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什麼是提供勞務者致害責任糾紛
提供勞務者抄致害責任屬於傳統民襲法上的僱主責任,即以個人之間存在僱傭關系、從事僱傭活動為前提。根據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人身損害賠償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第9條第2款的規定,從事僱傭活動是指從事僱主授權或者指示範圍內的生產經營活動或者其他勞務活動。雇員的行為超出授權范圍,但其表現形式是履行職務或者與履行職務有內在聯系的,應當認定為從事僱傭活動。可見,提供勞務者致人損害由接受勞務者承擔責任的基礎在於,提供勞務一方根據接受勞務一方的指示進行勞動並接受其管理,其勞動成果也由接受勞務一方享有,因此,其在勞務中致人損害應當由勞務接受方承擔責任。 我國理論界認為,這種個人之間基於勞務關系所產生的致害責任與用人單位工作人員的職務侵權責任在實質上並無不同。接受勞務的一方對提供勞務一方因勞務致人損害時承擔的責任在性質上為替代責任,適用無過錯責任原則,即接受勞務一方在承擔這種替代責任時不以其自身的過錯為必要條件,但其承擔責任的前提仍然是提供勞務的一方對他人依法應當承擔侵權責任。
⑵ 提供勞務者幫工過程中發生交通事故致人損害,案由如何認定
(一)從立法的層面上理解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人身損害賠償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簡稱《解釋》)第十三條規定,為他人無償提供勞務的幫工人,在從事幫工活動中致人損害的,被幫工人應當承擔賠償責任。被幫工人明確拒絕幫工的,不承擔賠償責任。幫工人存在故意或者重大過失,賠償權利人請求幫工人和被幫工人承擔連帶責任的,人民法院應予支持。該條並未規定義務幫工人自身受到損害的責任主體及責任如何承擔的問題。緊接著在《解釋》第十四條規定,幫工人因幫工活動遭受人身損害的,被幫工人應當承擔賠償責任。被幫工人明確拒絕幫工的,不承擔賠償責任;但可以在受益范圍內予以適當補償。筆者認為,第十四條中「幫工人」就是指的是第十三條中的「為他人無償提供勞務的幫工人」即「義務幫工人」。《中華人民共和國侵權責任法》(簡稱《侵權責任法》)第三十五條規定,個人之間形成勞務關系,提供勞務一方因勞務造成他人損害的,由接受勞務一方承擔侵權責任。提供勞務一方因勞務自己受到損害的,根據雙方各自的過錯承擔相應的責任。該法中除此處外再無關於「義務幫工人」責任條款的規定,所以,依據新法優於舊法的原則,應該理解為,「為他人提供勞務者」與「義務幫工人」是不同的法律概念。
(二)從案由的演變上理解《解釋》第十三條首次提出了「義務幫工人」的概念,在第十四條一款中,規定幫工人因幫工活動遭受人身損害的,被幫工人應當承擔賠償責任。被幫工人明確拒絕幫工的,不承擔賠償責任;但可以在受益范圍內予以適當補償。2007年10月29日最高人民法院通過的《民事案由規定》(簡稱《舊案由》)第126項中規定了「義務幫工人賠償、補償糾紛」。《侵權責任法》第三十五條規定,個人之間形成勞務關系,提供勞務一方因勞務造成他人損害的,由接受勞務一方承擔侵權責任。提供勞務一方因勞務自己受到損害的,根據雙方各自的過錯承擔相應的責任。2011年2月28日修正後的《民事案由規定》(簡稱《新案由》)第345項規定了「提供勞務者受害責任糾紛」。所以可以看出,《新案由》 所規定的「提供勞務者受害賠償糾紛」並不包括《舊案由》中的「義務幫工人賠償、補償糾紛」,二者是並行的關系。
⑶ 提供勞務者受損害糾紛如何處理
1,受害者可以直接起訴實際侵權人,或者在起訴僱主過程中追加實際侵權人為被告。2,雇員專(提供勞務者)在屬僱傭活動中受第三方侵害造成人身損害,應當以第三方(實際侵權人)為被告提起訴訟。如果以僱主為被被告起訴的,僱主在賠償後可以向第三方追償。3,《審理人身損害賠償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規定:第十一條雇員在從事僱傭活動中遭受人身損害,僱主應當承擔賠償責任。僱傭關系以外的第三人造成雇員人身損害的,賠償權利人可以請求第三人承擔賠償責任,也可以請求僱主承擔賠償責任。僱主承擔賠償責任後,可以向第三人追償。
⑷ 勞務合同與提供勞務者受害責任糾紛有什麼區別
勞務合同是民法規定的合同的一類有名合同。是僱主與雇員之間形成的合同。
提供勞務者受害責任糾紛是一個立案的案由,是雇員自身受害向法院起訴時立案的案由
⑸ 提供勞務者受害責任糾紛,必須是個人之間勞務關系嗎
按照來勞動合同法規定自,提供勞務服務的主體,可以是機構,也可以是個人。
通常發生受害糾紛,有幾種情況:
1、工作過程中的意外傷害、突發疾病、因機構或個人造成的保護與操作失當造成的傷害;
2、上下班途中造成的機動車傷害;
3、集體安排活動中的傷害。
因此,責任糾紛產生,一定要注意證據的採集,證實彼此關系。
⑹ 提供勞務者受害責任糾紛案第三人侵權造成損害應當怎樣賠償
侵權法中的第三人損害是指侵權行為直接侵害受害人的人身權或財產權而間接地給第三人造成的財產利益或非財產利益的損害。
第三人是間接受害人,第三人遭受的損害是間接損害,或稱之為反射性損害,是因侵權行為對直接受害人造成的損害基礎上反射性的、間接地對第三人利益的損害。
《中華人民共和國侵權責任法》第三十五條規定「個人之間形成勞務關系,提供勞務的一方因勞務造成他人損害的,由接受勞務一方承擔侵權責任,提供勞務一方因勞務自己受到損害的,根據雙方各自的過錯承擔相應的責任。」
《人身損害賠償解釋》第九條規定:「雇員在從事僱傭活動致人損害的,僱主應當承擔損害賠償責任;雇員因故意或者重大過失致人損害的,應當與僱主承擔連帶賠償責任。僱主承擔連帶賠償責任的,可以向雇員追償」。第十一條規定:「雇員在從事僱傭活動中遭受人身損害,僱主應當承擔賠償責任。僱傭關系以外的第三人造成雇員人身損害的,賠償權利人可以請求第三人承擔賠償責任,也可以請求僱主承擔賠償責任。僱主承擔賠償責任後,可以向第三人追償。雇員在從事僱傭活動中因安全生產事故遭受人身損害,發包人、分包人知道或者應當知道接受發包或者分包業務的僱主沒有相應資質或者安全生產條件的,應當與僱主承擔連帶賠償責任」。
⑺ 提供勞務者受害責任糾紛和提供勞務者致害責任糾紛有什麼區別
這兩個責任糾紛最大的不同是歸責原則不同:前者是過錯責任原則,後者是無過錯責任原則。當然具體適用起來還得具體分析。
⑻ 提供勞務者受害責任糾紛的釋義
提供勞務者受害責任與提供勞務者致害責任不同,前者針對的是僱傭關系內內部僱主與雇員即容提供勞務者與接受勞務者之間的責任分擔,而後者針對的是勞務接受者與僱傭關系之外的他人之間的關系。在責任歸責原則上,前者適用過錯責任原則,而後者適用無過錯責任原則。
⑼ 提供勞務受害者責任糾紛發包人要不要承擔責任
《中華人民共和國侵權責任法》
第十三條 法律規定承擔連帶責任的,被侵權人專有權請求部分或者全屬部連帶責任人承擔責任。
第十四條 連帶責任人根據各自責任大小確定相應的賠償數額;難以確定責任大小的,平均承擔賠償責任。
支付超出自己賠償數額的連帶責任人,有權向其他連帶責任人追償。
第三十五條 個人之間形成勞務關系,提供勞務一方因勞務造成他人損害的,由接受勞務一方承擔侵權責任。提供勞務一方因勞務自己受到損害的,根據雙方各自的過錯承擔相應的責任。
⑽ 提供勞務者受害責任糾紛是在民事哪個案由里
勞動爭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