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民事案件不予受理的情形有哪些
人民法院不予受理的民事案件包括:
1、屬於行政訴訟受案范圍的案件;
2、雙方當事人依法對合同糾紛自願達成書面仲裁協議向仲裁機構申請仲裁的;
3、依法應由其他機關處理的爭議;
4、不屬於受訴法院管轄的;
5、對判決、裁定、已經發生法律效力的案件,當事人又起訴的;
6、依法在一定期限內不得起訴的案件,在不得起訴的期限內又起訴的;
7、判決不準離婚和調解和好的離婚案件中,判決、調解維持收養關系的案件,沒有新情況、新理由,原告在六個月內又起訴的;
8、人民法院對民事、行政案件的再審申請人或申請人超過兩年提出再審申請或申訴的;
9、人民法院對不符合法定主體資格的再審申請或申訴;
10、下列再審申請不予受理:
(1)人民法院依照督促程序、公示催告程序和破產還債程序審理的案件;
(2)人民法院裁定撤銷仲裁裁決和裁定不予執行仲裁裁決的案件。
(1)法院不受理非診療護理產生的糾紛擴展閱讀:
依照《民事訴訟法》第111條規定,人民法院對符合該法第108條的起訴,必須受理;對下列起訴,分別情形,予以處理;
1、依照行政訴訟法的規定,屬於行政訴訟受案范圍的,告知原告提起行政訴訟;
2、依照法律規定,雙方當事人對合同糾紛自願達成書面仲裁協議向仲裁機構申請仲裁、不得向人民法院起訴的,告知原告向仲裁機構申請仲裁;
3、依照法律規定,應當由其他機關處理的爭議,告知原告向有關機關申請解決;
4、對不屬於本院管轄的案件,告知原告向有管轄權的人民法院起訴;
5、對判決、裁定已經發生法律效力的案件,當事人又起訴的,告知原告按照申訴處理,但人民法院准許撤訴的裁定除外;
6、依照法律規定,在一定期限內不得起訴的案件,在不得起訴的期限內起訴的,不予受理;
7、判決不準離婚和調解和好的離婚案件,判決、調解維持收養關系的案件,沒有新情況、新理由,原告在6個月內又起訴的,不予受理。
2. 人民法院不予受理的情形有哪些
一、國防、外交等國家行為:《行政訴訟法》第12條第1項規定,人民法院不受理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對國防、外交等國家行為提供的訴訟。國家行為又稱統治行為、政治行為,是指涉及國與國之間關系、國家安全、以及其他涉及國家重大問題的策略性行為。
二、抽象行政行為:《行政訴訟法)第12條第2項規定,人民法院不受理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對行政法規、規章或者行政機關制定、發布的具有普遍約束力的決定、命令提起的訴訟。
三、內部行政行為:《行政訴訟法》第12條第3項規定,人民法院不受理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就行政機關對行政機關工作人員的獎懲、任免等決定提起的訴訟。其中的對行政機關工作人員的獎懲、任免等決定是指行政機關作出的涉及該行政機關公務員權利義務的決定。
四、法律規定由行政機關最終裁決的行政行為:《行政訴訟法》第12條第4項規定,人民法院不受理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對法律規定由行政機關最終裁決的具體行政行為提起的訴訟。
(2)法院不受理非診療護理產生的糾紛擴展閱讀:
不予受理與駁回起訴、駁回訴訟請求的區別:
第一,適用階段不同。不予受理是在當事人起訴之後人民法院立案受理前的「審查」階段作出的;駁回起訴是立案後審理審結前作出的,對於人民法院尚未立案的案件不適用駁回起訴;駁回訴訟請求則是在審理終結後須作出實體評判的階段作出的。
第二,法律依據不同。不予受理和駁回起訴依據的是程序法;駁回訴訟請求依據的是實體法,包括各種民事法律法規。
第三,解決的問題不同。不予受理和駁回起訴解決的是程序問題,是對當事人的起訴權的否定;駁回訴訟請求解決的是實體問題,是對當事人勝訴權的否定。
第四,法律效力不同。雖然一旦發生法律效力,三者的當事人都不得對這個爭議的法律關系以同一理由提起訴訟,但前二者是相對的,有條件的,如不屬於受訴人民法院管轄的起訴被裁定不予受理或駁回後,當事人還可以向有管轄權的人民法院起訴。
而後者是絕對的,無條件的,該類案件的當事人不僅不得就爭議的這個法律關系以同一理由向受訴人民法院起訴,而且不得向其他人民法院起訴。即使判決有錯誤,也只能按審判監督程序處理。
第五,訴訟當事人不同。不予受理發生在立案前,法院沒有受理,當事人起訴的被告沒有應訴參加訴訟,裁定書不能把起訴的被告列為訴訟當事人;而駁回起訴和駁回訴訟請求發生在立案之後的審理過程中,當事人起訴的被告已經參加了訴訟,應列被告為訴訟當事人。
第六,適用法律文書和上訴期限不同。不予受理和駁回起訴適用裁定,上訴期限均是裁定書送達之日起10日內;而駁回訴訟請求則適用判決,上訴期限是判決書送達之日起15日內。
第七,適用程序不同。不予受理和駁回起訴僅適用第一審程序;而駁回訴訟請求適用一、二審程序及審判監督程序。
第八,訴訟費收取及承擔情況不同。不予受理和駁回起訴將退還預交的訴訟費,而駁回訴訟請求應收取訴訟費,訴訟費由起訴人交納並承擔。
3. 哪些案件是法院不受理的
相關司法解釋的規定,常見的不予受理的情形包括:
一、依照法律規定,在一定期限內不得起訴的案件,在不得起訴的期限內起訴的,不予受理;
二、原告撤訴或者按撤訴處理的離婚案件,判決不準離婚和調節和好的離婚案件,判決、調解維持收養關系的案件,沒有新情況、新理由,原告在6個月內有起訴的,不予受理;
三、對本院沒有管轄權的案件,告知原告向有管轄權的法院起訴後,原告堅持起訴的,裁定不予受理;
對於有下列情形的不符合受理條件的起訴,除不予受理外,分情形予以處理:
一、依照行政訴訟法的規定,屬於行政訴訟受案范圍的,告知原告提起行政訴訟;
二、依照法律規定,雙方當事人達成書面仲裁協議申請仲裁、不得向法院起訴的,告知原告向仲裁機構申請仲裁;
三、依照法律規定,應當由其他機關處理的爭議,告知原告向有關機關申請解決;
四、對不屬於本院管轄的案件,告知原告向有管轄權的法院起訴;
五、對判決、裁定、調解書已經發生法律效力的案件,當事人又起訴的,告知原告申請再審,但法院准許撤訴的裁定除外。
4. 法院不受理的案件,會發生法律效力嗎
不符合起訴條件的,應當在七日內作出裁定書,不予受理;原告對裁定不服的,可以提起上訴。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
第一百二十三條
人民法院應當保障當事人依照法律規定享有的起訴權利。對符合本法第一百一十九條的起訴,必須受理。符合起訴條件的,應當在七日內立案,並通知當事人;不符合起訴條件的,應當在七日內作出裁定書,不予受理;原告對裁定不服的,可以提起上訴。
第一百二十四條 人民法院對下列起訴,分別情形,予以處理:
(一)依照行政訴訟法的規定,屬於行政訴訟受案范圍的,告知原告提起行政訴訟;
(二)依照法律規定,雙方當事人達成書面仲裁協議申請仲裁、不得向人民法院起訴的,告知原告向仲裁機構申請仲裁;
(三)依照法律規定,應當由其他機關處理的爭議,告知原告向有關機關申請解決;
(四)對不屬於本院管轄的案件,告知原告向有管轄權的人民法院起訴;
(五)對判決、裁定、調解書已經發生法律效力的案件,當事人又起訴的,告知原告申請再審,但人民法院准許撤訴的裁定除外;
(六)依照法律規定,在一定期限內不得起訴的案件,在不得起訴的期限內起訴的,不予受理;
(七)判決不準離婚和調解和好的離婚案件,判決、調解維持收養關系的案件,沒有新情況、新理由,原告在六個月內又起訴的,不予受理。
5. 因體制改革中所產生糾紛法院不予受理.;是什麼法律
具體案情具體分析,有些也不是法院能解決的了得,企業改制是政府行為,涉及的面很廣。
6. 我的案件法院為什麼不予受理這個理由充分嗎
法院不受理應該是不恰當的,但是因為這個原因提起訴訟缺是比較罕見。
現在的房屋買賣合同,通常開發商都會將此問題列入補充條款,而燃氣費用的收取是否恰當和合法目前也有頗多爭議,如果合同有明確交費條款的,那麼開發商拒絕交房並非完全沒有理由,但若合同沒有此類條款,也沒有明確交房以此為前提的,那麼你的主張則是恰當的,法院不受理這樣的案件缺乏依據。
另外,無論法院是否受理,我認為向開發商發出函件敦促它履行合同義務,應該是你首先需要做的。
7. 關於人民法院不予受理的案件
(1)所謂重復處理行為,是指行政機關作出的沒有改變原有行政法律關系、沒有對相對人的權利義務產生新的影響的行為。如相對人對已過爭訟期限的行政行為不服,向行政機關提出申訴,行政機關經過審查,維持原有行為,駁回當事人的申訴。這種抹灰申訴的行為,在行政法中稱為重復處理行為。
(2)主要有以下幾種情形:1°行政主體的行為處於內部准備階段,並未形成外部具體行政行為。2°行政主體在行政相對人提起行政訴訟之前及時主動地收回已經送達的行政處理決定而使之無效。3°行政主體的行政行為涉及公共利益而非個人的特定利益等。
8. 法院受理了不應受理的案件時應如何處理
移送管轄。
受理的法院將案件移送到有管轄權的法院。移送管轄以一次為限,如果受移送法院認為自己也沒有管轄權,則報請上級法院指定管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