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投訴糾紛 > 侵權責任法的思維模式

侵權責任法的思維模式

發布時間:2020-12-08 17:26:46

㈠ 《侵權責任法》的意義

我國抄的侵權責任法於2009年12月襲26日審議通過,將於2010年7月1日開始施行。侵權責任法作為民事法律體系(即通說的未來的民法典)的基礎法之一,在民事糾紛中占居非常重要的位置 。

在人們的日常法律關系或者說可能產生的法律關系中,因為侵權是僅次於合同的民事行為,所以對於公民來說並不陌生;又因為侵權的形成或者形式不可能預先設定,處理結果往往因為人的不同或認識或思維的基點的不同而迥異,所以較之合同行為和處理結果更復雜,更有盡快制定並認真執行的必要。

「沒有救濟的權利不是什麼權利」通常被理解為是「有權利必有救濟」的另外一種說法,但兩者絕不是語義反復或者涵蓋。侵權責任法的立法者的初衷和雄心旨在實現侵權行為和責任在法律上實踐上述兩句話的含義,所以侵權責任法獲得通過,是中國法治進步的又一個亮點一點也不為過。

㈡ 什麼是法律思維的類型模式

一種邏輯,抄對問題來源的拆分和追溯關聯。比如,問你一個怎麼樣的民事行為是無效的我們要怎麼思考。一般人都直接想到民法通則的58條,直接背。但是這不是法律思維。其實應該追本溯源。要知道,裡面的條款具體框定了什麼。首先行為的有效要符合什麼,就是當事人有行為能力,標的合法確定,意思表示不真實。其實那些條款都是圍繞這個制定。這是種拆分。還有就是關聯。比如哪些合同是無效的之類。我只是打個比方,法律思維也許就是這樣的。個人認為。

㈢ 我國侵權責任法的立法特點,詳細一點,字數多一點,不要從其他知道上復制的。滿意的話增加財富值。

中國《侵權責任法》的主要特點在於以下幾個方面。
第一,《侵權責任法》是民主立法、開門立法的成果,其中凝結了廣大立法工作者、司法工作者以及法學工作者的智慧和貢獻,是民商法理論界和實務界的集體智慧結晶。立法者在制定法律過程中,尊重專家學者的意見,廣泛聽取司法工作者的聲音;司法界積極配合,為立法提供了豐富的實踐經驗;民法學界廣泛討論,各抒己見,為《侵權責任法》提供理論支持。《侵權責任法》的每一章節和條文都廣泛徵求了意見,是一次民主的立法,確確實實適應中國當前的情況。
第二,《侵權責任法》體現以人為本的立法精神,是一部建設和諧社會進程中體現以人為本理念的一個民事權利宣言。在內容上,突出了現實生活的需要,重點解決20年來出現的突出問題,如「同命不同價」、網路侵權、建築物倒塌責任、產品的警示召回、保險責任的分擔等問題,在《侵權責任法》中都有了切實可行的規定。
第三,《侵權責任法》具有鮮明的中國特色。一是第2條採用開放式列舉的方式規范了本法保障的權益范圍,廣泛全面地對各種私權以及各種利益提供了保護;二是自始至終都貫徹體現了對人和生命健康的最重要、最首要的關懷,把它放在首位來進行保護;三是按照歸責原則建立了一個獨特且完整的侵權法體系,非常科學、嚴謹;四是巧妙地做到了一般條款和具體列舉的結合;五是在《侵權責任法》第15條全面規定列舉了各種侵權責任形式,而且在責任形式的規定方面也實現了一般規定和具體列舉的結合。
學者從歷史角度闡釋了中國侵權責任法的發展,認為《侵權責任法》是外國立法經驗借鑒與本土國情的密切結合,它體現了立法者博採眾長、兼收並蓄的立法風范,以及中國民法學者既有學習他人的胸懷,也有屹立於世界之林的勇氣,因而形成了鮮明中國特點,已經受到各國民法學家的重視,將會對外國侵權法的發展產生深刻影響。

中國《侵權責任法》獨具中國特色,主要表現在以下方面。
第一,《侵權責任法》單獨立法。《侵權責任法》採用單獨立法的形式,是成文法國家第一部以侵權法的名稱制定的法律,這是對傳統民法典體系的重大突破,是對各國民事立法的重大貢獻。這部法律的制定之所以能夠廣泛引起世界各國學者的普遍關注,就是因為制定這部法律所具有的創新和重大突破意義。
第二,規定了獨具特色的侵權責任一般條款。有的專家認為《侵權責任法》第2條是侵權責任一般條款,有的專家認為《侵權責任法》第6條第1款是侵權責任一般條款。有學者指出,《侵權責任法》第2條和第6條第1款都是侵權責任一般條款,是一個大小搭配的雙重侵權責任一般條款,是獨創性的立法模式。在成文法國家的侵權法中,只有一個侵權責任一般條款,或者是小的一般條款,或者是大的一般條款,而中國《侵權責任法》規定了兩個侵權責任一般條款,第2條是大的一般條款,全面概括全部侵權責任;第6條第1款是小的一般條款,規范一般侵權行為;二者相互結合,構成《侵權責任法》的完整邏輯結構。
第三,突出強調私權優先規則。《侵權責任法》第4條規定私權優先規則,賦予侵權請求權以優先權保障,當侵權人因同一行為同時承擔侵權責任、刑事責任和行政責任,而其財產不足以支付的,首先支付侵權責任。有了優先權的保障,就能夠保證第3條規定的侵權請求權得到擔保物權的保障。這表現了中國立法的昌明,表達了私權的尊崇地位,體現的是國家、政府不與民爭利的思想。
第四,著重解決死亡賠償的「同命同價」問題。學者認為,城鄉體制是一種客觀存在,但立法是要維護這種體制還是消除這種體制,有一個立場問題。在死亡賠償金的問題上不自覺地維護二元體制,「同命不同價」的結果就是歧視農民。《侵權責任法》的規定校正了這種做法,拋棄了按照城鄉居民戶口確定賠償標準的做法,實現了城鄉居民的平等保護。
第五,在具體制度構建方面,與會專家學者指出以下侵權責任制度具有中國特色。
(1)醫療損害責任。《侵權責任法》結合中國實際情況,綜合平衡受害患者利益、醫療機構利益和全體患者利益的關系,借鑒各國醫療損害責任制度的經驗,對醫療損害責任作了詳細、具體的規定,打破了世界各國侵權法都不規定醫療損害責任的傳統做法,解決了實踐中存在的問題。
(2)環境污染責任。《侵權責任法》把《民法通則》以及環境保護法中關於侵權法規范進行整合,協調了《侵權責任法》與《環境保護法》以及其他環境保護單行法的關系,補充了新的責任規則。
(3)飼養動物損害責任。《侵權責任法》第十章專門規定飼養動物損害責任,除了規定一般性條款之外,還專門規定違反安全措施飼養動物、禁止飼養的烈性犬等危險動物、動物園飼養的動物以及遺棄、逃逸的動物造成損害的責任,有助於消除社會危險因素,維護社會的穩定與和諧。
(4)物件損害責任。有學者系統解析了《侵權責任法》第85條、第86條、第87條的規定,認為既借鑒了羅馬法的歷史傳統,又體現了中國社會的現實需要,在繼承前人的基礎上進行創造,內容有重大突破。特別是《侵權責任法》第86條規范建築物倒塌造成損害,由建設單位與施工單位承擔連帶責任,對於規范豆腐渣工程,警戒不法開發商,保障建築物的質量安全,意義重大。
(作者單位:中國人民大學民商事法律科學研究中心)

㈣ 作為一個法律人,最基本的思維模式是什麼

作為一個法律人,最基本的思維模式是堅守社會正義。
「法律人」內,是指以律師、法官、檢察官容、律師為代表的經法律專業訓練掌握法律知識和技能、信仰法治恪守法律職業倫理的職業共同體成員。資深的法律人稱為法律家,在英語里即lawyers。
堅守社會正義是法律人培養的本質要求。正義作為社會普遍的價值標准,不僅具有一般的社會意義。對於法律來說,正義往往被當作法律最高的或根本的價值,更是具有長久而又深遠的影響。在通常的情況下,許多法學家們都傾向於以正義的價值為出發點和歸宿來對待和評價法的體系或法律制度,在他們眼裡,法律是建立在正義基礎之上的,是由正義才延伸出法律,反過來,法律又維護和促進著正義的實現。
在一定的層面上,可以肯定地認為,正義與法律之間存在著本質上的內在的密切聯系,如果將正義視為法律的內在生命力,而法律則使這種正義的生命力得以物化為可感知的生命肌體。因此,在實施教育的過程中,政法院校必須把追求社會正義作為法律人培養的核心理念來對待,這不僅是一種法律專業主義的專業表現,不僅是一種正義守望者的職業要求,更是法律人所承擔社會責任的一種精神信念。

㈤ 怎樣理解別人思維模式

思維模式有兩種,一種是資源導向式,另外一種是目標導向式。 資源導向式思維模式從自己手頭現有的資源出發,按照自己能力和資源的規定,正向推進,穩打穩扎,步步為營。眼睛只盯住自己的籃子,籃子裡面的才是菜,籃子外面的都是別人的,君子愛財,取之有道。 目標導向式思維,做任何事情都從目標出發,根據目標的要求,規劃實現目標的路徑,明了實現目標的條件,並在實際工作中努力去發現,藉助和創造實現目標的條件,按照路徑一步步推進最終實現目標。這是一種反向思維方式,是一種倒退法,倒推資源配置,倒推時間分配,鏈接戰略戰術,鏈接方法手段。天下的菜,只要能夠為我所用,就都是菜,何必拘泥於現在是籃子里的還是籃子外面的。

㈥ 侵權責任法在未來是否成為民法典獨立編

首先說說概念。侵權行為法,是指對侵害他人財產、人身以及知識產權等絕對權的行為予以制裁以及對其損害後果予以補救的民事法律規范的總稱。

其次講講重要性。在我國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的過程中,建立與完善侵權行為法,是充分保障民事主體的人身、財產等合法權益的需要,也是完善市場經濟基本的法律規則的需要。發展市場經濟需要對財產權進行全面與充分的確認,這就迫切地需要有相應的侵權法對財產權提供更充分的保護。侵權行為法越發達,就表明一個國家的法制越完備。舉個例子說明一下:進入二十一世紀隨著高科技產品以及互聯網的發達,會對個體的隱私權等構成威脅。這就特別需要完善侵權行為法。因為有權利必有救濟,救濟應走在權利之前,因此,專為救濟私權特別是專為救濟絕對權而出現的侵權行為法必將變得越來越重要。

再次說說我的觀點,目前全國人大常委會正在制定民法典。我認為侵權行為法在未來的民法典中將成為一編,與債法分離。但這種分離不是完全的分離。

現代社會發展及民主法制建設的需要,已使侵權行為法所保障的權益范圍不斷拓展;其在傳統債法體系中所負載的功能顯然已不足以適應時代的需求。因此,侵權行為法應當從債法體系中分離出來而成為民法體系中獨立的一支。侵權行為法的獨立成編是完善我國民法體系的重要步驟,也是侵權行為法得以不斷完善發展的重要條件。侵權行為法要獨立成編的原因如下:

一、注重債的關系的個性,需要侵權法獨立成編

傳統民法中的債法體系是基於債的各種發生原因建立起來的,債法規范的對象為債之關系。然而,債的發生原因是紛紜復雜的,產生債的法律事實,既可以是事件,也可以是事實行為和法律行為。所以,債法表面上富有體系性,但實際上該體系存在明顯的缺陷,主要表現在:大陸法的債法體系雖然注重了各種債的關系的共性,但忽略了各種債的關系的個性。

毫無疑問,債的某些一般規則是可以適用於侵權之債的,如有關連帶之債、按份之債的規定可以適用於侵權責任,擔保之債也可以適用於侵權損害賠償之債。然而,大量的債的一般規則,是針對交易關系設定的,不能直接適用於侵權責任關系。具體表現在:

(1)侵權法歸入債法的一個重要原因是侵權行為產生侵權損害賠償之債,可以適用債的一般規則,但是這種做法卻忽視了侵權責任與合同法中違約責任的不同。違約責任允許締約方自行約定,侵權責任則禁止當事人自行約定。從性質上看,一般債務關系主要具有補償性,不具有懲罰性。對於侵權損害賠償而言,在受害人因他人侵害人格權而蒙受精神損害的情況下,可以適用精神損害賠償,所以,侵權損害賠償不僅具有補償性,而且具有制裁性。

(2)違約責任賠償范圍由法律規定的可預見標准進行限制,違約方在締結合同時可以預見或應當預見違約造成損失的范圍內進行賠償。這樣規定的原因在於合同是交易關系的反映,允許締約方自行約定違約責任,可以使締約方對風險與責任進行合理預測,盡量降低風險,鼓勵交易。對於侵權損害賠償來說,則沒有賠償范圍的明確限定,只要因侵權行為造成受害人的財產損失和精神損害,都應由侵權行為人負責賠償。因此,「契約法上的賠償有別於侵權法上的賠償。法律不要求違反契約者對其違約行為的所有後果負責,而侵權都必須對其行為的一切後果承擔責任。」

(3)一般債務可以抵銷,侵權之債則不能抵銷。如果允許其抵銷,就意味著法律承認債務人實施的侵害他人財產和人身的行為具有合法性,這顯然與侵權行為的違法性質不符。

(4)違約責任可以代位行使和轉讓,這有利於鼓勵流通,刺激財富增長;因侵權行為所生的債權是否可以轉讓和代位行 使,應作具體分析。對於因侵害財產權所生的債權一說,此種責任的轉讓並不違反法律和公序良俗,所以有一些國家的法律對此作出了肯定。而對於侵 害人格的損害賠償,特別是精神損害賠償,法律應禁止其代位行使和轉讓。

(5)關於免責條款的設定。對合同債務而言,當事人可以在合同中約定免責條款以限制或免除未來的合同責任,這是其合同自由的組成部分。然而對侵權責任來說,當事人不得隨意設立免責條款而免除其故意或重大過失造成人身傷害的責任。

(6)關於經濟利益對責任的影響。由於合同關系乃是交易關系,因此合同義務的確定和違約責任的認定要考慮到當事人之間的利益關系。例如,無償保管人的注意義務顯然要輕於有償保管人的注意義務,確定責任要考慮利益關系。而對於侵權責任的認定和賠償范圍的確定來說,不能考慮各種利益關系。

(7)關於債的履行規則,主要適用合同之債,對侵權之債是很難適用的。因為合同之債中履行的數額和具體義務是事先確定的,而侵權之債的履行數額是事先不確定的。如果雙方通過協商確定,則實際上已經轉化為合同之債。如果由法院判決確定,則當事人不是履行債務,而是執行法院的判決和裁定。

二、為了對侵權行為的受害人提供充分補救,需要侵權行為法獨立成編

在傳統大陸法系民法中,將因侵權行為而產生的損害賠償責任認定為損害賠償之債,從而納入債法的調整范圍,其優點在於:因侵權行為而生之損害賠償責任關系 確實在很大程度上可以適用債法的規則,通過運用債的概念涵蓋因合同、無因管理、不當得利以及侵權行為等法律事實產生的法律關系,可以在最大程度上做到對法 律關系的類型化與抽象化思考,從而保證了邏輯的嚴密與條文的簡約。

然而,在侵權法領域,損害賠償作為責任形式並不是萬能的。 應當看到,損害賠償責任是針對侵害財產權而產生的責任形式,然而現代民法的權利體系已經非常宏大,不僅包括各種財產權,還包括了形式多樣的人格權以及人格 權與財產權的結合形態——知識產權。而侵權行為法的保障范圍也相應發展:從主要保護財產權向對人格權、知識產權等的保護不斷擴張發展。多種侵權責 任方式的採用,既實現了侵權行為法本身應當具有的補償受害人的損失、制裁不法行為等多方面的功能,同時,也對遭受損害的受害人提供了充分的補救。責任形式的多樣性是侵權行為法發展的必要結果,也是現代侵權行為法的一個重要特徵。

如:1。損害賠償不能代替恢復名譽的補救方式。

2.損害賠償不能代替停止侵害的責任形式。

3.損害賠償不能代替賠禮道歉的責任形式。

4.在侵害名譽權的情況下,財產損失或精神損害並非必然的結果,或者即使存在前述損害的情況下,受害人也可能不請求加害人承擔侵權損害賠償責任,而只是要求採取恢復名譽、賠禮道歉等補救方式。

侵權行為法獨立成編,就是要採用多種責任形式建立一套完整的責任體系。民法是以民事權利為核心構建的,但沒有責任保障的權利並非真正的權利,沒有完整健全的責任體系也就沒有完整健全的權利體系。這就要求我們必須突破單一的損害賠償責任的思維模式,從內容豐富的責任形式來考慮問題。

三、對類型復雜的侵權行為及其責任作出規定,需要侵權法獨立成編

反對 侵權法獨立的一個主要理由是,侵權法關於過錯規定的一般條款涵蓋了侵權法的大部分內容,所謂一般條款,是指在成文法中居於核心地位的,成為一切侵權請求權之基礎的法律規范。在現代社會,一般條款之所以不能代替各種具體侵權行為的規定,一般條款與大量有關侵權行為的形態和責任的具體規定的結合,是侵權法的發展的必然趨勢。既然一般條款的模式不能構建整個侵權法,而且必須大量列舉各種具體的侵權行為類型,因此,侵權法的內容是非常豐富復雜的,在此基礎上獨立成編也是順理成章的。如果我們不採用一般條款與具體列舉相結合的方式,僅僅通過一般條款來代替大量的具體規定,必然會出現兩方面的結果:一是必須通過大量的單行法律、法規來彌補一般條款的不足,這並不一定有利於侵權法的 完善。在我國,大量單行法都涉及侵權法的內容,而且不少都超越了立法許可權;許多提法極不規范,例如對侵權責任採用責令賠償,實際上已經轉化為行政責任,關 於不可抗力等的基本法律術語也進行了不同於基本法的表述;有一些限制賠償等帶有明顯部門、行業保護的規范,理應廢止;但也有一些特別法經過多年來的適用, 已經形成了比較成熟的經驗,有必要將之上升為民法典侵權法中的規定。因此我們有必要通過民法典的制定,按照侵權法獨立成編的模式將那些已經成熟的有關侵權 法的規則上升為法典的內容。二是,如果僅僅通過一般條款來代替大量的具體規定,就必然要藉助於法院通過判例和司法解釋來確立內容十分豐富和復雜的侵權法的 規則。而在我國目前法官隊伍整體素質仍然不高,迫切需要立法為侵權案件提供依據的情況下,這顯然是不適當的。

四、為保障法官處理侵權案件時正當行使自由裁量權,需要侵權法獨立成編

侵權法獨立成編不會導致不合理限製法官自由裁量權,相反它正是保障法官自由裁量權合理行使的必要途,在一般條款之下,對特殊的侵權行為採取具體列舉的方式,有助於保障法官自由裁量權的正當行使。侵權法主要是裁判法,因此在一般條款之下,對特殊的侵權行為採取具體列舉的方式,具體規定各種特殊侵權的規則、為裁判提供依據是侵權法應有的功能。

1.保障法律的正確適用。

2.保障司法裁判的統一。

3.有利於節約司法資源。

4.符合我國法官素質的需要。

五、維護民法請求權內在體系的和諧,需要侵權法獨立成編

構建這樣一種完整的侵權行為法體系,必須處理好侵權法與物權法的關系。

1.物權法規定了物權請求權之後,侵權法中規定侵權物權的各種責任,就表明了在侵害物權的時候會產生責任競合的情況,責任競合的本質是同一種行為導致多種責任形式的產生,但由於這些責任形式之間沖突,因此須由受害人對責任進行選擇。

2.物權法規定了物權請求權之後,侵權法中規定侵權物權的各種責任並不會破壞民法內在體系的和諧。

3.物權法規定了物權請求權之後,在侵權法中規定侵權物權的各種責任,十分有利於對各種新型財產利益的侵害。

六、完善民事責任的救濟體系,需要侵權法獨立成編

建立統一的侵權法,就可以在民法框架中為人們提供統一的救濟模式。發展出多重的責任形式才能對受害人提供全面的救濟。

七、順應兩大法系融和的世界趨勢,需要侵權法獨立成編

大陸法系採納一般條款的規定,採納單一的有限制的歸責原則。而在英美侵權法中並沒有採納。在英美法中,侵權行為法在相對獨立的同時,與財產法、合同法等發生密切聯系。借鑒英美侵權法的經驗實際上意味著將大陸法和英美法的經驗有機的結合起來,這是完全符合現代法治的需要的。

侵權法的獨立並不意味著全盤接受英美法的體系,一方面,我們仍然要採用一般條款和對歸責原則的列舉性規定, 另一方面,在構建侵權行為法的同時,也要保留債法體系,也就是說侵權損害賠償之債仍然是債法的一部分,侵權損害賠償之債的一些規則仍然適用債法的規定,例如按份之債、連帶之債仍然要適用債編。債權制度也使侵權法與民法的其他部分構成了完整的聯系。

㈦ 法律思維方式有什麼特徵

法律思維是法復律職業者的特定從制業思維方式,是法律人在決策過程中按照法律的邏輯,來思考、分析、解決問題的思考模式,或叫思維方式。

特徵:
第一、程序先序,即認為程序優於實體;
第二、掌握運用法律術語,對事物用法律人的角度觀察、思考和判斷;
第三、保持溯及既往的習慣,中正穩重;
第四、邏輯嚴密,謹慎地對待情感因素(客觀公正,以事實為根據,以法律為准繩);
第五、對事物的探求過程多作事實判斷,盡量少作價值判斷;
第六、追求程序正義,在程序正義前提下追尋事物本質;
第七、判斷結論總有單一性,是或者非有明確界限並要求作出判斷。

特點:
第一,通過程序進行思考,運用法律術語進行觀察,思考和判斷;
第二,遵循向過去看的習慣,表現得較為穩妥,甚至保守;
第三,注重縝密的邏輯,謹慎地對待情感因素(即客觀公正,以事實為根據,以法律為准繩);
第四,法律思維追求的程序中的真,不同於科學中的求真;
第五,判斷結論總是非此即彼,不同於政治思維的權衡特點。

閱讀全文

與侵權責任法的思維模式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專利權的內容有哪幾項 瀏覽:750
學校矛盾糾紛排查表 瀏覽:294
內地音樂版權 瀏覽:208
公共衛生服務今後工作計劃 瀏覽:457
公共衛生服務考核小組 瀏覽:872
疫情里的科研成果 瀏覽:519
工商局愛國衛生月及健康教育宣傳月活動總結 瀏覽:942
三興商標織造有限公司 瀏覽:657
加強和改進公共服務實施方案 瀏覽:991
迷你世界創造熔岩號角 瀏覽:479
愛奇藝激活碼有效期 瀏覽:507
醫療糾紛官司南方周末 瀏覽:855
公共服務類大樓的物業管理方案 瀏覽:284
電影版權買賣合同範本 瀏覽:167
口罩在商標注冊屬於哪個類目 瀏覽:256
基本公共衛生服務質控小結 瀏覽:668
數字版權的權源 瀏覽:565
駐馬店置地弘潤山轉讓 瀏覽:146
穂康投訴 瀏覽:146
嘉興萬聯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瀏覽:3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