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投訴糾紛 > 繼承糾紛典型案例

繼承糾紛典型案例

發布時間:2021-08-21 02:41:27

❶ 求幾個經典國際私法案例 關於繼承 婚姻 合同的,謝謝各位了

【案例1】留學生離婚的法律
李女現在美國留學。徐男現在德國留學。李徐兩人於1990年自願結婚,婚後生一女孩,女孩一直隨男方徐某的父親一起生活。在共同生活中,雙方因性格差異及日常生活中的矛盾,導致夫妻關系疏遠。1997年7月,李某曾向曾向法院起訴離婚,後又撤訴,但夫妻關系一直未得到改善。1999年,徐某去德國留學,2001年李某去美國留學,雙方分居至今。2002年,李某再次向法院起訴,要求與徐某離婚。原告李某訴稱:原被告脾氣不合,曾於今年前提出離婚,因法院作了大量調解和好工作,自己才撤訴。此後,自己與被告一直分居,已經破碎的婚姻給自己造成了很大的痛苦,現已無法共同生活。原告堅決要求與被告徐某離婚,離婚後孩子有原告撫養,徐某致富一定的撫養費,家庭財產由徐某自由選擇。
徐某辯稱:原告於本人結婚後感情一直不錯,互相支持和幫助,家庭生活是美滿的,股不同意離婚。如果法院判決離婚,徐某堅決要求撫養孩子,家庭財產服從法院判決。
法院對本案進行了神力時,李某、徐某本人均未到庭,而由雙方各自的代理人出庭。雙方代理人豆豉有各自的被代理人的書面材料。
【問題】
1、本案是一起涉外離婚案件嗎?
2、法院可以判決原被告離婚嗎?為什麼?
3、原被告不出庭,法院若判決准予離婚是否違反我國有關法律規定?
4、若法院判決原被告離婚,孩子應有誰直接撫養?

【案例2】涉外離婚的法律
張某與游謀士美籍華人。游某在2000年8月底來中國旅遊期間,認識了原告張某,雙方互有好感。雙方來往了幾天後,游某返回美國。2001年7月,游某在此從美國來到中國,與張某相處一周後,二人編導民政部門登記結婚。由於婚前雙方相處時間少,彼此了解不夠,婚後不久雙方就因生活瑣事發生矛盾,互相埋怨,直至分居。2002年2月, 張某和游某就結婚問題達成個共識。
【問題】
1、張某和游某能登記離婚嗎?
2、張某弱項法院提起離婚,應向哪地法院起訴?

【案例3】涉外離婚的處理
李百與梁千均是再婚。梁千是美籍華人。梁千是在1998年底來中國旅遊期間,經過親友介紹與李百認識並建立戀愛關系。1999年7月份,梁千在此從美國來到中國,與李百相處3個月後,二人便於1999年10月份到某民政局登記結婚。由於雙方相處時間很少,彼此不夠了解,且婚後李百拒絕與梁千同居,致使夫妻感情確實無法建立起來,雙方互相埋怨。1999年12月2日,李百向中國的某人民法院起訴要求與梁千離婚。
法院審理該案件時,被告梁千因在美國忙於生意,自己未到庭,而由自己的代理人劉律師持有梁千的書面材料出庭。
【問題】
1.本案應由哪個國家的哪一級人民法院管轄?
2.當事人梁千未親自出庭,是否違反有關法律的規定?
3.劉律師的代理符合法律規定嗎?

❷ 關於合同法公序良俗原則的案例及詳細分析

案例:現年60歲的蔣倫芳與四川省瀘州市納溪區某廠職工黃永彬於1963年5月經戀愛登記結婚。二人收養一子(黃勇,現年31歲,已成家另過)以養兒防老。1990年7月,蔣倫芳因繼承父母遺產取得原瀘州市市中區順城街67號房屋所有權。1995年,因城市建設,該房屋被拆遷,由拆遷單位將位於瀘州市江陽區新馬路6-2-8-2號的77.2平方米的住房一套作還房安置給了蔣倫芳。1996年,黃永彬與比他小近30歲的張學英相識後,二人便一直在外租房公開同居生活。2000年9月,黃永彬與蔣倫芳將蔣倫芳繼承所得的位於瀘州市江陽區新馬路6-2-8-2號的房產,以8萬元的價格出售給陳蓉。黃永彬、蔣倫芳夫婦將售房款中的3萬元贈與其養子黃勇在外購買商品房。黃永彬因患肝癌病晚期住院治療。黃永彬於2001年4月18日立下書面遺囑,將其所得住房補貼金、公積金、撫恤金和賣瀘州市江陽區新馬路6-2-8-2號住房所獲款的一半4萬元及自己所用的手機一部,將總額6萬元的財產贈與張學英所有。瀘州市納溪區公證處對該遺囑出具了(2000)瀘納證字第148號公證書。黃永彬因病去世。黃永彬的遺體火化前,張公開當著原配蔣倫芳的面宣布了黃永彬留下的遺囑。張學英以蔣倫芳侵害其財產權為由訴訟至瀘州市納溪區人民法院。

審判

瀘州市納溪區人民法院經審理認為,遺贈人黃永彬患肝癌病晚期立下書面遺囑,將其財產贈與原告張學英,並經瀘州市納溪區公證處公證,該遺囑形式上是遺贈人黃永彬的真實意思表示,但在實質贈與財產的內容上存在以下違法之處:1、撫恤金不是個人財產,它是按照國家有關規定,死者單位對死者直系親戚的撫慰金,不屬遺贈財產的范圍;2、遺贈人黃永彬的住房補助金、公積金是黃永彬與蔣倫芳夫妻關系存續期間所得,應為夫妻共同財產,遺囑人生前在法律的允許范圍內,只能按照法律規定的方式處分其個人財產。遺囑人黃永彬在立遺囑時未經共有人蔣倫芳同意,單獨對夫妻共同財產進行處理,其無權處分部分應屬無效;3、位於瀘州市江陽區新馬路6-2-8-2號住房一套,應為夫妻共同財產。蔣倫芳將該房以8萬元的價格賣給陳蓉,該8萬元售房款還應扣除房屋交易時蔣倫芳承擔的稅費,實際售房款不足8萬元。此外,在2001年春節,黃永彬、蔣倫芳夫婦將售房款中的3萬元贈與其養子黃勇在外購買商品房。瀘州市納溪區公證處在未查明事實的情況下,便對其遺囑進行了公證顯屬不當,違背了《四川省公證條例》第22條:「公證機構對不真實、合法的行為、事實和文書,應作出拒絕公證的決定」的規定。

《民法通則》第7條明確規定,民事行為不得違反公共秩序和社會公德,違反者其行為無效。本案中黃永彬與被告蔣倫芳系結婚多年的夫妻,應相互扶助、互相忠實、互相尊重。但在本案中,遺贈人從1996年認識原告張學英後,長期與其非法同居,是一種違法行為。遺贈人黃永彬基於與原告張學英有非法同居關系而立下的遺囑,是一種違反公共秩序和社會公德的行為。從另一個角度講,本案被告蔣倫芳在遺贈人黃永彬患肝癌晚期住院直至去世期間,一直對其護理照顧,履行了夫妻扶助的義務,遺贈人黃永彬卻無視法律規定,違反社會公德,漠視結發夫妻的忠實與扶助,將財產贈與其非法同居的原告張學英,實際上損害了被告蔣倫芳合法的財產繼承權,破壞了社會風氣。

遺贈人黃永彬的遺贈行為違反了法律的原則和精神,損害了社會公德,破壞了社會公共秩序,應屬無效行為,據此,納溪區法院依照《民法通則》第7條的規定,駁回原告張學英的訴訟請求。

一審宣判後,張於2001年11月向四川省瀘州市中級人民法院提起上訴。

二審法院在查明本案的事實後,以與一審法院同樣的理由,作出維持原判的終審判決。

分析

本案屬遺贈糾紛。遺贈是公民以遺囑的方式將個人合法財產的一部分或全部贈給國家、集體或法定繼承人以外的其他人。遺贈行為成立的前提是遺囑,而遺囑是立遺囑人生前在法律允許的范圍內,按照法律的方式處分自己的財產及其他財物。本案中遺贈人黃永彬立遺囑時雖具完全行為能力,遺囑也系其真實意思表示,但遺囑的內容卻違反法律和社會公共利益。遺贈人黃永彬對售房款的處理違背客觀事實。瀘州市江陽區新馬路6-2-8-2號的住房為夫妻共同財產。但該房以8萬元的價格出售,黃永彬生前是明知的,且該8萬元售房款還繳納了有關稅費,黃永彬與蔣倫芳共同將該售房款中的3萬元贈與其子黃勇,實際上已經沒有8萬元。遺贈人黃永彬在立遺囑時,仍以不存在的8萬元的一半進行遺贈,顯然違背了客觀事實。其次,遺贈人黃永彬的遺贈行為,剝奪了蔣倫芳一發享有的合法財產繼承權。他們的婚姻關系受法律的保護。「夫妻有互相繼承遺產的權利。」夫妻間的繼承權,是婚姻效力的一種具體表現,但黃永彬將財產贈與其非法同居的上訴人張學英,實質上剝奪了其妻蔣倫芳的合法財產繼承權。因此,遺贈人黃永彬所立書面遺囑,因其內容和目的違反法律和社會公共利益,應屬無效遺囑。其遺贈行為自然無效。

我國《公證暫行條例》第2條規定,「公證是國家公證機關根據當事人的申請依法證明法律行為、有法律意義的文書和事實的真實性、合法性。公證機關作為行使國家證明權的機關,應當按照法定程序對所要證明的法律行為、文書和事實的真實性、合法性進行認真審查。遺囑行為屬民事法律行為,因此法律行為公證的條件就必須與《民法》上規定的民事法律行為成立的要件相符合。《遺囑公證細則》第17條也規定:對不符合規定條件的,應當拒絕公證。因此,遺贈人黃永彬所訂立的將其死後遺產贈與上訴人張學英的遺囑雖然經過公證機關辦理了公證手續,但因該遺贈行為本身違反了法律,損害了社會公共利益,屬無效民事行為。瀘州市納溪區公證處所作出的(2001)瀘納證字第148號公證書依法不能產生法律效力,法院不予採信。

本案涉及的法律、法規中,《繼承法》、《婚姻法》為一般法律;《公證暫行條例》系國務院制定,為行政法規;《四川省公證條例》系四川省人大常委會制定,為地方性法規;《公證程序規則》、《遺囑公證細則》。為部門規章。《民法通則》是民事基本法律,依《立法法》規定,上位法效力高於下位法效力,因此《民法通則》的效力等級在法律體系中僅次於《憲法》,故在審理民事案件中使用各法律、法規和規章時,應結合適用《民法通則》相關規定。遺贈行為作為民事法律行為的一種,還必須符合《民法通則》對民事法律行為的一般規定。《民法通則》第7條明確規定「民事活動應當尊重社會公德,不得損害社會公共利益」。作為現代民法的一項基本原則,「公序良俗」原則充分體現了國家、民族、社會的基本利益要求,反映了當代社會中居於統治地位的一般道德標准,是社會道德規范的法律化。「公序良俗」原則所包括的「社會公德」或「社會公共利益」,又可稱作「公共秩序」和「善良風俗」,兩者的概念基本一致。並非一切違反倫理道德的行為都是違反社會公德或社會公共利益的行為,但違反已從道德要求上升為具體法律禁止性規定所體現的,維持現行社會秩序所必須的社會基本道德觀念的行為,則屬於違反社會公德或社會公共利益的行為,應屬無效民事行為。

本案中,黃永彬無視夫妻感情和道德規范,與上訴人張學英長期違法同居,其行為既違背了我國現行社會道德標准,又違反了《婚姻法》第3條「禁止有配偶者與他人同居」的法律規定。黃永彬基於其與張學英的非法同居關系而訂立遺囑以合法形式變相剝奪了被上訴人蔣倫芳的合法財產繼承權。因此,遺贈人黃永彬的遺贈行為,應屬無效民事行為,從行為開始就沒有法律約束力。

❸ 求點經典的古代法律案例

內容摘要:本文通過對商君變秦法這一典故的分析,提出了這一歷史事件對我國目下法制現代化事業的啟示。商君將原生於魏國的《法經》帶入秦國,在秦孝公的支持下,堅決走法治路線,改變秦國的不良風俗,取信於市野,立威於廟堂,使變法為秦國的強盛帶來了實益。我們當今的法制現代化活動,必須獲取優秀的制度,在強有力的領導下,堅定地依法治國,去除惡俗,使群眾和領導集體都有法律信仰,並最終以是否給我國帶來實益檢驗之。
關鍵詞:商君 法治 法制 現代化
我們曾經停止過現代化的進程么?即便是在中國歷史上最腐朽、最沒落的時代,這種腳步也不曾停留過。我們曾經失去法制么?即便是在中國歷史上最混亂、最凋零的歲月,這種現象也不曾出現過。我們沒有放棄過一種緊跟時代的努力,也不曾在什麼時候真正擯棄了法制。
商君變秦法的過程有十分重要的典型意義。《法經》本來是李悝創作的,他是為魏國而創制的,但是最後的發芽開花,卻是在力求強盛的秦孝公的國家裡。這里有許多值得考慮的東西。法治的實踐由吳起在魏國一度實行,但是卻最終湮滅,而在西方的秦國,魏國的《法經》卻以《秦律》的形式存在了下去。
魏國一度強大過,也任用了吳起,以法家的一些思想來治理國家和軍隊,這種做法收到了很好的效果,魏國的軍隊在河西地頗有作為,吳起認為以此可以威脅秦國,並成為霸主。但是很快,吳起就在魏國失勢,而魏國所有的法制嘗試也就此完結。在魏國,其法制的先進變更,只是很輕易的嘗試的一部分,而沒有什麼特殊的意義,其人並非把法制的現代化作為唯一的出路。
秦國與魏國不同,秦君更迫切地要求圖強。我們總說法製作為上層建築的一部分是基於經濟基礎的,這固然不錯,但是,強權者的意願也是十分重要的。如果沒有拿破崙,我們很難想像那六部法典將如何誕生。秦君要求圖強的意願,體現為他求賢若渴的意願,也體現他對商君帶來的制度的珍視。君主要求強盛,這才是其法製得以現代化的首要基礎。
秦國的風俗本與山東六國不同,比如秦國父子同室,兒子結婚,可以仍和父母住在一個房間。但是商君行法制改革,首先就是強扭數百年之積習,移風易俗。這時,他沒有考慮所謂法治的本土資源問題,而是堅定地按照既成的法律制度去變革社會。法律制度的現代化,是成體系的,而不是支離破碎的,商君是整體地使秦法得以更新,得以現代化,卻沒有放棄已經成熟的法制的任何一部分。
商君在秦國所主持的變法,第一件事情便是取信於民,使得大家都確信此次變革行動是真正要發生的。這不僅僅是立了商君的信,也是為新法立了信,為整個秦國法制現代化的活動立了信。此行動確為必要,因為非如此,任何一項變革活動,都會化為一場鬧劇,都會令主持者難以控制局勢。而信譽作為不可見因素,在任何時候,都是對現代化活動有極大促進作用的。
商君做的第二件事情,就是確立了其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威信。雖然當時商君所秉持的法律中本身有不平等的內容,但是他卻使得秦國的君臣眾人都一體遵循於法,這是難能可貴的,上至儲君下至黔首,全都不得不在法律的框架內活動。先有了民眾中的公信力,再有了貴族中的權威力,商君的變法事業才得以順利展開。
為什麼商君身死而秦法不亡呢?商君身死是因為他得罪了包括新君在內的太多的人,在秦國有太多的人慾置之死地而後快了;他的蒙難並不是因為他所推行的秦律有問題。恰恰相反,秦律不僅僅十分適合秦國的國情,而且被歷史所證明極大地促進了秦國的發展,並為其後的一統奠定了基礎,反對變法的舊勛,痛恨商君的新君都看到了這點,也正是因為其所行秦律的實益,使他的事業沒有人亡政息。
我們現在正在進行法制現代化的努力,在這一努力的進程中,我們很有必要思考商君變秦法的舊跡,其中不乏有益的啟示。
李悝的《法經》本不是為秦國所制,但商君發現其與強國慾望的契合之處,攜其入秦。我們在追求法制現代化的過程中也可以借鑒別國的既成制度,而不必計較其來源於何處,何人所制,所為何國,但凡是有利於我們進步的便可采擷,否則我們必然將閉門造車,固步自封。現今之世,強國林立,我們處於其間,自不乏可取之模板,可學之經驗,我們如果不充分利用這一有利條件,才是對我們法制現代化事業的最大不利。
魏國試法治而中廢,秦國行法治

❹ 求解一道復雜又典型的繼承案例

1,3處房產為高某與蔡某共有,為婚姻期間共同購置的。
2,蔡某與女兒早幾十分鍾死亡,那麼死亡的先後順序哭確定,那麼女兒是可以繼承蔡某的遺產的。
3,因此,蔡某的遺產,有遺囑依遺囑,無遺囑依法定繼承處理。法定繼承人有高某、高甲、高乙。
4,高乙去世,那麼屬於高乙的遺產有遺囑依遺囑,無遺囑依法定繼承,高乙的繼承人為高某。法定繼承第一順序為配偶、父母、子女。
5,高某與張某建立婚姻關系,受法律保護,與繼子建立了撫養關系,受法律保護。
6,高某的遺產,有遺囑依遺囑無遺囑依法定繼承。繼承人有高甲,劉某(高母),張某,張甲。
7,綜上,由於房屋的價值是不等的,那麼3套房屋應區別開來繼承。
8,3個房屋是蔡某與高某共有的所得,若是依法定繼承應是下面這樣:
每一套房屋中屬於蔡某的部分即1/2應是高某、高甲、高乙來繼承,加上高某擁有的1/2,以及高乙的份額由高某繼承,那麼最後高某得5/6,高甲1/6。
高某的遺產則每套房屋5/6的份額由張某、張甲、劉某、高甲繼承。每人得5/24。而高甲則是5/24+1/6=3/8。
因此,依上述來看每套房屋高甲可得3/8的份額,其他有張甲、張甲、劉某得5/24。

❺ 民法案例分析的內容簡介

本書是教育部「面向21世紀課程教材」、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國家級規劃教材——《民法》(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郭明瑞教授主編)的配套案例教學用書,在體例上基本與《民法》教材保持一致,內容涉及民法總論、物權、債權、繼承權、侵權責任等方面的內容。全書從全國各地法院已審結的民事案件中選取了40個具有典型意義的案例進行分析,每個案例分析分基本案情、法院裁判、法理評析、自測案例四個部分。其中,法理評析部分從理論上分析案例所涉及的基本民法問題,並對法院裁判的得失進行分析。自測案例主要圍繞法理評析中所涉及的民法問題,以實例的形式提出問題,供學生思考練習之用。
本書可以作為高等院校法學專業學生學習民法的案例教材,也可以供法律工作者和相關人士參考使用。

❻ 歷史上都有哪些父子相殘或者母子相害的事情

在歐洲歷史上有一個偉大的君主——查理曼大帝,在他有三個兒子,查理;丕平;虔誠者路易。其中長子駝背丕平是查理曼大帝的長子,792年企圖暗殺父親查理曼大帝,結果事情敗露,被查理大帝送往修道院度過餘生。駝背丕平之所以刺殺查理曼,就是想繼承其皇位,與兄弟爭奪皇位的結果。只是,沒有成功,如果在在我國封建社會,兒子刺殺父親,沒有成功絕對是死路一條。大多是自殺而結束其一生。當然在我國歷史上,為了皇位,父子相殘,兄弟兄弟相爭的案例很多。最典型的案例除了隋煬帝楊廣,估計找不到第二個了。此人為了皇位,殺了父親楊堅,然後假傳聖旨逼迫楊勇自殺,然後自己繼承皇位。堪稱史上最不孝的兒子,結果隋朝毀在了這個不肖子孫手裡。

❼ 車禍死亡賠償金分配 車禍賠償金怎麼算案例

死亡賠償金是對死者近親屬所支付的賠償,接受賠償的主體是死者的近親屬,不是死者本人不能作為死者生前的遺產,那麼這些死亡賠償金應該如何分配呢?
1、《繼承法》的規定:「遺產是公民死亡時遺留的個人合法財產」,包括:公民的收入、公民的房屋、儲蓄和生活用品、公民的其他合法財產等。
2、《最高人民法院關於貫徹執行<繼承法>若干問題的意見》
第3條規定:公民可繼承的其他合法財產包括有價證券和履行標的為財物的債權等。第四條規定:承包人死亡時尚未取得承包收益的,可把死者生前對承包所投入的資金和所付出的勞動及其增值和孳息,由發包單位或者接續承包合同的人合理折價、補償、其價額作為遺產。
從法律對死亡賠償金的規定分析,它既不是對死者財產損失的賠償,也不是對死者生命的賠償,也就是說死亡賠償金不是對死亡者本人的賠償,因此,該賠償金不應認為是死者的遺產。
死亡賠償金的目的是對死者近親屬由於失去親人而產生的精神損害的補償,並不包括對其他損害的賠償。
交通事故死亡後所取得的死亡補償金雖不是死者的遺產,實踐中一般參照《繼承法》由死者的繼承人依法繼承。
根據我國《繼承法》的規定,死者死亡後,其繼承人沒有放棄繼承權的,視為接受繼承,因此其遺產在死者死亡後即轉化為繼承人的共有財產。
死亡賠償金的賠償權利人為死者的近親屬,其內容是對死者家庭整體預期收入損失的賠償,其性質是財產損害賠償,而不是精神損害賠償。
死亡賠償金是基於死者的死亡,而對死者近親屬所支付的賠償,接受賠償的主體是死者的近親屬,不是死者本人,因此死亡賠償金不屬於死者的遺產,不能依據《繼承法》第十三條確定的遺產分配原則進行分割,應根據與死者關系的遠近和共同生活的緊密程度合理分配,並非平均分配。
交通事故死亡賠償金分配糾紛典型案例
原告殷*勛,男,2000年6月12日出生,漢族,懷安縣人。
法定代理人張*鳳,女,1972年10月20日生,漢族,懷安縣人,無職業,系原告母親。
被告殷*有,男,1951年2月20日出生,漢族,懷安縣人,農民。
委託代理人劉律師,河北國器律師事務所律師。
被告徐**華,女,1953年11月25日出生,漢族,懷安縣人。
委託代理人劉律師,河北國器律師事務所律師。
原告殷*勛與被告殷*有、徐**華交通事故賠償款分配糾紛一案,本院受理後,依法由審判員王天極適用簡易程序公開開庭進行了審理。原告法定代理人張*鳳與被告殷*有、徐**華及其委託代理人肖仁軒到庭參加訴訟。本案現已審理終結。
原告殷*勛訴稱,二被告系原告祖父母。2009年1月22日原告父親因交通事故死亡,經雙方調解,事故賠償人賠償損失13萬元,其中有原告的被撫養人生活費 85 603元,原告之父死亡賠償金原告應得14 800元。該事故賠償人給付賠償款後,全部被二被告領取並存入徐**華名下。原告正在長身體、上學期間,需要經濟保障,可幾次去二被告處,分文沒有拿到賠償款。為了原告的合法權益得以保障,故訴訟於人民法院,請求判令二被告速給付賠償款人民幣 100 400元。
被告殷*有、徐**華辯稱,被答辯人之訴事實存在,只因被答辯人法定代理人要求過高,雙方無法達成一致意見,所以發生爭議。被答辯人應得款項,應在該起賠償款中扣除二答辯人應得的生活補助費、殷*國喪葬費及二答辯人依法應繼承的份額確定。合理分配後,答辯人將一次性付清所應給付的款項。
經審理查明,被告殷*有、徐**華系原告殷*勛的祖父母。2009年1月22日,原告父親殷*國因交通事故死亡,該起交通事故經懷安縣交通警察大隊認定由交通事故的責任者郝春艷負全部責任,2009年2月3日,經郝春艷的丈夫張東明與被告殷*有、徐**華及原告法定代理人張*風協商達成了賠償協議,並以為張東明甲方、以殷*有、徐**華、張*風為乙方簽訂了交通事故賠償協議書,雙方在協議書中約定:「甲方一次性支付乙方人民幣13萬元,作為殷*國的死亡喪葬、死亡補助、乙方今後的生活、營養、誤工及殷*國的子女撫養等一切費用。若因該筆費用發生家庭糾紛,由乙方自行處理與甲方及郝春艷無任何關系」,但雙方並未明確所賠償的人民幣13萬元之中各項賠償項目的具體金額,現原、被告共同認可其中喪葬費為人民幣1萬元。該協議書經懷安縣公證處進行了公證。張東明當時支付了人民幣13萬元,此款由二被告領取。後原、被告因此款的分配發生爭議而訴至本院。另查明,原告法定代理人張*風與殷*國原系夫妻關系,後於 2007年6月13日離婚,二被告系殷*國父母,現年均不超過60周歲,且在所字鎮神字村均有承包土地,被告殷*有於2009年4月經張家口附屬醫院診斷患有白內障及糖尿病。
認定上述事實的證據有:原、被告在庭審中的陳述,原告提交的懷安縣交通警察大隊交通事故認定書復印件一份、懷安縣公證處公證書復印件一份、交通事故賠償協議書復印件一份、收據復印件一份、懷安縣**村村民委員會的證明材料一份,被告殷*有提供的張家口附屬醫院醫院出院診斷書、檢驗報告單各一份。
本院認為,交通事故責任者郝春艷通過其丈夫張東明與被告殷*有、徐**華及原告法定代理人張*風協商後所支付的賠償款人民幣13萬元之中除喪葬費人民幣1萬元外並未明確其他各項賠償項目的具體金額,交通事故責任者郝春艷因負擔此次交通事故的全部責任,按照法定標准其應賠償的具體項目及數額是:死亡賠償金人民幣225 710.4元(11 285.52元×20年)、被扶養人殷*勛生活費人民幣42 801.5元(8 560.3×10年÷2人)及喪葬費人民幣10 256.5元,合計為278 768.4元,根據《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人身損害賠償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第二十八條第二款的規定:「被扶養人是指受害人依法應當承擔扶養義務的未成年人或者喪失勞動能力又無其他生活來源的成年近親屬。」而二被告因其既非喪失勞動能力又有其他生活來源,故二被告不屬於被扶養人的范圍。交通事故責任者郝春艷通過其丈夫張東明經與被告殷*有、徐**華及原告法定代理人張*風協商後,被告殷*有、徐**華及原告法定代理人張*風放棄了部分賠償額度,故實際賠償款人民幣13萬元並非足額賠償。現原、被告因此款的分配問題發生爭議而訴至本院,因二被告不屬於被扶養人的范圍,故郝春艷所賠償的13萬元之中不應包含二被告的被扶養人生活費,該13萬元之中應當包括喪葬費1萬元、被扶養人殷*勛生活費人民幣42 801.5元,其餘的77 198.5元應屬於死亡賠償金,對於該死亡賠償金的分配,應當由作為殷*國直系親屬的原、被告三人進行分配,考慮到原告屬於未成年人,應當適當予以多分,因殷*國的喪葬是由二被告所辦理,故喪葬費1萬元應歸二被告所有。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通則》第八十四條、第一百零六條、《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人身損害賠償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第二十八條第二款的規定,判決如下:
交通事故責任者郝春艷所賠償的人民幣13萬元歸原告人民幣7萬元(被扶養人殷*勛生活費人民幣42 801.5元+死亡賠償金27 198.5元),此款被告殷*有、徐**華於本判決生效後10日內付清,歸被告殷*有、徐**華人民幣6萬元(死亡賠償金5萬元+喪葬費1萬元)。
如逾期不履行本判決所確認之金錢給付義務,應當按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二百二十九條的規定,加倍支付遲延履行期間的債務利息。

❽ 房產繼承糾紛經典案例告訴你,哪些遺產會產生糾紛–

您好:
一、把多人共有房屋,當成一個人的遺產。張某成年後與父親、繼母共同生活。共同生活期間,蓋平房五間。父親病故,張以共有繼承為名,佔有了全部房屋。該房應為張和父親、繼母共有。父親去世,張只能繼承其父的房產份額,且張的繼母不但屬於房屋的共有人,而且與張對張父的房產都有繼承權,張的繼母如無勞動能力還應當多分。對此繼承法第26條規定:遺產在家庭共有財產之中的,遺產分割時應當先分出他人的財產。
二、把對公有房屋的承租權當成遺產繼承。李某生前多年居住在單位的公房中,房改後沒買該房仍租住,最近李病逝,李的子女要求繼承該房。繼承法第3條規定,遺產是公民死亡時遺留的個人合法財產。承租人對承租房屋只有承租權沒有所有權,承租權不是所有權,繼承人不能當作被繼承人的遺產繼承。
三、把繼承開始前己不屬於被繼承人的房產當作被繼承人的遺產繼承。劉某喪偶後與張某結婚,結婚時劉通過書面形式把自有房屋贈與了張某,並於逝前在房屋登記部門辦理了房屋過戶手續。現劉的子女要求按劉的遺囑繼承這份財產。因房屋的所有權已經轉移,即使劉立有遺囑劉的子女也無權主張對該房的繼承權。
四、認為屬於夫妻二人共有登有夫妻二人名字的房屋,其中一人死亡,不必過戶登記,即屬於生存的一人。張某所持房屋產權證,寫有其夫和她二人的名字,其夫去世,她以她一人的名字,出賣房屋,過戶受阻。我國城市房地產管理法第59條規定:我國實行土地使用權和房屋所有權登記發證制度。二人共有的房屋,包括夫妻共有,變為一人所有必須進行房屋過戶登記。寫有夫妻二人的名字的房屋,其一人死亡,生存的一方必須通過繼承、過戶手續才能登記為一人。
五、認為繼子女和養子女具有相同的房產繼承權。最高人民法院《關於貫徹執行中華人民共和國繼承法若干問題的意見》第21條規定:「繼子女繼承了繼父母遺產的,不影響其繼承生父母的遺產」。第19條規定:「被收養人對養父母盡了贍養義務,同時又對生父母扶養較多的。除可依繼承法第10條的規定繼承養父母的遺產外,還可依繼承法第14條的規定分得生父母的適當遺產」。這里養子女與繼子女的繼承權是有區別的,因為我國婚姻法第26條規定:養子女和生父母間的權利和義務,因收養關系的成立而消除。
六、認為同居多年即享有配偶繼承權。王、趙沒經結婚登記,以夫妻名義同居多年。最近王在一次意外事故中死亡,趙認為結婚不登記同居也有繼承權,要求繼承王的房產。結婚不登記除被認定為事實婚姻外,則對另一方的房產沒有繼承權。雖然按繼承法第14條的規定因對死亡的一方盡了較多的義務可以適當分得遺產,但他享有的不是其合法繼承人的繼承權,而是繼承人以外的人一種因互助產生的權利。
七、認為夫妻關系存續期間繼承的遺產都是夫妻共同財產。張、王婚姻關系存續期間,張繼承了其父的一筆房產。且對這一房產共同使用多年。現王張離婚,王主張按夫妻共同財產分割此房產。張拿出了其父的遺囑,該遺囑明確表示其這份遺產由張繼承。根據婚姻法第18條的規定:遺囑或贈與合同中規定只歸夫或妻一方的財產,為夫妻一方的財產。如無特殊約定,上述遺留的房產應為張的個人財產,且無論他們共同使用多久,其財產的性質都不會改變。
八、認為婚後買房,產權證上只寫有一人的名字,就不是夫妻共同財產。林、張為夫妻,林最近病逝,林生前與張買得樓房一套,房產證上只登記了林一個人的名字。林的父母認為該房只屬林一人,要求按其一人財產繼承。根據婚姻法第17條的規定,夫妻關系存續期間所得的財產除當事人另有約定,法律另有規定以及當事人能舉證證明為個人的以外都應認定為夫妻共同財產。上述房屋雖然只登記在林一個人名下,也不能改變林、張夫妻共同財產的屬性。
九、不為沒出世的胎兒保留遺留房產份額。李先生擁有一棟商品房,李遇車禍死亡。繼承遺產時李的妻子提出為懷有的胎兒保留份額,李的父母不同意。認為胎兒未出世與遺產繼承無關。繼承法第28條規定:遺產分割時,應當保留胎兒的繼承份額。胎兒出生時是死體的,保留的份額按照法定繼承處理。

閱讀全文

與繼承糾紛典型案例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了解到的發明創造的事例 瀏覽:391
2012年中國知識產權發展狀況 瀏覽:773
合肥徽之皇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瀏覽:636
天津企興知識產權待遇 瀏覽:31
二項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項目試題 瀏覽:305
基本公共衛生服務考核標准 瀏覽:543
公共衛生服務考核評估辦法 瀏覽:677
上海工商局咨詢熱線 瀏覽:177
馬鞍山二中葉張平 瀏覽:214
機動車交通事故責任糾紛被告代理詞 瀏覽:603
醫院固定資產折舊年限 瀏覽:702
商標注冊網先咨政岳知識產權放心 瀏覽:658
公眾號版權投訴材料 瀏覽:841
簽訂無固定期限合同的好處 瀏覽:727
油汀發明 瀏覽:216
論文轉讓網 瀏覽:282
通州門面轉讓最新消息 瀏覽:165
第二屆紫金知識產權國際峰會 瀏覽:4
2010年4月自考知識產權法答案 瀏覽:259
3系馬年限量版價格 瀏覽:9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