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投標質疑函回復不滿意投訴怎麼寫
投標人或者其他利害關系人認為招標投標活動不符合
法律
、行政法規及本辦法規定 的,內可以自容知道或者應當知道之日起10日內向相應主管部門投訴。投訴人應當於投訴期內 在招標網上填寫投訴書。
若對資格預審文件、招標文件、開標或評標結果有異議,則潛在投標人或者其他利害關 系人應當在自領購資格預審文件、領購招標文件、開標、評標結果公示結束10日內向相應 的主管部門提出,且在進行上述投訴之前,應當先向招標人提出異議(異議答復期間不計 算在投訴期限內),並提供異議和異議答復情況及相關證明材料,且將由投訴人單位負責人 或單位負責人授權的人簽字並蓋章的投訴書、單位負責人證明文件及相關材料在投訴期內送 達相應的主管部門。境外投訴人所在企業無印章的,以單位負責人或單位負責人授權的人簽 字為准。
投訴應當有明確的請求和必要的證明材料。投訴有關材料是外文的,投訴人應當同時提 供其中文譯本,並以中文譯本為准。
2. 如何應對來辦事群眾的投訴和質疑
一、熱情誠懇,給人以親切感
一般來說,來訪群眾都是為了解決具體問題而來的。接待人員,一定要善於藉助平易近人的神態、和藹可親的話語、謙遜溫和的語調,來縮短彼此間的心理距離,以贏得來訪者的肯定感情和積極配合。上訪者各界、各級層人員無所不有。因此,面向上訪者講話,就要根據上訪者的不同身份、素質、特點,說些各得其所,盡量得體的話,千萬不要說那些千人一腔的「官樣話」。如果來訪者所反映的問題屬於本單位管理范圍,在政策范圍內又可以解決的,一定要設法幫助解決。即使來訪者所提出的要求稍有過高,也要耐心宣傳解釋有關政策,說明不能滿足的理由,通過溝通思想,以求得群眾的理解和支持,倘若所反映的問題不屬於本部門管理范圍,也絕不能敷衍塞責,三言兩語把人打發了事。
二、真情實意,給人以誠意
信訪接待人員只有跟來訪群眾推心置腹,才能取得共同性語言,實現雙向交流。你實實在在地同來訪群眾交流思想,群眾才願意把自已的真話、實話、心裡話講給你聽,你要是虛情假意或拐彎抹角,人家心裡有苦衷也不願意對你講,你也無法了解到群眾的要求和呼聲,所謂真情實意,一是要講實在話。對於政策上有明確規定的問題,要態度明朗地作出肯定性或否定性的回答,絕不模稜兩可,含糊其辭;對進在研究的傾向性意見或不宜公布的內部規定和涉及到檢舉人、調查人所反映的問題絕不能透露給來訪人,更不能把對有關部門在工作配合上的意見在來訪人面前流露,以免引起不必要的矛盾。二是表實在態。對未經調查核實的事情,千萬不要隨意表態。如果來訪人急於要你作出實質性的回答,也只能運用「假如事情是這樣的話,最好通過什麼渠道,採取什麼方法去解決」的「假設性」答復,以免造成不應有的後果。三是敢於面對事實不迴避問題。對群眾來信來訪提出的問題,凡是符合法律法規、政策規定的,又有條件解決的必須解決到位,讓群眾感到我們是實實在在解決問題的,是負責任的。尤其要正確對待集體上訪,集體上訪人多勢眾,反映的問題多,而且涉及范圍廣,處理不當極易發生意外行為。接待集體上訪時頭腦要清醒,態度要冷靜,既不能牽就上訪者而滿足其不合理要求,更不能因群眾有不合理要求而否定其反映問題的合理部分。 如果迴避矛盾,只能引起群眾反感,加劇對抗心理,形成新的上訪。
三、言之有據,給人以信服感
熟悉政策、言之有據,是提高工作效率,做好接待工作的關鍵。接待人員不熟悉有關政策及其沿革,不把群眾提出的具體問題放回到特定的社會政治環境中去進行分析,勢必會牽強附會或漏洞百出。要是你的答話不得要領或不足為據,群眾又怎麼能折服於你呢?如果你能對答如流地道出確切的政策依據來,即使來訪者提出的問題一時難以解決,別人也是會心悅誠服,滿意而回的。
四、用語婉轉,給人以寬松感
言不在直,達意則靈;語不在快,至理則明。接待人員不能不講究對話策略和語言藝術。在接待中,問話要因人,因事而異。有的可以直截了當地問,有的可以委婉含蓄地問,有的則不應該問。如來訪人報告事實真相,請求解決困難時,應循循善誘詢問清楚,讓其一吐為快;如來訪涉及到揭發、控告的,除問明是傳聞還是親見外,還應迂迴點撥問明某些需要進一步了解的有關情節;對於個人的隱私密事,是絕不可窮追不舍,打破沙鍋問到底,弄個水落石出的。在提出批評意見之前,你不妨給對方一個積極的評價,然後區別不同的情況,該直說的時候開門見山,該婉言的時候婉轉含蓄。要是來訪人心情不暢,你應特別注意自已的表情、手勢和語調,或選擇良機,用弦外之音使之領會言外之意;或轉換話題,用巧言妙語緩和接待氣氛,以免造成僵局。
五、講究儀態,給人以責任感
接待交談,接待者要儀表端莊、自然大方、語調和諧、情緒穩定、心胸坦盪。交談時,要凝神注視對方的臉部表情,專心傾聽和摘記來訪者的陳述。接待人員不要隨便岔開別人的話題或打斷別人的陳述,一定要讓人把話講完;不要簡單生硬地否定群眾的批評意見,即便是不夠確切的批評意見。無論批評者的情緒如何偏激,措詞如何強烈,也不可感情用事,做出失態的舉止來。
六、言而有信,給人以信任感
信口開河,應而不辦,是社交生活的一大忌。接待中應允來訪人的事情,一定要予以兌現。如果來者提出的問題需要請示領導,或需要商請有關部門和有關單位配合解決,事後一定要把領導的意見,或有關部門、有關單位的意向及時告訴來訪人。接待者一定要心平氣和,和藹、豁達、寬宏、大度。針對上訪者提出的具體問題,說些適度的話,不要信口開河,不能用任何過激的言詞刺激上訪者的情緒。
七、不偏不倚,給人以公正感
群眾上訪,無論是咨詢政策還是簽證蓋章,也無論是揭發申訴還是反映情況,都希望接待人堅持原則,秉公辦事,不徇私情;堅持真理,揚善懲惡;堅持黨性,扶正祛邪,不迎上壓下。真正做到上述幾條,有四個問題特別值得注意:一是在聽取來訪人員意見時,既要將心比心,相信群眾,又不能偏聽偏信,先入為主。二是在掌握現行政策時,既要實事求是,靈活變通,又不可無原則遷就,拿原則做交易。三是在執行上級指示時,既要尊重領導同志的意見,正確領會上級的意圖,但又不可唯唯諾諾,唯上是從。四是會同有關單位處理問題時,既要按照職責分工,做好份內工作,但又不能本位主義,不顧全大局。
八、正派清廉,給人以楷模感
面對面地做群眾工作,一定要發揚一心為公,兩袖清風的工作作風。作為人民公僕,在接待中一定要恪守避親、廉潔、公正三條原則。避親,就是凡涉及至愛親朋的事情,一律迴避,拒不插手;廉潔,就是要拒絕群眾的饋贈,不借工作之便以權謀私,收受賄賂;公平,就是認理不認人,凡事一視同仁,一碗水端平。
3. 招投標標的質疑和投訴有什麼區別
受理的對象不同,受理質疑的對象是招標人,受理投訴的對象是相關行政監督部門。
4. 司乘人員面對質疑和投訴如何處理
實事求是說明情況,有責任就勇於承擔,沒有責任就書面說明,只要自己問心無愧,就坦然處之。
5. 投訴人投訴前應向招標人質疑或提出異議的事項有哪些
根據《招標投標法實施條例》的規定,投標人或利害關系人對資格預審文件、招標文件、開標與評標結果有不同意見或問題的,應當向招標人提出異議。值得注意的是,上述事項中,提出異議是投訴的必經程序,應當先提出異議而未提直接投訴的,行政監督部門將不予受理。
6. 供應商如何質疑與投訴
供應商在參加政府采購招標投標過程中,認為采購文件、采購過程和中標、成交結果使自己的權益受到損害的事實、證據和法律依據,可以向代理機構提出質疑、向政府采購監督管理部門投訴。政府采購專家韓孟玉認為質疑、投訴時應注意以下問題: 要熟練掌握法律、法規的有關規定 一是要認真學習《政府采購法》、《招標投標法》以及相關法律、法規的有關規定。遇到問題可以向有關專家進行咨詢,切勿不懂裝懂,鬧出笑話。二是領會招標文件的全部內容。尤其要全部掌握招標文件規定的廢標條款,只要達到廢標條款之一的就廢標。最大限度地減少由於廢了標而當事人不服,引發質疑或投訴。三是提出的質疑或投訴要有證據和法律依據。 供應商質疑應注意的問題 (一)質疑必須符合規定的質疑條件。供應商認提出質疑,就必須有認為采購文件、采購過程和中標、成交結果使自己的權益受到損害的事實、證據和法律依據。如果采購文件、采購過程和中標、成交結果與質疑供應商沒有關系,或者供應商沒有提出采購文件、采購過程和中標、成交結果使自己的權益受到損害的事實、證據和法律依據,供應商不宜提出質疑。 (二)質疑必須符合的時限要求。《政府采購法》規定,供應商應當在知道或者應知其權益受到損害之日起7個工作日內,向采購人提出質疑。采購人委託采購代理機構采購的,供應商可以向采購代理機構提出質疑。 (三)質疑必須採用書面形式。《政府采購法》規定,供應商對采購文件、采購過程和中標、成交結果提出質疑,必須採用書面形式。供應商如採用口頭形式提出質疑,是沒有法律效力的,采購人或者采購代理機構可以不予書面答復。質疑書的主要內容: 1.質疑人的名稱、地址、電話等; 2.具體的質疑事項及事實依據; 3.提出質疑的日期。 質疑書應當署名。質疑人為自然人的,應當由本人簽字;質疑人為法人或者其它組織的,應當由法定代表人或者主要負責人簽字蓋章並加蓋公章。 供應商投訴應注意的問題 (一)投訴供應商提起投訴的條件。《政府采購供應商投訴處理實施辦法》規定,投訴供應商提起投訴應當符合下列條件: 1.投訴人是參與所投訴政府采購活動的供應商; 2.提起投訴前已依法進行質疑; 3.投訴書內容符合規定; 4.在投訴有效期限內提起投訴; 5.屬於本財政部門管轄; 6.同一投訴事項未經財政部門投訴處理; 7.國務院財政部門規定的其它條件。 (二)投訴的時限要求。《政府采購法》規定,質疑供應商對采購人、采購代理機構的答復不滿意或者采購人、采購代理機構未在規定的時間內作出答復的,可以在答復期滿後十五個工作日內向同級政府采購監督管理部門投訴。政府采購監督管理部門應當在收到投訴後三十個工作日內,對投訴事項作出處理決定,並以書面形式通知投訴人和與投訴事項有關的當事人。 (三)投訴書要符合規定的內容。《政府采購供應商投訴處理實施辦法》規定,投訴人投訴時,應當提交投訴書,並按照被投訴采購人、采購代理機構和與投訴事項有關的供應商數量提供投訴書的副本。投訴書應當包括下列主要內容: 1.投訴人和被投訴人的名稱、地址、電話等; 2.具體的投訴事項及事實依據; 3.質疑和質疑答復情況及相關證明材料; 4.提起投訴的日期。 投訴書應當署名。投訴人為自然人的,應當由本人簽字;投訴人為法人或者其它組織的,應當由法定代表人或者主要負責人簽字蓋章並加蓋公章。 (四)政府采購監督管理部門對投訴事項作出處理決定的時限。《政府采購法》第五十六條規定:政府采購監督管理部門應當在收到投訴後三十個工作日內,對投訴事項作出處理決定,並以書面形式通知投訴人和與投訴事項有關的當事人。 (五)暫停采購活動時限。《政府采購法》第五十七條規定:政府采購監督管理部門在處理投訴事項期間,可以視具體情況書面通知采購人暫停采購活動,但暫停時間最長不得超過三十日。 對投訴處理決定不報的法律救濟渠道 《政府采購法》第五十八條規定:投訴人對政府采購監督管理部門的投訴處理決定不服或者政府采購監督管理部門逾期未作處理的,可以依法申請行政復議或者向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訴訟。 作為政府采購工作的監督管理部門,究竟怎樣處理供應商的投訴事項,才能更加快捷、有效地保障所有采購當事人的合法權益呢?有專家建言,可以嘗試一種「一查、二看、三核實、四交代」的處理方法。 一查 「查」就是對供應商投訴的事項進行審查,看其是否屬於《政府采購法》明確規定的投訴范圍,從而快速確定是否受理該項投訴事宜。在實際工作中,政府采購當事人之間的權利和義務關系是錯綜復雜的,加之一個采購項目最終只能有一個供應商中標,因而其他未中標的參與者,往往會有的「有意見」,有的「發牢騷」,還有的做出亂投訴、瞎告狀的行為。為了提高處理采購糾紛的效率,防止少數不法分子借機擾亂政府采購市場秩序,切實保護所有采購當事人的合法權益,政府采購監督管理部門對供應商投訴事項的受理范圍就必須要嚴格堅持《政府采購法》的規定,即供應商只能就「采購文件、采購過程和中標、成交結果」這3個事項進行投訴,對不屬於這個法定范圍的投訴事項,政府采購監督管理部門可以不予受理。 二看 「看」就是查看供應商投訴的程序是否合法,查看供應商投訴的時間是否及時有效。《政府采購法》第六章對供應商的「投訴」行為設置了具體的投訴程序,供應商只有嚴格依照這些法定的程序進行投訴,才能夠有效、及時地行使或保護好自己的合法權利。這些法定的程序就是:供應商認為采購文件、采購過程和中標、成交結果使自己權益受到損害的,必須首先要向采購人或采購代理機構提出質疑;只有在被質疑人未按期做出答復,或對其做出的答復不滿意的情況下,才可以向同級政府采購監督管理部門提出投訴。如果供應商事先沒有向采購人提出質疑,而直接向政府采購監督管理部門提出投訴,那麼,這種形式的投訴屬於無效投訴,將不被受理。 另外,投訴供應商也只有在質疑答復期滿後的15個工作日內,及時向同級政府采購監督管理部門提出投訴才能有效,逾期提出的投訴也屬於無效投訴。失去了法律保障,投訴事項也不能被受理。 三核實 「核實」就是核實采購文件資料、核實走訪采購當事人、核實投訴人的受害程度。對供應商提出的合法的投訴事項,政府采購監督管理部門應當及時組織人員進行調查核實,以全面、客觀地查清投訴事項的真相,便於做出正確的處理決定,維護采購當事人的合法權益。政府采購監督管理部門先要查看與投訴事項有關的采購文件資料,看這些采購文件在公開性、公平性、公正性等方面是否存在著對供應商產生某種歧視性待遇的內容。如果確實存在,就必須要採取果斷措施加以整改。然後要深入實地走訪調查。政府采購活動涉及到眾多采購當事人的合法權益,因為局部的矛盾與問題而引起投訴時,采購監督管理部門不能聽信一面之詞,不但要調查矛盾雙方當事人,更重要的還是要向涉及投訴事項的第三方采購當事人進行核實,以充分聽取各有關方面的意見,公正對待所有的采購當事人,這樣才能使調查結果更具真實性、全面性。最後要核實投訴當事人的受害程度。投訴供應商提出投訴的目的,就是要討回公道,維護自己的合法權益不受侵害。只有對供應商的受害程度做出客觀的評價,才能對其投訴事項做出合理的處理決定,也才能使投訴供應商口服心服。 四交代 「交代」就是對投訴事項要做出書面交代,對投訴供應商的「維權」行為要有個實質性的交代,對其他與投訴事項有關的采購當事人要有個通報性的交代,必要時還要向人民有個交代。作為政府采購的監督管理部門,不僅要維護投訴供應商的正當權益,還必須要保障所有采購當事人的合法利益,以切實維護政府采購的市場秩序。因此,采購監督管理部門不僅要對每一件合法的投訴事項做出嚴肅認真的處理決定,而且,還必須要向各有關方面通報這一處理決定,以使政府采購行為更加公開、透明,更能經得起社會各界的評議與監督。
7. 投標質疑和投訴的區別
需要看招標文件中對此有沒有規定
如果有規定就按照招標文件來
再看就是事開標前階段 還是開標後階段
開標前可以咨詢招標代理公司
開標後 質疑的話 就按照招標文件中的要求 按照指定方式質疑
8. 通過電話或電子郵件對招投標質疑和投訴有效嗎
只要是根據招標文件的指定方式 指定途徑
向招標監管部門進行的質疑 投訴或者 舉報
一旦查實 被證實投標確實違規
那麼就可以做出相應懲罰或者制裁
如果招標文件中指定了可以 通過電話或電子郵件對招投標質疑和投訴
那麼就是有效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