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投訴糾紛 > 拆遷房空掛戶糾紛案例

拆遷房空掛戶糾紛案例

發布時間:2021-08-17 06:27:48

⑴ 關於房屋拆遷費和空掛戶問題

這確實屬於空掛戶,如果今後房屋拆遷對你家應該沒有影響。
但為了穩妥起見,你可建議你們家的這些空掛戶親戚另立戶口,也就是說將他們從你家裡的戶口中分離出來,並不一定要遷走。

⑵ 房屋拆遷糾紛案例

2016年9月22日上午,山東省高級人民法院公開審理鄭左民、張景義等12人訴蘭陵縣人民政府撤銷房屋徵收決定案件,值得注意的是這一起普通的行政訴訟竟然吸引了山東省17位副市長、33位省廳機關領導等約200多政府官員前來旁聽,這個案子究竟是怎麼回事?為什麼會有這么多領導前來旁聽。



據本案原告方承辦律師王衛洲介紹,本案是一起具有典型意義的房屋案件,2015年8月18日,蘭陵縣人民政府發布《蘭陵縣人民政府房屋徵收決定公告》(蘭陵政征公告字2015第1號)決定將中興居委片區定為棚戶區並實施房屋徵收,徵收范圍「東至文化路,南至順和路,西至中興路西側和平居委民房,北至會寶路」其徵收范圍包含了原告的房屋和院落,原告認為被上訴人的行為明顯違法,依法應當予以撤銷,於是委託北京萬典律師事務所律師王衛洲、夏濤代為提起行政訴訟。



圖為王衛洲律師接受記者采訪

萬典律師代理意見全文如下:

關於彭艷、鄭左民等12人訴蘭陵縣人民政府撤銷房屋徵收決定案件的代理意見

審判長、審判員:

北京萬典律師事務所接受彭艷、鄭左民、張景義等12人的委託,依法指派王衛洲、夏濤擔任其訴蘭陵縣人民政府關於撤銷房屋徵收決定案件的代理人,經庭前研究案卷、分析案情及法庭調查,我已經比較全面和客觀的掌握了本案的案情,現結合法律法規發表如下代理意見,請予以重視和參考:

第一焦點、一審判決認定事實,適用法律錯誤。

第一、關於認定事實錯誤的問題

1、一審對於雙方證據採信理由沒有作出陳述。

《法官行為規范》第五十一條普通程序案件的裁判文書對事實認定部分的敘述

(一)表述客觀,邏輯嚴密,用詞准確,避免使用明顯的褒貶詞彙;

(二)准確分析說明各方當事人提交證據採信與否的理由以及被採信的證據能夠證明的事實;

(三)對證明責任、證據的證明力以及證明標准等問題應當進行合理解釋。

一審中,被上訴人的證據疑點重重、在合法性關聯性真實性上都不具備,但是一審竟然採納了被上訴人的所有證據,代理人對於被上訴人的證據上訴人逐項質證,發表並提交了約5000字的質證意見,但一審判決對此沒有作出任何解釋,當然證據證明力、以及能夠證明的事實也沒有作出說明,明顯違反法官行為規范,一審對證據的採信以及對事實的認定是錯誤的。

2、一審認定事實證據不足,事實不清。

首先:一審中關於被上訴人的《補償安置方案徵求意見稿》《徵收補償安置方案徵求意見情況的公示》《補償安置方案徵求意見稿修改情況的公示》《中興居委棚戶區改造工程房屋摸底情況公示》等證據,被上訴人只是提供了文件本身,沒有任何照片或視頻或公證等予以證實這些材料已經張貼、公示,代理人認為文件本身不足以證明這些材料確實已經張貼公告、故被上訴人沒有依法張貼公告,且被上訴人沒有提供證據證明其已經張貼公告,依據《行政訴訟法》第34條應當視為沒有證據。

關於被上訴人提交的音像資料,這些資料是在一審開庭當天提交的,上訴人根據行政訴訟法認為其超過舉證期限,不予質證,該證據也沒有進行播放和質證,一審竟然採納,我認為違反《最高人民法院關於行政訴訟證據若干問題的規定》「第三十五條證據應當在法庭上出示,並經庭審質證。未經庭審質證的證據,不能作為定案的依據。「的規定。

其次:一審在「本院認為」部分,對「事實認定」做了擴大。

一審「事實認定」部分並沒有認定被上訴人房屋徵收符合「專項規劃」,以及「對被徵收房屋及房屋附屬物進行調查登記,調查登記的范圍包含已確權和未確權的房屋和附屬物,並且被告已經將該調查結果予以公示「,因為被上訴人是沒有證據的,但本院認為部分卻對未查明事實作出認定,明顯錯誤。

第二、一審適用法律錯誤的問題

一審根據(魯政字【1997】97號)批復及《確定土地所有權和使用權使用權的若干規定》和《土地管理法實施條例》第二條第五項規定,以戶口農轉非為由認定涉案土地屬於國有土地。

但國務院法制辦公室、國土資源部作出關於對《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管理法實施條例》第二條第(五)項的解釋意見(國法函[2005]36號文)內容如下:

各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 根據《行政法規制定程序條例》第三十一條的規定,經國務院批准,現對《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管理法實施條例》第二條第(五)項作如下解釋: 一、該項規定,是指農村集體經濟組織土地被依法徵收後,其成員隨土地徵收已經全部轉為城鎮居民,該農村集體經濟組織剩餘的少量集體土地可以依法徵收為國家所有。 二、本解釋自公布之日起實施。

可見戶口轉變並不導致集體土地轉為國有,還應當履行徵收的法定程序,本案中蘭陵縣既沒有給農民一分錢補償,又沒有要求農民向政府移交土地,土地仍然屬於集體土地。

《臨沂市國有土地上房屋徵收與補償暫行規定》已經廢止,該規定與《國有土地上房屋徵收與補償條例》《山東省國有土地上房屋徵收與補償條例》、《國有土地上房屋徵收評估辦法》相違背,屬於違反上位法。

第二焦點:徵收補償方案及徵求意見是否合法合理

第一、被上訴人徵收補償方案實體內容不合法,不合理。

一審認為被上訴人徵收補償方案合理合法,但一審判決僅僅從補償方案的制定程序方面進行了形式性的審查,對實體內容沒有進行審查,代理人認為房屋徵收的主要爭議即為徵收補償,徵收補償方案合實體內容、合法性應當作為徵收決定案件重點審查內容,關於這一問題最高人民法院行政庭、山東省高級人民法院行政庭均在媒體發布:徵收補償方案問題「無論是有關徵收決定的訴訟,還是有關補償決定的訴訟,人民法院都要堅持程序審查和實質審查相結合的原則,」,一審的做法顯然是錯誤的。

本案中徵收補償方案存在嚴重問題有如下幾點:

1、補償方案違法規定對土地和房屋分開補償、操縱干預評估機構評估,限制被徵收人的應得補償。

《山東省國有土地上房屋徵收與補償條例》第四十二條房地產價格評估機構應當按照相關標准規范,如實出具評估報告。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非法干預評估活動和評估結果。

《山東省房屋徵收補償條例》第十七條第二款被徵收房屋價值中包括房屋裝飾裝修價值以及附屬於該房屋的國有土地使用權的價值。

《國有土地上房屋徵收評估辦法》第十四條被徵收房屋價值評估應當考慮被徵收房屋的區位、用途、建築結構、新舊程度、建築面積以及佔地面積、土地使用權等影響被徵收房屋價值的因素。

我們都知道,我國法律的一貫原則是「房隨地、地隨房,房屋土地不可分離」,如果房屋離開土地那麼房屋就是磚頭、瓦塊、鋼筋、水泥,僅僅是一些建築材料,不會具有市場正常價值,而被上訴人的徵收補償方案(第(一)項第3、第(三)項第1等條款)規定對於被徵收房屋和土地是將房屋的土地分開補償的,這樣直接導被徵收房屋僅僅能夠補償房屋建築成本價值,而不能獲得市場價值。

這樣的規定顯然違反了《山東省房屋徵收補償條例》第十七條第二款「被徵收房屋價值中包括房屋裝飾裝修價值以及附屬於該房屋的國有土地使用權的價值。」的規定;被上訴人做這樣的方案,那麼評估機構也只能按照房地分離的方式進行評估,這顯然干涉評估機構的評估工作,

違反了《國有土地上房屋徵收評估辦法》第十四條、《山東省國有土地上房屋徵收與補償條例》第四十二條關於禁止干涉、限制評估機構正常評估的規定。

2、對土地使用權的補償予以限制,被徵收房屋和產權調換房實行不同評估標准。

被上訴人補償方案第五條第(一)項第2規定:「對於房屋建築容積率大於1的土地使用權不予補償,房屋建築面積不足1.0的,宅基地面積減去應補償建築面積部分,按照評估機構評估價格補償。」

這種規定的結果就是,被徵收人的房屋凡是蓋樓房的,其兩層以上的房屋,只能獲得成本價無法獲得市場價,比如你100平方米土地,建築物160平方米,那麼這60平方米被徵收人只能獲得建築成本價格,我們房屋的價值構成為建安成本、土地、區位、增值收益等多種因素構成,那我們被徵收人的補償是不是客觀上減少了很多?

而被上訴人提供的產權調換房,均屬於17層高層樓房,其容積率遠遠大於1,但卻所有建築物都包含土地使用權價值,都是按市場價。

代理人認為,這種對於被徵收房屋和產權調換房實行不同的評估方法,明顯違法,屬於惡意限制被徵收人應當獲得的補償,這樣的方案也干擾了評估機構的正常評估。

3、將停工補助費按照最低標准,不符合被徵收人實際損失情況。

被上訴人補償方案中第八條第四項第1關於停業補助費的規定為按照按照1300元/人/月,這是《山東省人民政府關於公布全省最低工資標準的通知》確定的臨沂市最低工資標准,而實際上被徵收人中員工工資均在3000元/月以上,政府作此規定限制被徵收人的正常收入,明顯侵害權益,應當根據其實際工資計算。

4、高層公攤的價格問題

《臨沂市房屋徵收補償暫行規定》:「高層安置優惠。原則上安置房屋套內面積不低於被徵收房屋的套內面積,滿足原套內面積所增加的公攤面積按建安成本價計算,再增加的建築面積按市場價計算;套內面積不足部分按貨幣補償價格找回差價。」

建安成本價即重置價,根據臨沂市人民政府臨政辦發[2015]29號文件《臨沂市人民政府關於調整青苗及地上附著物徵收補償標準的通知》,住宅樓的重置價為800-1200元/㎡,本案中,被上訴人的安置房為高層,但公攤部分按照1800元/㎡計算沒有按照成本價格,而上訴人的房屋價格重置價只有400-500元/㎡,這個評估機構顯然是受到了干涉,暗箱操作。

5、部分補償標准由政府規定,違法。

被上訴人補償方案規定:搬遷費由政府定價為8元/㎡,只有特殊設備才可以評估;裝修為60元/㎡或30元/㎡。

違反了《國有土地上房屋徵收評估辦法》第十四條第二款「被徵收房屋室內裝飾裝修價值,機器設備、物資等搬遷費用,以及停產停業損失等補償,由徵收當事人協商確定;協商不成的,可以委託房地產價格評估機構通過評估確定。「的規定。

而對於住改非房屋,最高只能增加20%的補償,且不給停產停業損失,也不合理,停產停業是客觀存在的,應當補償;而房屋增值應當參照增值收益法或市場比較法評估,給予其合理的價值補償。

6、補償方案欠缺重要內容。

被上訴人制定的補償方案欠缺《山東省國有土地上房屋徵收與補

償條例》第十三條要求的被徵收房屋基本情況、產權調換房屋的價值認定等因素,以及產權調換房土地是劃撥土地、出讓土地等與被徵收人利益息息相關的因素。

第二、徵收補償方案沒有依法徵求公眾意見。

1、沒有履行徵求公眾意見的法定程序。

《國有土地上房屋徵收與補償條例》第十條規定:「房屋徵收部門擬定徵收補償方案,報市、縣級人民政府。市、縣級人民政府應當組織有關部門對徵收補償方案進行論證並予以公布,徵求公眾意見。徵求意見期限不得少於30日。」

第十一條市、縣級人民政府應當將徵求意見情況和根據公眾意見修改的情況及時公布。

一審認為被上訴人公布了《徵收補償安置方案》徵求意見稿,但該意見稿,並沒有告知被徵收人有發表意見的權利,發表意見的方式、渠道、、期限,這樣的徵求意見稿即使張貼也是沒有任何意義的,被徵收人無法發表意見。也許被上訴人認為其曾發布過《徵求公眾意見情況的通告》中告知了發表意見的權利,但該通告的發布時間為2015年5月11日,因被上訴人之前沒有告知公眾提出發表意見的權利和途徑,故假設該通告存在的話,按照通告規定2015年5月16日截止,齊遠遠不足《國有土地上房屋徵收與補償條例》第十條規定的至少三十日。

另:被徵收房屋基本情況、產權調換房屋的價值認定等因素、以及產權調換房土地是劃撥土地、出讓土地等與被徵收人利益息息相關的因素等,甚至於在補償安置方案中都沒有寫,更不能徵求公眾意見。這些問題都與被徵收人利益有重大關系,但被徵收人都無法發表任何意見。

⑶ 提問,想打動遷的官司,可戶主說我是空掛戶口,得不到補償,我該怎麼辦

從道德上說 房子本來就是人家的 出於幫助給你遷進來 你現在還想躺著拿人家的錢 空手套白狼 你少拿他錢就是報答他 好像這是你應得的 真是強盜邏輯 你說這是報答嗎?
從法律上說 還是有機會的 第一 當時談好的時候有沒有立書面協議或者口頭協議 能提供協議書或談話錄音可以作為有效證據
第二 動遷組是分配租賃房承租人 由承租人再分配共同居住人的 現在要看你是否屬於共同居住人 同住人是指「作出房屋徵收決定時,在被徵收房屋處具有本市常住戶口,並實際居住生活一年以上(特殊情況除外),且本市無其他住房或者雖有其他住房但居住困難的人」。因為公房面積小,可能無法滿足遷入戶口人的居住,很多空掛戶口的人是在外面租房居住的,如果嚴格限定實際居住生活一年以上可能過於嚴格,所以司法解釋又規定「在按拆遷公有房屋處有本市常住戶口,因家庭矛盾、居住困難等原因在外借房屋住,他處也未取得福利性房屋的也視為同住人」,而很多空掛戶口的人符合這一條件。
現在這類訴訟越來越多 主要是因為動遷(徵收)政策的改變 由數人頭變為數磚頭 承租人自己分配蛋糕導致的

⑷ 空掛戶的房產糾紛問題!

房子所有權和戶口沒有關系,和房產證上的名字有關系.房產證上是誰的名字,誰就是房子的所有權人

⑸ 動遷以房換房時空掛戶口如何處理

隨著近幾年上海城市建設步伐的加快,《上海市城市房屋拆遷管理實施細則》施行期間產生的房屋拆遷糾紛仍佔一定數量和比例。由於動遷補償款分割問題涉及千家萬戶以及個人的利益,如果分配不當,處理不公,不僅會在損害一方當事人合法權益的同時,又誘導或抬高另一方當事人對不當利益的追求,引發糾紛、激化矛盾,損害家庭、家族、親人之間的和睦相處和社會的和諧穩定。而這其中房屋動拆遷的空掛戶口問題顯得尤其突出。
一、拆遷房內空掛戶口問題概述
空掛戶口問題是指相關人員只將戶口落入某一處房屋地址,而並不實際不居住的情況。這一問題在我國因為戶口政策、上世紀知青回城、現今的人口流動、多處房產等原因,而普遍存在。
相對應的,我國目前動拆遷安置補償主要有兩種政策:「數磚頭」,即依照原房屋面積給以相應補償,「數人頭」,按照原房屋內的落戶人口來核算安置補償。這就導致空掛戶口人員在動拆遷中的補償安置問題。在上海等大城市這樣的問題就更加突出,而且因為房產利益較大,導致人們為此爭議紛紛,甚至親人、朋友間鬧上公堂。更有人為了拆遷利益而故意空掛戶口,導致社會不公、矛盾激化。
2011年1月21日國務院公布《國有土地上房屋徵收與補償條例》後,《上海市國有土地上房屋徵收與補償實施細則》也於2011年10月19日公布。《上海市國有土地上房屋徵收與補償實施細則》第五十條規定:「本細則自公布之日施行。2001年10月29日市人民政府令第111號發布的《上海市城市房屋拆遷管理實施細則》、2006年7月1日市人民政府令第61號發布的《上海市城市房屋拆遷面積標准房屋調換應安置人口認定辦法》同時廢止。」
但是目前的實踐中,大多數房屋拆遷糾紛是在《上海市城市房屋拆遷管理實施細則》施行後產生的糾紛,雖然上海市高級人民法院早在2004年1月12日就形成《關於房屋動遷補償款分割民事案件若干問題的解答》,可在已生效法律文書,或者正在一審、二審、申請再審、發回重審、信訪等涉及的房屋拆遷糾紛中,對被拆遷居住房屋應安置人口的認定以及對房屋動遷補償款分割的爭議仍占較大比例。我所曾代理了一起祖孫三代就房屋動拆遷利益分割引起的糾紛,就此引發了筆者對空掛戶口人員拆遷補償安置問題思考。
二、案情簡介
原告:D女士及兒子Y先生
被告:Q女士、D先生、Y女士及小D先生
系爭房屋位於本市徐匯區宜山路的交通要塞地段,為被告Q女士之夫老D為承租人的老公房。後老D去世,Q女士變更為承租人。該房內有Q女士及其與老D的兒子D先生、兒媳Y女士、孫子小D先生、女兒D女士、外孫Y先生共七人的戶口。其中女兒D女士及外孫Y先生並未在這間房屋內實際居住,而是為了照顧夫家及生活方便,與公婆、丈夫共同生活在夫家位於本市浦東的另一處房屋內。後該房屋因為舊城區改造而拆遷,本戶在原址上獲得一處安置房,原房屋內的落戶人員均作為安置對象在安置房內。後D先生及Y女士、小D先生一家另購有一處高層住宅用於全家及Q女士生活居住,位於宜山路的拆遷安置房則由D先生以個人名義分別出租給兩名商戶,租金收益頗豐。D先生曾許諾妹妹D女士及外甥Y先生,將來要為Y買房並安排其生活。現在Y先生已經長大,卻仍然跟父母、祖父母擁擠地生活在狹小的老舊房屋內,面臨各種不便與尷尬。作為舅舅與兄長,D先生則未再提及為其購房之事,也未將拆遷安置房的出租收益分割給生活困難的妹妹D女士及外甥Y先生。眼看著兒子到了要成家獨立生活的年紀,一家人仍然擁擠不堪,迫於無奈,D女士及兒子Y先生將母親Q女士、兄嫂D先生、Y女士及侄子小D訴上法庭,要求分割原動拆遷安置房上的利益—-- 租金部分,並行使其作為共有人的權利入住其中。
雙方觀點:
D女士訴稱:其與D先生系兄妹關系,結婚生子後並未將戶口遷出,而是將兒子Y的戶口也一起掛在父親承租的老公房內。後該房拆遷,全家並母親、兄嫂、侄子七口人作為安置對象,在原址上獲得益處補償安置房。Y小時候還在這里讀書生活。後因夫家拆遷搬至離宜山路較遠的地方居住,為了照顧家人及方便生活,也為了兄嫂及母親生活更加舒適一些,D女士帶著兒子搬回夫家,全家5口擠在老舊的小房子里居住生活。其近期才得知系爭房屋已被D先生出租,而D先生一直隱瞞此事,將租金等利益拒不分割。
D先生辯稱:妹妹D女士與外甥Y是當初為了動拆遷利益而空掛戶口,當初還承諾:「僅遷入戶口,不在家裡實際居住,不要求分割拆遷中因掛戶口而獲得的利益。」在此前提下,D先生顧及父母的面子和親情、動拆遷安置補償利益,同意妹妹D女士及外甥Y的戶口掛在原拆遷房屋內。後來確實考慮到因為D女士和外甥Y戶口掛靠獲得了利益,而有打算在他們買方時出一份力,但是現在自己生活也不寬裕,實在無法相助。既然當初妹妹D女士、外甥Y僅為空掛戶口,就不應該主張拆遷利益。
目前該案正在法院審理階段。本案爭議的焦點是:在動拆遷過程中,房屋內空掛戶口但未實際居住的D女士及兒子Y先生是否應作為被拆遷居住房屋的安置人員?作為被拆遷人Q女士是否需要對女兒D女士及外孫Y先生進行房屋安置?搬家補償費、設備遷移費等拆遷補償費,D女士及Y先生可否按拆遷時與被拆遷居住房屋內實際居住的人之間予以分割?安置房出租所得是否應被安置人的共同的利益予以分割?
三、筆者觀點
筆者作為本案原告D女士及兒子Y先生的代理人,走訪了當初的動遷組、及居委會等,極力調查了解本案相關事實、並整理分析了包括當初的動拆遷協議、安置方案等在內的本案證據材料。根據目前國家相關法律規定及政策,就本案的上述爭議問題進行了思考。就本案而言,D女士及Y先生作為當初的被安置人,其動拆遷利益硬是明確存在的。
首先,在動拆遷中,房屋內空掛戶口但未實際居住的D女士及其兒子Y先生,能作為被拆遷居住房屋的法定安置人員。根據《上海市城市房屋拆遷面積標准房屋調換應安置人口認定辦法》第六條、第七條、第八條規定,對應安置人口的認定有三個標准:標准一,截至房屋拆遷許可證核發之日,在被拆遷房屋處有本市常住戶口連續滿一年,在本市無其他住房(或者雖在本市有其他住房,但居住困難),且居住在被拆遷房屋的人員,可以認定為被拆遷居住房屋的應安置人口。標准二,截至房屋拆遷許可證核發之日,在被拆遷房屋處有本市常住戶口未滿一年,在本市無其他住房(或者雖在本市有其他住房,但居住困難),居住在被拆遷房屋,且符合七類(略)特殊情況之一人員,可以認定為被拆遷居住房屋的應安置人口。標准三,截至房屋拆遷許可證核發之日,不具有拆遷范圍內的本市常住戶口,在本市無其他住房(或者雖在本市有其他住房,但居住困難),且符合六類(略)特殊情況之一人員,可以認定為被拆遷居住房屋的應安置人口。根據以上三個標准衡量,D女士與兒子Y先生,截至房屋拆遷許可證核發之日,在被拆遷房屋處有本市常住戶口連續滿一年,且先前在此房屋內居住生活,後雖在本市有其他住房,但系與家人在老舊房屋內擁擠居住生活,為居住困難情況,並不屬於所謂的「空掛戶籍」性質,D女士與兒子在本案中依法可以認定為被拆遷居住房屋的法定安置人員。
其次,Q女士作為被拆遷人應對女兒D女士及外孫Y進行房屋安置。根據上海市高級人民法院關於印發《處理公有住房出售後糾紛的若干意見》的通知[滬高法(1996)250號]第9條之規定:「按『九四』方案購買的房屋,產權證登記為一人的,在訴訟時效內,購房時的購房人、工齡人、職級人、原公房的同住人及具有購房資格的出資人主張房屋產權的,可確認房屋產權共有。」該案由為共有關系糾紛,基於宜山路出租的拆遷安置房系原被告雙方共同擁有,原告D女士及兒子Y的戶口在該房內,系該房的共有權人,屬於司法解釋所規定的五類人,依法有權主張被拆遷房屋產權共有,也有權主張對該房屋的貨幣補償款共有。因此,Q女士作為被拆遷人應對女兒及外孫進行房屋安置。
再次,拆遷安置房屋出租所得是應作為被安置人的共同的利益予以分割,D女士及Y先生作為被安置人有權分享該利益。位於宜山路的系爭房屋是由原老公房拆遷而獲得安置補償房屋,原來的七人(原告D女士、Y先生及被告Q女士、D先生、Y女士、小D先生)的戶口都在該房內,此七人為被安置人,拆遷安置房則系其共同所有,七人共同對該安置房享有所有、收益、處分的權利。D先生將其以個人名義出租,但是所獲租金收益應視為七人共同收益。D女士及Y先生有權要求分割該利益。
另外,搬家補償費、設備遷移費等拆遷補償費應歸被拆遷人所有。根據《上海市城市房屋拆遷管理實施細則》第四十二條的明確規定,搬家補償費、設備遷移費等拆遷補償費應歸被拆遷人所有。除法律明確規定外,按照日常經驗法則,只有實際居住在拆遷房內者才有搬家、遷移的實際需要。因而,搬家補償費、設備遷移費等拆遷補償費由拆遷時應由被拆遷房屋內的實際居住人所有,以補償搬家、設備遷移之用。
四、總結
本案的最終解決還有待法院的判決。縱觀近幾年上海城市建設的步伐愈發加快,由於動遷補償款分割問題涉及千家萬戶以及個人的利益,如果分配不當,處理不公,不僅會在損害一方當事人合法權益的同時,又誘導或抬高另一方當事人對不當利益的追求,引發糾紛、激化矛盾,損害家庭、家族、親人之間的和睦相處和社會的和諧穩定。因而,實踐中房屋動拆遷已經成為事關社會穩定及公平正義的大問題。該問題的復雜而亟待解決。而這其中房屋動拆遷的空掛戶口問題顯得尤其突出。這需要政府、司法機關、律師等多方面的共同努力。

⑹ 對拆遷的空掛戶怎麼處理

你好!「空掛戶」具體包括商品房開發後,居民搬遷新房,戶口卻留在原住處;大中專院校學生畢業後,工作單位暫未落實,戶口留在學校、人才交流中心,或根據南昌市引進人才的規定,掛靠在親戚家的;大中型企業改制、破產、倒閉後,職工外出打工,但戶口仍空掛在單位等原因。空掛戶在房屋拆遷時的政策問題建議你咨詢當地的房屋拆遷管理部門。

閱讀全文

與拆遷房空掛戶糾紛案例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萌分期投訴 瀏覽:832
金軟pdf期限破解 瀏覽:730
馬鞍山學化妝 瀏覽:41
膠州工商局姜志剛 瀏覽:786
了解到的發明創造的事例 瀏覽:391
2012年中國知識產權發展狀況 瀏覽:773
合肥徽之皇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瀏覽:636
天津企興知識產權待遇 瀏覽:31
二項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項目試題 瀏覽:305
基本公共衛生服務考核標准 瀏覽:543
公共衛生服務考核評估辦法 瀏覽:677
上海工商局咨詢熱線 瀏覽:177
馬鞍山二中葉張平 瀏覽:214
機動車交通事故責任糾紛被告代理詞 瀏覽:603
醫院固定資產折舊年限 瀏覽:702
商標注冊網先咨政岳知識產權放心 瀏覽:658
公眾號版權投訴材料 瀏覽:841
簽訂無固定期限合同的好處 瀏覽:727
油汀發明 瀏覽:216
論文轉讓網 瀏覽:2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