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限購令導致房屋買賣合同無法履行,法院怎麼處理
我沒買房資格,簽了購房合同,買不成了,算我違約了嗎?
❷ 因限購而解除購房合同能索賠嗎
給您一個最高院公布的案例,希望對您有幫助:
問:2010年,張某通過房屋中介,與產權人李某簽訂二手房買賣合同並依約支付了全部購房款。由於當地二手房市場價格不斷上漲,李某意欲反悔,便多次找借口拖延時間,未協助張某辦理產權過戶續。後當地房地產調控政策實施細則出台,按限購政策張某喪失了購房資格。現在張某起訴至人民法院請求判令李某繼續履行合同或者賠償其損失,該案應當如何處理?
答:為遏制當前部分一、二線城市房地產市場價格上漲過快,國家出台了一系列調控政策。由於相關政策不斷升級且陸續出台,實務中因合同訂立、履行等遇到阻礙而產生的糾紛不在少數,有的還訴至法院。人民法院需要根據不同情況,作出妥善處理。本案中,由於張某被認定為限購對象,不具備購房的主體資格,人民法院不宜判令合同繼續履行,應判決解除房屋買賣合同。不過,結合雙方履約情況分析,張某作為守約一方,已經履行合同義務,如果李某也依約履行,雙方完全可以在政策出台前完成房屋過戶手續,合同目的就能夠實現。因此,對張某請求合同繼續履行的主張雖不能支持,但是張某主張追究李某的違約責任並賠償其所受損失的合理訴求,人民法院還是應當在查明事實基礎上予以保護。
如果一開始就隱瞞了自己被限購的情況,那麼賣方完全可以要求買方承擔違約責任及損害賠償責任。
❸ 由於購房政策引發購房合同糾紛怎麼辦
買房人如果因為限購政策導致無法買房,可以要求解除合同。這種情況屬於不可抗力,不需要承擔責任。
《合同法》第一百一十七條因不可抗力不能履行合同的,根據不可抗力的影響,部分或者全部免除責任,但法律另有規定的除外。當事人遲延履行後發生不可抗力的,不能免除
責任。
本法所稱不可抗力,是指不能預見、不能避免並不能克服的客觀情況。
《合同法》第一百一十八條當事人一方因不可抗力不能履行合同的,應當及時通知對方,以減輕可能給對方造成的損失,並應當在合理期限內提供證明。
❹ 違反限購令購房合同有效嗎,因購房資格發生糾紛怎麼辦
對限購令法律屬性的認識,有「政策說」和「行政命令說」。從制定機關、發文版文號、發文對象上權來看,無論是中央限購令還是地方限購令都不具備法律法規的屬性,均屬於內部行政管理性法律文件,限購令的制發與執行均屬於抽象性行政行為,只對行政管理相對人產生法律約束力,即對商品房買賣有關合同當事人具有約束力,其不能作為解決商品房買賣合同糾紛等民事法律糾紛的依據。
限購令既然不具備法律法規的屬性,因此違反限購令簽訂的商品房買賣合同就不可能無效。
「合同的效力」與「合同的履行」是兩個不同的概念,不能以所簽訂合同是否能夠履行來判定合同的法律效力。對房屋買賣合同而言,只要簽約主體合法,買賣標的有效,雙方意思表示一致,雙方簽訂的房地產買賣合同就依法產生法律效力。
❺ 限購導致的購房合同不能履行怎麼辦
你好
「限購」只是交易成本高,不是國家強制性限制購房行為,因此不存在合同無效問題。
根據合同法的規定,此種情況雙方可以協商解除合同;解除合同造成損失的,有過錯方承擔賠償責任。
個人觀點,僅供參考。
❻ 限購,限貸政策導致合同無法履行,一方可否解約
1、購房者可以以限購、限貸政策出台,導致合同無法履行為由,要求解除合同。
2、因為這種情況屬於不可抗力,解除合同是可以免責的。
3、《合同法》第一百一十七條規定:因不可抗力不能履行合同的,根據不可抗力的影響,部分或者全部免除責任,但法律另有規定的除外。當事人遲延履行後發生不可抗力的,不能免除責任。
本法所稱不可抗力,是指不能預見、不能避免並不能克服的客觀情況。
❼ 限購糾紛,明知自己限購了去買房子合同有效嗎
對,你現在是沒有理由單方面解除合同的,只有和賣方協商解除合同。
❽ 限購令引起的糾紛該如何處理,不能購房能解除合同嗎
這個要看雙方合同如何規定的。
❾ 因限購,禁購引發購房合同糾紛,法院如何處理
違反「限購令」的商品房銷售合同仍然有效
2. 買受人可以解除受限購政策影響專的房屋買賣合同
3.若導屬致房屋買賣合同未能在限購政策正式施行前獲得履行的責任在一方,則責任方當事人應當酌情返還定金
4.中介公司遲延履行合同導致住房限購政策出台時未能辦理網簽,對出售人造成損失的應當承擔違約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