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北京地鐵那個襲警後說人生總要經歷第一次,說最多隻判15天的22歲女孩,最終判了多長時間
北京市朝陽區人民法院
刑 事 判 決 書
(2019)京0105刑初368號
公訴機關北京市朝陽區人民檢察院。
被告人張汐黛,女,1996年1月7日出生,漢族,大學文化,原系北京×大學×學院學生,戶籍所在地河北省衡水市桃城區。因涉嫌犯妨害公務罪於2018年11月11日被羈押,次日被刑事拘留,同年11月26日被逮捕。現羈押於北京市朝陽區看守所。
辯護人王柱,北京國旺律師事務所律師。
辯護人黨占榮,北京國旺律師事務所律師。
公訴機關以京朝檢公訴刑訴〔2019〕91號起訴書指控被告人張汐黛犯妨害公務罪。本院適用刑事案件速裁程序,實行獨任審判,公開開庭審理了本案。
公訴機關指控並經本院審理查明:被告人張汐黛於2018年11月11日15時許,在北京市朝陽區地鐵八通線管庄站西廳安檢處,因攜帶水果刀進站與安檢員發生糾紛。在民警王某到達現場進行處置時,被告人張汐黛拒不配合民警工作,在地鐵站閘機口處踢踹民警王某大腿,後又在地鐵站警務室門外過道內擊打民警王某面部。被告人張汐黛後被公安機關抓獲歸案,已簽署《認罪認罰具結書》。
公訴機關認為被告人張汐黛的行為已構成妨害公務罪,根據被告人張汐黛的犯罪事實、情節,建議判處被告人張汐黛有期徒刑六個月至八個月。
被告人張汐黛及其辯護人對指控事實、罪名及量刑建議沒有異議且被告人張汐黛已簽字具結,並在開庭審理過程中亦無異議。
本院認為,公訴機關指控被告人張汐黛犯妨害公務罪的事實清楚,證據確實、充分,指控罪名成立,量刑建議適當,應予採納。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第二百七十七條第一款、第五款、第六十七條第三款、第四十五條、第四十七條、第六十一條之規定,判決如下:
被告人張汐黛犯妨害公務罪,判處有期徒刑六個月(刑期從判決執行之日起計算。判決執行以前先行羈押的,羈押一日折抵刑期一日,即自2018年11月11日起至2019年5月10日止。)。
如不服本判決,可在接到判決書的第二日起十日內,通過本院或者直接向北京市第三中級人民法院提出上訴。書面上訴的,應當提交上訴狀正本一份,副本二份。
審判員宋磊
二〇一九年二月十三日
書記員苗志超
『貳』 男子地鐵內狂扇女乘客耳光是怎麼回事
都說喝酒誤事,如果只是自己睡花壇睡大馬路就隨你便了,但就是有這么一些人,喝醉了酒喜歡出去搞事情。好好乘地鐵回家的女子,被一陌生男人在地鐵里一頓狂打,是不是很懵?
日前,上海地鐵內就連續發生兩起醉漢鬧事的案件。
5月27日下午兩點三刻,地鐵11號線上,一醉漢因上了地鐵沒有坐到位子,就一直辱罵一名白衣女乘客,不久這名女士旁邊的座位空了出來,醉漢並沒有坐下。
而當另一位紅衣女乘客坐了位子後,醉漢又轉而開始辱罵紅衣女乘客,甚至還揮起巴掌,重重地扇她耳光。
直到地鐵到站後,周圍乘客叫來了站內工作人員,將醉漢帶離車廂。到了站台上,醉漢又揮掌連摑保安,直至民警到場將其帶離。
無獨有偶,第二天,11號線嘉定北站再現醉漢身影,只不過這位仁兄上演的是「自殘」戲碼……
5月28日晚上8點半,軌交嘉定北站站台上來了一位老年的醉漢,地鐵工作人員和民警多次勸他離開站台,醉漢卻突然轉身開速走到防護欄,雙手一撐就要跳軌。。。想要自殺,好在警察蜀黍快速將其拉下。
盡管酒醒後,這兩名醉漢都完全不知道自己當時所做的行為,但警方仍依法對其進行了處理。
目前,在車廂內毆打他人的范某,因尋釁滋事已被警方採取刑事強制措施。而另外一位企圖跳軌的陸某,已通知其家屬領回進行批評教育。
『叄』 為什麼說北京地鐵打架丟人到國外了
3月2日,兩名男子在北京地鐵亦庄線上的一場斗毆被英國《每日郵報》報道,環環(ID:huanqiu-com)注意到,文章標題用了「vicious」(殘忍的、惡毒的)一詞來形容此事,兩人斗毆的視頻也一並被公開,有海外網友評論稱「太可怕了!」「我點擊這篇文章是想看他們是否用『功夫』打架,他們是否『快如閃電』,但我有點失望....」不過也有網友表示「分歧在任何地方都有,總體來說,北京是個和諧安全的城市。」
不過,仍然有網友表示:「分歧在任何地方都可以看到,最好的解決方式是平靜下來溝通,總體來說,北京是個和諧而安全的城市。」
『肆』 北京地鐵內發生的事令人毛骨悚然的視頻是真的嗎
什麼樣的視頻啊?還毛骨悚然?沒看到啊
『伍』 北京地鐵男子辱罵「外地」女孩,你是怎麼看待這一事件的
因「用臟話辱罵女孩」、「搶奪手機」、「強行推搡女孩」等劣行,昨日以來,北京地鐵十號線一男子在網路上引起聲討。今晨,北京市公安局官方微博通報稱,經連夜工作,現已將嫌疑人張某(男,17歲)查獲。但因男子未成年,免於處罰。
『陸』 北京地鐵故障致大量旅客滯留後出現了什麼狀況
據北京地鐵公司官方微博報道,7月4日早晨早高峰時段,北京地鐵1號線蘋果園站道岔設備故障,列車間隔較大,影響部分列車晚點。
7月3日,北京地鐵於早上8點27分發布消息稱,開往海淀五路居方向的地鐵6號線因草房站信號故障,列車間隔較大,部分列車晚點。目前,列車仍然間隔較大,大量乘客在站台等候。有需要乘坐這趟的市民建議選擇其他出行方式。
『柒』 地鐵罵人事件的最新進展怎麼樣了
在3月6日,男子地鐵內辱罵他人事件又有新進展。北京市公安局官方微博剛剛發布通報稱,針對3月4日以來網傳一段拍攝於北京地鐵十號線車廂內的視頻,警方迅速開展工作,將視頻中的男子張某(17歲,本市戶籍)查獲,並向視頻中的當事女子蒲某某、胡某某和視頻拍攝及首次上傳網路人員等核實情況,全面查清了案件事實。
此前,網路上一段長達2分21秒的網傳視頻顯示,北京地鐵十號線列車車廂內,一名年輕男子反復辱罵兩名女子,並搶奪其中一名女子手機。
後續在3月5日上午,北京市公安局官方微博「平安北京」發布通報稱,經連夜工作,已將嫌疑人張某(男,17歲)查獲。
『捌』 男子在北京地鐵上故意裸露隱私部位,將會得到怎樣的處罰
『玖』 如何看待2017年3月4號北京地鐵罵人男事件
自動扶梯突然「倒帶」:致一死三十傷
內容來源:新民晚報
[2011年7月6日 15:13]
轉瞬之間,一位少年生命戛然而止……7月5日北京地鐵四號線動物園站自動扶梯安全事故,還造成了3人重傷、27人輕傷。
鑒於北京公共安全事故一再發生,新華社記者進行了追蹤采訪。
死亡孩子來自安徽
北京市相關部門5日16時通報,北京地鐵四號線動物園站事故已造成一名男孩死亡、3人重傷,另有27人輕傷,已有9名輕傷者出院。
「很多人倒在電梯下,人壓人成了一堆,那個死去的孩子和他的父親被壓在最下面。」一位傷者在北大人民醫范擔頓桿塥訪舵詩罰澗院對記者回憶:「電梯本來是向上走的,突然間變成向下,手扶皮帶也向下走了。」這名傷者說,他原計劃帶孩子到動物園玩,在事故中扭傷了腳,擦傷了胳膊,所幸孩子沒有大礙。
記者從北大人民醫院了解到,死去的孩子來自安徽,同行還有父親和姐姐。而現在,男孩的父親脊椎受傷,被送進重症監護室急救;姐姐因頭部受傷,已被轉送到北京兒童醫院救治。一家人從此天人永隔。
北京京港地鐵公司新聞發言人楊苓說,京港地鐵公司將盡全力做好傷者的救治工作,負責傷者檢查、救治、治療等相關費用,待事故原因調查清楚後,再對賠償等問題進行處理。「賠償不能彌補我們的傷痛!」一位傷者家屬對記者說。
首都地鐵事故頻發
雖然京港地鐵公司解釋稱,發生事故的電梯仍在質保期內,並在6月22日剛剛進行了例行檢查和保養,但這並不足以平復公眾的憤怒。
就在事發前一天,北京地鐵四號線安河橋北站至北宮門站隧道一側的電纜突然脫落,造成區間軌道停電,該路段無法正常通行,百餘名乘客在中關村站被統一要求下車。
在對公眾的解釋中,京港地鐵公司稱事發路段「出現電路故障」,導致「列車通過能力降低,間隔加大」。
被指「輕描淡寫」「過於專業」的解釋,以及短時間連續發生突發事件,讓公眾對地鐵公共安全表示質疑。事實上,類似5日發生的電梯故障在北京地鐵並不是第一次。2008年3月4日,2009年12月8日,北京地鐵曾連續發生電動扶梯故障,造成多名乘客受傷。
公共安全何以到位
北京地鐵可謂全國最繁忙的地鐵之一,連續發生的公共安全事故再次敲響了警鍾。
有分析認為,隨著北京城市人口密度的飛速增長,市民對公共出行工具的需求和要求與日俱增,與運力和運量的不足形成鮮明矛盾,也給公共交通安全帶來巨大隱患。中國交通運輸協會城市軌道交通專業委員會主任高毓才坦承,北京地鐵運營情況表明,地鐵在規劃和設計上滯後於城市及人口的飛速發展。事故背後反映的是地鐵交通人流過大,系統不堪重負;應該採取必要的手段,限制或減少地鐵的人流量。
國家行政學院教授竹立家指出,目前我國地鐵、鐵路等公共設施工程大量上馬,對公共設施質量的放鬆,將會造成嚴重隱患。如不重視這個問題,有可能導致類似事故頻發。
北京地鐵扶梯事件發生後,各方表態並未涉及責任追究問題。這不禁讓人聯想到剛剛過去的北京暴雨。在6月23日的北京暴雨中,24歲的滿洪浩和19歲的楊鐵貞,因為井蓋脫落被捲入下水道,不幸遇難。石景山區政府相關部門稱,事故並非人為導致,而是因為天氣緣故,因此,不應承擔賠償責任。
專家指出,有關部門一方面要加緊彌補監管漏洞,防範更多問題出現;另一方面還要勇於承擔責任,回應公眾質疑。
『拾』 北京地鐵4號線的事故是怎麼回事
自動扶梯突然「倒帶」:致一死三十傷
內容來源:新民晚報
[2011年7月6日 15:13]
轉瞬之間,一位少年生命戛然而止……7月5日北京地鐵四號線動物園站自動扶梯安全事故,還造成了3人重傷、27人輕傷。
鑒於北京公共安全事故一再發生,新華社記者進行了追蹤采訪。
死亡孩子來自安徽
北京市相關部門5日16時通報,北京地鐵四號線動物園站事故已造成一名男孩死亡、3人重傷,另有27人輕傷,已有9名輕傷者出院。
「很多人倒在電梯下,人壓人成了一堆,那個死去的孩子和他的父親被壓在最下面。」一位傷者在北大人民醫院對記者回憶:「電梯本來是向上走的,突然間變成向下,手扶皮帶也向下走了。」這名傷者說,他原計劃帶孩子到動物園玩,在事故中扭傷了腳,擦傷了胳膊,所幸孩子沒有大礙。
記者從北大人民醫院了解到,死去的孩子來自安徽,同行還有父親和姐姐。而現在,男孩的父親脊椎受傷,被送進重症監護室急救;姐姐因頭部受傷,已被轉送到北京兒童醫院救治。一家人從此天人永隔。
北京京港地鐵公司新聞發言人楊苓說,京港地鐵公司將盡全力做好傷者的救治工作,負責傷者檢查、救治、治療等相關費用,待事故原因調查清楚後,再對賠償等問題進行處理。「賠償不能彌補我們的傷痛!」一位傷者家屬對記者說。
首都地鐵事故頻發
雖然京港地鐵公司解釋稱,發生事故的電梯仍在質保期內,並在6月22日剛剛進行了例行檢查和保養,但這並不足以平復公眾的憤怒。
就在事發前一天,北京地鐵四號線安河橋北站至北宮門站隧道一側的電纜突然脫落,造成區間軌道停電,該路段無法正常通行,百餘名乘客在中關村站被統一要求下車。
在對公眾的解釋中,京港地鐵公司稱事發路段「出現電路故障」,導致「列車通過能力降低,間隔加大」。
被指「輕描淡寫」「過於專業」的解釋,以及短時間連續發生突發事件,讓公眾對地鐵公共安全表示質疑。事實上,類似5日發生的電梯故障在北京地鐵並不是第一次。2008年3月4日,2009年12月8日,北京地鐵曾連續發生電動扶梯故障,造成多名乘客受傷。
公共安全何以到位
北京地鐵可謂全國最繁忙的地鐵之一,連續發生的公共安全事故再次敲響了警鍾。
有分析認為,隨著北京城市人口密度的飛速增長,市民對公共出行工具的需求和要求與日俱增,與運力和運量的不足形成鮮明矛盾,也給公共交通安全帶來巨大隱患。中國交通運輸協會城市軌道交通專業委員會主任高毓才坦承,北京地鐵運營情況表明,地鐵在規劃和設計上滯後於城市及人口的飛速發展。事故背後反映的是地鐵交通人流過大,系統不堪重負;應該採取必要的手段,限制或減少地鐵的人流量。
國家行政學院教授竹立家指出,目前我國地鐵、鐵路等公共設施工程大量上馬,對公共設施質量的放鬆,將會造成嚴重隱患。如不重視這個問題,有可能導致類似事故頻發。
北京地鐵扶梯事件發生後,各方表態並未涉及責任追究問題。這不禁讓人聯想到剛剛過去的北京暴雨。在6月23日的北京暴雨中,24歲的滿洪浩和19歲的楊鐵貞,因為井蓋脫落被捲入下水道,不幸遇難。石景山區政府相關部門稱,事故並非人為導致,而是因為天氣緣故,因此,不應承擔賠償責任。
專家指出,有關部門一方面要加緊彌補監管漏洞,防範更多問題出現;另一方面還要勇於承擔責任,回應公眾質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