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急需一個公司法案例
公司章程規定股東被免職後需轉讓股份
法院認可除名條款效力
公司成立時,約定公司股東退休前因被免職不再擔任領導幹部時,必須將所持股權轉讓給其他股東,即法律上所說的「除名條款」。近日,江蘇省鎮江市京口區人民法院審結一起因除名條款引發的股權糾紛案件,一審依法判決被告劉文斌將持有的公司股權轉讓給趙玉強;趙玉強在受讓上述股權的同時給付劉文斌股權轉讓款14萬元及利息;公司在上述股權轉讓後三日內對股東名冊、出資證明作相應的變更;第三人謝永超對上述股權轉讓應予協助。
2005年10月,江蘇省鎮江市某化工集團公司的經營層及中層幹部共同投資設立了一家投資有限公司,該公司是化工集團的股東。劉文斌為化工集團所屬分公司經理,2005年11月15日在投資公司登記股東謝永超的名下出資14萬元。投資協議及公司章程約定,股東退休前因被免職不擔任化工集團中層幹部時,必須將所持股權轉讓給化工集團的主要經營者,五年內轉讓價為出資額加銀行同期同檔存款利息。2006年8月,化工集團解除了劉文斌分公司經理的聘用,化工集團董事長趙玉強即要求劉文斌將持有的股權轉讓給自己,但遭到劉文斌的拒絕,趙玉強遂將劉文斌告上法院。
法院經審理後依法作出上述判決。
案情回放
股東被免職引發股權糾紛
趙玉強是江蘇省鎮江市某化工集團公司的董事長兼總經理,且為該公司的法定代表人。2005年10月,化工集團為了公司的增資擴股,經研究決定成立一家投資有限公司,規定由化工集團的經營層及中層幹部出資設立。同月16日,投資公司出台了《股東共同投資協議書》,在投資協議的股權轉讓部分約定:股東退休前因被免職不擔任化工集團中層幹部時必須對所持股權進行轉讓;轉讓對象為化工集團的主要經營者。
當日,趙玉強、謝永超等22名登記股東在投資協議上簽了名。在作為投資協議附件的「投資代表人(登記股東)謝永超」的列表中註明有「委託投資者劉文斌出資額14萬元」,且劉文斌在該附件的相應位置簽了名。劉文斌為化工集團下屬子公司的一名經理。
2005年11月14日,公司的股東又簽訂了《公司章程》,《公司章程》對股權轉讓等內容作了與《股東共同投資協議書》相同的約定。根據公司章程和投資協議,劉文斌於次日出資14萬元。同月21日,投資公司經工商登記設立,工商登記的股東為趙玉強、謝永超等22人。後投資公司成為化工集團的股東。
2006年8月18日,化工集團解除了劉文斌的職務聘用。2007年12月,謝永超與趙玉強對轉讓謝永超名下的、包括劉文斌持有的初始出資額股本金34萬元之股權,按照《公司章程》和《股東共同投資協議書》,簽訂了股權轉讓協議。當趙玉強和謝永超讓劉文斌簽字確認時,劉文斌得知在沒有徵求自己意見的情況下就將自己的股權轉讓了,便拒絕簽字。沒有劉文斌的簽字確認,股權就不能實際得到轉讓。趙玉強和謝永超認為,兩人間的轉讓協議,完全是按照《公司章程》和《股東共同投資協議書》進行的,在多次與劉文斌商談無果後,今年3月6日,趙玉強來到法院,以劉文斌為被告,以謝永超、投資公司為第三人,向法院提起股權轉讓訴訟。
法官說法
除名條款不違誠實信用即有效
除名條款是指開除股東,或稱為股東除名,實質為通過強制轉讓股東全部股份的方式取消股東資格,強迫股東退出公司的一種行為。因其內容具有強制性,因此往往被指責違反了法律上的自願原則,從而認定為違反了法律的規定,是無效的條款。在庭審中,原告趙玉強認為除名條款的約定符合自願原則,內容不違反現行公司法的強制性規定,為有效條款並可視為對股權轉讓民事行為設定的條件。被告劉文斌則認為,除名條款的約定本質上是強制轉讓股權,違反股權轉讓自由的原則,應為無效條款。
審理該案的法官說,有限公司具有人合性和封閉性,為了公司發展和安全的需要,對於公司的股東,自然有特殊的要求。除名條款的出現,正是適應了這種需要。在不違反誠實信用原則的前提下,法律並不否認除名條款的效力。投資公司設立的主要目的是成為化工集團的投資者,順利實現化工集團的增資擴股。在投資協議和公司章程中明確限定投資公司的股東僅為化工集團經營層及中層幹部,並以此進一步約定:「股東退休前因被免職不擔任化工集團中層幹部時必須對所持股權進行轉讓,轉讓對象為化工集團主要經營者」。該約定符合有限公司人合性和封閉性的特點,不違反誠實信用原則,為有效條款。對於投資公司股東內部而言,劉文斌已簽名認可投資協議,實際出資到位,為第三人投資公司的股東。劉文斌應依投資協議和公司章程享有權利和履行義務。投資協議和公司章程中的除名條款合法有效。
該法官同時說,雖然公司章程未涉及股權轉讓價格,但是在投資協議中進行了約定,且股權轉讓屬公司存續可能會遇到的事項,故投資協議約定的股權轉讓價格可適用於發起人或原始股東之間股權的轉讓。(文中人名均系化名)
❷ 關於公司法的一個案例分析
《公司法》第一百九十九條規定:違反本法規定,虛報注冊資本、提交虛假材料回或者採取其他答欺詐手段隱瞞重要事實取得公司登記的,由公司登記機關責令改正,對虛報注冊資本的公司,處以虛報注冊資本金額百分之五以上百分之十五以下的罰款;對提交虛假材料或者採取其他欺詐手段隱瞞重要事實的公司,處以五萬元以上五十萬元以下的罰款;情節嚴重的,撤銷公司登記或者吊銷營業執照。
因此,公司的股東會可以向登記的工商行政管理機關提出撤銷虛假的增資登記,這樣就可以恢復到以前的登記狀況了。對董事長的行為,如果造成股東的損失,可以要求其賠償,還可以召開股東會免去其董事長的職務。
❸ 關於公司法的幾個案例問題
1、存在。不可以以勞務出資
2、有,有限責任公司最低注冊資本限額為3萬,專這里注冊資本為兩百萬,應當屬於規屬模較大的情況,應當設立董事會和監事會
3、公司的分立,公司分立前的債務應由分立後的公司承擔連帶責任。但在分立前與債權人就債務清償另有約定的除外
4、公司法: 第七十二條 有限責任公司的股東之間可以相互轉讓其全部或者部分股權。 股東向股東以外的人轉讓股權,應當經其他股東過半數同意。股東應就其股權轉讓事項書面通知其他股東徵求同意,其他股東自接到書面通知之日起滿三十日未答復的,視為同意轉讓。其他股東半數以上不同意轉讓的,不同意的股東應當購買該轉讓的股權;不購買的,視為同意轉讓。 經股東同意轉讓的股權,在同等條件下,其他股東有優先購買權。兩個以上股東主張行使優先購買權的,協商確定各自的購買比例;協商不成的,按照轉讓時各自的出資比例行使優先購買權。 公司章程對股權轉讓另有規定的,從其規定。
5、保健廠和原公司承擔連帶責任。
6、可以向法院請求對該公司進行破產清算
❹ 關於《公司法》 案例分析
答:(1)有限責任公司的設立條件
一、設立有限責任公司應當具備的條件:
1.股份符合法定資格和所限人數
國家作為唯一的出資人(股東),可以設立國有獨資公司;公司、個人,包括農村村民,辭職、退職人員;國家法律法規和政策允許的離休、退休人員及其他成員,私營企業主和個體工商戶都可以成為有限責任公司的股東。有限責任公司的股東人數是有法律規定的,是二個以上五十個以下。
2.股東共同出資並達到法定資本的最低限額
有限責任公司股東的出資可以是貨幣,也可以是實物、工業產權、非專利技術、土地使用權。以實物出資必須對實物折價,並有國有資產管理部門核算、確認,辦理轉移財產的法定手續。以工業產權、非專利技術作價出資,其金額不得超過注冊資本的百分之二十。以土地使用權出資入股,其出資作價必須由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土地管理部門組織評估,報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審核批准,並需辦理相應的土地使用證。
有限責任公司注冊資本的最低限額,因公司從事的經營活動的不同而不同。具體規定詳見第二十三條釋義。
3.股東共同制定章程
訂立公司章程是設立公司的要件,也是設立有限責任公司的必不可少的程序。有限責任公司章程是股東全體同意的關於公司的組織、經營的基本規定,是確定公司權利的文件。
4.以有限責任公司形式確定公司名稱,組成公司機構
設立有限責任公司,必須在公司名稱中標明「有限責任公司」字樣,股東以其出資額為限承擔有限責任。公司機構包括股東會、董事會和監事會。
5.依法設立
公司章程制定完成,股東繳足出資後,公司應在法定的期限內,由全體股東指定的代表或共同委託的代理人向公司登記機關申請設立登記、提交公司登記申請書。
(2)服裝公司的組織機構設置符合《公司法》的規定,因為符合上述條款對於有限公司
(3)我國《公司法》第七十二條第一款規定,有限責任公司的股東之間可以相互轉讓其全部或者部分股權;第三款規定,公司章程對股權轉讓另有規定的,從其規定。由此可見,我國《公司法》是允許股權在股東之間自由轉讓的,如果公司章程對股權的轉讓另有規定的,按照章程的規定轉讓。
從公司法的相關規定我們可以看出,出於人合性考慮,乙方股份轉讓採用自由原則,允許自由轉讓,不設任何限制。
❺ 公司法案例題
BD
A錯誤在股份限制適用於股份有限公司,而題目中是有限責任公司。
C錯誤在股東應當以自己名義起訴。
❻ 公司法案例
李某不是燈具市場的股東。
❼ 公司法案例分析.
1、章程不合法。股東有權利制定章程,但是不得違反法律規定,我國公司法規定股內長有知情權。容
2、能得到支持。公司法明確規定,公司拒絕提供查閱的,股東可以請求人民法院要求公司提供查閱。
3、在二點違法之處:一是甲公司應當書面向公司提出書面請求,並說明目地;二是被告不合格,被告應是公司,而不是董事。
4、不能,不是理由。
❽ 公司法案例分析
我認為甲以抄A公司名義所定合同對A公司沒有約束力。理由:
1、當時A公司並未設立。
2、甲購買的設備是其個人出資的財產,也就是說甲是在為自己買設備。買了作為出資。投資協議、章程等可以證明。
3、以A公司名義簽訂的合同在事先以及事後都沒有得到其他股東的確認。
4、化工容器製造廠作為一家企業,應該對交易對象有一定的審查,比如說要個營業執照復印件等。製造廠沒有審查,應當承擔未審查的後果。
❾ 誰能幫我找個公司法的案例啊要帶法庭開庭的那種~~謝謝了
廣東省佛山市中級人民法院
民事判決書
(2004)佛中法民二終字第1011號
上訴人(原審原告)順德市樂從房產開發有限公司清算組,住所地佛山市順德區樂從鎮躍進路新發展大樓第四層。
法定代表人張五仔。
委託代理人關仕平、姜正林,均為廣東廣立信律師事務所律師。
被上訴人(原審被告)黃永康,男,漢族,1963年5月4日出生,住佛山市順德區樂從鎮樂從居委紅棉東路六巷5號。
被上訴人(原審被告)陳炎輝,男,漢族,1971年2月8日出生,住佛山市順德區樂從鎮南村正面村。
兩被上訴人的共同委託代理人張李平,廣東華順律師事務所律師。
兩被上訴人的共同委託代理人陳世強,廣東禪都律師事務所律師。
上訴人順德市樂從房產開發有限公司清算組(以下簡稱清算組)為與被上訴人黃永康、陳炎輝因股權糾紛一案,不服廣東省佛山市順德區人民法院(2004)順法民二初字第2747號民事判決,向本院提起上訴。本院依法組成合議庭進行了審理。本案現已審理終結。
本院經審理查明:2002年4月24日,順德市樂從房產開發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樂從房產公司)與黃永康、陳炎輝簽訂了一份協議書,內容為:為了擴大樂從房產公司的物業管理處的業務范圍,將物業管理處成立為順德市樂從鎮宏超物業管理有限公司(於2004年3月1日變更名稱為佛山市順德區樂從鎮宏超物業管理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宏超物業公司),該公司為樂從房產公司屬下一間分公司,其注冊資本及開辦費用全部由樂從房產公司出資,是樂從房產公司委託物業管理處正經理黃永康、副經理陳炎輝兩位注冊成立,其日後一切收益和債務均屬於樂從房產公司所有。同日,黃永康、陳炎輝向樂從房產公司出具了一份同意書,內容為:因為宏超物業公司實際為樂從房產公司屬下一間分公司,由樂從房產公司委託黃永康、陳炎輝作為股東代表辦理工商登記,我們同意宏超物業公司股東表決權和一切事項按樂從房產公司股東實際出資比例行使及決定,黃永康、陳炎輝沒有任何異議。宏超物業公司於2002年6月6日成立,工商登記的出資人和股東為陳炎輝、黃永康,宏超物業公司的注冊資本為50萬元。
2002年6月11日,原順德市工商行政管理局作出順工商企管罰字[2002]第562號行政處罰決定,以樂從房產公司無正當理由未申報年檢為由,決定對樂從房產公司處以吊銷營業執照的行政處罰。2003年6月27日,樂從房產公司的股東張毅堅、張伍仔、肖良哲、陳智敏、鄧振強以樂從房產公司的董事會名義向股東發出通知,內容為根據部分股東的提議,決定召開股東全體會議,時間是2003年7月15日上午九時。2003年7月15日的股東會除股東岑翠揚、黃永康外,其他股東均參加了會議。會議其中一項決議為張毅堅、張伍仔為股東代表前往鎮政府協商樂從房產公司贖買資產的處理問題,張毅堅、張伍仔有權發出通知召開股東會,開會通知需提前3天發出。2003年8月21日,張伍仔與張毅堅簽發股東大會通知,通知股東於2003年8月27日召開股東大會。2003年8月27日,樂從房產公司的股東張毅堅、張伍仔、肖良哲、劉松啟、鄧振強、黃海、葉向堯、陳惠青、吳慶榮、劉建讓、張禮、陳志佳、陳智敏、曾偉恆、祝翠容、鄧錦華、何嬋娟、陳炎輝、盧啟昌、梁智佳、陳建新參加了股東會議,股東岑翠揚、黃永康缺席,參加股東會的股東除何嬋娟、祝翠容、陳炎輝外,均同意成立清算組對樂從房產公司進行清算,清算組由張伍仔、張毅堅、葉向堯、肖良哲、張禮、陳智敏、關仕平組成,股東會就此作出了股東會決議。
2003年10月30日,清算組向原審法院提起訴訟,請求確認清算組擁有宏超物業公司的全部資產和全部股份,陳炎輝、黃永康將宏超物業公司資產、帳冊、公章交還給清算組,訴訟費用由陳炎輝、黃永康承擔。在原審庭審過程中,黃永康、陳炎輝確認宏超物業公司的注冊資本50萬元是由樂從房產公司實際出資的。
案經原審法院審理認為:公司清算是依法定程序清理公司債權債務,處理公司剩餘財產並最終終止公司法律人格的法律制度,其直接目的就是終止公司的法律人格,保護公司債權人利益、公司股東利益和社會經濟秩序。在清算期間,原公司的法人機關董事會停止行使職權,公司的財產管理權、必要的業務經營權由清算組行使,對外代表公司的權利也由清算組行使。樂從房產公司作為依法注冊成立的有限責任公司,因未按時辦理工商年檢被有關部門吊銷企業法人營業執照,屬於法定解散范疇,首先應當予以解散,並在15日內由有關主管機關組織股東、有關機關以及有關專業人員成立清算組,進行清算;逾期不成立的,債權人也可以申請人民法院指定有關人員組成清算組,進行清算。從本案材料反映,房產公司的張禮等五名董事於2003年6月27日根據部分股東的提議,於2003年7月16日召開的臨時股東會中,第三項股東會決議決定張毅堅、張五仔兩名股東代表有權「……召集臨時股東大會,通知應提前三日發出……」,內容違反公司法有關召開股東會議通知期的強制性規定;在2003年8月27日房產公司再次召開的臨時股東會中,也沒有提前在會議召開15日前履行通知手續;且上述兩次股東會召開也沒有通知全體股東參加(岑翠揚和黃永康並沒有收到通知);綜上,上述兩次股東會召集程序、決議內容均違反公司法有關股東會議制度的強制性規定;而股東會是依照公司法和公司章程規定,由全體股東組成的,決定公司重大問題的最高權利機構,是股東表達其意志,利益和要求的主要場所和工具,會議的召開必須嚴格依照法律的有關規定;由於它屬強行性規范,任何公司不得以章程加以變更,股東會召集人也不得改變,以使股東的權益得到充分的保障;上述兩次股東會召開程序上存在的嚴重瑕疵足以使股東的權益得不到充分的保障,據此產生的清算組也不具備合法的主體資格,不享有完全的民事權利,既不擁有宏超物業公司的全部財產和股份,更無權要求黃永康、陳炎輝將宏超物業公司資產、帳冊、公章交還。對黃永康、陳炎輝認為佛山市中級人民法院已經受理了房產公司的股東權糾紛還沒有作出判決、該公司的股權比例還沒有確定、本案應中止審理的主張,法院認為,民事訴訟中所謂的訴訟中止,是指在訴訟進行中,由於出現了某種無法克服和難以避免的特殊情況,而使訴訟程序暫時停止。而「一案必須以另一案的審理結果為依據,而另一案尚未審結」構成訴訟中止的原因之一。房產公司的股東確權糾紛雖已被佛山市中級人民法院受理,但房產公司股權比例確定與否與本案不存在必然的牽連,對本案的定性也不產生必然的影響,為此,房產公司的股權比例尚未確定不應成為本案中止審理的原因。綜上,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司法》第四十四條、第一百九十二條,《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一百三十六條,最高人民法院《關於民事訴訟證據的若干規定》第二條之規定,判決:駁回清算組的訴訟請求。案件受理費50元由清算組承擔。
上訴人清算組不服原審判決,上訴稱:原審判決錯誤。本案是給付之訴,即清算組請求黃永康、陳炎輝將宏超物業公司的資產、帳冊、公章等交還給清算組。但原審法院卻把審判的重點放在清算組的成立程序上,有棄重就輕,以偏概全之嫌。黃永康、陳炎輝以清算組的合法性作為抗辯理由不同意返還財產,更是毫無道理。樂從房產公司被吊銷營業執照後,不能再以樂從房產公司的名義對外行使民事權利,而只能以清算組的名義行使權利。至於清算組的成立是否存在瑕疵,清算組成員是否損害其他股東利益屬於另一法律關系。清算組並非存在嚴重瑕疵,其具有合法資格。樂從房產公司在2003年6月27日及同年7月16日召開的股東會程序和內容都是合法的。2003年6月27日,由樂從房產公司根據股東張禮等五人的建議,於同年7月16日召開股東會,決議如召集臨時股東會,應提前3天發出通知。雖然,公司法規定召開股東會應提前15天通知,該規定並不屬於國家強制性規范,故2003年8月27日的股東會按決議的規定提前3天通知股東不應認定違反法律規定,且2003年7月16日和同年8月27日的股東會已以掛號信的形式通知了所有股東,且決議所成立的清算組組成人員合法,關仕平律師是以張毅堅的代理人的身份參加清算組的。即使2003年6月27日、8月27日的股東會有瑕疵,那麼2004年2月18日的股東會就彌補了這些瑕疵。另外,原審法院通知了全體股東召開了一次會議,到會的18名股東一致同意成立清算組。從三次股東會議看,股東均同意成立清算組保護自己的權利。綜上,請求二審法院,撤銷一審判決,確認清算組擁有宏超物業公司的全部資產和股份,陳炎輝、黃永康交回宏超物業公司的全部資產、帳冊、公章,訴訟費用由黃永康、陳炎輝承擔。
上訴人清算組在二審期間沒有提供新證據。
被上訴人黃永康、陳炎輝答辯稱:第一,清算組成立是否合法在本案中必須審查,清算組作為原審原告提起訴訟,如果清算組成立不合法,則本案的原告不具有主體資格。原審判決清算組成立違反公司法並作出判決是正確的。請二審法院予以維持。第二,清算組成立不合法,不具有訴訟主體資格。根據公司法規定,公司解散後,所有股東應是清算組的組成人員,而在本案中,清算組僅由部分股東組成,故不能以清算組的名義提起訴訟,只能以樂從房產公司的名義提起。第三,宏超物業公司是由陳炎輝、黃永康作為股東依法成立的,宏超物業公司與樂從房產公司是兩個獨立的主體,樂從房產公司並不是宏超物業公司的股東,也並非附屬公司。宏超物業公司依法獨立經營,不受其他公司的非法干預。清算組請求陳炎輝、黃永康交回宏超物業公司的資產、帳冊、公章無理,應予以駁回。
被上訴人黃永康、陳炎輝在二審期間沒有提供新證據。
本院認為:樂從房產公司在被工商部門吊銷營業執照後,召開股東會並決議成立清算組。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司法》第一百九十三條第七項的規定,清算組在清算期間代表樂從房產公司參加有關民事訴訟。清算組在本案中代表樂從房產公司提起確認之訴符合法律規定,主體適格。黃永康、陳炎輝提出臨時股東會沒有按照法律規定提前15天通知股東,部分股東未收到會議通知,清算組組成人員不合法等,認為清算組在本案中不具有主體資格。但清算組是根據樂從房產公司股東會決議而成立的,如果公司股東認為該股東會決議因程序不合法而侵害其股東權益,有關股東可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司法》第一百一十一條的規定,提起股東會決議瑕疵之訴,請求法院撤銷該股東會決議。股東提起股東大會決議撤銷之訴,只有當法院撤銷該決議的判決發生法律效力時,該決議才開始喪失法律效力,在此之前,股東大會決議在法律上仍然有效。在本案中,未有股東向法院請求撤銷成立清算組的股東會決議,故在股東會決議未被撤銷之前,清算組仍具有合法的主體資格。本案屬於確認之訴,即清算組代表樂從房產公司請求確認其擁有宏超物業公司的股權,成立清算組的股東會決議是否需要撤銷並不是本案的審查范圍,故本院對陳炎輝、黃永康提出的該答辯理由不予支持。原審判決以清算組成立存在嚴重瑕疵為由駁回清算組的訴訟請求不當,本院予以糾正。
雖然,根據工商登記材料反映宏超物業公司的股東為黃永康及陳炎輝。但從樂從房產公司與黃永康、陳炎輝簽訂的協議書及黃永康、陳炎輝所出具的同意書看,雙方約定成立宏超物業公司,宏超物業公司的注冊資本及開辦費用全部由樂從房產公司出資。根據樂從房產公司提供的進帳單,結合黃永康、陳炎輝在原審庭審中的陳述,足以認定宏超物業公司的50萬元注冊資本是由樂從房產公司投入的,樂從房產公司是實際的出資人。黃永康、陳炎輝在同意書中承諾宏超物業公司的股東表決權由樂從房產公司股東實際出資比例行使,即同意樂從房產公司以宏超物業公司股東身份行使權利。因此,宏超物業公司的名義股東黃永康、陳炎輝明知樂從房產公司為實際出資人,且已經認可樂從房產公司以股東的身份行使權利,故本院認定樂從房產公司對宏超物業公司享有全部股權。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司法》第四條規定:公司股東作為出資者按投入公司的資本額享有所有者的資產受益、重大決策和選擇管理者等權利。公司享有由股東投資形成的全部法人財產權,依法享有民事權利,承擔民事責任。宏超物業公司的財產屬於宏超物業公司所有,其股東樂從房產公司只享有資產受益的權利,故清算組請求確認其擁有宏超物業公司的全部資產沒有法律依據,本院對該訴訟請求予以駁回。
按照有關法律規定,公司的資產、帳冊、公章應由公司管理,故宏超物業公司的資產、帳冊、公章等亦應該由宏超物業公司實際管理。清算組請求宏超物業公司的名義股東黃永康、陳炎輝交還資產、帳冊、公章,必須舉證證明黃永康、陳炎輝侵犯宏超物業公司的權利,侵佔宏超物業公司的資產、帳冊及公章,清算組未能舉證證明,應承擔舉證不能的法律後果。本院對清算組請求黃永康、陳炎輝將宏超物業公司的資產、帳冊、公章交還清算組的訴訟請求不予支持。因樂從房產公司是宏超物業公司的實際出資人,對該公司享有全部股權,清算組雖有權對宏超物業公司的資產、財務帳冊、公章等依法進行處分,但屬另外的法律關系,本案不作處理,清算組可另行主張權利。
綜上所述,原審判決認定事實不清,適用法律不當,應予以撤銷。依照上述引用的法律及《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一百五十三條第一款第(三)項的規定,判決如下:
一、撤銷廣東省佛山市順德區人民法院(2003)順法民二初字第2747號民事判決。
二、確認順德市樂從房產開發有限公司清算組對順德市樂從鎮宏超物業管理有限公司享有全部股權。
三、駁回順德市樂從房產開發有限公司清算組的其他訴訟請求。
一、二審案件受理費各50元,合共100元,由陳炎輝、黃永康承擔。
本判決為終審判決。
審判長溫 萬 民
代理審判員馬 向 征
代理審判員歐陽建輝
二00五年三月三十日
書記員歐陽潔婷
❿ 公司法案例分析
一、1. 發起人符合法定人數。設立股份有限公司應當有5人以上為發起人,但國有企業改建為股份有限公司的發起人可以少於 5 人。
2.股份有限公司注冊資本的法定最低限額為人民幣 1 千萬元。該擬設立股份有限公司 5千萬元注冊資本符合規定。
3. 工業產權、非專利技術作價出資金額不得超過公司出資資本的 20%, 而火炬廠的工業產權作價已超過了注冊資本的 20%, 不符合法律規定。
4.《公司法》規定以募集方式設立公司的 , 發起人認購的股份不得少於公司股份 總數的
35%o兩個發起人的出資所佔公司股份總數的比例未達到這一要求,因此不符合《公司法》規定。
http://www.gsrtvu.e.cn/kj/jinchang/jjfx/nlhb/nlhb-1.doc
二、(1)《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司法》第2條規定,「本法所稱公司的是指依照本法在中國境內設立的有限責任公司和股份有限公司」。《公司法》第20條規定,「有限責任公司由2個以上50個以下股東共同出資設立。國家授權投資的機構或國家授權部門可以單獨投資設立國有獨資的有限責任公司」。
公司是獨立的企業法人,享有獨立的財產權,並以其獨立的財產承擔責任。公司的財產均來自股東的投資,公司一旦成立,股東就喪失了財產所有權,而取得股權。股東個人無直接處分公司財產的權利,在公司存續期間,股東也不得抽回出資。只有當公司終止時,股東才有可能對剩餘財產進行分配。因此,不能將公司財產和公司股東的個人財產混為一談,也不能要求公司股東超出其投資數額而以其他財產來對公司債務承擔責任。在本案中,張某具有雙重身份,張某既是公司的股東又是公司的債權人。
(2)張某作為股東持有公司股份所表現出來的財產,在公司解散時,不能與其他債權人共同受償,只有在公司財產滿足全部債權人的債權以後,才能就剩餘部分對公司股東按出資比例進行分配;張某又是公司的債權人,他對公司的債權屬於他的個人財產,這一部分財產不屬於公司財產的范圍。在公司法中,由於公司財產與股東出資以外的個人財產是分離的,所以張某對於公司的債權,應當與公司其他債權人一起參與分配。
(3)法院對本案的處理,首先就公司解散的財產對包括張某在內的債權人的債權進行清償,然後,就剩餘部分財產對公司股東按出資比例進行分配。
http://www.jxtvu.com.cn/kczy06c/UploadFiles/2006613115034332.do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