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經濟糾紛仲裁不合理怎麼辦
1、如果僅僅是你認為不合理,就很難辦了。因為《仲裁法》第五十七條 規定:裁決版書自作權出之日起發生法律效力。既然發生法律效力,就應當履行。
2、如果你有證據證明仲裁有以下情形,可以申請撤銷仲裁。《仲裁法》第五十八條 規定:當事人提出證據證明裁決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以向仲裁委員會所在地的中級人民法院申請撤銷裁決:
(一)沒有仲裁協議的;
(二)裁決的事項不屬於仲裁協議的范圍或者仲裁委員會無權仲裁的;
(三)仲裁庭的組成或者仲裁的程序違反法定程序的;
(四)裁決所根據的證據是偽造的;
(五)對方當事人隱瞞了足以影響公正裁決的證據的;
(六)仲裁員在仲裁該案時有索賄受賄,徇私舞弊,枉法裁決行為的。
人民法院經組成合議庭審查核實裁決有前款規定情形之一的,應當裁定撤銷。
人民法院認定該裁決違背社會公共利益的,應當裁定撤銷。
3、撤銷仲裁,根據《仲裁法》第五十九條 的規定:當事人申請撤銷裁決的,應當自收到裁決書之日起六個月內提出。
㈡ 國內法人之間出現的經濟糾紛由什麼機構進行仲裁
按實際情況,對於法人之間的經濟糾紛,由什麼機構進行仲裁,只要符合法律規定的,可以由雙方按法律規定進行約定。
相關法律規定《中華人民共和國仲裁法》
第二條平等主體的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之間發生的合同糾紛和其他財產權益糾紛,可以仲裁。
第三條下列糾紛不能仲裁:
(一)婚姻、收養、監護、扶養、繼承糾紛;
(二)依法應當由行政機關處理的行政爭議。
第四條當事人採用仲裁方式解決糾紛,應當雙方自願,達成仲裁協議。沒有仲裁協議,一方申請仲裁的,仲裁委員會不予受理。
第五條當事人達成仲裁協議,一方向人民法院起訴的,人民法院不予受理,但仲裁協議無效的除外。
第六條仲裁委員會應當由當事人協議選定。
仲裁不實行級別管轄和地域管轄。
㈢ 發生經濟糾紛後,申請經濟仲裁流程是怎樣的
對於民事經濟糾紛,申請經濟仲裁的前提是雙方達成經濟仲裁的一致意見。
如果之前雙方約定發生糾紛後通過仲裁方式解決、或者糾紛發生後約定仲裁,都可以向約定的仲裁委員會提出仲裁申請。
㈣ 勞動仲裁與一般經濟糾紛的仲裁有什麼不同
勞動仲裁不同於仲裁法規定的一般經濟糾紛的仲裁,其不同點在於:
一、申請程序
一般經濟糾紛的仲裁,要求雙方當事人在事先或事後達成仲裁協議,然後才能據此向仲裁機構提出仲裁申請;而勞動爭議的仲裁,則不要求當事人事先或事後達成仲裁協議,只要當事人一方提出申請,有關的仲裁機構即可受理。
二、機構設置
仲裁法規定的仲裁機構,主要在直轄市、省會城市及根據需要在其他設區的市設立;而勞動爭議仲裁機構的設置,主要是在省、自治區的市、縣設立,或者直轄市的區、縣設立。
三、裁決效力
仲裁法規定一般經濟糾紛的仲裁,「實行一裁終局制度」,即仲裁裁決作出後,當事人就同一糾紛再申請仲裁或者向人民法院起訴的,仲裁委員會或者人民法院不予受理;勞動爭議仲裁,當事人對裁決不服的,除勞動爭議調解仲裁法規定的幾類特殊勞動爭議外,可以向人民法院起訴。由此可見,勞動爭議的裁決一般不是終局的,法律規定仲裁這一程序,主要是考慮到這類糾紛的處理專業性較強,由一些熟悉這方面業務的人員來處理效果比較好,有利於快速、高效地解決糾紛,同時也在一定程度上減輕了法院的訴訟壓力,節約了審判資源
㈤ 經濟糾紛向法院提出仲裁後多少天宣判
問題的說法是錯誤的,關於經濟糾紛裁決機構,一是仲裁機構,二是人民法院,相比較而言內,容申請仲裁可以避免繁瑣的訴訟程序,節省時間和費用,同樣以法律專業的方式解決雙方的糾紛,而仲裁結果和裁決同樣具有法律效力。一個案件經仲裁機構裁決後立即發生法律效力,當事人均須執行該裁決,沒有上訴權和申訴權,從而保證仲裁的結案時間較短,大約在4.5日以內可以解決!
㈥ 遇到經濟糾紛打官司和仲裁哪種方法最好
仲裁需雙方有約定仲裁協議。一般解決糾紛的方式建議採取訴訟方式。
㈦ 股東之間的經濟糾紛能否讓仲裁委員會受理
合同中有約定的,是可以的
㈧ 本人因經濟糾紛求仲裁委員會仲裁但找不到對方怎麼辦
那就別仲裁了,仲裁需要雙方達成協議。你可以起訴,起訴可以缺席判決。
㈨ 經濟糾紛仲裁委員會開庭後超過60天下達裁決書合法嗎
合法,《仲裁法》並沒有規定仲裁的期限,國務院辦公廳頒布的《仲裁委回員會仲裁暫行規則答示範文本》規定的是仲裁庭應當在仲裁庭組成後4個月內作出仲裁裁決,還可適當延長。
見:《仲裁委員會仲裁暫行規則示範文本》第四十一條 仲裁庭應當在仲裁庭組成後4個月內作出仲裁裁決。有特殊情況需要延長的,由首席仲裁員或者獨任仲裁員報經本仲裁委員會主任批准,可以適當延長。
㈩ 經濟糾紛案件仲裁委下達不予立案通知怎麼辦
仲裁委經審查認為不符合受理條件的,應書面通知當事人不予受理,要說明理由,內當事人看清楚理由,容另尋法律救濟途徑。
見:《仲裁法》第24條 仲裁委員會收到仲裁申請書之日起五日內,經審查認為符合受理條件的,應當受理,並通知當事人;認為不符合受理條件的,應當書面通知當事人不予受理,並說明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