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學校組織校外活動 侵權責任法
學校組織學生參加教育教學活動或者校外活動出現意外受傷等情況,學校有一定責任。
【法律依據】:
一、《中華人民共和國侵權責任法》
第三十八條 無民事行為能力人在幼兒園、學校或者其他教育機構學習、生活期間受到人身損害的,幼兒園、學校或者其他教育機構應當承擔責任,但能夠證明盡到教育、管理職責的,不承擔責任。
第三十九條 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在學校或者其他教育機構學習、生活期間受到人身損害,學校或者其他教育機構未盡到教育、管理職責的,應當承擔責任。
第四十條 無民事行為能力人或者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在幼兒園、學校或者其他教育機構學習、生活期間,受到幼兒園、學校或者其他教育機構以外的人員人身損害的,由侵權人承擔侵權責任;幼兒園、學校或者其他教育機構未盡到管理職責的,承擔相應的補充責任。
二、《學生傷害事故處理辦法》
第九條 因下列情形之一造成的學生傷害事故,學校應當依法承擔相應的責任:
(一、二、三略去)
(四)學校組織學生參加教育教學活動或者校外活動,未對學生進行相應的安全教育,並未在可預見的范圍內採取必要的安全措施的;。。。
三、《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人身損害賠償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
第七條 對未成年人依法負有教育、管理、保護義務的學校、幼兒園或者其他教育機構,未盡職責范圍內的相關義務致使未成年人遭受人身損害,或者未成年人致他人人身損害的,應當承擔與其過錯相應的賠償責任。
第三人侵權致未成年人遭受人身損害的,應當承擔賠償責任。學校、幼兒園等教育機構有過錯的,應當承擔相應的補充賠償責任。
『貳』 】《侵權責任法》幼兒園、學校或者其他教育機構
你的問題是侵權責任法40條關於第三人造成損害的責任承擔問題。 下面是引用鍾秀勇老師的講義,供你參考: 根據《侵權責任法》第40條的規定,學校以外的第三人給被監護人造成損害的,由該第三人承擔責任,學校有過錯的,承擔相應的補充責任。學校承擔責任後,有權向第三人追償。這里所謂的第三人,指學校的學生、老師之外的第三人,如竄入的校外學生、校外流氓阿飛、來學校的其他校外人員,不包括學校的學生。 在校學生在學校里致他人損害的是「被監護人在學校等教育機構學習、生活期間致人損害的」問題,按照下列規則分擔責任: ①監護人應當承擔無過錯的替代責任(侵權責任法第32條)。因為未成年人在教育機構學習、生活期間,監護關系並未移轉,教育機構僅對被監護人負有教育、管理、保護的義務。因此,監護人不能逃脫責任。 ②教育機構應當承擔與其過錯相應的責任。但是,教育機構與監護人承擔的是按份責任,而不是連帶責任。教育機構沒有過錯的,不承擔責任。 需要說明的是:被監護人在教育機構致人損害的,教育機構是否應當承擔責任,《侵權責任法》沒有明確規定。此前,《人身損害賠償解釋》第7條第一款規定,教育機構應當承擔與其過錯相應的責任。同時,依照《侵權責任法》第38條、第39條的規定也可以推出這一結論。不僅如此,根據《侵權責任法》第38條的規定,被監護人在教育機構學習生活期間給其他無民事行為能力人造成人身損害的,還應當推定教育機構具有過錯。 ③教師對損害的發生具有過錯的,不承擔連帶責任。這是《侵權責任法》第34條的特色。學校承擔責任後,有權向具有過錯的教師追償,但這不歸《侵權責任法》管。
『叄』 校園侵權行為責任承擔形態的界定
校園侵權雖然發生在校園里,但是其等同於社會上的侵權行為,十分嚴重,因此我國專門為此設立了法律條款來約束,對侵權行為所要承擔的責任作出了詳細的規定,接下來由的小編為您具體介紹,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一、校園侵權行為的責任形態的界定
1、直接的責任形態和間接的責任形態。
這是侵權責任的最基本的責任形態。這種判斷的標准主要是責任是有行為人自己承擔,還是有與其有特定關系的相關責任人或與某種物件有管領關系的人來承擔,如果是前者就是直接的責任形態,如果是後者就是間接的責任形態。
2、單方的責任形態和多方的責任形態
這種判斷的標准主要看侵權責任是有侵權關系中的一方主體還是有雙方的主體來承擔,如果是前者就是單方責任形態,如果是後者就是多方責任心態。
3、單獨責任形態和共同責任形態
這種類型的判斷標準是從加害這一方來考慮的,如果侵權責任是由加害者的一個人單獨來承擔就是單獨責任形態類型,如果是多個加害人,那麼侵權責任也會由一個承擔向多人共同承擔變化,這種後者的承擔類型就是共同責任形態。
二、校園侵權行為導致未成年學生損害的學校責任
1、過錯推定責任。《侵權責任法》第三十八條規定:「
無民事行為能力人在幼兒園、學校或者其他教育機構學習、生活期間受到人身損害的,幼兒園、學校或者其他教育機構應當承擔責任,但能夠證明盡到教育、管理職責的,不承擔責任。」
2、過錯責任。《侵權責任法》第三十九條規定:「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在學校或者其他教育機構學習、生活期間受到人身損害,學校或者其他教育機構未盡到教育、管理職責的,應當承擔責任。」
3、補充責任。《侵權責任法》第四十條規定:「無民事行為能力人或者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在幼兒園、學校或者其他教育機構學習、生活期間,受到幼兒園、學校或者其他教育機構以外的人員人身損害的,由侵權人承擔侵權責任;幼兒園、學校或者其他教育機構未盡到管理職責的,承擔相應的補充責任。」。
三、成年學生的權益受損害的侵權責任
1、對於因學校的教育設施及其管理存在缺陷,導致學生的生命、健康受到損害的情況,學校在承擔侵害責任方面,應按照《民法通則》及《侵權責任法》的相關規定處理。所以如果學生沒有過錯的,由學校承擔單方直接責任。
2、對於大學生之間在學校發生侵權行為的,按照一般的侵權來處理。依照最高法院的司法解釋,「行為人致人損害時年滿18周歲的,應當由本人承擔民事責任;沒有經濟收入的,由撫養人墊付,墊付有困難的,也可以判決或者調解延期給付。」
3、學生在實習或實踐活動受到傷害,在一些有相關規定的省份,可比照勞動法的規定按照工傷來賠償,在沒有相關規定的地方,可按照《侵權責任法》的相關規定要求賠償。
4、大學生因為不遵守學校紀律或相關規章的規定的,而給自己帶來的損害,學校方面不承擔任何民事責任,而是由學生本人承擔一切造成的後果,當然如果學校出於人道主義考慮,對學生進行必要的補償則另當別論。
由上可見,國家十分重視被侵權人的利益,對於責任的承擔分類規劃越詳細,說明校園侵權行為的嚴重性,而熟知以上法律知識也能幫助我們更好地採取防範措施,如果您遭遇類似情況,心有困惑,請務必咨詢網站的在線律師,他們將為您提供最好的解決方案。
延伸閱讀:
學校侵權責任的構成要件
學校侵權行為有哪些
老師體罰學生怎麼處理
『肆』 關於學校的法律有哪些
《治安管理法》第九條
對於因民間糾紛引起的打架斗毆或者損毀他人財物等違反治版安管理行為,情節權較輕的,公安機關可以調解處理。經公安機關調解、當事人達成協議的,不予處罰。
經調解未達成協議或者達成協議後不履行的,公安機關應當依照本法的規定對違反治安管理行為人給予處罰,並告知當事人可以就民事爭議依法向人民法院提起民事訴訟。
(4)侵權責任法關於學校的擴展閱讀
因下列情形之一造成的學生傷害事故,學校應當依法承擔相應的責任:
1、學校的校舍、場地、其他公共設施,以及學校提供給學生使用的學具、教育教學和生活設施、設備不符合國家規定的標准,或者有明顯不安全因素的。
2、學校的安全保衛、消防、設施設備管理等安全管理制度有明顯疏漏,或者管理混亂,存在重大安全隱患,而未及時採取措施的。
3、學校向學生提供的葯品、食品、飲用水等不符合國家或者行業的有關標准、要求的。
4、學校組織學生參加教育教學活動或者校外活動,未對學生進行相應的安全教育,並未在可預見的范圍內採取必要的安全措施的。
『伍』 侵權責任法中關於「教育機構傷害責任」是怎麼規定的
在《侵權責任法》第38-40條有規定。從管理責任角度不包括有民事行為能力的人。
第三十八條 無民事行為能力人在幼兒園、學校或者其他教育機構學習、生活期間受到人身損害的,幼兒園、學校或者其他教育機構應當承擔責任,但能夠證明盡到教育、管理職責的,不承擔責任。
第三十九條 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在學校或者其他教育機構學習、生活期間受到人身損害,學校或者其他教育機構未盡到教育、管理職責的,應當承擔責任。
第四十條 無民事行為能力人或者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在幼兒園、學校或者其他教育機構學習、生活期間,受到幼兒園、學校或者其他教育機構以外的人員人身損害的,由侵權人承擔侵權責任;幼兒園、學校或者其他教育機構未盡到管理職責的,承擔相應的補充責任。
『陸』 關於校園侵權的一個問題。
我反倒認為是幼兒園全責。因為父母把孩子放到幼兒園,這是通過付費把監護責任的短暫專度讓的形式屬。幼兒園不屬於義務教育,屬於商業的教育活動。園方既然收取了家長的學費,就已經承擔起孩子在其家長不在期間的監護責任。
兩孩子打架,導致孩子受傷,屬於園方的工作過失導致。園方未能很好的履行與孩子父母之間的簽訂的監護責任。幼兒園應屬於全責。
『柒』 侵權責任法 38條 校外
學校組織的校外活動(如春遊、看電影等)均可以適用本條。
另外,關於「補充責任」,意思是當侵權人無法獨立對被侵權人完全履行侵權責任的,校方承擔剩餘的責任部分。(意思就是侵權人賠不起的,能賠多少賠多少,不夠的部分學校賠)
對於校方是否盡到管理職責,採用「舉證責任倒置」的方式,即被侵權方無需證明校方失職,而是由校方反過來證明自己已經盡職了,如若不能證明,即承擔補充責任。
『捌』 請問下列案例學校是否該根據《侵權責任法》第八條承擔連帶責任謝謝了!
不是!兩碼事!
『玖』 學校事故中的賠償責任是什麼(結合侵權責任法)
屬於安保義務,具體規定在侵權法38-40條,第三十八條無民事行為能力人在幼兒園、學校或者其他教育機構學習、生活期間受到人身損害的,幼兒園、學校或者其他教育機構應當承擔責任,但能夠證明盡到教育、管理職責的,不承擔責任。 第三十九條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在學校或者其他教育機構學習、生活期間受到人身損害,學校或者其他教育機構未盡到教育、管理職責的,應當承擔責任。 第四十條無民事行為能力人或者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在幼兒園、學校或者其他教育機構學習、生活期間,受到幼兒園、學校或者其他教育機構以外的人員人身損害的,由侵權人承擔侵權責任;幼兒園、學校或者其他教育機構未盡到管理職責的,承擔相應的補充責任。
『拾』 校園侵權案件如何歸責
根據侵權責任法的規定,對於校園侵權的歸責原則有兩種,第一是無過專錯責任原則,指屬的是無行為能力人受到侵權,第二是過錯責任原則,指的是限制行為能力人收到侵權的情況。
第三十八條
無民事行為能力人在幼兒園、學校或者其他教育機構學習、生活期間受到人身損害的,幼兒園、學校或者其他教育機構應當承擔責任,但能夠證明盡到教育、管理職責的,不承擔責任。
第三十九條
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在學校或者其他教育機構學習、生活期間受到人身損害,學校或者其他教育機構未盡到教育、管理職責的,應當承擔責任。
第四十條
無民事行為能力人或者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在幼兒園、學校或者其他教育機構學習、生活期間,受到幼兒園、學校或者其他教育機構以外的人員人身損害的,由侵權人承擔侵權責任;幼兒園、學校或者其他教育機構未盡到管理職責的,承擔相應的補充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