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有法律依據必須先投訴再仲裁嗎
1、勞動爭議需要先仲裁後訴訟。
2、根據法律規定,對於勞動爭議糾紛,應當先申請勞動仲裁,對勞動仲裁不服的,才可以到法院起訴。勞動仲裁是到法院起訴的必經程序。
《勞動法》
第七十九條勞動爭議發生後,當事人可以向本單位勞動爭議調解委員會申請調解;調解不成,當事人一方要求仲裁的,可以向勞動爭議仲裁委員會申請仲裁。當事人一方也可以直接向勞動爭議仲裁委員會申請仲裁。對仲裁裁決不服的,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
B. 仲裁勞動關系,還是先去勞動監察投訴
先去監察部門投訴,然後去勞動仲裁部門仲裁。
到勞動監察大隊投訴限於一些相對案情簡單或是數額較小的案件,也不需要交納費用。勞動仲裁的程序相對復雜,需要交納仲裁費,要取證、開庭質證、審理,然後下裁決書,裁決書與法院判決書具有同等的法律效力。到勞動監察大隊投訴也並不影響申請勞動仲裁,可以依據勞動爭議實際情況自己斟酌決定。
勞動監察大隊是受理舉報和投訴的,查處用人單位的違法行為,向勞動監察大隊舉報投訴,勞動監察大隊將依法行使行政權力進行查處;申請勞動仲裁與用單位發生爭議,勞動監察大隊不能解決,為維護自己的權益而進行的一種行為。
C. 勞動仲裁是不是要先經過投訴,然後再等勞動局的消息,才可以仲裁
有欠條,可以直接去法院起訴或直接申請勞動仲裁。
不過,起訴或勞動仲裁,不一定會很快的。
D. 勞動糾紛是先投訴還是先仲裁
最普遍的介紹:勞資糾紛問題
特點是什麼:處理糾紛
舉例說明應用場景:勞動合同法
其它含義:當地勞動仲裁投訴
舉例說明應用場景:作出裁決
E. 勞動仲裁與投訴可以同時進行嗎
你好!這個是可以同時進行的。
但是,為了讓你的案件進行更加順利,我建議你可以先去投訴,投訴後一般會拿到勞動部門對你們雙方調解的一個調查結果,到時候你再申請仲裁可能更好一些。
而且,如果在投訴階段公司就跟你和解了也更好。
F. 遇到勞動糾分是先投訴還是先仲裁
遇到勞動糾紛應當先仲裁。
在我國,勞動仲裁是勞動爭議當事人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的必經程序。
G. 我已經向仲裁投訴過是不是需要再次向仲裁投訴
對仲裁不服,復可以再次申請勞動仲裁或制者向法院起訴。
勞動爭議仲裁委員會依法履行下列職責:
(一)聘任、解聘專職或者兼職仲裁員;
(二)受理勞動爭議案件;
(三)討論重大或者疑難的勞動爭議案件;
(四)對仲裁活動進行監督。
勞動爭議仲裁委員會下設辦事機構,負責辦理勞動爭議仲裁委員會的日常工作。當事人對仲裁不服的,可以自收到仲裁裁決書之日起15日內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一方當事人在法定期限內不起訴又不履行仲裁裁決的,另一方當事人可以申請人民法院強制執行。
H. 是先投訴還是申請勞動仲裁
先投訴再申請勞動仲裁比較合理,符合循環漸進解決問題的做法,且盡量減少勞工雙方關系惡化的可能性。
I. 哪些情況下勞動者必須先仲裁後起訴
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爭議調解仲裁法:
第二條 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的用人單位與勞動者發生的下列勞動爭議,適用本法:
(一)因確認勞動關系發生的爭議;
(二)因訂立、履行、變更、解除和終止勞動合同發生的爭議;
(三)因除名、辭退和辭職、離職發生的爭議;
(四)因工作時間、休息休假、社會保險、福利、培訓以及勞動保護發生的爭議;
(五)因勞動報酬、工傷醫療費、經濟補償或者賠償金等發生的爭議;
(六)法律、法規規定的其他勞動爭議。
J. 先到勞動監察部門投訴,還是先去勞動仲裁申請
如果是要求支付工資和社保,應該去勞動監察。如果是申請未簽訂勞動合同的雙倍工資、經濟補償金或賠償金應該是申請勞動仲裁。
二者的區別,主要有六個方面。
1、執法主體不同
勞動監察的執法主體是勞動行政部門,其執法機關的執法活動是代表勞動行政機關實行行政執法;而勞動仲裁的執法主體是依照國家勞動立法建立的特定機構——勞動爭議仲裁委員會。仲裁委員會由勞動行政部門代表、工會代表及用人單位三方面的代表組成。
2、法律行為不同
勞動監察屬於行政執法,作出勞動監察作用的是勞動行政部門的具體行政行為;而勞動仲裁則是一種准司法性質的活動,作出的裁決屬於一種國家授權的仲裁機構對發生勞動關系雙方當事人具有約束力的行為。
3、工作職責不同
勞動監察由勞動行政部門依法對用人單位和勞動者執行勞動法律、法規的情況進行監督檢查,是依照法定的行政職權主動進行,不需要相關人提出請求;而勞動仲裁機構則是受理勞動關系當事人申訴的勞動爭議案件,需先提出仲裁申請,勞動爭議仲裁委員會才能受理案件,否則,仲裁部門不主動介入。
4、法律地位不同
在勞動監察過程中,勞動行政部門同接受監督檢查的單位和個人之間是行政管理關系;而在勞動仲裁的所有程序中,仲裁機構是一種「中間人」,不作為當事人而處於「第三者」的地位。
5、法律後果不同
當事人對勞動爭議仲裁的仲裁裁決不服的。
6、執法手段不同
勞動監察既包括事後矯正,也包括事前預防;而勞動仲裁則屬於事後矯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