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不知情成為次承租方要付什麼法律責任
1、第224條承租人經出租人同意,可以將租賃物轉租給第三人。承租人轉租的,承租人與出租人之間的租賃合同繼續有效,第三人對租賃物造成損失的,承租人應當賠償損失。
承租人未經出租人同意轉租的,出租人可以解除合同。
2、第113條當事人一方不履行合同義務或者履行合同義務不符合約定,給對方造成損失的,損失賠償額應當相當於因違約所造成的損失,包括合同履行後可以獲得的利益,但不得超過違反合同一方訂立合同時預見到或者應當預見到的因違反合同可能造成的損失。
3、第114條當事人可以約定一方違約時應當根據違約情況向對方支付一定數額的違約金,也可以約定因違約產生的損失賠償額的計算方法。
約定的違約金低於造成的損失的,當事人可以請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機構予以增加;約定的違約金過分高於造成的損失的,當事人可以請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機構予以適當減少。
當事人就遲延履行約定違約金的,違約方支付違約金後,還應當履行債務。
4、第115條當事人可以依照《擔保法》約定一方向對方給付定金作為債權的擔保。債務人履行債務後,定金應當抵作價款或者收回。給付定金的一方不履行約定的債務的,無權要求返還定金;收受定金的一方不履行約定的債務的,應當雙倍返還定金。
⑵ 第三方多次受到承租人侵權行為,是否有權利主張出租人提前解除其房屋租賃合同
你這個可以不支付房東房租的,讓他幫你解決問題以後再付房租。
因為他專提供的住房應屬該可以安全居住的,現在的住房情況不適合居住了,有瑕疵,所以應該由他出面去解決的。
這個情況如果你是房主,你就可以去法院提起公訴,要求上面人家解除妨礙居住的侵權行為。因為你不是,所以你沒有訴訟的主體。現在房東不起訴,那麼就逼著他去解決,你不付租金,但住著。讓房東選擇:一解除租房合約,二解決住房漏水的問題。讓他二選一。你要比房東凶,因為你有道理。當然你也可以打官司告房東,出租的房子無法居住,要求取消租約並賠償你的損失。但這個比較麻煩。
我們這里打這種官司都是贏的,最多一家鑒定費,訴訟費,賠償費共輸了2萬多元。
實際報警以後警察不出警絕對不對的。你可以投訴。前一段時間我們小區改造路面,那個工人早上四點來施工,吵的要死,勸阻不聽。我立刻報警,那個派出所打電話給我,意思這個是為你們小區好,所以他們就不出警了,我讓他把警號報給我,我立刻投訴。結果他老老實實的派車出警了。他不出警,你就繼續報,他只能來的。有的時候人也要凶一點的。
⑶ 為什麼次承租人不對出租人承擔侵權損害賠償
次承租人可以對出租人承擔侵權責任。只是不能承擔違約責任。因為合同具有相對性,一方只能對合同另一方承擔違約責任。因為次承租人不是出租人的相對方,只是承租人的相對方,所以不能對出租人承擔違約責任,只能對承租人承擔違約責任。
⑷ 出租人、承租人和次承租人之間糾紛如何解決
難!以前還真沒想到過.想了半天,想出如下答案,不一定正確.
合理;次承租人搬出去,然後去揍承租人一頓.
⑸ 房屋多次租賃中的損害賠償責任的法律規定
我國《民法通則》第一百二十六條規定:「建築物或者其他設施及建築物上的擱置物、懸掛物發生倒塌、脫落、墜落造成他人損害的,它的所有人或者管理人應當承擔民事責任,但能夠證明自己沒有過錯的除外」;最高法《關於審理人身損害賠償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第十六條規定:「下列情形,適用民法通則第一百二十六條的規定,由所有人或者管理人承擔賠償責任,但能夠證明自己沒有過錯的除外:……(二)堆放物品滾落、滑落或者堆放物倒塌致人損害的」。這些規定明確了產生侵權責任時根據出租人(所有人)或承租人(管理人)的過錯確定承擔侵權責任的主體,這與侵權責任的構成要件是相吻合的。一是出租人有交付租賃物及使租賃物適於使用、收益的義務,同時有維修義務。如交付的房屋存在瑕疵發生損害賠償的,如防盜網的脫落、空調外掛機的脫落等致人損害,則出租人應承擔賠償責任。二是承租人驗收房屋確保無瑕疵後,承租人即處於實際管領的位置,如因其管理不善導致損害賠償的,承租人應承擔賠償責任。
⑹ 房屋轉租合同中次承租人如何保障自己的合法權益
1、要求對方出示原租房合同,看上面對轉租,及房屋用途的條款是如何約定的。
2、委託律師審核合同或簽訂當地房管部門製作的格式合同,對保護自己合法權益有利。
3、建議在簽訂合同前,同房東見面,明確雙方的權利義務
⑺ 由於次承租人的過失,導致房屋被毀,出租人有權向其要求賠償損失么
可以要求其賠償,但是應注意一點,出租人要求次承租人賠償的理由應基於侵權而不能基於合同,因為出租人與次承租人並沒有簽訂合同,如果基於合同請求賠償的話,需向承租人請求賠償而不是次承租人。
⑻ 共同承租人中一人轉租,次承租人造成損害的賠償責任
是的,就這么簡單。
另外,第一句錯了,應為「乙丙共同承租人與甲簽訂一房屋租賃協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