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從哪些方面考慮選擇侵權訴訟還是合同訴訟
需要你詳細說說案情
問的太籠統了
侵犯權利選擇侵權之訴
違法合同約定
選擇合同訴訟
⑵ 合同違約,侵權責任和合同違約責任競合這種情況下是不是都選擇合同違約責任好
一般來說兩者競合往往是侵權案件,如乘公交車,結果公交車被別的車撞了,乘客受傷。選擇侵權還是合同關鍵是要看你的證據有利於侵權還是有利於合同。如果你主張侵權,但證據都是合同的,一樣敗訴。
所以要考慮你的證據和法律規定選擇哪一種勝訴的概率更大。
另外,侵權訴訟可以主張精神損害撫慰金。
而合同違約,你自己都說了是合同違約了,因為想證明侵權非常困難,而選擇合同就會簡便得多。
⑶ 侵權責任與合同責任的關系
1、舉證責任不同
根據我國民法規定,在一般侵權責任之中,受害人有義務就加害人有無過錯問題舉證,而在特殊的侵權責任中,應由加害人反證證明自己沒有過錯。在合同責任中,違約方應當證明自己沒有過錯,否則,應承擔違約責任。
2、義務內容不同
合同的義務內容往往是根據合同當事人的意志和利益關系確定的,在侵權行為中,不存在著法定的義務內容由當事人的利益關系決定的問題。
3、責任形式不同
根據民法通則第112條的規定,當事人可以在合同中約定對於違反合同而產生的損害賠償額的計算方法。但侵權責任不可能通過此種辦法來解決。
4、訴訟管轄不同
根據我國民事訴訟法規定,因合同糾紛提起的訴訟,同被住所地或者合同履生地人民法院管轄,合同的雙方當事人可以在書面合同中協議選擇被告住所地、合同履行地、合同簽訂地、原告住所地、標的物所在地人民法院管轄。因侵權行為提起的訴訟,由侵權行為地或者被告住所地人民法院管轄。
(3)合同侵權選擇擴展閱讀:
合同責任范圍包括有效合同,還包括無效合同,此外,還應當包括負責的締結階段,以及合同消滅之後的後契階段。這樣,就將整個締結、成立、生效、履行以及後契約義務的履行階段都包括在內了。
合同始終是在誠實信用原則上建立的從人們開始訂立合同而發出要約之日起,雙方便產生了相互依賴關系,認為對方會真實地進行意思表示,誠懇的進行合同磋商,會信守自己的要約和承諾,會履行自己在合同中約定的義務。
在合同訂立之日起,基於誠信原則履行合同義務,而合同生效後則當然履行合同約定中的義務,合同履行完畢後,也基於誠信原則,當事人之間還負有後契約義務,比如在一定時期內的免費保修義務等。
因此,可以說從合同締約之日起到履行完畢都應該屬於合同范疇。基於以上認識,合同責任范圍應該包括:締約過失責任、預期違約責任、違約責任、後契約責任這四種形態。
侵權責任的法律特徵表現在:
1、侵權責任是民事主體因違反法律規定的義務而應承擔的法律後果
民事義務有法定義務和約定義務,法定義務是通過法律的強制性規范、禁止性規范設定的義務。這種義務對於每個自然人、法人具有普遍的適用性,違反此種義務,即構成侵權行為責任。而約定義務則是特定當事人之間設定的某種義務,違反約定義務,構成違約責任。
2、侵權責任以侵權行為為前提要件
侵權責任產生的基礎是侵權行為,沒有侵權行為則不存在承擔侵權責任的問題。侵權責任正是行為人實施侵權行為應承擔的法律後果。
3、侵權責任的形式具有多樣性
侵權責任的行為人或責任人除了要承擔賠償損失、返還財產等財產責任外,在很多情況下,還可能同時承擔停止侵害、恢復名譽、消除影響、賠禮道歉等非財產形式的責任。
⑷ 合同的侵權行為
1、嚴格的說,租賃關系只發生在乙與房東之間,與甲、丙無關。
2、甲、丙與乙的關系,是未立合同的轉租關系,這種轉租由房東以默認的方式認可。
3、甲方與房東的糾紛,如果與租賃有關,也實際上是與乙發生關系。
4、乙不拿出合同,不算侵犯甲的權利,因為乙與房東的合同是當事人之間的事,與甲無關。
5、甲方可以侵權來訴訟,不必以合同來訴訟。當然,應當確定誰是當事人。
⑸ 侵權糾紛適用侵權行為發生之前當事人協議選擇的法律嗎
當事人協議選擇法律,是解決法律適用沖突規范。侵權行為自體法(也就是當事人協議選擇法律)是比照合同自體法發展而來的,但與合同自體法相比較,侵權行為自體法中對當事人的自由度是受到較大限制的,因為合同完全是建立在當事人意思的基礎之上,而侵權行為當然不會是當事人的意思所在。為此《中華人民共和國涉外民事關系法律適用法》第四十四條規定侵權責任,適用侵權行為地法律,但當事人有共同經常居所地的,適用共同經常居所地法律。侵權行為發生後,當事人協議選擇適用法律的,按照其協議。所以侵權糾紛適用侵權行為發生之前當事人協議選擇的法律沒有法律依據,當然不可以。而在國內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侵權責任法》第二條規定 侵害民事權益,應當依照本法承擔侵權責任。所以更不存在當事人協議選擇法律問題了。
⑹ 合同侵權
雖然不是很懂這方面的
但是他要造水庫可以啊 你造成我損失了你要賠償的啊
這個賠償是按照你每年荒山的收入*剩餘年限
他不賠 你就不要讓他造啊 然後找村委解決這事
如果他要造水庫 肯定要有林業部門和土地局的土地使用權和施工許可證 當然你那是農村是不是這樣我就不知道了,
如果他不肯賠很簡單的 在他施工以前 先去當地人民法院起訴他咯
⑺ 出現違約責任與侵權責任競合時合同優先的具體解決方法是什麼
(1) 根據《合同法》第122條之規定:因當事人一方的違約行為侵害對方人身、財產權益的,受損害方有權選擇依照《合同法》要求其承擔違約責任,或者依其他法律要求其承擔侵權責任。
(2) 盡管新《合同法》規定了當事人有完全自由的選擇權,但是兩者競合的解決方式在我國尚處於發展階段,理論不是很成熟。加之法條本身也存在缺陷,所以在司法實踐中,法院一般會對當事人的自由選擇權稍加限制。
(3) 多數學者認為,侵權法的這一介入僅僅是對合同法的一種補充,而非替代。如果不分清本末,在合同債權保護中濫用侵權責任制度,將嚴重損害合同當事人的意思自治,加重合同債務人或第三人的負擔,乃至損害合同法的價值。
(4) 實踐中法院一般會依據實際情況按照以下幾種方式對競合進行處理:1.如果因不法行為造成他人人身傷亡和精神損害賠償的,當事人之間即使存在合同關系,也應該按侵權責任處理。2.如果雙方當事人事先存在著合同關系,但一方當事人與第三人惡意串通,侵害合同另一方當事人的利益,則由於惡意串通的一方當事人與第三人的行為構成共同侵權,第三人與受害人間又無合同關系存在,應按侵權責任處理,使惡意串通的行為人向受害人負侵權責任。3.在責任競合的情況下,如果當事人事先通過合同特別約定,雙方僅承擔合同責任而不承擔侵權責任,則原則上應依照當事人的約定處理,一方不得行使侵權之訴的請求權。但若合同關系成立後,一方基於故意或重大過失,使另一方遭受人身傷害和死亡,則仍應承擔侵權責任。4.如果法律特別規定在特殊情況下應減輕當事人的注意義務和責任時,則應依法律規定合理地確定責任。5.如合同中存在免責條款且這些免責條款依法有效,則不能因當事人免除了違約責任而要求其承擔侵權責任。
⑻ 最高法院判例合同糾紛以侵權責任為由起訴管轄權如何確定
您好,以侵權為案由的,則按照侵權案件進行管轄權的確定。侵權行為提起的訴訟,由侵權行為地或者被告住所地人民法院管轄。
因合同糾紛提起的訴訟,由被告住所地或合同履行地人民法院管轄。
如能給出詳細信息,則可作出更為周詳的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