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經濟法律關系案例分析
這是點型商標侵權案,
② 有關經濟法律關系的案例
6.某農場每年都向某紙箱廠訂購一批紙箱,用於裝運廣柑。按照慣例,農場可提前兩個月向紙箱廠訂貨。合同成立後,如欲退貨,只要提前半個月通知紙箱廠即可;如欲增加訂 貨,應提前30天通知紙箱廠,紙箱廠根據生產能力確定是否同意。如在上述時間內沒有提出退貨或增加數量的意思表示,紙箱廠將如期如數將貨送到農場。這次訂貨,農場按通常慣例發出信函,確定了訂貨數量,並認可往年的其他條件。農場訂貨後,紙箱廠一直沒有回函。當離農場訂貨信函要求的送貨時間還差20天時,農場給紙箱廠去傳真,要求其在一周內回電表示是否同意訂貨信函所述意見。在離農場訂貨信函要求的送貨時間還有15天的時候,農場給紙箱廠發出傳真,要求退貨一半。兩天後,農場收到紙箱廠的回電,表示同意農場的訂貨,一切按往年的規矩辦。一周後,紙箱廠如期如數將紙箱送往農場。農場拒收全部紙箱,紙箱廠訴至法院。問:法院應如何處理此案?為什麼?
6.此案農場退貨、拒收貨物無理。理由是: 首先,農場不能援引合同條款退貨。農場按兩家通常的交易習慣向紙箱廠發出訂貨要約,紙箱廠開始沒有承諾。在紙箱廠提出承諾期限後,紙箱廠在規定時間內做出承諾,同意紙箱 廠的訂貨意見,合同自承諾到達要約人時成立。即在離通常所說的送貨時間還差13天時合同正式成立。在離送貨時間還有15天時,農場向紙箱廠發出了通知,要求退貨。由於當時合同並沒有成立,談不上履行合同規定的條款,按合同條款退貨之說不能成立。 其次,農場的退貨要約雖然可以確認已經到達紙箱廠,但這項新的要約不能撤銷舊的要約,即使該要約明確表示要撤銷舊要約也不行。這主要因為農場在給紙箱廠的傳真中規定了承諾期限,按合同法規定:「要約人確定了承諾期限或者以其他形式明示要約不可撤銷」的,該要約不得撤銷。因此,只有紙箱廠在規定的期限內未對新要約做出承諾,農場才有權不接受貨物和支付貨款。 據此,可以認為農場以新要約已經到達紙箱廠為由,要求確認紙箱廠對舊要約的承諾無效的主張缺乏依據。農場應當接受貨物和支付貨款。
③ 經濟糾紛案例求解答
承包只是一種內部的經營機制,你們的合同對你們股東中是有效的法律約定,回但不對抗第三方,也就答是其它人。
供貨商起訴公司了,公司(如果不是有限責任)和股東都要承擔責任,但你們承擔了責任後有權依照合同追究承包者的責任。
④ 經濟法律案例分析
1、如果農民事先不知河水污染的情況下,引水灌溉,那麼其行為不違法的。
2、應該會得到支持的
3、化肥廠造成了環境污染,如果其排污超標,那麼就是侵權的
4、可以 環境法與海商法均規定了環境污染訴訟的訴訟時效是3年
⑤ 經濟法糾紛案例
我是一位經濟法教師。我先給你幾個合同法案例,若有幫助,我很高興。若還需要,我將盡量滿足你的要求:
1.甲公司和乙公司於2006年6月20日簽訂買賣合同。合同約定,甲公司從乙公司購進1 000台微波爐,每台單價500元,總貨款50萬元。雙方還約定,7月20日交貨,由乙公司代辦托運,甲公司在收到貨物後15日內付清全部貨款;如有違約,違約方應承擔合同總價款20%的違約金。同時在合同簽訂時,乙公司要求甲公司先交2萬元定金。甲公司同意,並簽訂了合同。
請問:上述合同,對甲公司有何不利之處?
答:根據《合同法》規定,違約後,定金與違約金具有相同性質。《合同法》第116條規定,當事人既約定違約金,又約定定金的,一方違約時,對方可以選擇適用違約金或者定金條款。這樣,乙公司處於比較有利地位。此外,合同未明確交貨地點,乙公司代辦托運。《合同法》第141條規定,當事人沒有約定交付地點或者約定不明確的,如果標的物需要運輸的,出賣人應當將標的物交付給第一承運人以運交給買受人。《合同法》第142條規定,標的物毀損、滅失的風險,在標的物交付之前由出賣人承擔,交付之後由買受人承擔,但法律另有規定或者當事人另有約定的除外。根據上述法律,乙方將貨物交給承運者就等於交付了貨物。如果途中發生不可抗力事件,則貨損將由甲方承擔。
2.甲公司與乙公司訂立了水泥買賣合同約定了交貨的時間和交付地點。甲公司按時交付貨款後,因要加快建設速度,需要乙公司提前供貨,經與乙公司協商,未能達成協議。甲公司只好轉而向丙公司購買了水泥,同時將其從乙公司購買的水泥轉讓給丁公司,但未通知乙公司。約定交貨時間到來後,乙公司按照與甲公司的約定將水泥送到甲公司的工地上。甲公司以已經將這批水泥轉讓給丁公司為由,要求乙公司將水泥運到丁公司處,遭到乙公司的拒絕。
請問:乙公司的履行適當么?誰應該對丁公司承擔違約責任?
答:乙公司的履行未違反合同法的規定,其按合同條款約定履行,從法律上講沒有不適當的地方。甲公司將其從乙公司購買的水泥轉讓給丁公司,這屬於甲公司與丁公司之間簽訂的合同,由於甲公司未通知乙公司,故該合同與乙公司無關,應當由甲公司承擔對丁公司的違約責任。
⑥ 經濟法案例分析
1.王某對購買的器械可否要求銷售者退貨?可否要求賠償損失?為什麼?
可以要求退貨。
根據《產品質量法》第28條規定:不具備產品應當具備的使用性能而事先未作說明的;銷售者應當負責修理、更換、退貨;給購買產品的用戶、消費者造成損失的,銷售者應當賠償損失。
2.劉某的2000元醫葯費應由誰承擔?為什麼?
超市負擔
根據《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第二十五條:「經營者不得對消費者進行侮辱、誹謗,不得搜查消費者的身體及其攜帶的物品,不得侵犯消費者的人身自由。」
第四十三條:「經營者違反本法第二十五條規定,侵害消費者的人格尊嚴或者侵犯消費者人身自由的,應當停止侵害、恢復名譽、消除影響、賠禮道歉,並賠償損失。」
3.超市門口貼的警示標語具有法律效力?為什麼?
無效
根據《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第二十四條:「經營者不得以格式合同、通知、聲明、店堂告示等方式作出對消費者不公平、不合理的規定,或者減輕、免除其損害消費者合法權益應當承擔的民事責任。格式合同、通知、聲明、店堂告示等含有前款所列內容的,其內容無效。」
4.王某劉某與超市的糾紛可以通過哪些途徑解決?
解決爭議或糾紛的途徑有5種,可以一次採取:
1)與經營者協商和解;
2)請求消費者協會調解;
3)向有關部門申訴;
4)根據與經營者達成的仲裁協議提請仲裁機構仲裁;
5)向人法院訴訟;
⑦ 經濟糾紛案例分析
你和他通電話,誘使他把從你那兒取貨的事情說出來,或者給他寫信故意說他從你那兒拿的貨很多,他回信說只拿這么多,你就可以拿著信去法院告他了。總之,要想法收集他從你這兒取貨的事實證據。
⑧ 經濟糾紛案件怎麼處理比較好優秀案例有什麼
經濟糾紛,又稱經濟爭議,是指平等主體之間發生的,以經濟權利義務為內容的社會糾紛。經濟案件的處理主要有仲裁和訴訟兩種方式。仲裁是指雙方當事人在糾紛發生之前或者發生之後達成書面的仲裁協議,自願將他們之間的糾紛提交給雙方同意的仲裁機構進行審理並作出裁決,以解決糾紛的方法。仲裁有以下幾點特徵:1、仲裁以雙方當事人自願為前提;2、仲裁機構是民間性的組織;3、仲裁的裁決具有強制性的法律效力;4、仲裁過程和結果具有保密性;5、仲裁具有快捷性。另一個處理方式是訴訟,也就是打官司。人民法院是國家的審判機關,在經濟訴訟中,它代表國家依法行使審判權並履行相應的職責。作為案件的審判者,人民法院在經濟訴訟中既是訴訟的參加者,也是訴訟的組織者和指揮者,法律賦予人民法院審判權,使其可以依照法律規定的程序和方式進行活動,依法行使訴訟權利和履行訴訟義務。所以,人民法院在經濟訴訟中處於主導地位,對經濟糾紛案件的解決起著決定性作用。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第一百零三條人民法院審理附帶民事訴訟案件,可以進行調解,或者根據物質損失情況作出判決、裁定。《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第一百零四條附帶民事訴訟應當同刑事案件一並審判,只有為了防止刑事案件審判的過分遲延,才可以在刑事案件審判後,由同一審判組織繼續審理附帶民事訴訟。
⑨ 民事經濟糾紛案例
一般復情況下,夫妻一方以個制人名義所負的債務應當按夫妻共同債務處理。
但有兩種情況例外:一是債權人與債務人明確約定為個人債務;二是夫妻所得的財產約定歸各自所有,且借貸關系發生時債權人知道該約定。
你可以對照自己情況。
除非欠條上寫明為你妻子個人承擔,或你們夫妻財產早約定各自所有,債主也知道你們家有這個約定,否則都是夫妻共同債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