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醫療糾紛處理的幾種途徑是哪些
1、和解所謂和解是沒有第三方介入,雙方當事人自己協商談判,對各自訴訟權利版和實體權利的處分。可分是訴訟前或權訴訟中和解。如果是訴訟中和解的,應由原告申請撤訴,經法院裁定撤訴後結束訴訟,雙方當事人再達成和解協議。2、調解調解是指在衛生行政機關、第三方法人或自然人,或著在法院的主持下,對當事人之間的醫療糾紛進行裁決的活動。3、訴訟民事訴訟是在案件當事人和其他訴訟參與人的參與下經人民法院開庭審理,查明事實、適用法律,對醫療糾紛進行裁決的活動。
2. 解決醫患糾紛的途徑有哪些,醫患雙方訴訟時應
根據《醫療事故處理條例》規定,解決醫療糾紛的方法有醫患雙方協商調解、申請衛生行政部門處理和向法院提起訴訟三種途徑。而現實中,訴訟往往是醫患雙方解決糾紛的首選途徑,患方在醫療糾紛中如何訴訟進行法律上的指導。
1、訴前准備工作。醫療糾紛發生後,患方應第一時間和醫務科聯系、投訴,要求復印診療病歷,並會同醫方代表一起共同封存病歷(包括診治病歷、住院病歷、手術同意書、會診討論記錄等所有資料),向醫務科索要《醫療糾紛投訴表》回執。完成上述工作後,患方便可選擇適用何種法律方式解決糾紛了。
2、訴訟。提起訴訟後,法院會安排時間進行第一次開庭,該次開庭主要確認醫患雙方的訴訟主體資格、對雙方提交的病歷資料進行質證,經過質證的病歷將在第一次開庭後由法院移交醫療事故鑒定委員會鑒定。所以在首次開庭這一階段患方應把握好機會,認真仔細審查病歷資料的真實性、規范性、完整性,盡可能將對自己不利的病歷資料排除出有效證據之外。
3、醫療事故技術鑒定。這是醫療糾紛處理程序中最重要的一環,它決定了整個醫療糾紛訴訟的大局。說白了,打醫療糾紛訴訟其實就是打醫療事故鑒定!患方應認真對待,向專家小組提交的《陳述書》內容應盡可能詳細陳述醫療經過,同時著重指出醫方的醫療行為存在哪些過失,違反何種診療規范。醫鑒會的專家們其實也是各醫院的主任醫師、醫學教授,他們對醫院一方有著天性的維護,故患方在《陳述書》中應一針見血明了的指出醫方存在的診療過錯,不給專家小組迴旋的餘地;如果患方在《陳述書》中不能指出醫方明顯過錯的話,專家們往往也會睜隻眼閉隻眼作出對患方不利的鑒定結論,這就象民事訴訟中不訴不理的原則。
4、賠償款的確定。醫療事故鑒定結果出來後,如認為構成醫療事故,患方可根據《醫療事故處理條例》確定賠償款項,但要考慮到醫方的診療行為和患者出現的損害後果之間存在多大的因果關系,來確定醫方應承擔的責任。如某患者被確診為癌症晚期,死亡已是不可避免的事實,盡管醫方的診療失誤加速了患者的死亡,但如要求醫方對患者的死亡負全部賠償責任也是不合理的,法院也不會支持。所以患方應實事求是的分析醫方過錯程度來確定賠償額,避免盲目索賠,導致自己承擔過多的訴訟費用。 在更多的時候,醫療鑒定結論是認定醫方不構成醫療事故的,這種情況下患方應如何索賠呢?本律師認為患方可靈活應用《民法通則》、《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等有關原則,舉證證明醫方的診療行為存在瑕疵並給患者。
3. 醫患糾紛頻發,解決醫患糾紛的正確途徑和方法有哪些
在完善的制度也不如保持理智,不可能每個醫生後面配兩個保安保證安全,這種想法也不現實,或者醫生學點功夫以後好自由發揮,不知道現在怎麼了,醫生是救死扶傷的,是值得大家尊敬的,我們感謝醫生救命,感謝老師育人,可現在都變了味,讓人覺得「醫生」「老師」成了貶義詞。
我們都很清楚醫生跟患者的糾紛究竟是哪裡來的,可是現在卻無法解決,什麼時候我們的國家在醫療上全部免費或許就好了,一個感冒需要幾千上萬,一個腎結石需要三萬、四萬,都是普通人家,錢花了,命沒了,誰能接受的了啊。
4. 處理醫療糾紛出現爭議時有哪幾種解決途徑
行政方式,即通過衛生局調解,通過醫療事故鑒定處理
法律途徑,即通過法院起訴,通過醫療過錯司法鑒定處理
雙方友好協商
5. 遇到醫療糾紛,一般通過哪幾種途徑來解決
現實困惑
某縣農民張某被摩托車撞傷,被送往醫院做手術,但恰巧此時麻醉師外出,於是醫生決定讓手術室的護士給病人打麻醉葯。護士給張某注射麻醉葯後,張某很快出現了抽搐現象,繼而發燒、呼吸困難。醫院立即進行搶救,經搶救,張某心臟恢復了跳動,但下肢癱瘓。事後張某要求醫院賠償,但醫院認為事件的發生是由於張某個人體質較差、個體差異所造成,屬於醫療意外,不構成醫療事故。張某可以通過什麼途徑獲得賠償呢?律師點評
患者去醫院看病,如果發生糾紛,一般情況下有三種解決糾紛的途徑:第一,自行協商。醫患雙方可以自主自願地進行協商處理,所達成的協議只要不存在受脅迫或重大誤解,那麼協議就是合法有效的。這種處理方式對醫患雙方來說無疑都是最優選擇,不僅利於改善醫患關系,而且利於及時解決糾紛,醫院的聲譽也不會受到太大影響。第二,行政調解。根據《醫療事故處理條例》的規定,衛生行政部門可以依法對醫療糾紛進行調解。第三,司法訴訟。醫療事故引發的醫療糾紛與非醫療事故引發的醫療糾紛的法律適用是不盡相同的,前者需適用《醫療事故處理條例》,而後者則應依照民法通則及相關司法解釋予以裁判。案例中,張某找到醫院協商,但是沒有達成一致意見,所以,張某可以申請行政部門調解或者向法院提起訴訟。
法律依據
《醫療事故處理條例》
第三十七條發生醫療事故爭議,當事人申請衛生行政部門處理的,應當提出書面申請。申請書應當載明申請人的基本情況、有關事實、具體請求及理由等。
當事人自知道或者應當知道其身體健康受到損害之日起1年內,可以向衛生行政部門提出醫療事故爭議處理申請。
第四十六條發生醫療事故的賠償等民事責任爭議,醫患雙方可以協商解決;不願意協商或者協商不成的,當事人可以向衛生行政部門提出調解申請,也可以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民事訴訟。
第四十七條雙方當事人協商解決醫療事故的賠償等民事責任爭議的,應當製作協議書。協議書應當載明雙方當事人的基本情況和醫療事故的原因、雙方當事人共同認定的醫療事故等級以及協商確定的賠償數額等,並由雙方當事人在協議書上簽名。
特別提醒
醫療糾紛解決的方式有多種,既可以通過自行協商的方式解決,也可以由衛生行政部門調解解決,還可以向法院提起訴訟,請求法院裁判解決。
6. 解決醫患糾紛的途徑主要有哪些
患者在診病時認為醫療單位應承擔責任而與醫療單位存在分歧的,目前主要有三種解決糾紛的基本途徑:與醫療單位協商並簽訂協議、申請衛生行政管理機關處理、到人民法院提起訴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