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找社區或街道的人民調解委員會調解。也可想法院起訴
Ⅱ 民事糾紛投訴電話
村或社區有民調委員會,法院、派出所、仲裁委員會、12315等等。
民事糾紛范圍太廣,看主要是哪一類民事糾紛
Ⅲ 民事糾紛應向那些部門投訴
發生
民事糾紛
的,可以由當地村委或居委組織雙方進行調解;如果調解不成的,可以向法院起訴。
Ⅳ 民事糾紛找哪個部門解決
公安來機關。
根據《治源安管理處罰法》第九條 :對於因民間糾紛引起的打架斗毆或者損毀他人財物等違反治安管理行為,情節較輕的,公安機關可以調解處理。經公安機關調解、當事人達成協議的,不予處罰。
經調解未達成協議或者達成協議後不履行的,公安機關應當依照本法的規定對違反治安管理行為人給予處罰,並告知當事人可以就民事爭議依法向人民法院提起民事訴訟。
(4)民眾糾紛去哪裡投訴擴展閱讀
處理方法
1、協商。雙方依靠自身力量,相互妥協和讓步,解決糾紛。該方法快捷簡便、心平氣和,但應以書面方式記載協商內容。
2、調解。由第三方介入促使爭議各方相互諒解和讓步,最終化解矛盾。當爭議各方失去對話基礎,尋求第三方調解實為高明選擇。
3、仲裁。將糾紛提交仲裁機構,由其居中裁決的糾紛解決機制。仲裁一裁終局制,一方不履行仲裁裁決,對方可以申請法院強制執行。
4、訴訟。一方向法院提出請求,由法院裁決糾紛的制度。訴訟是最終、最權威的糾紛解決機制,是當事人保護權利的最後屏障。
Ⅳ 民事糾紛無人解決,哪裡可以投訴
答:民事糾紛的解決方式有很多種,可以參考適用和解、調解、仲裁和訴訟的方式解決。這幾種方式不是必經的程序,可以跳過前三種,直接起訴。
1.和解
即當事人自行協商解決。當事人是民事糾紛的主體,他們對爭議的事項享有充分的處分權能。是否行使處分權能、何時行使處分權能以及以何種方式行使處分權能概由當事人自行決定。
2.調解
糾紛當事人之外的第三者依據一定的社會規范(習慣、道德、法律等規范),在糾紛主體之間溝通信息,擺事實明道理,促成糾紛主體相互諒解、妥協,從而達成最終解決糾紛的合意。
3.仲裁
所謂仲裁是指在仲裁庭的主持下,在民事糾紛雙方當事人的參與下,依法對民事糾紛居中審理並製作一定法律文書平息沖突的方法。仲裁屬民間性質。仲裁的基礎是當事人的合意。也就是說,提交仲裁必須以雙方當事人同意為前提,否則,仲裁程序不能啟動。
4訴訟
民事訴訟即老百姓所講的「打民事官司」。相對於人民調解、當事人自我平息、單位(或部門、社區)處理和仲裁機制而言,民事訴訟是典型的公力救濟形式。這種公力救濟的最大特點是具有特殊的法律強制性。民事訴訟還是國家處理民事糾紛的最有效也是最後的手段。因此,國家往往要對訴訟的主體、程序、制度等做出嚴格的規定。
Ⅵ 民事糾紛首先到哪兒去申訴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民事糾紛可以通過協商、仲裁和起訴途徑解決,協商不成的如果約定仲裁則提交仲裁委員會,如無約定則到人民法院起訴。
Ⅶ 民事糾紛派出所不管.怎麼辦.沒錢起訴.去哪裡可以投訴派出所
如果沒錢請律師訴訟的話,可以起你所在地的法律援助中心申請法律援助。但是法律援助有范圍限制。
Ⅷ 民事糾紛案地方不方解決如何投訴
對法院一審判決不服,可以在法定期間內向上一級人民法院提出上訴。
當事人不服民事、行政判決的上訴期間為15日,裁定為10日;不服刑事判決的上訴期間為10日,裁定為5日。
如果在法定期限內,雙方當事人都沒有提出上訴,那麼,一審裁判即發生法律效力,只要有一方當事人在上訴期間提出上訴就不發生效力。
首先,民事案件中,需要先將原告起訴材料以及法院的法律文書送達被告。如果原告在起訴時提供了被告詳細的住所地或經常居住地(企業則為注冊地址或營業地址),則法院會將材料郵寄給被告。
如果被告拒不接收材料的,那麼郵寄送達則失敗。此時需與法院溝通,啟用公告送達。法院發布公告,一定時間屆滿後,視為被告已被送達。
上述步驟全部完成後,則法院可以開庭審理。即便開庭時被告無正當理由拒不到庭,法院也可以進行缺席審理,之後進行缺席判決。缺席判決後,如果被告拒不執行法律文書的,原告可以申請法院予以強制執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