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同村發生林權糾紛.簡述解決問題的渠道
民事糾紛只有兩個途徑:一是調解,二是向法院起訴。
② 林權糾紛處理決定書怎麼寫
一、處理依據 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或者國務院授權林業部依法頒發的森林、林木、林地的所有權或使用權證書,是處理林權爭議的依據。 二、處理程序 (一)當事人協商調處程序。所謂當事人協商解決是指,山林糾紛產生後,當事人為了維護自己的合法權益,主動使用自己的權利,向糾紛的對方提出解決爭議的建議,以求得糾紛的協商解決。 (二)行政解決程序。山林糾紛當事人反復協商未能得到解決,當事人依法報請縣政府調處山林糾紛辦公室處理,縣政府依法作出處理的,稱行政解決程序。 1、申請申請人向縣調處山林糾紛辦公室提交《林木林地權屬爭議處理申請書》。申請書包括以下內容:①當事人的姓名、地址及其法定代表人的姓名、職務;②爭議的現狀,包括爭議面積、林木蓄積、爭議地所在的行政區域位置、四至和附圖;③爭議的事由,包括發生爭議的時間、原因;④當事人的協商意見。 縣調處山糾辦公室在接到《林木林地權屬爭議處理申請書》後,應當及時組織辦理。 2、受理縣調處山糾辦公室接到當事人請求調處山林糾紛的申訴或者申請後,應首先審查是否屬於山林糾紛和是否符合行政解決的條件,決定是否接受申訴或者申請,並通知當事人。如果不符合條件的,則通知當事人按有關規定辦理;如果符合的,由縣政府調處山林糾紛辦公室作出受理決定,即接受當事人請求,組織處理,並通知雙方當事人負有舉證責任,提出山林權屬的有關證明材料等。 3、調查核實,收取憑證。 4、組織協商調解。 5、裁決。山林糾紛當事人在縣政府調處山林糾紛辦公室的調解下未達成協議並無繼續調解必要的,由主持調解的縣政府調處山糾辦公室依據林業政策、法規的規定,作出處理決定,製作決定書,分送有關當事人,並註明當事人對處理決定不服的,可以依法提出申訴或者向人民法院提出訴訟。 三、處理范圍 單位之間發生的林木、林地所有權和使用權爭議,由縣政府依法處理。 個人之間、個人與單位之間發生的林木所有權和林地使用權爭議,由當地縣級或鎮級人民政府依法處理(按分級負責制,一般由鎮級人民政府處理)。 四、收費處理林權爭議工作中所需的測量、鑒定、制圖、立界樁等費用,由爭議各方當事人共同承擔。
③ 林權糾紛處理
首先,對方要想爭有兩條途徑:一,訴訟;二,申請行政裁決;訴訟也好裁決也罷,內都適用誰主容張誰舉證的原則,即他說是他的不行需要提供證據證明。
其次,據你陳述的事實你已經合法取得林權證,即林權證上登記的權利人是你。根據《物權法》等相關法律規定,林權的權利人已林權證及政府相關部門的記載為准,據此可以證明你就是權利人。
最後,如前所述,對方只有提供證據證明林權證記載有誤的證據才可能推翻你是林權所有人,故而你現在只需要靜觀其變,見招拆招,不要杞人憂天。
④ 關於林權方面的的糾紛!
這不是單獨的林權糾紛,主要還是遺產糾紛,所以,你們必須先從遺產上把資產脈絡理清。從遺產關繫上,如果你大伯已經久居城市並對老人沒有盡太多的贍養義務,並且他手裡沒有什麼遺產證據,你們的官司是可以贏的。
另外,關於林權糾紛方面的事情可以咨詢「綠銀盛世」,他們是專門弄這方面咨詢和林權交易代理的。
⑤ 林權糾紛
我覺得你並沒有把矛盾說清楚,林改的時候填了?是不是這一次林權改革內的時候你的林容權證是把那片山林核發給你了?如果是林權證已經把那片山林核發給你了,那不用著急呀,證都是你的了,別人還能賴走嗎?
而且你那片林地如果真的是有0.5平方公里的話,不能算是小林地了吧?0.5平方公里的林地,應該是有1500畝了。
歡迎您作問題補充!
如果林權證沒有用的話,那這一次的林權改革還有什麼意義呢?林權證上蓋的是國家林業局的大印,完全具有法律效力,怎麼會沒有用呢。
當然,如果你們對一塊林地的歸屬權有異議,可以提請林業主管部門裁決,各方拿出證據證明這一塊林權屬於已方。但你們的這一起糾紛,由於現在這一塊林地是落在你的名下,對方想要證明這一塊林地屬於他,他負有主要舉證責任,如果他不能提出有效證據證明這一塊林地是屬於他的,那麼這一塊林地仍是你的。
不過各地方的政策有所不同,建議您去咨詢當地的林業主管部門,這樣得到的答案比較切合您的實際。
⑥ 林權爭議
確定縣內山林權屬,以林業「三定」時人民政府核發的山林權所有證為基礎,「三定」時末發證的,以六十年代「四固定」時期確定的權屬或經營范圍為基礎:「三定」和「四固定」時期都未確定權屬的,可參照農業合作化或土改時的權屬確定。
山林權所有證記載的四至清楚的;以四至為淮;四至不清楚的,以面積為准。
⑦ 林權與土地糾紛
您好。林權證來和土地證的發源證單位不同,持有林權證和土地證所享有的權益,也是有所區別的。就您反映的個案看,我個人認為,如果該荒地原先的權利人為一社和四社,即使一社持有林權證,那也只能證明一社有林權,在土地權屬未依法變更的情況下,該土地權屬仍應歸原先的權利人一社和四社。
⑧ 集體林權糾紛案,雙方持有83年林證,而一方有53年的證,另一方無83年前的證及依據,從83年開始發
按照常理來說,應該83年有效合法。53年之後有大集體後又分開。30年間應該有不下5次大調整,說明之前的都會背推翻。而且30之間人數增加和地域變動情況都有,如果說53年的有效的話,那解放那一年的咋說。
⑨ 原告有土地證、被告有林權證、雙方爭議的是林地、如何處理案件
林權證由縣級以上人民政府頒發。土地證你說得不太清楚,大概是個人與集體組織內(村或組)簽訂的容土地承包合同。
如果出現一地兩證,必有一個是錯誤的,需注銷(收回)。如何注銷(收回),涉及程序較多,一句兩句說不清楚,你也沒必要了解。反正需由有權機關(一般為原頒證機關)按法律規定辦理。
只要注銷(收回)其中一個,土地權屬也就清楚了。一般情況,哪個證在先就可能會以哪個證為准,後一個證應注銷(收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