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投訴糾紛 > 民事法律行為包不包括侵權行為

民事法律行為包不包括侵權行為

發布時間:2021-08-19 08:39:09

⑴ 民事法律行為與侵權行為、事實行為的一者區別。請問:

是這樣的,
民事法律行為是追求權利義務後果的行為.而侵權行為雖然也有權利義務的發生.但其不是合法行為,故不是民事法律行為.事實行為不追求權利義務結果的發生,故也不是民事法律行為。

⑵ 民事法律行為包括事實行為嗎事實行為是不是有包括違法行為和合法行為那是不是只能說合法的那部分事實

你好,解答如下:
就民法而言,行為區分為民事行為和事實行為兩大類。
所謂民事行為是以意思表示為要素發生民事法律後果的行為,民事行為又稱為法律行為。這種行為包括民事法律行為、無效民事行為、可變更或可撤銷的民事行為、效力未定的民事行為。不包括侵權行為、違約行為、無因管理行為等事實行為。
所謂事實行為,是指行為人不具有設立、變更或消滅民事法律關系的意圖,但依照法律的規定能引起民事法律後果的行為。
事實行為與民事行為的主要區別在於,1、事實行為完全不以意思表示為其必備要素,而民事行為以意思表示為必備要素;2、事實行為依法律規定直接產生法律後果,民事行為依據行為人的意思表示的內容而發生效力;3、事實行為只有在行為人的客觀行為符合法定構成要件時才發生法律規定的效果,民事行為的本質在於意思表示,而不在於事實構成;4、事實行為的構成不要求行為人具有相應的民事行為能力,而民事行為以行為人具有民事行為能力為生效條件。按照現行《民法通則》的規定,事實行為分別包括:無因管理行為、正當防衛行為、緊急避險行為以及侵權行為、違約行為、遺失物的拾得行為、埋藏物的發現行為等。
所以,民事法律行為與事實行為不存在包容關系,事實行為引起民事法律後果可能違法也可能是合法的。

⑶ 民事法律行為包括哪些

‍‍

(一)法律行為成立的共通要件

這是民事法律行為成立皆有的要件。因我國民法通則僅規定民事法律行為的生效(即有效)要件,沒有對成立要件作出明確規定,而後公布的合同法對兩者稍做了區分,所以,民事法律行為的成立要件可以概括為:

(三)法律行為成立的效力

法律行為的成立,表意人必須受意思表示的約束,不得擅自變更和撤回。法律行為成立的效力就是意思表示的成立效力。

‍‍

⑷ 民事法律關系是否包括 因違約行為和侵權行為違反民事義務而導致的民事責任關系

民事責任,對民事法律責任的簡稱,是指民事主體在民事活動中,因實施了民事違法行為,回根據民法所答承擔的對其不利的民事法律後果或者基於法律特別規定而應承擔的民事法律責任。民事責任屬於法律責任的一種,是保障民事權利和民事義務實現的重要措施。是民事主體因違反民事義務所應承擔的民事法律後果,它主要是一種民事救濟手段,旨在使受害人,被侵犯的權益得以恢復。

⑸ 民事法律事實分為事件和行為,行為分為合法行為和不合法行為,合法行為分為民事法律行為和事實行為。不...

合法行為是民事法律行為(民事法律行為必須是合法的)加合法的事實行為(存在不合法的事實行為),侵權行為是不合法的事實行為。

⑹ 請問民事行為和民事法律行為有什麼區別

民事法律行為是指公民或法人以設立、變更、終止民事權利和民事義務為目的的具有法律約束力的合法民事行為。民事法律行為為《民法通則》所採用,民事法律行為的上位概念是民事行為,具有表意性和目的性,排除了事實行為;同時民事法律行為是合法行為,以適法性為特徵,不包括無效民事行為、可變更、可撤銷民事行為以及效力未定民事行為。嚴格稱謂是「法律行為」,中國民法稱民事法律行為。

⑺ 民法總則對侵權行為是民事法律行為嗎

《民法總則》

第一百三十三條規定,民事法律行為是指民事主體(自然人、法人、非法人組織)通過意思表示設立、變更、終止民事法律關系的行為。民事法律行為以設立、變更、終止民事權利和民事義務為目的,具有法律約束力,屬於合法民事行為。

而侵權行為就是指行為人由於過錯侵害他人的人身和財產並造成損害, 違反法定義務, 依法應承擔民事責任的行為。」

一般認為,侵權行為首先是一種民事過錯行為,也就是說,侵權行為破壞了法律規定的某種責任

這種責任是在法律上嚴格規定不許被破壞;侵權行為同時又是對他人造成了傷害的行為,而加害人必須對被傷害人做出賠償。

因此,侵權行為並不是民事法律行為。

(7)民事法律行為包不包括侵權行為擴展閱讀

案例分析

案情 1993年7月22日,原告農墾公司與被告住宅公司就農墾大廈的施工簽訂施工合同。合同載明,建築面積暫定43277平方米,工程分兩期實施,第一期工程細節在合同中明確予以規定,第二期工程則視情況另簽協議。

1996年7月,農墾大廈一期土建工程完工。因建設資金問題,二期工程沒有繼續修建。1997年7月7日,農墾公司取得農墾大廈的房屋所有權證,該證書「房屋狀況」載明了「商場、辦公」用途。一期工程完工後,農墾公司入住使用了一部分,出租給他人使用了一部分,

住宅公司以工程款未支付完畢為由佔用了部分樓層拒絕撤出。

2001年9月,農墾公司向法院提起訴訟,要求住宅公司撤出施工現場。重慶市第一中級人民法院於2002年7月29日終審判決住宅公司於判決生效後十日內將農墾大廈第二、三層房屋騰空交付給農墾公司。判決生效後,住宅公司於同年9月20日撤出所佔房屋。

2005年11月,農墾公司向重慶市第五中級人民法院提起訴訟,要求住宅公司賠償自2002年5月29日起至撤出農墾大廈期間佔用該房屋的經濟損失3407500元。住宅公司以其未構成侵權、未經綜合驗收(主要為消防)的房屋不能投入使用因而農墾公司沒有損失等理由拒絕原告的賠償請求。

分析

第一,在私權與公共利益的利益衡量中,國家公權對私權行使的適度干預。

民事權利的行使因受國家公權力的限制而得不到法院的支持,這種情況在審判實踐中發生並不多。有觀點認為,民事權利之爭由民事法律調整,如果一方當事人有違公法,應由執行國家公法的具體行政機關對其進行行政上的處罰,不能因其有違行政法規而使其民事權利得不到保護。

第二,所有權權能具有可分性,侵犯不同的權能會產生不同的侵權後果,侵犯所有權的侵權責任承擔應與侵權後果相適應。

但本案判決可能引起的爭議在於,在本案判決之前,住宅公司佔用農墾公司房屋的行為已被重慶一中院(2002)渝一中民終字第2036號判決認定為侵權,而此案中農墾公司要求住宅公司承擔侵權責任予以賠償損失的訴求未獲支持,

對此,判決指出,關於住宅公司不構成侵犯農墾公司房屋「使用」權的認定,與重慶一中院(2002)渝一中民終字第2036號判決中關於住宅公司已構成侵權的認定並無矛盾。

⑻ 民事行為和事實行為的區分為何事實行為會包括侵權行為,違約行為和無因管理行為

民事行為和抄事實行為的區分:
民事行為是可以產生、變更或消滅民事法律關系的行為,所以民事行為的當事人必須是平等主體。民事行為是民事法律行為的上位概念,包括民事法律行為(包括附條件附期限的民事行為)、絕對無效民事行為、可變更可撤銷的民事行為(相對無效民事行為)、效力待定的民事行為,不包括侵權行為、違約行為、無因管理行為等事實行為。
事實行為,是指行為人不具有設立、變更或消滅民事法律關系的意圖,但依照法律的規定能引起民事法律後果的行為。事實行為只有在行為人的客觀行為符合法定構成要件時才發生法律規定的效果,民事行為的本質在於意思表示,而不在於事實構成;
事實行為會包括侵權行為,違約行為和無因管理行為的原因:
事實行為就民法而言,行為區分為民事行為和事實行為兩大類。
民事行為是民事法律行為的上位概念,包括民事法律行為、無效民事行為、可變更或可撤銷的民事行為、效力未定的民事行為,不包括侵權行為、違約行為、無因管理行為等事實行為。

⑼ 民事法律行為要求合法嗎侵權是民事法律行為嗎

您好,《民法總則》第一百三十三條規定,民事法律行為是指民事主回體(自然人、法答人、非法人組織)通過意思表示設立、變更、終止民事法律關系的行為。 民事法律行為以設立、變更、終止民事權利和民事義務為目的,具有法律約束力,屬於合法民事行為。

而侵權行為,」王利明教授認為:「侵權行為就是指行為人由於過錯侵害他人的人身和財產並造成損害, 違反法定義務, 依法應承擔民事責任的行為。」一般認為,侵權行為首先是一種民事過錯行為,也就是說,侵權行為破壞了法律規定的某種責任——這種責任是在法律上嚴格規定不許被破壞;侵權行為同時又是對他人造成了傷害的行為,而加害人必須對被傷害人做出賠償。

因此,從是否合法上來看,侵權行為並不是民事法律行為。

如能給出詳細信息,則可作出更為周詳的回答。

閱讀全文

與民事法律行為包不包括侵權行為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馬鞍山學化妝 瀏覽:41
膠州工商局姜志剛 瀏覽:786
了解到的發明創造的事例 瀏覽:391
2012年中國知識產權發展狀況 瀏覽:773
合肥徽之皇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瀏覽:636
天津企興知識產權待遇 瀏覽:31
二項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項目試題 瀏覽:305
基本公共衛生服務考核標准 瀏覽:543
公共衛生服務考核評估辦法 瀏覽:677
上海工商局咨詢熱線 瀏覽:177
馬鞍山二中葉張平 瀏覽:214
機動車交通事故責任糾紛被告代理詞 瀏覽:603
醫院固定資產折舊年限 瀏覽:702
商標注冊網先咨政岳知識產權放心 瀏覽:658
公眾號版權投訴材料 瀏覽:841
簽訂無固定期限合同的好處 瀏覽:727
油汀發明 瀏覽:216
論文轉讓網 瀏覽:282
通州門面轉讓最新消息 瀏覽:165
第二屆紫金知識產權國際峰會 瀏覽: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