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軍民糾紛
什麼問題補充?如果是軍民問題,可以向部隊所在軍區的領導反映,他們會派人處理的,直接找警察也行。
② 武警總部哪個部門負責處理軍民糾紛,如果給武警總部寄信怎樣寄,寄給哪個部門
你可以先去總隊鬧,找政委。實在不行再去總部。這種事你寄什麼信,該去報案。
③ 軍警民糾紛看法
糾察,就等於在社會的警察。只是執法限制在部隊內。以監督違紀違法軍人為首要目標。要是老百姓假冒軍人,或者假軍車,糾察可以扣人。扣車。不過,要移交到地方的公安派出所、車可以扣部隊。要是遇到老百姓違法事件,有義務制止,並扣押到派出所
④ 中國最高人民法院受理軍民糾紛嗎
受理,但最好去部隊大軍區去告!
⑤ 急!!!!!!!!!個人和軍隊的糾紛應該怎麽解決啊
同意樓上的說法~!
首先要了解幾個問題:
1:你住在部隊院里的身份是什麼?(因為部隊的院子不是什麼人都能住的)2:「廚房全部東西都被軍人扔了」,具體都包括什麼?損失的價值多少?
3:「被軍人扔了」有沒有具體的證據?
4:「被軍人扔了」,「扔」東西那個「軍人」的身份您是否了解?
了解之後我們來解決問題:
1:我可以肯定您不是現役軍人(因為您的術語不到位),而在部隊院里發生軍民糾紛,首先要找的是政治部門調解~!
2:你們的糾紛還沒有達到法院受理的條件,起訴勞民傷財,何必呀~!
3:我覺得您主要的還是一口氣咽不下,相關事主的態度如何呢?如果態度友好的話可以考慮賠償損失~如果態度惡劣的話直接找相關的上級領導,這個屬於我軍「擁政愛民」的政策落實問題,鬧大的話可以葬送軍人的政治生涯~!
4:說一千道一萬,你要是有足夠硬的軍方關系,以上問題你都可以不用考慮了,直接找他~!一步到位~
⑥ 基層如何正確處理軍民糾紛
基層部隊與駐地群眾利益相關面大,官兵與周圍百姓生活接觸廣泛,牙齒咬舌回頭的局部糾葛答難以徹底避免。處理軍民糾紛,是基層幹部雖不經常遇到但卻比較棘手的問題。處理得當,雙方誤解消除,皆大歡喜;處理不好,極易引起事態擴大,糾紛升級,不僅影響軍民關系,而且影響正常的教育訓練乃至部隊戰鬥力的提高。那麼,怎樣才能正確處理軍民糾紛呢?糾紛初露端倪時,要「小事講風格,大事講原則」。基層官兵在與駐地群眾的廣泛接觸和交往中,難免發生磕磕碰碰。不是戰士感到委屈找領導「訴苦」,就是群眾覺得吃虧找領導「告狀」。面對這種情況,基層幹部要以首長和「家長」的雙重身份和姿態,首先說服和教育戰士,以人民子弟兵嚴於責己的精神,不計較群眾的小過小節,不與群眾爭我高你低,主動承擔責任,說上幾句消氣和道歉的話,大部分群眾是不會再過分地計較和糾纏的。基層幹部在處理此類問題的過程中,要特別講究方法和藝術。一是不要在具體細節的問、聽、評、判上過分仔細。「清官難斷家務事」,如果在具體細節上仔細有餘,往往會因糾纏不清而使爭吵加劇。二是不要當著群眾的面過度地指責和訓斥戰士,以免戰士因委屈而窩火憋氣,釀成後患。
⑦ 軍民糾紛,法院該不該尊重法律
關於軍民糾紛,法院應該尊重法律。
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如果法院判決不公平,可以上訴。
⑧ 《預防和處理軍民糾紛暫行辦法》內容哪裡有
http://www.gov.cn/gongbao/content/2004/content_62811.htm
⑨ 醫療糾紛向軍事法院起訴程序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軍事法院管轄民事案件若干問題的規定》(以下簡稱《規定》),於2012年8月20日由最高人民法院審判委員會第1553次會議通過,自2012年9月17日施行。現對《規定》的內容介紹如下。
一、關於制定《規定》的背景
國防利益是廣大人民群眾根本利益的重要組成部分。依法維護國防利益和軍事利益、軍人軍屬的合法權益,是人民法院的重要職責和使命,是人民法院為大局服務、為人民司法的重要方面。公正及時地處理涉軍民事案件是人民法院審判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人民法院促進社會和諧和部隊穩定的重要手段,也是密切新型軍地軍民關系的重要途徑。多年來,最高人民法院高度重視涉軍維權審判工作,單獨或者會同有關部門先後出台了一系列有關涉軍案件的司法解釋或者指導性文件,其內容涵蓋刑事、民事審判工作,涉及審判制度、工作機制的完善等。
自上世紀80年代中期,為彌補部隊經費的不足,全軍開始大規模從事生產經營活動,各種涉軍經濟糾紛陸續發生。1988年5月,解放軍軍事法院向我院呈報《關於授權軍事法院受理經濟、民事、行政案件的請示》,經我院審判委員會討論同意並正式答復該院,軍事法院可以對雙方當事人都是軍隊內部人員和單位的經濟糾紛案件審理進行試點。1989年3月,解放軍軍事法院下發《關於軍事法院審理軍內經濟糾紛案件試點的通知》,在部分基層軍事法院開展軍內經濟糾紛案件的試點工作。經過三年的試點,軍事法院審理一審經濟糾紛案件90餘件,訴訟標的1600萬元,化解了部分軍內經濟糾紛矛盾。由於軍內經濟糾紛案件持續增多,1992年8月解放軍軍事法院又向我院呈報《關於軍事法院審理軍內經濟糾紛案件問題的請示》,建議對於雙方當事人都是軍隊內部的經濟糾紛案件由各級軍事法院試辦審理。同年10月4日,我院法函[1992]130號《關於軍事法院審理軍內經濟糾紛案件的復函》(以下簡稱1992年《復函》)規定:「同意對雙方當事人都是軍隊內部單位的經濟糾紛案件,仍繼續由軍事法院受理試辦。」
針對軍內民事案件如軍人婚姻家庭、宣告軍人失蹤或死亡、武器裝備訂貨、軍隊財產轉讓、軍人間的借貸、人身或財產損害賠償、國防專利等大幅度增長的情況,為妥善處理軍內民事案件,依法保護國防利益和軍人軍屬合法權益,2001年6月26日,我院法函[2001]33號《關於軍事法院試行審理軍內民事案件問題的復函》(以下簡稱2001年《復函》)規定進一步擴大了軍事法院試行審理民事案件的范圍,「一、根據民事訴訟法第三十七條第一款規定的精神,軍事法院試行審理雙方當事人都是現役軍人、部隊管理的離退休幹部、軍隊在編職工或者軍內法人的民事案件。申請宣告軍人失蹤、申請宣告軍人死亡的案件,申請人向軍事法院提出的,軍事法院可以受理。民事案件一方當事人為非軍人的,由地方人民法院受理。二、當事人向軍事法院提起民事訴訟實行自願原則,即原告可以向軍事法院起訴,也可以向地方人民法院起訴。」
1993年至2011年3月,軍事法院共審結一審民事案件2519件,結案標的額10.65億元。其中,2001年《復函》實施以來,軍事法院審結一審民事案件1725件,結案標的額4.65億元。這些案件主要有以下特點:一是案件類型相對集中。2007年至2011年3月,軍事法院審結一審民事案件783件中,常見案件類型主要有合同糾紛(佔29.2%)、借貸糾紛(佔25.8%)、婚姻家庭糾紛(佔15.7%)、侵權損害賠償糾紛(佔11.4%)、權屬糾紛(佔6.2%)、宣告失蹤和死亡(佔6.2%)、醫療損害賠償糾紛(佔2.3%)等。二是訴訟主體較為固定。雙方當事人大多為軍人和軍隊單位,但也有軍事法院受理地方當事人起訴軍人或者軍隊單位的案件,據不完全統計約占軍事法院受理一審民事案件總數的15%。三是結案方式以調解為主。在上述審結的案件中,調解結案404件,撤訴213件,調撤率達78.8%。高於全國一審民事案件調撤率水平(2012年為67.3%,歷年未超過70%)。四是案件執結率高。截止到目前為止,審結的財產案件全部得到執行,沒有執行積案,真正實現案結事了。軍事法院開展民事審判工作近二十年以來,在及時化解民事矛盾糾紛,維護部隊官兵合法權益,促進部隊全面建設方面發揮了積極作用。
從全國法院來看,涉軍民事案件的審判工作依然存在較大的問題。
一是軍事法院受理民事案件的法律依據不足。由於軍事法院組織法尚未發布實施,僅有人民法院組織法第二條對軍事法院作為專門人民法院進行原則規定,未對其組織機構與審判職權作出進一步明確。根據我院2007年4月1日發布實施的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司法解釋工作的規定》第6條規定,「批復」適用於對各高院等就審判工作中具體應用法律問題的請示,而針對審判工作中某一法律或者對某一類案件、某一類問題如何應用法律的,應當採用「解釋」。2001年《復函》不屬於司法解釋,只是一般的司法解釋性文件,效力不夠。軍事法院民事案件管轄問題屬於涉軍類民事案件的受理如何應用法律的問題,應當採用「解釋」的形式予以明確。
二是地方法院審理涉軍案件存在主體資格認定難、文書送達難、財產保全難、調查取證難、審理周期長以及案件執行難等問題,這些問題嚴重影響了涉軍民事案件的審理工作。為此,我院2010年制定《關於進一步加強人民法院涉軍案件審判工作的通知》(以下簡稱《通知》),專門就完善軍地協調機制,建立健全軍地聯席會議、涉軍案件信息通報、重大涉軍案件督辦等制度提出明確要求,以推動解決涉軍案件審判難題。但對於雙方當事人都是軍人或者軍隊單位,地方當事人申請宣告軍人失蹤、死亡,以及請求軍人或者軍隊單位承擔侵權責任等民事案件,地方法院審理執行過程中仍然存在調查取證難、送達難、執行難等困難。
三是軍事法院受理民事案件范圍過窄。根據2001年《復函》規定,軍事法院只能審理雙方當事人都是軍人或者軍隊單位的民事案件,這使一些由軍事法院解決更為便利、矛盾糾紛化解更為徹底的案件無法進入軍事法院,審判資源未得到合理配置。近年來,全國人大代表等多次提出相關建議,要求加強立法,加強軍事法院審理民事案件的職能,切實維護國防利益和軍人軍屬合法權益,維護社會穩定。
《規定》正是立足於解決當前涉軍民事案件審理工作中的一些突出困難和問題,進一步明確和適度放寬軍事法院管轄民事案件范圍,推動相關案件的妥善解決,以維護國防利益、軍人軍屬權益和地方當事人權益。
二、制定《規定》的基本思路
《規定》立足於對軍事法院民事案件受理范圍和條件進行規范,主要從以下四個方面,依法維護軍地雙方合法權益。
第一,堅持軍事法院管轄民事案件范圍適當性原則。軍事法院是專門法院,其管轄民事案件范圍應有限度,以雙方當事人都是軍人或者軍隊單位為原則,根據當事人意思自治,適當擴大到一方當事人為軍人或者軍隊單位的案件。
第二,堅持兩便原則。認真貫徹民事訴訟法方便當事人訴訟、方便人民法院審判的原則,對於交通不便和當地未設軍事法院的,可以向地方人民法院起訴,由當事人選擇管轄法院。
第三,堅持程序公正原則。管轄問題是當前民事訴訟中引發爭議較多的方面,對當事人實體權益影響較大。《規定》強調對當事人程序權利的保障,專門就管轄爭議的解決及管轄異議救濟進行明確。
第四,兼顧國防利益、軍人權益和地方當事人權益保護的原則。對於一方當事人為地方的民事案件,充分尊重當事人意願,堅持當事人選擇管轄法院。
三、關於軍事法院管轄民事案件的范圍
軍事法院民事案件管轄的范圍,是《規定》的重點。包括以下幾個方面的內容。
關於軍事法院民事案件的專門管轄
《規定》第1條第一項規定,雙方當事人均為軍人或者軍隊單位的案件,由軍事法院管轄,但法律另有規定的除外。這是軍事法院民事案件管轄范圍的一般條款,體現了屬人管轄的基本原則,是對2001年《復函》第1條「軍事法院試行審理雙方當事人都是現役軍人、部隊管理的離退休幹部、軍隊在編職工或者軍內法人的民事案件」的進一步概括和規范。
《規定》第1條第二項是關於涉及機密級以上軍事秘密案件的管轄規定。1961年1月27日最高人民檢察院、最高人民法院、公安部、解放軍總政治部聯合下發《關於國防尖端部門職工、家屬的戶口管理、案件處理等問題的通知》中規定「凡涉及內部機密的民、刑事案件,亦應由軍檢、軍法部門辦理。」《中國人民解放軍保密條例》第11條規定,軍事秘密分為絕密、機密、秘密三級。絕密級軍事秘密是最重要的軍事秘密,泄露會使國防安全和軍事利益遭受特別嚴重的損害;機密級軍事秘密是重要的軍事秘密,泄露會使國防安全和軍事利益遭受嚴重的損害;秘密級軍事秘密是一般的軍事秘密,泄露會使國防安全和軍事利益遭受損害。本項明確規定了涉及機密級及以上軍事秘密的案件由軍事法院管轄。
《規定》第1條第三項、第四項是適用涉軍特別程序案件的管轄問題。由於軍隊設立選舉委員會的選民資格案件有部隊行政管理的特殊性,根據民事訴訟法第一百六十四條規定,明確當事人因不服選舉委員會對選民資格的申訴所作的處理決定提出申請,由軍事法院受理;根據民事訴訟法第一百七十四條規定,對於營區內的財產無主認定案件,由財產所在地軍事法院審理。
關於軍事法院民事案件的選擇管轄
對於當事人一方為軍人或者軍隊單位,另一方為地方當事人的,賦予地方當事人以選擇權,就軍人職務侵權案件、發生在營區的涉軍侵權案件、軍人婚姻家庭案件、專屬管轄的涉軍案件以及適用特別程序案件可以向軍事法院或地方法院提起訴訟,既尊重當事人意思自治,又有利於案件的審判和執行。
關於軍事法院民事案件的協議管轄
根據民事訴訟法第二十五條規定,對於地方當事人與軍人或者軍隊單位之間發生的合同糾紛,合同履行地或者標的物所在地在營區內,當事人在合同中書面約定由軍事法院管轄的,軍事法院應當管轄。起草過程中,一些同志提出,應當根據民事訴訟法第二十五條規定增加協議管轄案件范圍,尤其是2012年8月31日審議通過的民事訴訟法修改決定將協議管轄的案件范圍從合同案件擴大到所有財產權益案件,但考慮到管轄的確定性,特別是軍事法院民事案件審判資源實際,《規定》對協議管轄還是作了相應的限制,僅適用於「合同履行地或者標的物所在地在營區內的合同糾紛」。
專門管轄的除外規定
根據兩便原則,對當事人住所地所在省級行政區劃內沒有軍事法院,或者交通十分不便的邊遠地區的案件,雙方當事人同意由地方人民法院管轄的,地方人民法院可以管轄,涉及機密級以上軍事秘密的案件除外。之所以這樣規定主要是考慮到由於歷史原因,至今在江西、寧夏、貴州未設基層軍事法院,而且即使在設有基層軍事法院的省市,也有不便於當事人起訴的邊遠地區客觀實際。「交通十分不便的邊遠地區」是參照2012年新修訂刑事訴訟法第一百五十六條第(一)項規定予以確定。
四、關於軍事法院與地方人民法院之間管轄權爭議的解決
民事訴訟法第三十六條規定為解決管轄爭議問題提供了法律依據。據此,《規定》第5條對軍事法院與地方人民法院之間相互移送管轄作出規定。該條第1款規定,受理法院發現案件不屬於本院管轄的,應當移送有管轄權的法院,受移送的法院應當受理。與一般案件移送管轄不同的是,當受移送的地方人民法院認為受移送案件不屬於地方人民法院管轄的,應當報請上級地方人民法院協調處理,而不是由其指定管轄。這是由於軍事法院與地方人民法院分屬兩個系統,上級地方人民法院無權指定軍事法院管轄。同理,地方人民法院發現受理的民事案件屬於軍事法院管轄的,參照前述規定辦理。
此外,雖然軍事法院與地方人民法院建制不同,但都分為三級,且最高人民法院是其共同的上級法院。因此,《規定》明確軍事法院與地方人民法院之間發生管轄權爭議,由爭議雙方協商解決;協商不成的,報請各自的上級法院協商解決;仍然協商不成的,可以報請最高人民法院指定管轄。
五、關於地方當事人訴訟權利的保障
《規定》除了在軍事法院民事案件管轄范圍方面,明確地方當事人的選擇管轄、協議管轄以外,還在以下方面加強對地方當事人訴訟權利的保護:一是規定了軍事法院專門管轄的案件,如果當事人住所地省級行政區劃內沒有可以受理案件的第一審軍事法院,或者處於交通十分不便的邊遠地區,雙方當事人同意由地方人民法院管轄的,地方人民法院可以管轄;二是明確了當事人的管轄異議救濟權,規定軍事法院受理案件後,當事人對管轄權有異議的,可以在提交答辯狀期間提出。異議成立的,裁定將案件移送有管轄權的軍事法院或者地方人民法院。
六、關於術語解釋和時間效力的規定
由於軍人、軍隊單位以及營區的界定,直接影響到軍事法院民事案件受理范圍,准確、清晰的定義可以有效避免或減少管轄爭議,第8條專門對此進行說明。依照人民武裝警察法,並參照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公安部、國家安全部、司法部、解放軍總政治部印發的政保(2009)1號《辦理軍隊和地方互涉刑事案件規定》第4條、第19條規定,軍人是指中國人民解放軍的現役軍官、文職幹部、士兵及具有軍籍的學員,中國人民武裝警察部隊的現役警官、文職幹部、士兵及具有軍籍的學員。軍隊中的文職人員、非現役公勤人員、正式職工,由軍隊管理的離退休人員,按軍人確定管轄。對於營區的界定,參照《辦理軍隊和地方互涉刑事案件規定》第20條予以確定,考慮到民事案件有別於刑事案件,需要進一步維護民事法律關系的穩定性,因此,《規定》沒有採納《辦理軍隊和地方互涉刑事案件規定》中營區包括「軍隊設立的臨時駐地等」的內容。
另,近年來軍隊停止生產經營活動後,軍內經濟糾紛案件雖有所減少,同時軍內其他民事案件卻有較大幅度增加。對於軍隊單位的界定,參照最高人民法院《關於進一步加強人民法院涉軍案件審判工作的通知》第6條確定的涉軍案件范圍中有關軍隊單位的表述,包括中國人民解放軍現役部隊和預備役部隊、中國人民武裝警察部隊及其編制內的企業事業單位。
此外,由於《規定》與1992年、2001年《復函》內容上有所變化,為了避免出現新舊法律適用沖突,《規定》第9條專門對時間效力作出明確規定。
⑩ 多名犯罪嫌疑人案子中有現役軍人的,案件該如何處理
要看案子發生在哪裡,如果不是在營區,原則上由地方司法機關處理,否則由軍隊司法機關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