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書面放棄訴權是否有效
有效
勞動爭議案件司法解釋(三)
第十條勞動者與用人單位就解除或者終止勞動合同辦理相關手續、支付工資報酬、
加班費、經濟補償或者賠償金等達成的協議,不違反法律、行政法規的強制性規定,且不
存在欺詐、脅迫或者乘人之危情形的,應當認定有效。
前款協議存在重大誤解或者顯失公平情形,當事人請求撤銷的,人民法院應予支持。
其實訴權的權能有兩面,一方面是行使主體(權益受侵害人)
請求救濟的權能,另一方面則是國家公權力機關予以介入的權力並行使裁判權和執行權的
權能(而一般私權的權能則不包含這一特性)。如果通過契約約定放棄訴權,至多也只能
產生請求對方不行使救濟權能的效果,而無法約束國家介入的行動。因此,如果原本承諾
放棄訴權的一方「反悔」而重新提起訴訟,法院一樣會受理訴請而並不踐踏私法自治之原
理。此時如果繼續按照契約的邏輯走下去,另一方當事人自可提起違約之訴——但很顯然
這是徒勞的。法院幾乎肯定地會根據違反公共政策或社會利益等理由而判決放棄訴權的契
約條款無效,違約之訴自無由獲得支持。
『貳』 勞動糾紛單位與員工私下和解簽協議可以反悔嗎
工傷賠償糾紛屬於勞動抄糾紛,發生勞動糾紛,勞動者可以與用人單位協商,也可以請工會或者第三方共同與用人單位協商,達成和解協議。所以,工傷賠償是可以私下簽訂賠償協議,雙方簽字蓋章後生效。如果協商不成,可以勞動仲裁。
『叄』 勞動者放棄經濟補償金承諾,還能反悔嗎
如果是經勞動者本人簽字的書面承諾,只要勞動者不能證明當初簽訂書面承諾是受用人單位欺騙或者脅迫的,那麼就可以認為這份書面承諾就是勞動者本人真實意思的表示,是合法有效的,即使勞動者反悔,用人單位也不需要支付經濟補償金。
『肆』 勞動者與單位達成解除合同協議,但事後反悔怎麼辦
法律依據:一、《北京市勞動和社會保障局、北京市高級人民法院關於勞動爭議案件法律回適用問題研討會會答議紀要》 30、用人單位與勞動者就經濟補償金的給付標准自行達成的協議,如約定的給付標准低於法定標准,勞動者領取後,又在仲裁時效內主張權利,要求用人單位補足差額部分,應予以支持。但如果用人單位在協議中已明確告知勞動者相關法律或政策規定的標准,勞動者明確表示放棄權利,對其主張則不應予以支持。 二、《關於勞動爭議處理工作若干問題的意見》(京仲委字[2002]12號) 26、用人單位與勞動者協商解除勞動合同後,雙方簽訂了解除勞動合同協議並約定了經濟補償標准,勞動者對約定的補償金數額反悔而提出申訴,如何處理? 勞動關系雙方協商解除勞動合同,達成支付補償金數額的協議,應遵循平等自願、協商一致和符合法律規定的原則,如雙方約定的補償數額不低於勞部發[1994]481號文件規定的標准,或勞動者在約定時明確表示放棄部分受償權利的,仲裁委員會應確認協議內容有效。否則,勞動者對原約定的補償金數額反悔的,仲裁委員會應當予以支持。
『伍』 勞動糾紛法院給私了對方又反悔了怎麼辦
若調解已生效,反悔不履行的,可申請法院強制執行
『陸』 勞資仲裁文書上有句話「勞動合同解除,雙方自願放棄原勞動關系的一切主張與權利」是什麼意思
勞資仲裁文書上「勞動合同解除,雙方自願放棄原勞動關系的一切主張與權利」,意思是說雙方在同意仲裁方式解決勞動合同糾紛以後,雙方的權利和義務終止,雙方自願不再向對方申請任何權利主張。
勞動者與用人單位根據《勞動法》和《勞動合同法》的有關規定,簽訂勞動合同,成立勞動關系,並約定了雙方的權利和義務。當勞動合同解除以後,原來的勞動關系自然解除。但是,如果通過仲裁的方式解除勞動合同,可能雙方會有一些爭議,因此,規定了「勞動合同解除,雙方自願放棄原勞動關系的一切主張與權利」,防止雙方在仲裁以後,仍然向對方主張原合同的權利。
『柒』 申請勞動仲裁,開庭之後,同意放棄社保,後反悔,還可到社保局投訴嗎
申請勞動仲裁開庭後,同意放棄社保,以後又後悔,這不是叫做出爾反爾嗎?既然是勞動仲裁,那你的證據就已經被勞動部門收繳了,那你就沒證據到社保局投訴了,所以說社保局也不會接受你的投訴的!
『捌』 用人單位解除勞動合同後反悔,我該怎麼辦。
單位解除勞動合同之後反悔,員工可以申請勞動仲裁進行維權,要求單位繼續執行解除勞動關系,並根據解除原因支付員工經濟補償。如果員工沒有證據證明單位和員工解除勞動關系的話,那麼是需要恢復勞動關系的。
依據《勞動合同法》
第四十六條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用人單位應當向勞動者支付經濟補償:
(一)勞動者依照本法第三十八條 規定解除勞動合同的;
(二)用人單位依照本法第三十六條 規定向勞動者提出解除勞動合同並與勞動者協商一致解除勞動合同的;
(三)用人單位依照本法第四十條 規定解除勞動合同的;
(四)用人單位依照本法第四十一條 第一款規定解除勞動合同的;
(五)除用人單位維持或者提高勞動合同約定條件續訂勞動合同,勞動者不同意續訂的情形外,依照本法第四十四條 第一項規定終止固定期限勞動合同的;
(六)依照本法第四十四條 第四項、第五項規定終止勞動合同的;
(七)法律、行政法規規定的其他情形。
第四十七條 經濟補償按勞動者在本單位工作的年限,每滿一年支付一個月工資的標准向勞動者支付。六個月以上不滿一年的,按一年計算;不滿六個月的,向勞動者支付半個月工資的經濟補償。
勞動者月工資高於用人單位所在直轄市、設區的市級人民政府公布的本地區上年度職工月平均工資三倍的,向其支付經濟補償的標准按職工月平均工資三倍的數額支付,向其支付經濟補償的年限最高不超過十二年。
本條所稱月工資是指勞動者在勞動合同解除或者終止前十二個月的平均工資。
《勞動爭議調解仲裁法》
第二條 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的用人單位與勞動者發生的下列勞動爭議,適用本法:
(一)因確認勞動關系發生的爭議;
(二)因訂立、履行、變更、解除和終止勞動合同發生的爭議;
(三)因除名、辭退和辭職、離職發生的爭議;
(四)因工作時間、休息休假、社會保險、福利、培訓以及勞動保護發生的爭議;
(五)因勞動報酬、工傷醫療費、經濟補償或者賠償金等發生的爭議;
(六)法律、法規規定的其他勞動爭議。
『玖』 解除勞動關系,公司讓我放棄仲裁,合法嗎,我該如何保護自己呢
可以申請仲裁,但如果對相關的補償項目等,已經達成協議的,一般不能反悔。
『拾』 員工與用人單位簽訂放棄權利的《協議書》是否有效
1、案情介紹
陽某於1999年6月16日入職深圳某實業有限公司(下稱用人單位)工作,雙方簽訂的勞動合同的期限為2007年12月26日至2008年12月25日,約定計時工資為800元/月。2008年6月用人單位因經營困難停產整頓,用人單位提出與陽某解除勞動關系,陽某同意並於2008年6月30日與用人單位簽訂《協議書》,該《協議書》約定:「一、經甲乙雙方一致同意雙方解除勞動關系;二、甲方(用人單位)一次性支付乙方(陽某)解除勞動關系經濟補償金、2006年7月至今加班費差額、社保等各項費用共計人民幣7200元;2008年7月1日起乙方正式離開甲方,雙方無拖無欠,乙方在外無論發生什麼事情一切與甲方無關,雙方徹底解除勞動關系;三、乙方領取上述各項費用後,乙方自願放棄補償差額的權利;…」陽某對該協議書上的簽名予以確認,用人單位於當日發放陽某現金7200元。
2008年7月9日,陽某對該項協議書反悔認為用人單位支付的7200元只是工齡賠償,不包括周六加班費在內;雙方發生爭議,陽某遂向深圳市寶安區勞動爭議仲裁委員會申請仲裁。請求依法裁令用人單位支付2006年至2007年10月份以前的星期六加班工資(65周×8小時,計520小時)共計4784元。
深圳市寶安區勞動爭議仲裁委員會仲裁裁決:駁回陽某的申訴請求。陽某不服仲裁裁決,向深圳市寶安區人民法院提起訴訟,寶安法院認為協議書顯失公平,撤銷了該協議書,判決用人單位支付陽某加班工資4784元。用人單位對一審判決不服,向深圳市中級人民法院提出上訴。
2、法律分析
作為用人單位的法律顧問,廣東國暉律師事務所的夏學義律師認為本案中勞動者反悔再次索要加班工資是沒有法律依據的。首先,該協議書是在雙方協商一致的情形下簽訂的,協議書中已明確表明7200元包括加班費差額,陽某在領取上述費用後已自願放棄了補償差額的權利;且陽某已簽名領取,該協議書內容雙方意願表示真實,未存在著法律法規規定的屬於無效協議的情形。其次,陽某作為一名具有完全民事行為能力的人,依法應對自己行為產生的後果承擔法律責任。因此,該協議書是合法有效的,對雙方均具有法律約束力,現陽某單方反悔是違約行為。
寶安法院作出的一審判決是錯誤判決,因為陽某的一審訴訟請求只是要求用人單位支付其加班工資差額,其提起的訴訟屬於給付之訴,並沒有行使撤銷權。可是一審法院的判決卻是對撤銷訴權的一種裁判,明顯是屬於越權裁判的行為。用人單位接受代理律師的意見遂向深圳市中級人民法院提起上訴。
3、判決結果
深圳市中級人民法院於2009年10月22日作出終審判決:
一、撤銷深圳市寶安區人民法院(2009)深寶法民勞初字第xxxx號民事判決;
二、上訴人深圳XX實業有限公司無需支付被上訴人陽某2006年7月至2007年10月期間周六加班工資4616.09元。
本案一、二審案件受理費共計人民幣15元,均由被上訴人陽某負擔。
4、律師建議
根據合同自由的原則,當事人有權通過協商解除勞動合同,任何人都無權干涉。協商的最終結果就是達成一個解除勞動合同的協議,一旦雙方在該協議書上簽名蓋章,該協議的性質就屬於普通的民事合同,任何一方都要受該協議的約束,為了避免將來不必要的法律糾紛。用人單位盡量採取書面形式,明確雙方解除勞動關系的權利、義務。協議的內容應該包括由哪方提出解除勞動合同要求、雙方同意解除勞動合同的時間、條件、是否需要支付經濟補償金、是否還有未結清的款項、工作交接事項等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