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投訴糾紛 > 輸血案例糾紛

輸血案例糾紛

發布時間:2021-08-20 15:36:36

『壹』 輸血醫療糾紛的訴訟時效有多久

您好!
輸血醫來療糾紛案件作為自人身損害賠償案件的種類之一,其訴訟時效應適用身體受到傷害要求賠償的訴訟時效期間,即為一年。但在輸血醫療糾紛中,由於錯綜復雜的病發現象和當事人主張權利的實際能力所受的影響,當事人往往在許多年後才提起訴訟。如某人因輸血感染艾滋病,數年後才得知患病,但並未提起訴訟。家屬在其死亡後才向法院提起民事訴訟。如果從原告確認感染艾滋病時計算訴訟時效,則患者家屬已喪失了勝訴權;如果從患者死亡之日起計算訴訟時效,則其家屬尚有權獲得民事賠償。
從充分保護受害人權益的角度出發,對原告的訴訟時效期間標准不宜掌握過死。因為原告雖知患病,但其可能無法得知致病原因和侵權人是誰,這可能妨礙其正常行使訴訟權利,而且患者患病時,侵權人損害的是其健康權,患者死亡後,侵害的是其生命權,二種權利並不完全一致。故患者家屬在其死亡後才提出賠償請求,應從生命權被侵害之日起計算訴訟時效期間。
如能進一步提出更加詳細的信息,則可提供更為准確的法律意見。

『貳』 醫療事故糾紛處理辦法有哪些

1、和解所謂和解是抄沒有第三方介入,雙方當事人自己協商談判,對各自訴訟權利和實體權利的處分。可分是訴訟前或訴訟中和解。如果是訴訟中和解的,應由原告申請撤訴,經法院裁定撤訴後結束訴訟,雙方當事人再達成和解協議。2、調解調解是指在衛生行政機關、第三方法人或自然人,或著在法院的主持下,對當事人之間的醫療糾紛進行裁決的活動。3、訴訟民事訴訟是在案件當事人和其他訴訟參與人的參與下經人民法院開庭審理,查明事實、適用法律,對醫療糾紛進行裁決的活動。

『叄』 輸血造成的醫療糾紛怎麼保存證據

依法保存。根據《醫療事故處理條例》第17 條,疑似輸血引起不良回後果的,醫患雙答方應當共同對現場實物進行封存和啟封,醫療機構應當通知提供該血液的采供血機構派員到場,封存的現場實物由醫療機構保管。之後再由雙方共同指定或由衛生行政部門指定依法具有檢驗資格的檢驗機構進行檢驗。

『肆』 在輸血感染病毒案中,醫療機構和血站分別承擔什麼責任我國相關法律如何規定

關於無過錯輸血造成感染造成不良後果的情形
血液是重要的醫療用品,無法人工生產,只能從人體身上採集。雖然,在采血之前要對獻血員進行體檢,但是目前仍然存在難以解決的窗口期問題,即有5%左右的獻血員在感染丙型肝炎、艾滋病等血源性疾病的早期,雖然實施了目前的檢查方法卻無法檢測出病毒指標,這種血液被當做正常的血液輸給了患者,造成了患者感染血源性疾病。在這種情況下,血液提供機構(主要是血站)以及醫療機構是否要承擔責任。對這個問題的爭論在《侵權責任法》第59條的制定過程中就表現出來了。
首先是關於血站在采供血過程中無過錯的是否應當承擔賠償責任的爭議。在這種情況下,對於血站依法是否應當承擔無過錯責任,有不同意見。目前沒有法律明確規定血站對民事損害應當承擔無過錯責任。依照《產品質量法》第四41條的規定,缺陷產品的生產者應當承擔無過錯責任。因此,對血站責任問題的不同意見就主要反映在對於血液是否屬於「產品」的爭議上,大體有三種意見:
1、認為血液不是產品,輸血是醫療搶救和治療病人的重要手段,不同於普通的商品買賣,對血液不應當作為「產品」適用《產品質量法》。《產品質量法》第2條規定:「本法所稱產品,是指經過加工、製作,用於銷售的產品」。將從供血者身體抽取的血液,進行分裝、貯存、保管、運輸以及加入抗凝劑等,這些工序尚不構成加工和製作。血液的本質特徵不是生產勞動的成果,血站也不能生產、製造血液。「製造」血液是人類的一種身體機能,血液是從獻血者身上採集而來。輸血不同於普通的商品銷售,而類似於人體組織的移植,其目的是為了滿足患者治療的需要。獻血法規定,國家實行無償獻血制度。血站是採集、提供臨床用血的機構,是不以營利為目的的公益性組織。無償獻血的血液必須用於臨床,不得買賣。血站、醫療機構不得將無償獻血的血液出售給單采血漿站或者血液製品生產單位。公民臨床用血時只交付用於血液的採集、儲存、分離、檢驗等費用。根據這些規定,結合《產品質量法》第2條的規定,應當認為輸血用的血液不屬於「產品」,血站不應承擔無過錯責任。
2、認為血液是產品,無過錯輸血感染疾病案件應適用《產品質量法》, 由血液提供者向受害人承擔無過錯責任。輸血用血液( 包括全血與成分血) 與人體內的血液不同, 它經過了加工、製作,盡管過程相對要簡單一些,但如果不經過器械采血、分離、加入抗凝劑等工藝流程, 人體內流出的血液不能自動成為輸血用血液。而且,輸血用血液是血站通過等價交換的方式銷售給醫院, 患者又通過等價交換的方式向醫院支付相關費用後才使用的。
3、認為應當將血液視為「產品」,使血液提供者承擔與血液製品生產者相同的責任。相對於輸血用血液,普遍認為血液經過提取分離而形成的血液製品,如凍干血漿、白蛋白、丙種球蛋白和凝血因子等屬於產品。血液與血液製品的來源相同, 都是獻血者體內自然流動的血液( 或血漿) , 只是輸血用血液由血液提供者以較為簡單的工藝流程加工而成, 而血液製品由企業以較為復雜的工藝流程加工製作。如果對「窗口期」等原因造成的輸血感染事件按照不同的規則處理,對血站適用過錯責任原則, 對血液製品生產企業則適用無過錯責任原則, 不符合法律公平公正的理念。因此在無過錯輸血感染疾病案件中,對於血液是否為產品不宜機械考慮,即使血液不是產品,亦應將其視為產品,適用產品質量法由血液提供機構承擔無過錯責任。
其次是在無過錯輸血患者感染通過血液傳播的病毒性疾病的情況下,醫療機構如何承擔責任的爭議。與血站的情形相似,也有上述三種意見。主張醫療機構不應承擔責任的意見進一步提出,醫療機構只是血站提供血液的使用者。在輸血過程中,醫療機構僅負責檢測患者的血型,以及將血站取得的血液與患者的血樣進行交叉配血檢測。對於從血站取來的血液,醫療機構沒有義務進行乙肝、丙肝、艾滋病、梅毒等病毒檢測。醫療機構對血液本身並未收取任何費用。在輸血過程中,醫療機構向患者收取三項費用,包括血站供應價格、儲血費和配血費。其中血站供應價格是由醫療機構代為收取的,要全款支付給血站,屬於患者支付給血站的費用。患者支付給醫療機構的費用只有儲血費和配血費兩項,分別是血液儲存費用和為患者輸血進行血型試驗和交叉配血試驗的檢驗項目費用。主張醫療機構應當承擔責任的意見進一步提出,醫療機構與其他銷售者相比,更具專業性,對於血液和血液製品,醫療機構都應負有最終的把關責任,這種責任關系著患者的生死存亡,作為專業機構和專業人員,醫院和醫生有能力和責任對血液和血液製品進行鑒別,而患者比一般消費者而言,在專業性方面更處於劣勢。因此,醫療機構的責任不應當比一般銷售者的責任更低。8
我們認為,輸血感染案件中的受害人與血液提供機構及醫療機構相比是處於被動接受地位的弱者。對於無過錯輸血感染這一不可預料的風險,血液提供者和醫療機構更有控制風險、承擔風險和分散風險的能力。合理保護受害患者的利益,有利於體現公平正義的法律精神,有利於減少醫患糾紛。因此,在「無過錯輸血造成感染造成不良後果」的理解和適用上,不應該將這種情形歸入「限於當時的醫療水平難以診療」。由於法律對此沒有明確規定,需要將來的司法解釋對此進行細化。在相關規定出台之前,以下兩種做法值得參考:
1、適用《侵權責任法》59條的規定。依據《侵權責任法》59條,血液提供機構和醫療機構承擔無過錯責任的前提是輸入不合格的血液,而在「無過錯輸血造成感染造成不良後果」情形下,如前所述的處於「窗口期」的血液,雖然實施了目前的檢查方法卻無法檢測出病毒指標,這種血液是被當做正常的血液輸給了患者。因此,應該對「不合格的血液」作寬泛的理解,即包括處於「窗口期」的血液。正是從這個角度分析,有學者認為,對輸血感染,《侵權責任法》第五十九條規定醫療機構應向患者承擔無過錯責任,即患者可以向生產者或者血液提供機構請求賠償,也可以向醫療機構請求賠償。醫療機構賠償後,有權向負有責任的生產者或者血液提供機構追償。《侵權責任法》顯然改變了《醫療事故處理條例》的調整方法,無過錯輸血感染的不屬於醫療機構的免責事由。
2、適用公平分擔損失原則。《侵權責任法》第24條規定,受害人和行為人對損害的發生都沒有過錯的,可以根據實際情況,由雙方分擔損失。一般認為該條規定不是該侵權損害賠償中的一個獨立歸責原則,而只是對損害結果的分擔原則。對於無過錯輸血感染疾病的糾紛,如果醫療機構及血液中心均無過錯,但適用過錯責任原則又對受害人明顯不公平時,可以適用公平分擔損失的原則,由各方當事人分擔損害結果,即由醫療機構和血站給予患者一定的補償,以適當保護患者的利益,或者達到社會穩定的目的。

『伍』 輸血後感染「丙肝」如何訴訟

案情簡介《最高人民法院關於民事訴訟證據的若干規定》實施之後,先後出現了數起「丙肝」患者起訴醫院要求民事賠償的案件,這數名患者均是多年前在醫院有過輸血的經歷,最長的已經18年了。最終人民法院的判決各異,有的根據該《規定》以醫院無法證明患者在輸血前就患有「丙肝」、醫院為患者所輸的血液也沒有進行「丙肝」檢測為由判決醫院承擔賠償責任;有的則認為根據當時對於獻血員的體格檢查的要求和採集血液過程中病毒檢驗的有關規定,並沒有要求進行「丙肝」 的檢測,且醫院所輸的血液來自於血液中心提供的成品,醫院在進行輸血操作的過程中沒有違反操作規程的行為,判決駁回原告(患者)的訴訟請求。 律師點評山東誠亦成律師事務所張洪濤: 對於在《最高人民法院關於民事訴訟證據的若干規定》實施之前若干年前有過輸血經歷並且若干年後被診斷為「丙型肝炎」的患者提起的醫療損害賠償糾紛訴訟,人民法院應當謹慎地適用該《規定》進行舉證責任的分配,除應當考慮根據當時衛生部的要求血站進行採集血液時應當進行「丙肝」檢測的開始時間,也要考慮臨床上應當增加「丙肝」檢測的開始時間,必要時可以徵求傳染病科專家的意見,這樣才能作出公正公平的認定,而不能機械地適用《規定》中的證據分配原則。 對於在臨床血液檢查和採集血液過程中應當進行「丙肝」檢測的要求實施之後沒有進行采血時的「丙肝」檢測以及在輸血前對患者沒有進行「丙肝」檢測從而不能排除患者在輸血前即患有「丙肝」的案件,可以直接依照《規定》中的過錯推定原則推定醫院存在過錯責任。 而輸血事件發生在臨床血液檢查和採集血液過程中應當進行「丙肝」檢測的規定實施之前的,只要醫院在輸血過程中沒有違反輸血規范的,醫院就不存在過錯責任。但是,在此種情況下並不代表醫院沒有任何責任,而是應當比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通則》第一百三十二條「當事人對造成損害都沒有過錯的,可以根據實際情況,由當事人分擔民事責任」的規定認定由患者、醫院、血站分擔民事責任。 當然,即便是當前輸血後發生了感染「丙肝」的事件,即使血液中心在采血過程中進行了「丙肝」的檢測,仍不能保證所提供的血液製品中一定不含有「丙肝」病毒,仍然存在由於該血液中的「丙肝」病毒處於「窗口期」而無法被檢驗出的可能。因此,一旦發生訴訟,在認定醫院在輸血過程中沒有違反操作規范的前提下,如果無法排除獻血員在獻血之後發生了「丙肝」的可能,也應當按照公平原則判決患者和血站分擔民事責任。 在此,提醒患者和醫院:在可能是因輸血導致的感染事件而引發的民事訴訟中,應當及時向人民法院申請追加血液中心共同參加訴訟,以便人民法院查清事情的真偽,正確認定責任。

『陸』 關於輸血錯誤的醫療事故

這屬於醫院嚴重的醫療過錯,如果因此導致了嚴重的後果,則可能構成醫療事故。院方違反回了醫答療護理診療規范。對於發生的民事糾紛,是可以通過協商途徑進行解決的,不僅僅是只有訴訟。醫療事故處理條例也規定有協商解決的條款。至於章法,只要不違反法律規定,且系雙方真實意思表示,都 是允許的。對於發生事故後的處理,當然是本著積極搶救生命及患者健康為原則,做一些應該做的事。比如積極配合患者或所轉的醫院提供一些檢查報告情況及輸血後發生不良反應的情況,便於醫院治療。。如果私了,作為醫院來說,當然是不想把這么大的過錯攬在自己身上,即使私了,他也不會承認醫院有過錯,因為如此以來,會大大有損於醫院的名聲。醫院會積極主動賠償並盡力滿足患者的要求,但它可能要求患者一方在取得賠款後對該事故予以保密。也有可能在患者的病歷上作一些手腳,來推卸責任。所以復印原始病歷顯得尤其重要。

『柒』 全國有沒有因在醫院驗血抽血而感染艾滋病的案例,如果有,請詳細講明或者給出新聞鏈接,如果

有醫院也不會承認的,人家還說你在哪裡鬼混得的呢

『捌』 輸血事故

這個問題很簡單,現在你要做的就是盡快找一個醫療方面的專門律師起訴至法院

具體的內專業容律師會告知你,我只能說,輸血引起肝炎這樣的事例在實踐中比較常見,醫療事故舉證責任在醫院,醫院在本案這種情形之下最常採用的抗辯舉證是說采血樣本肝指標呈陰性,這時候你們可以提出一些問題比如說該證據有否進行質證,該證據的鑒定機構的資質等等

還是那句話醫療糾紛比較專業,所以希望盡快找個律師早些介入

閱讀全文

與輸血案例糾紛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馬鞍山學化妝 瀏覽:41
膠州工商局姜志剛 瀏覽:786
了解到的發明創造的事例 瀏覽:391
2012年中國知識產權發展狀況 瀏覽:773
合肥徽之皇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瀏覽:636
天津企興知識產權待遇 瀏覽:31
二項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項目試題 瀏覽:305
基本公共衛生服務考核標准 瀏覽:543
公共衛生服務考核評估辦法 瀏覽:677
上海工商局咨詢熱線 瀏覽:177
馬鞍山二中葉張平 瀏覽:214
機動車交通事故責任糾紛被告代理詞 瀏覽:603
醫院固定資產折舊年限 瀏覽:702
商標注冊網先咨政岳知識產權放心 瀏覽:658
公眾號版權投訴材料 瀏覽:841
簽訂無固定期限合同的好處 瀏覽:727
油汀發明 瀏覽:216
論文轉讓網 瀏覽:282
通州門面轉讓最新消息 瀏覽:165
第二屆紫金知識產權國際峰會 瀏覽: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