擔。保險代理合同是保險代理人和保險人之間為明確雙方權利和義務關系而簽訂的合同。
勞動關系與保險代理關系在法律特徵上存在以下區別:
一、從主體上看,勞動法律關系中的勞動者主要是以職工身份從事勞動,除特殊部門和特殊崗位外,一般不作資質限制,勞動者屬於單位編制內職工。保險代理人是以代理人的身份從事業務活動,應當具備法律規定的條件,經過考核和政府主管部門的批准,方能取得代理資格,不屬於保險公司職工編制之列。《保險法》127條規定,保險代理人、保險經紀人應當具備金融監管部門規定的資格條件,並取得監管部門頒發的經營代理業務的許可證或資格證書。第一百三十五條又規定,保險公司應當設立本公司保險代理人登記簿。可見,保險公司對保險代辦員實施登記簿管理,保險代理人依法不屬於保險公司的在職編制人員。
二、從依據的法律上看,勞動合同是根據《勞動法》和其他有關勞動法規而簽訂的,權利義務集中於勞動的付出(獲取)和工資、福利待遇的獲得(支出);在違約責任方面,規定的是獲得(解除)勞動的權力或賠償相關對應的損失;在合同爭議處理上,明確規定需到本企業主管部門或當地勞動仲裁機構申請仲裁,不服仲裁可到法院起訴。保險代理合同是依據《保險法》和《保險代理人管理暫行規定》簽訂的,在違約責任方面,規定的也只是一方給予另一方造成經濟損失時,應為對方承擔經濟損失責任;發生爭議時,雙方應協商解決,若協商不成時,可直接到當地法院提起訴訟。
三、從取得報酬的方式上看,在勞動合同中,勞動者只需要按規定參加用人單位的勞動,完成了規定的工作量,而不論單位的經營成果如何,勞動者都應享受規定的勞動報酬和福利待遇。保險代理人的勞動報酬是按所收取保費的一定比例提取手續費(傭金),收入的高低完全取決於自己完成的保費數額,即使代理人的業務下滑,保險公司也無權降低代理手續費的支付標准,即不能取得勞動合同中用人單位剋扣工資或獎金的權利。
四、從管理方式上看,在勞動法律關系中,同一單位盡管每個勞動者的職責可能不同,但其工作時間、規章制度、勞動紀律等都是相同的,工作中需要互相配合、協作,其管理是有章可尋的。保險代理人拓展業務實行單兵作戰的形式,代理人可自由掌握工作時間,保險公司唯一能夠掌握和考核的就是其工作業績,即收取保費的數額。盡管各家保險公司強調加強對保險代理人的管理,例如實行早會制、夕會制,強化業務培訓,實行團隊編制等等,但目前還沒有形成一套完整、規范的管理模式。
五、從參考要素上來看,我國稅收政策對此從側面也有所反映。我國財政部、國家稅務總局財稅字[1997]103號文件《關於個人提供非商品形態推銷代理服務活動取得收入徵收營業稅和個人所得稅有關問題》的通知,明確規定代理人需徵收營業稅,這與受勞動法調整的企業職工僅限於徵收超標部分個人所得稅是完全不同的。

擴展閱讀:【保險】怎麼買,哪個好,手把手教你避開保險的這些"坑"

D. 越權代理產生的合同買賣糾紛案例分析

根據本案可知:
乙采購員代表甲食品廠簽訂的采購合同有效。
對於由於乙采購員的越權代理給丙供銷社造成的損失由甲食品廠承擔。在甲食品廠承擔損失之後,有權向乙采購員進行追償,追償甲的越權代理造成的過多的損失。

E. 關於《民法-代理》的案例分析!謝謝!!

一、1、「Z省某縣食品公司委託於某到山西采購1萬公斤辣椒干。」於某有權代理的許可權范圍是一萬公斤。
2、本案中9萬公斤的代理是表見代理。表見代理是指行為人雖無代理權,但由於本人的行為,造成了足以使善意第三人相信其有代理權的表象,而與善意第三人進行的、由本人承擔法律後果的代理行為。表見代理實質上是無權代理,是廣義無權代理的一種。
二、根據《合同法》第49條規定:「行為人沒有代理權、超越代理權或者代理權終止後以代理人名義訂立合同,相對人有理由相信行為人有代理權的,該代理行為有效。」本案中,新嵩供銷社有理由相信於某有代理權,因此購銷合同有效。
三、處理意見基本和樓上這位同志相同。
1、合同雙方應當按照合同約定認真履行各自的義務;
2、新嵩供銷社提供不符合質量要求的辣椒干,依法承擔違約責任,並應該賠償食品公司因此造成的損
3、根據《合同法》第148條:」因標的物質量不符合質量要求,致使不能實現合同目的的,買受人可以拒絕接受標的物或者解除合同。買受人拒絕接受標的物或者解除合同的,標的物毀損、滅失的風險由出賣人承擔。」本案中通知停止發貨後,供銷社發來的5萬公斤辣椒乾的毀損責任由出賣人承擔。

F. 銷售代理合同糾紛在案由規定哪一類

根據合同雙方的具體關系確定法律關系,銷售代理合同屬於代理合同糾紛,

G. 兩工廠訴某公司外貿代理合同糾紛案評析走向如何

虞軍紅

案情簡介

2002—2003年期間,外貿個體戶甲某通過香港某公司承接了金額為50萬美元左右的服裝訂單。甲方通過與杭州乙進出口公司簽訂出口代理協議的方式,委託乙公司代理甲方將貨物出口至國外。而在國內的服裝生產環節,甲方通過自己以及僱傭的人員將50萬美元的訂單交由大約8—10家生產工廠進行生產。

在眾多的生產廠家中,A工廠共計為甲某生產了價值人民幣34萬元左右的服裝,B工廠為甲某生產了價值約為人民幣53萬元的貨物。貨物通過乙公司代理出口後,甲某共計從國外客戶收到款項約為人民幣200萬元。甲某通過乙公司將上述款項分給了各個生產廠家,但由於國外客戶沒有將全款匯入,導致各個生產廠家均沒有收到足額貨款。2005年,A工廠、B工廠以開具給乙公司的增值稅發票、乙公司支付款項的憑證、稅務部門出具的增值稅已經申報退稅等證據在法院對乙公司提起訴訟,訴訟請求為要求乙公司支付剩餘貨款,訴訟的事實和理由為乙公司與工廠之間存在買賣合同關系,乙公司是買賣合同關系的買家,應當支付相應的貨款。

此後,又有四家生產工廠先後向乙公司所在地人民法院提起訴訟。

爭議焦點

上述兩個案件以及其他四家生產工廠提起訴訟的案件,其爭議的焦點是A工廠、B工廠與乙公司之間是否存在買賣合同關系,乙公司是否需要向A工廠、B工廠承擔支付貨款的責任。

從上述爭議焦點可以延伸為以下幾個方面的問題:在涉及外貿出口代理合同的糾紛中:(1)在委託方(本案中的甲某)未向第三人(本案中的A工廠、B工廠)告知受託人(本案中的乙公司)情況下,第三人是否可以直接要求受託人承擔買賣合同責任?(2)受託人乙公司是否可以直接以應當由委託人甲某承擔責任為由,拒絕承擔付款責任?(3)存在受託人乙公司、委託人甲某、第三人A工廠和B工廠的情況下,如何根據現有證據確定各方之間的法律關系?(4)增值稅發票在證明是否存在合同關系問題上的證明力如何?其他證據是否可以對抗增值稅發票的證明效力?審理判決

某基層人民法院在開庭審理A工廠、B工廠分別起訴乙公司買賣合同(加工合同)糾紛案件後,均作出駁回原告即A工廠、B工廠訴訟請求的判決。其主要理由是A工廠、B工廠盡管提供了增值稅發票,且乙公司也已經將增值稅發票用於抵扣和出口退稅,但是乙公司提供的包括甲某的驗貨報告,甲某出具的證人證言,甲某在業務過程中與A工廠、B工廠的聯系函件等證據,足以說明A工廠、B工廠並非與乙公司之間存在買賣合同或者加工合同關系,A工廠、B工廠應當向甲某主張權利。

一審判決後,A工廠、B工廠均不服一審判決,向當地中級人民法院提起上訴。二審法院由兩個不同的合議庭分別對兩個上訴案件進行審理。經二審法院審理後,A工廠與乙公司的案件,二審法院作出了撤銷一審判決,改判乙公司支付貨款的判決。該二審判決的主要理由是A工廠開具的增值稅發票已經由乙公司收取,且乙公司已經用於抵扣和退稅,因此雙方之間的買賣合同關系依法成立,乙公司理應承擔支付貨款的責任。B工廠與乙公司的案件,二審法院作出了駁回上訴,維持原判的判決。該二審判決的重要理由是增值稅發票的開具、抵扣與退稅只是外貿出口代理中的操作慣例,並不能說明B工廠與乙公司之間存在買賣合同關系,而乙公司提供的證據說明其只是代理人的身份,且貨物的生產、交付等過程均未參與,因此乙公司無需承擔付款責任。

H. 版權代理合同糾紛屬於知識產權案件嗎

《民事案件案由規定》里商標代理合同糾紛、專利代理合同糾紛都版算知識產權案件,唯獨沒把「權版權代理糾紛」列進來,另外鑒於版權代理合同糾紛的爭訟對象實際不是版權合同,而是委託合同,版權代理合同糾紛應該不算知識產權案件,而僅僅是與知識產權有關的案件。

閱讀全文

與代理合同糾紛案例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天津企興知識產權待遇 瀏覽:31
二項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項目試題 瀏覽:305
基本公共衛生服務考核標准 瀏覽:543
公共衛生服務考核評估辦法 瀏覽:677
上海工商局咨詢熱線 瀏覽:177
馬鞍山二中葉張平 瀏覽:214
機動車交通事故責任糾紛被告代理詞 瀏覽:603
醫院固定資產折舊年限 瀏覽:702
商標注冊網先咨政岳知識產權放心 瀏覽:658
公眾號版權投訴材料 瀏覽:841
簽訂無固定期限合同的好處 瀏覽:727
油汀發明 瀏覽:216
論文轉讓網 瀏覽:282
通州門面轉讓最新消息 瀏覽:165
第二屆紫金知識產權國際峰會 瀏覽:4
2010年4月自考知識產權法答案 瀏覽:259
3系馬年限量版價格 瀏覽:952
快餐店轉讓協議 瀏覽:407
小蘿莉和猴神大叔版權 瀏覽:290
產權年限到期後怎麼辦 瀏覽: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