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民事侵權責任的構成要件,共同侵權要承擔什麼責任
您好,理論上講,一般侵權行為侵害公民的生命、健康權的侵權責任構成一般包括以下四個要件:
一是違法行為。違法行為是指公民或者法人違反法定義務、違反法律禁止性規定而實施的作為或者不作為。侵害人身權的違法行為是指公民或者法人違反法定義務,違反法律禁止性規定而實施的,以公民人身權為侵害客體的作為或者不作為。
二是損害事實。損害事實是指一定的行為致使權利主體財產權、人身權受到侵犯,並造成財產利益和非財產利益的減少或者滅失的客觀事實。這是構成這一民事責任的首要條件,只有當行為人的違法行為造成損害事實,行為人才承擔民事責任。這里的損害,從廣義上講,包括財產上的損害和人身上的損害即造成受害人在財產上或者人身上的不利益。
三是因果關系。作為構成侵害公民生命權、健康權的民事責任要件的因果關系,就是指違法行為與損害事實之間存在的前因後果的聯系,只有違法行為與損害事實之間存在這種因果關系,說明損害是由違法行為所引起的,行為人才承擔民事責任。確定因果關系就是要從客觀現象中去尋找揭示他們之間存在的不依照我們的意志為轉移的必然聯系。
四是主觀過錯。主觀過錯是構成侵害公民生命、健康權的民事責任的主觀要件。違法行為人只有在實施違法行為當時主觀存在過錯才承擔民事責任。過錯就是違法行為人對自己的行為及其後果的一種心理狀態,他分為故意和過失兩種狀態。
在訴訟上,以上四項內容必須要由提出訴訟請求的人進行舉證,當事人必須全面地論證自己的觀點。理論上講,這是一項很困難的舉證責任,相比較合同嚴格責任來說,訴訟請求人需要強得多的訴訟舉證能力,這也是合同訴訟與侵權訴訟最重要的區別之一。但這一孑然不同的歸責原則在司法實踐中往往被訴訟參與人忽視了,這也是近兩年來人身侵權訴訟比例大幅度上升、且勝訴率不合理性偏高的關鍵因素。
《民法通則》第一百三十條規定:「二人以上共同侵權造成他人損害的,應當承擔連帶責任」。根據法律規定,共同侵權行為認對受害人應當承擔連帶責任。
(一)從加害人的角度看
共同侵權人的連帶責任,是指共同加害人作為一個整體對損害共同承擔責任、共同加害人的任何一個人對全部損害承擔責任;在共同加害人之一人對全部損害承擔了責任之後,他有權向其他未承擔責任的共同加害人追償,請求償付其承擔應當的賠償份額。
(二)從受害人的角度來看
他即可以將全部加害人作為被告,請求他們承擔對全部損害的賠償責任;他也可以將加害人中的一人(或部分人)作為被告,請求他(或他們)承擔全部賠償責任。
一旦加害人中的一人或部分人賠償了全部損害,也就履行了全部義務,則免除其他共同侵權人向受害人應負的賠償責任,受害人不得再對其他加害人提出請求。反之,如果受害人的請求沒有得到實現或沒有完全得到實現,他則可以向其他加害人請求賠償全部損害或者賠償剩餘的部分損害。
㈡ 雙方調解的調解書還可以向第三方追償嗎
當事人一方因第三人的原因造成違約的,應當向對方承擔違約責任。當事人一方和第三人之間的糾紛,依照法律規定或者按照約定解決。
1、第十三條 法律規定承擔連帶責任的,被侵權人有權請求部分或者全部連帶責任人承擔責任。
2、第十四條 連帶責任人根據各自責任大小確定相應的賠償數額;難以確定責任大小的,平均承擔賠償責任。
支付超出自己賠償數額的連帶責任人,有權向其他連帶責任人追償。
㈢ 共同侵權行為人在承擔責任後享有追償權,其行使追償權向法院起訴的案由是什麼急
應定追償權糾紛。《擔保法》第31條,《關於審理人身損害賠償案件若干問題的版解釋》第 9條,權都規定了在連帶人履行義務後,對其他連帶責任人享有追償權。也就是說追償權在法律上是有相應的規定的,法律賦予了當事人在承擔義務後,有權向其他連帶責任人追償的權利。本案的性質其實就是趙某在承擔責任後行使追償權,所以該案應定追償權糾紛。
以上來自:http://jazy.chinacourt.org/public/detail.php?id=7133
㈣ 在共同侵權中,如果賠償權利人放棄對部分共同侵權人的訴訟請求的,可以只列其他侵權人為被告嗎
沒沖突的,,你作為賠償權利人起訴侵權人是你的權利和決定權在你自己的。但你的起訴主體性質得區別開來,,不可以是同一種性質,,
㈤ 共同侵權中的部分人沒有賠償能力,如何承擔責任
可以責令其他共同侵權人承擔。《侵權責任法》第8 條規定,兩人以上共同實施侵權行為,造成他人損害的,應當承擔連帶責任。第13 條規定,法律規定承擔連帶責任的,被侵權人有權請求部分或者全部連帶責任人承擔責任。第14 條規定,連帶責任人根據各自責任大小確定相應的賠償數額;難以確定責任大小的,平均承擔賠償責任。支付超出自己賠償數額的連帶責任人,有權向其他連帶責任人追償。
㈥ 共同侵權如原告對其中一人撤訴其他侵權人如何承擔責任
共同侵權人對被侵權人承擔連帶責任,被侵權人對其中一人撤訴的,不影響其他共同侵權人的連帶責任,因為被侵權人有權要求部分或者全部侵權人承擔全部責任,也就是說被侵權人有選擇起訴部分或者全部侵權人的權利。
法院一般會判決剩餘被起訴的侵權人承擔連帶責任。
撤訴只是程序上的處理,撤訴後並不意味著被撤訴的侵權人不需要承擔責任。如果其他侵權人承擔了全部責任,在共同侵權人的內部就產生了追償問題,已承擔超出自己責任部分的侵權人有權要求其他侵權人承擔自己多承擔的部分。
例如:甲、乙、丙三人共同傷人,造成丁3萬元醫療費損失,丁起訴甲和乙,法院判甲和乙承擔3萬元的連帶責任,經法院強制執行,甲賠償丁3萬元。因甲、乙、丙三方難以確定各自的責任大小,因此在三人內部應平均承擔責任。這時,甲就有權要求乙和丙各返還1萬元給甲。
參見:中華人民共和國侵權責任法
第八條 二人以上共同實施侵權行為,造成他人損害的,應當承擔連帶責任。
第十二條 二人以上分別實施侵權行為造成同一損害,能夠確定責任大小的,各自承擔相應的責任;難以確定責任大小的,平均承擔賠償責任。
第十三條 法律規定承擔連帶責任的,被侵權人有權請求部分或者全部連帶責任人承擔責任。
第十四條 連帶責任人根據各自責任大小確定相應的賠償數額;難以確定責任大小的,平均承擔賠償責任。
支付超出自己賠償數額的連帶責任人,有權向其他連帶責任人追償。
㈦ 共同侵權人之間承擔什麼責任
共同來侵權行自為分為以下四種類型:1、意思聯絡的共同侵權行為。意思聯絡的共同侵權行為就是典型的共同侵權行為,即數人基於主觀上的關連共同而侵害他人造成損害的侵權行為。這種共同侵權行為的共同加害人包括實際行為人、教唆行為人和幫助行為人。2、客觀關連共同的共同侵權行為。對於客觀關連共同的共同侵權行為,視為共同侵權行為,是指數人既沒有共同故意又沒有共同過失,實施的行為直接結合,造成同一個損害結果的侵權行為。這里所謂的行為直接結合,實際上就是客觀的關連共同。3、共同危害行為。共同危害行為就是二人或二人以上共同實施有侵害他人權利危險的行為,並且已造成損害結果,但不能判明其中誰是加害人。對此,本文專門設立一個題目進行討論。4、團伙成員。團伙組織的成員的集合行為,是指實施侵權行為造成他人損害,如果沒有團伙的集合行為則可以避免造成損害的結果發生,如果該集合行為可以歸責於該團伙,則該團伙的成員應當承擔連帶責任的侵權行為。
㈧ 民事調解後是否還可以追償或訴訟
可以
在民事調解後,賠償部分是以其現行產生費用為基準,也就是如果調解後,以後如護理費,營養費,交通費,賠償等都不可以再要求。
但是,如果產生後遺症,是可以追償的。
法律有規定,產生後遺症的,應當視為傷害的延續,產生的費用可以要求賠償,當然,所謂以後發生什麼都和被告無關的條款,第一不成立,是違法的,第二,盡量不要簽訂這個,以免以後說不清。
簽訂民事調解協議,除了有違法的條款外,都視為已經調解結束,是具有法律效力的,如果簽訂後,對現在產生的一切費用,都只能按照協議賠償為准,但是如果後遺症導致的費用,還是可以追討的。
㈨ 請問在共同人身損害案件中,其中一人已經賠償了30萬元,現在還可以向其他侵權人求償嗎
法院判決書中有說明嗎,要看是不是連帶責任,或者責任共同侵權人之間的責任大小。一般可以與其他侵權人商量及求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