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投訴糾紛 > 環境行政糾紛處理

環境行政糾紛處理

發布時間:2020-12-09 09:26:00

⑴ 因為環境導致的糾紛經該走哪些程序

環境糾紛,是指環境保護法律關系主體之間就其環境權利和義務而產生的爭議。環境糾紛按糾紛的法律性質不同,可分為環境行政糾紛和環境民事糾紛。
(一)環境行政糾紛處理程序
環境行政糾紛,可以通過環境行政復議和環境行政訴訟解決。
對於環境行政訴訟時效,環境保護法作了不同於行政訴訟法的規定;當事人對行政復議決定不服的訴訟時效為15天;直接向人民法院起訴的,訴訟時效為15天。
(二)環境民事糾紛處理程序
1.環境行政調解處理。是指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或者其他依照法律規定行使環境監督管理權的部門應當事人的請求對環境污染賠償責任和賠償金額的糾紛進行調解處理的程序。環境行政調解處理既不是必經程序,也不是最終程序。環境民事糾紛當事人對行政調解處理決定不服的,可以向人民法院起訴,也可以不經過行政調解處理直接向人民法院起訴。環境行政調解處理決定沒有強制執行的效力,對調解處理決定不服的,不能提起行政訴訟,而應提起以對方當事人為被告的環境民事訴訟。
2.環境民事訴訟。環境民事訴訟與其他民事訴訟相比有以下幾點特殊之處:
(1)環境民事訴訟時效為3年。環境保護法規定:因環境污染損害賠償提起訴訟的時效期間為3年,從當事人知道或者應當知道受到污染損害時起計算。由於從環境侵害行為到由它產生的危害後果之間,污染物有一個遷移、轉化和作用的過程,即危害後果的發生和暴露相對於污染行為有時間上的滯後性,因此,只有規定較長的訴訟時效,才能有效保護受害人的合法權益。
(2)環境民事訴訟適用舉證責任倒置。一般的民事訴訟,由原告負舉證責任,但在環境民事訴訟中主要由被告負舉證責任。最高人民法院《關於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若干問題的意見》第74條規定,因環境污染引起的損害賠償訴訟,對原告提出的侵權事實,被告否認的,由被告負舉證責任。可見,在環境民事訴訟中,原告只需提供被告侵權的基本事實,而被告則負主要的舉證責任。之所以在環境民事訴訟中適用舉證責任倒置,是因為要求原告證明被告從事排污行為、排污行為與損害後果之間的因果關系,十分困難,如果實行原告舉證無異於剝奪受害者的勝訴權。
(3)因果關系推定。在一般民事訴訟中,要求原告證明侵權行為與損害結果之間有嚴密的因果關系。由於環境侵害的行為並不是直接作用於受害人,而是以環境為媒介;環境侵害是通過污染物在環境中遷移、轉化來進行,有復雜的作用機理,加之很多污染後果是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因此,如果在環境民事訴訟中沿用嚴密的因果關系論,將使受害人合法權益得不到應有的救濟。在我國司法實踐中,適用因果關系推定理論,即被告不能證明自己與環境污染危害無關(如行為人排放的污染物不可能產生受害人遭受的污染),就推定因果關系存在。

⑵ 市環保局對環境污染賠償糾紛做出處理決定,一方當事人不服該決定,能否申請行政復議為什麼

當事人復對環保機構就環制境污染糾紛作出的行政調解不服的,可以向法院提起民事訴訟,而不能對行政調解要求行政復議或者以環保機構作為被告提起行政訴訟。
《環境保護法》第四十一條第二款規定,環境污染事故賠償責任和賠償金額的糾紛,可以根據當事人的請求由環境保護部門處理,當事人對處理決定不服的,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當事人也可以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
《行政復議法》第八條第二款規定,不服行政機關對民事糾紛作出的調解或者其他處理,依法申請仲裁或者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
全國人大法工委(復字〔1992〕1號)函解釋,環境污染損害引起的賠償責任和賠償金額的糾紛屬於民事糾紛,環保部門依據《環境保護法》的規定,根據當事人的請求,對因環境污染損害引起的賠償責任和賠償金額的糾紛所作的處理,當事人不服的,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民事訴訟,不能以作出處理決定的環保部門為被告提起行政訴訟。

⑶ 環境侵權責任糾紛中的第三人可以是行政機關嗎

您好,行政機關可以是環境侵權糾紛中的第三人。
根據《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環境侵權責任糾紛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第五條 被侵權人根據侵權責任法第六十八條規定分別或者同時起訴污染者、第三人的,人民法院應予受理。
被侵權人請求第三人承擔賠償責任的,人民法院應當根據第三人的過錯程度確定其相應賠償責任。
污染者以第三人的過錯污染環境造成損害為由主張不承擔責任或者減輕責任的,人民法院不予支持。
如能給出詳細信息,則可作出更為周詳的回答。

⑷ 環境資源行政訴訟

源能為人類所利用並具有相對稀缺性。在資源利用中,,中突難以避免,尤其近代以版來日益突出。目前,權我國資源利用沖突主要包括自然資源所有權糾紛、自然資源用益物權糾紛、自然資源污染破壞糾紛等。當前我國資源利用,中突解決途徑主要有兩大類,即非訟解決方式與訴訟解決方式。非訴訟解決方式具體包括協商、調解、仲裁與行政裁決等替代性糾紛解決方式;訴訟解決方式包括民事訴訟、行政訴訟與刑事訴訟等。我國現有資源利用沖突解決途徑都或多或少地存在一些問題。基於此,我們應取采如下措施完善與創新資源利用沖突解決機制:進一步規范資源利用沖突行政調解,明確行政調解效力;建立並完善資源利用沖突仲裁機制,擴大仲裁適用范圍;統一資源利用沖突行政裁決立法,確立司法最終原則;改造民事訴訟當事人制度,建立環境資源民事公益訴訟制度;擴大行政訴訟受案范圍,建立環境資源行政公益訴訟制度;強化環境資源刑法保護,增設環境資源犯罪新罪名;綜合改進與完善糾紛解決途徑,建立健全多元化資源糾紛解決機制。

⑸ 環境污染的治理應有哪個行政主體擔責

環境污染責任主體的認定,環境污染責任主體大概分類有哪些?
隨著我國的不斷發展,經濟的飛速增長,給我們帶來了極大的好處,但是這種發展的代價也是比較嚴重的,那就是我國的環境污染問題越來越嚴重,也有許多人因此而遭受了比較嚴重的損失,那麼我國環境污染責任主體大概分類有哪些,以及我們在遭受環境污染而被侵權是我們該怎麼做,今天律師365小編就為大家分析一下。
當前,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環境污染糾紛日趨增多已是不爭的事實,已成為影響社會和諧的重要因素之一。由於不同類型的環境污染糾紛,成因不同,責任主體不同,相應的預防處理方法也不同。如不作深入分析,將污染糾紛的所有過錯都推給企業,又簡單以「誰污染,誰治理」為由,讓企業承擔不應承擔、也不能承擔的一切責任,不僅有失公正,難以服人,而且不能從根本上解決污染糾紛,也無法有效地從源頭上控制污染糾紛的產生。筆者下面就如何認定環境污染糾紛責任主體進行分析。 環境污染糾紛的表現形式多種多樣,如水污染糾紛、大氣污染糾紛、雜訊污染糾紛、危險固體廢物污染糾紛、海洋污染糾紛等。而從責任主體方面分析,污染糾紛又不外乎三種類型,即政府責任型、企業責任型、混合責任型。
一、政府責任型
政府責任型環境污染糾紛,其產生的根源是,政府在社會管理中存在失職或過失等不當行為,致使污染危害由間接轉化為直接,或導致污染滋生和蔓延。
二、企業責任型
環境污染糾紛的直接責任人是企業。正因為企業排污行為的存在,才直接導致污染糾紛的產生。
三、混合型責任
由於相關法律缺失或者政府濫用權利審批通過不合格的企業,也由於企業的生產等造成的環境責任。
在大概了解到環境污染責任的主體大體分類後,我們在遇到相關的情況而自己的財產遭受損失時我們該如何維護我們自己的權益呢,在遇到環境侵權的情況我們維護自己的權益的方式大概有兩種,分別是行政訴訟和到法院上訴,所以我們在遇到環境污染而遭受損失時應該要積極去維護自己的權益,讓自己的財產得到保障。

⑹ 環境糾紛行政處理的概念和特徵是什麼

依照中國《環境保護法》第41條第二款的規定,「賠償責任和賠償金額的糾紛,可以根據當事人的請求,由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或者其他依照法律規定行使環境監督管理權的部門處理;當事人對處理決定不服的,可以向人民法院起訴。當事人也可以直接向人民法院起訴」。
此外在中國其他環境污染防治立法中也都有類似的規定。就中國國家行政機關所具有的行政處理權力的性質分析,國家行政機關處理平等主體間民事糾紛的主要方式應當有行政裁決(administrati veverdict)和行政調解(administrative intercession)這兩種。以下本書將分別論述。
1.關於環境污染糾紛的行政裁決
環境污染糾紛的行政裁決,是指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或者其他依照法律規定行使環境監督管理權的部門(以下簡稱「環境污染處理機關」)依照有關法律法規規定的程序和方法,運用行政權力,對當事人因環境污染所引起的賠償責任和賠償金額糾紛作出具有法律效力的行政決定的處理方式。
由於目前在中國環境保護基本法以及環境污染防治立法中,多數均未明確規定行政機關到底應當按照什麼方式處理環境污染糾紛,因此一般認為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可以依法行使行政裁決權來處理環境污染糾紛。
行政裁決屬於國家行政機關作出的具體行政行為(concrete administrative act) ,環境行政裁決程序必須依法經當事人申請選擇才能進行。因此為了保障行政行為的合法性,環境行政裁決必須依法受到法律或者司法機關的監督。若當事人對環境行政裁決不服的,可以依照《行政訴訟法》規定的程序向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訴訟 。

2.關於環境污染糾紛的行政調解
環境污染糾紛的行政調解,是指環境污染處理機關依照有關法律法規規定的程序和方法,以第三人的身份,居間對當事人因環境污染所引起的賠償責任和賠償金額糾紛進行調解,並作出不具有法律效力的行政調解書(reconciliation agreement)的處理方式。
目前,在環境污染糾紛處理的實踐上,由於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害怕因發動行政裁決權力處理環境污染糾紛而成為「被告」,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一般均將「行政處理」作「行政調解」解釋。上級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也要求下級機關在處理環境污染糾紛時以第三人的身份出現。
1991年11月26日,針對《環境保護法》第41條第二款規定的「處理」性質不明、實踐中爭議很大(如不服處理時到底應當依照行政還是民事訴訟程序提起訴訟)的問題,國家環境保護局向全國人大法律工作委員會發出了「關於如何正確理解和執行《環境保護法》第41條第二款的請示」。1992年1月31日,全國人大法律工作委員會辦公廳作出答復,稱同意國家環境保護局的意見。即「因環境污染損害引起的賠償責任和賠償金額的糾紛屬於民事糾紛,……當事人不服的,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民事訴訟,……不能以作出處理決定的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為被告提起行政訴訟」。但是,該答復並未否認行政裁決也屬於行政處理的一種形式。而現實中這種處理的方式也呈現出多樣化,在具體實踐上有作出行政調解處理的、也有作出行政裁決處理的。在訴訟方面,人民法院在受理案件時則按照是調解處理還是裁決處理而決定具體訴訟的程序。
但是,新的立法傾向已經表明,環境污染防治立法已經開始在立法上將性質不明的「行政處理」改變為「調解處理」的字樣。例如,1995年頒布的《固體廢物污染環境防治法》在第71條第二款規定:「賠償責任和賠償金額的糾紛,可以根據當事人的請求,由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或者其他固體廢物污染環境防治工作的監督管理部門調解處理;調解不成的,當事人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當事人也可以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

⑺ 環境公益訴訟與行政執法的區別和沖突

一、所屬的范疇不同,環境公益訴訟是屬於民事訴訟的一種,行政回執法是一種行政答行為。
二、行使主體不同,環境公益訴訟是有法定的行政主體或組織,行政執法是有法定的行政機構或授權委託的組織。
三、行使的方式不同,環境公益訴訟是通過民事訴訟程序進行的 ,而行政執法不是。
四、救濟途徑不同,對環境公益訴訟的結果不服的,可以通過民事二審、再審的途徑進行救濟,對行政執法行為不服的,可以通過復議、行政訴訟的方式解決。

⑻ 行政訴訟環境污染行政不作為可以提起損害賠償嗎

當事人對環保機構就環境污染糾紛作出的行政調解不服的,可以向法版院提起民事訴訟,而權不能對行政調解要求行政復議或者以環保機構作為被告提起行政訴訟。
《環境保護法》第四十一條第二款規定,環境污染事故賠償責任和賠償金額的糾紛,可以根據當事人的請求由環境保護部門處理,當事人對處理決定不服的,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當事人也可以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
《行政復議法》第八條第二款規定,不服行政機關對民事糾紛作出的調解或者其他處理,依法申請仲裁或者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
全國人大法工委(復字〔1992〕1號)函解釋,環境污染損害引起的賠償責任和賠償金額的糾紛屬於民事糾紛,環保部門依據《環境保護法》的規定,根據當事人的請求,對因環境污染損害引起的賠償責任和賠償金額的糾紛所作的處理,當事人不服的,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民事訴訟,不能以作出處理決定的環保部門為被告提起行政訴訟。
歡迎追問
也可以自己查下資料.

⑼ 環境污染損害賠償糾紛行政調處程序是怎樣的

二、環境污染損害賠償責任的確認是實行無過錯的責任原則。無過錯的責任原則是指一切污染和破壞環境的單位或個人,只要客觀上造成損害結果,即使主觀上不是故意和沒有過失,也應當承擔損害賠償責任。也就是說,致害者無論有無主觀過錯,行為有無違法,排污有無超標,都不影響賠償的責任成立,只要致害者的行為與損害結果之間具有因果關系,賠償損害即可成立。《民法通則》第一百零六條和第一百二十四條也確認了這一賠償原則。
三、賠償損失包括:
污染造成財產的直接減少或滅失;損害人體健康所支付的醫療費、護理費、必要的營養費,誤工工資、獎金、交通費以及因受害人自行消除污染、排除危害而實際支付的費用。因污染損害造成的經濟損失不作賠償,但可根據是否預見將來必然獲得的財產或利益等實際情況作適當的補償。污染損害應賠償全部實際損失,但往往致害者的經濟承受能力難以做到,目前污染損害糾紛的賠償常常沒有 100%,所以賠償問題要看具體情況而定。
四、污染損害由兩個以上的致害者共同造成的,應分清責任大小。分清責任的大小,可從責任單位的排污量、排放污染物的毒性對損害的作用大小等來確定各自應承擔的賠償責任。在工作實踐中,筆者不主張共同責任者負連帶責任原則,雖然《民法通則》第一百三十條:「二人以上共同侵權造成他人損害的,應當承擔連帶責任,」但如果用在行政調解處理污染損害賠償問題上,因各責任者站在自身的利益立場上,會對責任不清糾纏不休,不利於及時解決污染糾紛。有的人民法院對這類污染損害賠償案件進行審理,也需把責任大小弄清才能判決。
五、監測采樣,務求做到公正、合理、合法。監測人員進行采樣化驗時,一般要求當事雙方有人在場,哪一方要求監測,就由該方支付監測費,如雙方都不願支付,確實造成他人損害者須支付監測費;非因污染造成損害的,監測費由申請賠償損害的一方承擔。
六、環境污染損害賠償,要有根有據,合情合理,不得設想、臆造實際上不存在或不可能存在的所謂「損失」,不在賠償之列。有些受害方故意誇大損失數額,「漫天要價」、「乘機撈一把」,這些都是錯誤的,不能遷就的,不能允許的。
七、經調查取證,現有的技術手段或材料無法證明受害者申請賠償理由成立的,不作賠償,並書面告知申請人。
八、完全由不可抗拒的自然災害引起的,並經及時採取合理措施,仍然不能避免造成污染損害的,被指控致害者免承擔責任。
九、在查明事實、分清責任的基礎上,環保部門應組織當事各方進行調解,在行政機關主持下,通過說服教育和友好協商,使當事人消除紛爭,自願達成賠償協議。調解成功,應製作環境污染損害賠償調解協議書,及時送達當事各方執行;調解不成,主持調解的環保行政機關發給環境污染損害賠償調解終結書,當事雙方都可以向人民法院另行提起民事訴訟,環保部門不當被告。但必須強調,當調解不成,環保部門不要再作什麼「處理決定」、「裁決」等被人民法院認為是行政機關單方面的具體行政行為。如果處理不當,環保部門亦會當被告,我省有的市的中級人民法院處理這類案件是有過先例的。
十、賠償損失不免除行政責任,刑事責任的原則。

閱讀全文

與環境行政糾紛處理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馬鞍山市麻將館 瀏覽:609
sm2證書 瀏覽:655
汽車銷售投訴比 瀏覽:951
成果用的手機 瀏覽:673
商標注冊授權委託書 瀏覽:825
蘇州市專利代理人薪資水平 瀏覽:527
工商局幾號發工資 瀏覽:836
認繳年限多久合適 瀏覽:57
哇米諾商標注冊詳情 瀏覽:243
江發明被搶劫 瀏覽:770
上海信利商標代理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810
蘇州注冊商標公司地址 瀏覽:54
在淘寶如何投訴賣家 瀏覽:439
利川有中國版權保護中心 瀏覽:821
汕頭市潮南區工商局 瀏覽:704
杭州麥下商標事務所有限公司 瀏覽:3
志誠商標公司上班 瀏覽:160
出租土地使用權的稅率 瀏覽:139
日本商標注冊多少錢 瀏覽:75
商標注冊證天貓 瀏覽:3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