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投訴糾紛 > 醫患關系醫療糾紛

醫患關系醫療糾紛

發布時間:2020-12-09 09:30:59

㈠ 做為一名醫務人員遇到醫療糾紛該咋辦

1、嚴格遵守醫療衛生管理法律、法規、規章和診療護理規范、常規,恪守醫療服版務職權業道德,改善服務態度,建立良好的醫患關系,預防醫療糾紛的發生。2、加強質量管理,堵塞漏洞,是預防醫療糾紛的有效措施。3、提高病歷及各種醫療文書的書寫質量並加強管理。4、改進服務作風,提高醫療質量,改善服務態度,切實提高醫療技術水平,減少醫療糾紛的發生。5、實施知情同意,醫院在醫療活動的不同階段都要防範醫療爭議,自始至終都要根據患者的實際情況,通過告知明確醫療服務合同的目的、疾病發展轉歸過程和醫療服務的損害特性,明確醫療服務合同履行的風險。

㈡ 從法律的視角談談如何解決醫患關系中的醫療糾紛問題 論文2000字

從法律的視角談解決醫患關系中的醫療糾紛問題的論文如下:
立法環節。首先,應制定專門的法律制度。醫患糾紛具有獨特的、專業的特點,完全可以制定一部專門法來規范。其次,應加強醫療事業立法。通過立法來規范醫療事業體制已經成為迫切之需。此外,還應不斷完善專家鑒定人員出庭制度和建立相關規范鑒定活動的法律。「鑒定」在醫患糾紛訴訟中扮演了非比尋常的作用,理應有公平、公正、公開的鑒定才可以有利於更好地解決「醫患糾紛」。
執法環節。有了比較健全的法律,如何發揮其作用就是重中之重了,「醫患糾紛」的特殊性決定了在實施過程中也有其獨特的要求。推行專門司法是重要的措施。與經濟類,知識產權類案件相比,醫患糾紛類訴訟同樣具有很強的專業性,並且是涉及人身損害的,公平的健康權和生命權遭到了損害,應該培養一批有一定的醫學素養,又有能力從事審判工作的專門的司法人員,或者在審理此類案件時吸收相關醫療專家作為人民陪審員。此外,還應縮短訴訟時間。
法制教育。醫患糾紛存在問題一方面是法律及其它制度不建全,但深層次上,還有一個原因就是公民在法律的態度上存在問題。醫務人員不了解法,沒有嚴謹的法律意識,在醫患糾紛出現的早期不按規定程序處理,採取隱瞞事實,篡改原始資料等方式,試圖撇清關系,逃避責任。而患者市場漠視法律,在與醫方產生一定矛盾的時候採取暴力、毆打、辱罵、威脅醫務人員的方法來試圖維護自己的權益。在守法主體普遍缺失法律意識的時候,完善的法律制度也沒有了施展的餘地。誠然,自古以來長期形成的以德治國,以人治國的思想根深蒂固,影響了法制教育的過程。只有當人們真正理解、信仰法律的時候,理想的法治國家才能實現,法制教育的中心任務就是培養人們的法律意識,形成法制觀念。
醫患糾紛的出現不是偶然的,有其獨特的原因,是社會發展的產物,在社會經濟的發展中應該理性分析原因,尋求合理合法的解決方法,這樣才能創造良好的醫療環境,保護自身的生命健康權。

㈢ 造成目前醫患關系緊張,醫療糾紛頻發的原因有那些

本人根據工作經驗總結:
1、最大的因素是患者的期望過高,因為我們要專知道醫生不是屬神仙,不是所有病都能治癒。
2、社會上各地的不負責任的小媒體及記者誤導社會輿論導致的,因為醫患關系還是相對融洽的,發生糾紛的患者占患者總數的比例實在是很低。
3、大家都知道,人與人交往的過程中都會產生糾紛或矛盾,現在部分患者往往很喜歡利用社會媒體將時間擴大化,扭曲化,在這里我要說的還是媒體,因為有些不負責任的記者為了利益將黑白顛倒,曲解醫院給予患者的解釋,進一步激化醫患的矛盾
4、有很多不可預知的風險,導致患者死亡或未能康復等
5、醫院極小部分醫療技術缺陷
6、醫院存在極小部分醫護人員不負責任
7、醫療糾紛發生後,患者往往不願意拿起法律武器維護自身利益,導致一起起惡性的醫鬧事故的發生

㈣ 醫患關系,醫患糾紛矛盾來自哪裡

您好!醫患糾紛來自於患者和醫護人員兩方面;
(一)患者方面的原因
患者法律意識逐步增強 患者及其家屬等正確和不正確地行使法律賦予的權利。法律規定了患者的知情權,於是,不少患者經常行使這種權利,有的行使得正確,由於我們醫務人員的原因導致矛盾的產生,也有的患者不正確地行使知情權,對於醫療人員的合理拒絕非常不滿,並且往往導致矛盾的產生。還有一些患者或其家屬等人,對醫療的期望值過高,認為我在醫院花了錢,醫院就得給我治好病,於是,當出現的醫療結果不是他們所期望的結果時,就將抱怨、憤怒發泄到醫務人員身上,認為是醫務人員侵害了他們的利益,出於感情因素或者經濟考慮,將矛盾激化,形成糾紛,有的還要法律訴訟。
患者經濟意識逐步增強 隨著醫療制度的改革及失常經濟的影響,醫療費用快速增長超出群眾心裡承受能力,導致患者不滿。多數老百姓不太清楚現行醫療改革的服務體制,或受大眾媒體的誤導總把看病難、看病貴矛盾的對准醫療機構。殊不知葯價高是多部門,多機構的原因。首先,葯價的高低與生產廠家有關。目前大多數葯廠經營艱難,為了生存,只好選擇生產價值高、經濟效益好的葯品。其次,葯品的流通要經過多個環節層層批發,層層加價,必然導致葯價高。更重要的是目前醫院仍屬於福利性質,葯價仍是國家物價部門制定的,醫院無權定價。另者因近年科技的發展,診療技術隨之發展,檢查及治療手段增多,費用也隨之增高[2]。
(二)醫護人員方面的原因
醫德醫風不正 「治病救人」本是醫生應盡的職責,但少數醫務人員違反規章制度和操作常規,醫療文書書寫不規范,對患者檢查不全面。工作責任心不強,技術水平不高,有部分醫務人員受經濟利益驅動,為患者治療時,開大處方,拿葯品回扣,甚至讓患者作不必要的檢查,這些不正常的行為敗壞了醫生在患者心目中的形象,使患者對醫生產生不信任感。
醫患溝通欠缺,醫護人員服務意識不強 因為醫患關系在醫療活動中體現在多方面的角色不對稱性,特別是對醫學的理解和相關知識的擁有上優劣勢明顯存在差異。正是這些差異的存在影響了醫患之間的溝通。因此,個別醫務人員服務態度不端正,服務意識淡漠,缺乏對患者的同情心,在工作中解答患者問題,不耐煩,簡單生硬,缺乏與患者溝通的技巧,嚴重製約著醫患關系的發展,進而導致醫療糾紛發生。
醫院管理落後,制度不健全 由於醫院制度不健全,職責不明確,科室各自為政,不顧患者利益和整體利益;管理手段落後,對來訪者接待處理不利,使本可以平息的矛盾升級為醫療糾紛。如:檢查不認真,不能履行好告知義務,病案管理、醫療質量管理等措施不到位,對醫學資料不能很好保管,不注意保護患者隱私、醫用材料質量有瑕疵、收費記帳登記錯誤等存在諸多薄弱環節,留下易引起醫療缺陷的易發科室、易發因素、易發時間,這些都是糾紛增加的主要原因。
輿論導向失之偏頗,推波助瀾 醫療界與其他行業一樣,均存在技術和服務等方面的不足。少數人員有收受紅包、回扣等違紀現象,但那絕不是主流。新聞記者未必熟悉醫學專業知識,使得部分媒體對醫療糾紛的報道帶有一定片面性,誤導了群眾,在一定程度上加深了醫患矛盾。中國醫協收回1950份調查表結果表明:媒體對醫療糾紛的報道客觀全面僅為1.64%,比較客觀17.7%,不客觀為80.66%,這些嚴重影響醫院的形象和聲譽。新聞媒體不適宜的報道及一些社會因素的干擾、參與也對醫療糾紛的發生起了推波助瀾的作用。
謝謝閱讀!

㈤ 醫患關系現狀及解決方案

近年來醫療糾紛(包含醫療事故和病人不滿)雖大幅度上升,但醫療事故並未同步增加,這說明目前的醫療糾紛並不只是醫療技術的問題,而往往是人文性醫療服務的問題。艾力彼公司的調研顯示,在頻發的醫療糾紛中,純技術原因引起的不到20%。患者的醫學知識不足以評價醫生的醫療技術,因此就醫感受主要源於對人文性醫療服務的評價,醫務人員人文性醫療服務的缺失將直接導致患者滿意度下降,這也是不少醫療技術先進的大醫院醫療糾紛不斷的原因之一。

醫療糾紛小則擾亂醫療工作秩序,大則影響醫院的聲譽,嚴重的甚至導致醫院關閉。如天津某三甲大醫院捲入了醫療糾紛,法院判院方敗訴,作出賠償較大金額的判決,引來媒體報道與炒作,導致病人日漸減少,醫生因此流失,如此惡性循環,一段時間內醫院員工人數降到300人左右,最終導致醫院被另一家三甲醫院吞並,原址土地出售,不再掛該院招牌,人員並入新醫院。「人無遠慮,必有近憂」,目前門庭若市,醫療技術高明的大型醫院應以此為戒,加強危機預防管理。

法國管理學家費堯曾說過,管理不是一個點,而是一條線,是相互聯系的運動過程。危機管理也是這樣,它的過程是消除危機因素的系列活動,管理者應該考慮如何縮減(Rection)危機情境的發生,如何做好危機管理的准備工作(Readiness),如何規劃以及如何培訓員工以反應危機局面(Response)並從中盡快恢復(Recovery),這四個方面(4R)構成了基本的危機管理。

由艾力彼管理顧問公司創立的「醫患危機預防模型」強調危機預防機制。現在大部分醫院對醫療投訴和糾紛的處理,都是採取「滅火行動」。醫療糾紛產生了,處理人員就事論事,「兵來將擋,水來土淹」,處於被動的應急狀態。根據危機管理「預防為主,處理其次」的原則,這不是最好的方法;「醫患危機預防模型」在患者不滿或投訴剛產生時,就主動進行監控管理,「防患於未然」,以最大限度防止危機的出現或縮減危機帶來的不利影響。

㈥ 怎樣正確處理醫患關系,如何避免醫患糾紛

為堵住暴力「醫鬧」橫行,我國近年頻出重拳。與法治剛性相對應版的,是制度柔性,兩者權缺一不可。解決「醫鬧」問題,「堵」只是手段之一,更重要的還是「疏」——暢通沖突處置渠道、強化調解的公信力和可信度、提高調解的效率等,如此才能確保醫患糾紛處理步入正常軌道。
預防暴力傷醫,構建和諧醫患關系,需要完善社會保障制度,在政策和財政上給予支持,減輕貧困患者就醫的沉重負擔。還應該建立分級診療制度,通過立法,明確規定醫療糾紛發生後患者進行醫療糾紛救濟的途徑,減少患者救濟的程序限制,保護醫療機構和醫務人員的合法權益。

㈦ 醫療糾紛的成因包括哪些

目前的醫療糾紛,主要是由於醫患關系導致的。
醫患關系緊張,也是由多種原因造成的:患者對醫改的不適應。患者成了醫療消費者。用市場的觀點來看,實際上是把醫療技術和醫療服務當成產品出售給患者,而患者付出錢,得到相應的醫療服務。醫院進入市場後為了維持運轉一般不會提供免費的醫療服務,許多人對自己要花錢看病感到不適應,覺得難以承受。同時對醫療期望值卻增高,這是醫患關系日趨緊張的重要的社會原因。
醫學原因:由於個體差異大,即使一些常見病、多發病在有些人身上,也可能向復雜性轉變,任何醫院和醫生都不可能包治百病,疾病的治療過程和結果始終存在著成功與失敗兩種可能,這是醫學的無奈。很多患者及家屬不理解,對醫療期望值過高,當心中不滿意或在親屬死亡時行為沖動,這是不理性的極端看法,要尊重醫學科學,回歸理性。
媒體原因:新聞媒體更是願意對醫療糾紛和事故進行報道,並且明顯地帶有感情色彩,傾向於患者這個弱勢群體,往往對醫務人員的辛勤勞動視而不見。媒體為弱勢群體鼓與呼,確實為治理醫葯購銷領域商業賄賂行為,打擊紅包、回扣,降低醫療費用,提高醫療服務質量起到了正面積極的作用,同時卻又使患者不信任醫院和醫生,未進院就戒備,進院後稍不滿意就投訴,假若真正發生糾紛,則集結人員大鬧醫院,哪怕官司上了法庭,法官最後判決也本著維護弱勢群體的利益,致使醫院方的合法與正常權利沒有得到應有的珍重,不利於構建和諧醫患關系。

㈧ 醫患關系糾紛中真真的屬於醫療事故的有多少

來源於抄健康報網的消息。
記者2009年7月1日從北京醫學會獲悉,北京市醫療糾紛案件逐年上升,但醫療事故率由2006年的45.52%降至2008年的32.09%。與會專家分析,由於規避行政處罰和賠償金標准不同等原因,北京醫療事故鑒定出現邊緣化傾向,將不利於維護醫患雙方的合法權益,也不利於醫院醫療質量及醫務人員技術水平的提高。
據北京醫學會醫療事故鑒定辦公室主任庄立君介紹,由於醫療技術發展和門急診量不斷加大,發生醫療糾紛的幾率也相應上升,但醫療事故率卻呈下降趨勢。據統計,2006年北京市醫療事故率達45.52%,2007年為35.77%,2008年年底降至32.09%。庄立君稱,由於專家庫非常龐大,對醫療事故概念的把握也有分歧,全國醫療事故率差別很大,一些地區醫療事故率高達70%左右,而有些地區事故率不足10%。

閱讀全文

與醫患關系醫療糾紛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泉州文博知識產權 瀏覽:348
公共衛生服務培訓會議小結 瀏覽:159
馬鞍山攬山別院價格 瀏覽:56
施工索賠有效期 瀏覽:153
矛盾糾紛交辦單 瀏覽:447
2010年公需課知識產權法基礎與實務答案 瀏覽:391
侵權責任法第5556條 瀏覽:369
創造者對吉阿赫利直播 瀏覽:786
中小企業公共服務平台網路 瀏覽:846
深圳市潤之行商標製作有限公司 瀏覽:62
江莉馬鞍山 瀏覽:417
馬鞍山大事件 瀏覽:759
機動車銷售統一發票抵扣期限 瀏覽:451
馬鞍山防汛抗旱指揮部通告 瀏覽:811
公司間商標授權書模板 瀏覽:115
上海市醫患糾紛預防與調解辦法 瀏覽:970
轉讓翻轉犁 瀏覽:705
門頭廣告牌使用費合同 瀏覽:835
廠轉讓樣本 瀏覽:8
攤銷土地有殘值嗎 瀏覽:5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