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投訴糾紛 > 醫患糾紛的數據

醫患糾紛的數據

發布時間:2020-12-09 07:11:36

A. 醫患糾紛存在的問題是什麼,怎麼解決

醫患糾紛是醫患雙方之間發生的權益爭議,其性質由醫患關系的法律性質所決定。醫患關系是在醫院為患者提供的醫科技術專業性服務活動中形成的、醫療機構與患者及其親屬之間因診療護理行為而產生的權利義務關系,具有雙務和有償特徵且屬於醫療服務合同性質的民事法律關系。

(1)醫療服務關系具有一般合同的特徵。一是醫患雙方地位的平等性。患者對醫療機構具有選擇權,不受任何單位和他人干預(享受公費的,就醫單位受到一定限制),雙方不存在行政上的隸屬關系。二是醫患雙方意思表示的一致性。患者選擇醫療機構,以先行掛號的行為作出希望醫院同意其治療的意思表示,相當於要約;醫療機構接納患者並同意為其治療,相當於承諾。三是權利義務的對等性。醫方有向患者收取醫療費的權利,也有依職業道德及自身技術力量給病員診斷、施療、護理的義務;患者有要求醫院按一般操作規程給予治療的權利和給付醫療費的義務。

(2)醫療服務合同又有其獨特性。一是生命健康權的依賴性明顯。由於醫療機構是特殊服務機構,患者到醫院求醫,作什麼檢查或用什麼葯均由醫生決定。其作用的客體是病員的生命健康權,是一種人身權利。二是風險性較強。在醫療過程中因病體的差異、醫療過程的可變性和復雜性,使醫療行為又具有風險性和探索性。三是合同自由受到限制。在醫患雙方關系中,患者是弱勢群體,由於醫療過程中的可變性因素的限制,患方對於合同條款只有整體接受或拒絕的權利,使得合同自由受限。

由於醫患關系的這種特殊性,學術界對於醫療事故的性質存在不同認識。概括起來主要有兩種:第一種認為醫療事故是合同違約的民事責任。理由是患者與醫院是一種醫療服務關系,患者到醫療機構就醫所產生的是一種事實上的合同關系。患者享有及時、正確得到醫治的權利,負有支付醫療費的義務;醫療機構享有收取醫療費的權利,負有及時、正確地為患者醫治的義務。從醫療服務合同的角度分析,醫院一方的醫療行為造成人身損害事故的,屬於違約行為,應承擔違約責任。第二種認為醫療損害賠償是雙重屬性的民事責任。理由是醫療行為所損害的權利是人身權這種絕對權,不僅可以發生在合同的履行過程中,也可以發生在合同訂立的過程中,如因對急、重、危病人拒絕治療等。由於發生醫療過失並造成患者人身損害的法律事實,在法律上同時構成了一般意義上的侵權和醫療合同的違約。醫患之間的醫患關系具有雙重屬性,是一種請求權的競合。受害人不能同時兼有兩項請求權,也不能就兩項請求權選擇,只能以民法通則的規定為依據,行使侵權損害賠償請求權。

我們認為,如果從醫療過失行為侵害公民健康權、生命權的角度分析,醫療事故是一種侵權行為,應承擔侵權責任。理由有兩點:一是《條例》將醫療事故的民事責任性質確定為侵權責任。《條例》第2條明確規定:「醫療事故是指醫療機構及其醫務人員在醫療活動中,違反醫療衛生管理法律、行政法規、部門規章和診療護理規范、常規,過失造成患者人身損害的事故。」可見,《條例》強調「過失」在醫療事故構成要件中的重要性,體現了我國侵權行為法將過錯責任原則作為最基本歸責原則的精神。二是《條例》將精神損害賠償納入了賠償范圍。《條例》在醫療事故賠償范圍中明確規定了「精神損害撫慰金」,即精神損害賠償。依據合同法規定,違約責任的歸責原則為無過錯責任原則,我國立法和司法均未承認違約責任中包含有精神損害賠償。從這些規定不難看出,醫療損害賠償民事責任的性質應為侵權責任,其歸責原則為過錯責任原則。

二、非醫療事故損害賠償及其類型

醫療行為對患者造成損害但不構成醫療事故的,稱為非事故性醫療損害。從審判實踐看,這種非事故性醫療損害大致有以下幾種類型:

(1)醫療過程中的故意行為。根據《條例》規定,醫療事故只能是過失行為,故意行為造成的患者人身損害不構成醫療事故。從醫務人員的職務角度來說,患者到醫療機構就醫,是與醫療機構形成的一種醫療服務合同關系,醫務人員的行為應當是一種職務行為,故醫療機構應對其工作人員在行使職務過程中給患者造成的損害承擔責任。也就是說,醫務人員故意給患者造成人身損害的,雖不構成醫療事故,但醫療機構並不能免責。醫務人員故意行為造成患者人身損害的顯然是一種違法行為,醫務人員應當對其行為負責;構成刑事上的傷害或故意殺人的,還應當承擔刑事責任

B. 醫患糾紛

顳下頜關節韌帶薄弱容易脫位的,只需要手法復位就行了。有些人天生就容易脫位,笑著笑著下巴就合不攏了,一端就上去了。如果是打麻醉打得嘴巴麻,過兩天就好了,醫生會有交代的啦,吃什麼不吃什麼。至於操作前的溝通,這個就不知道了。我猜樓主你已經好了現在。都過了兩天了。

C. 如何處理醫患糾紛

參考借鑒:
近年來,醫患糾紛已成為我國社會關注的熱點。其實,醫患糾紛是一個世界性問題:不僅中國等發展中國家有,日、美等發達國家同樣有。好在許多國家在如何科學處置醫患糾紛方面已先走了一步,獲取的經驗或教訓都可供我們借鑒。
加大對醫院和醫生的監督。
在日本政府的指導下,中央級和地方級的醫療評估機構紛紛誕生,一般每過一年就由民眾、官員和獨立專家對所有醫院和在職醫生 進行綜合評分,對評估合格者發給合格證書,對不合格者則提出各種不同級別的警告,並在網上或向媒體公示。由此,患者和家屬在看病、住院之前,對哪個醫院哪個醫生值得信任心裡基本有數,從而能方便、准確地做出理性選擇,相反那些常常「犯事」的醫院和醫生便少有人問津。那些職業道德操守或醫術較差的醫院和醫生,無異於處於被敲掉飯碗的危機中。
從事故吸取教訓。
為了讓醫院、醫生通過事故總結經驗吸取教訓,日本厚生勞動省建立了醫療事故資料庫,成立了由醫生、律師、民間組織代表參加的醫療事故研討會,著重查明事故原因,並舉一反三,論證今後如何預防類似事故再次發生。而隨著醫療事故的明顯減少,醫患糾紛自然也隨之大大減少。
要求醫院給醫生購買「事故保險」。
在政府的監督下,院方大多已為醫生購買了「事故保險」,於是大多數中、小糾紛便可望通過保險公司就獲得解決,避免了發展為更大的醫患矛盾。
通過法律手段協調醫患關系。
按相關法規規定,在發生醫療事故後,醫院不分大小都須向政府有關部門報告,然後由政府作為「中間人」出面向病人家屬作出匯報。要是確認是院方的失誤,醫院必須做出真誠道歉,並在經濟上給予盡可能多的補償,做到盡量以和解方式解決糾紛。如果醫患雙方對責任承擔發生爭議並長期難以實現「共識」,那麼也可訴諸法律。值得一提的是,日本政府加緊建立了相關制度,幫助那些在醫療訴訟中處於相對劣勢的患者和家屬。
厚生勞動省在近期計劃建立一個新的補償機制,對醫療事故中受害方的患者家屬推行「無過失補償制」,即無論醫院是否存在醫療過失,受害患者家屬都可以獲得一定的補償,其金額大小則由第三方經認真考評後決定。
努力縮短訴訟案審理時間。
由於醫療事故訴訟案往往比較復雜,處理、解決起來常常頗為耗費時日,因此許多案例被戲稱為「馬拉松訴訟案」。如在1996年,平均每個案件的審理時間長達37個月。由於遲遲得不到合理處置,醫患矛盾常常又被人為地進一步激化。但在政府、醫院和法院的共同努力下,到了2006年,個案的平均審理時間已縮短為25.1個月,而到了今年,則已「提速」為僅僅16個月了。
同時,日本全國醫療訴訟案的和解率也在與年俱增,據悉在最近15年間提升了40%,這也為創造日本式的「和諧社會」作出了貢獻。
俄羅斯:
堅持
「法律優先」
與許多國家解決醫患糾紛時採取「調解優先」不同,俄羅斯果斷地將「調解」晾在一邊,而採取「法律優先」。這就是說,優先選擇通過法律手段來解決矛盾。
如果患方認定自己的健康或生命受到了醫療事故的侵害,他們便可向相關醫院、醫院的上一級領導部門、當地司法機關和醫保機構提出索賠要求。
俄羅斯多項法律(比西方國家還多)都貫穿了一條鐵定原則:公民健康第一。患者不論民族、性別、經濟狀況、文化背景,其保護自己健康的權益都被視作神聖不可侵犯,並在多部法律中都得到方方面面的全力保護。
據悉,患者或其家屬能使用的法律武器包括俄羅斯行政違法法典、消費者權益保護法、民法、刑法、民事和刑事訴訟法、醫學司法鑒定法,等等。
不過,俄羅斯法律在大力維護患方權益的同時,對醫方造成的醫療事故也「具體問題具體分析」,而不是「一棍子打死」。
俄羅斯的相關法典將醫療事故分為兩大類:第一類是醫務人員「無意」造成的,往往由醫務人員的技術水平較低和醫療機構設備條件有限引起,也有的與疾患本身的復雜性和不可預知性有關;第二類則是醫務人員「有意」引起的,其中包括玩忽職守、粗心大意甚至蓄意犯法。法院對這兩類事故的責任人處罰不一,患者得到的賠償也有較大差別。
在司法機構的監督下,涉案醫院在接到患方的書面索賠要求後,須在30天內作出書面答復,答復內容包括:是否認同患方的指控,根據行政違法法典和醫院條例是否對相關醫務人員作紀律處分,是否賠償,賠償金的數額、方式和期限,哪些索賠要求不能同意,原因又是什麼,等等。如果患方不同意醫院的處理決定,則可以進一步向法院提出民事訴訟,並提交相關證據。

D. 醫患關系糾紛中真真的屬於醫療事故的有多少

來源於抄健康報網的消息。
記者2009年7月1日從北京醫學會獲悉,北京市醫療糾紛案件逐年上升,但醫療事故率由2006年的45.52%降至2008年的32.09%。與會專家分析,由於規避行政處罰和賠償金標准不同等原因,北京醫療事故鑒定出現邊緣化傾向,將不利於維護醫患雙方的合法權益,也不利於醫院醫療質量及醫務人員技術水平的提高。
據北京醫學會醫療事故鑒定辦公室主任庄立君介紹,由於醫療技術發展和門急診量不斷加大,發生醫療糾紛的幾率也相應上升,但醫療事故率卻呈下降趨勢。據統計,2006年北京市醫療事故率達45.52%,2007年為35.77%,2008年年底降至32.09%。庄立君稱,由於專家庫非常龐大,對醫療事故概念的把握也有分歧,全國醫療事故率差別很大,一些地區醫療事故率高達70%左右,而有些地區事故率不足10%。

E. 醫患糾紛的賠償標准一般是多少

你好,醫患糾紛一直受到人們的關注。醫患之間如果產生矛盾,首先可以由醫院進行協商解決,如果雙方不願意協商的,當事人可以向法院提出訴訟。法院會根據該醫療糾紛的鑒定結果進行裁決,決定醫院是否有賠償責任。如果確實是醫院方面的責任,患者會獲得一定的賠償。下面我們來了解一下醫患事故糾紛的賠償標准。

一、醫療費:按照醫療事故對患者造成的人身損害進行治療所發生的醫療費用計算,憑據支付,但不包括原發病醫療費用。結案後確實需要繼續治療的,按照基本醫療費用支付。

二、誤工費:患者有固定收入的,按照本人因誤工減少的固定收入計算,對收入高於醫療事故發生地上一年度職工年平均工資3倍以上的,按照3倍計算;無固定收入的,按照醫療事故發生地上一年度職工年平均工資計算。

三、住院伙食補助費:按照醫療事故發生地國家機關一般工作人員的出差伙食補助標准計算。

四、陪護費:患者住院期間需要專人陪護的,按照醫療事故發生地上一年度職工年平均工資計算。

五、殘疾生活補助費:根據傷殘等級,按照醫療事故發生地居民年平均生活費計算,自定殘之月起最長賠償30年;但是,60周歲以上的,不超過15年;70周歲以上的,不超過5年。

六、殘疾用具費:因殘疾需要配置補償功能器具的,憑醫療機構證明,按照普及型器具的費用計算。

七、喪葬費:按照醫療事故發生地規定的喪葬費補助標准計算。

八、被扶養人生活費:以死者生前或者殘疾者喪失勞動能力前實際扶養且沒有勞動能力的人為限,按照其戶籍所在地或者居所地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標准計算。對不滿16周歲的,扶養到16周歲。對年滿16周歲但無勞動能力的,扶養20年;但是,60周歲以上的,不超過15年;70周歲以上的,不超過5年。

九、交通費:按照患者實際必需的交通費用計算,憑據支付。

十、住宿費:按照醫療事故發生地國家機關一般工作人員的出差住宿補助標准計算,憑據支付。

十一、精神損害撫慰金:按照醫療事故發生地居民年平均生活費計算。造成患者死亡的,賠償年限最長不超過6年;造成患者殘疾的,賠償年限最長不超過3年。

還包括了患者家屬的陪護費、患者的誤工費用等等。一般來說,如果醫患糾紛鬧上法庭,由於法庭工作人員無法直觀判斷該起事故中究竟是否應由醫院方面負責任,所以會需要專業的機構對該醫療糾紛進行鑒定,根據鑒定結果判斷雙方的責任。

網頁鏈接

F. 誰給一份醫院處理醫療糾紛情況的數據給我呀

只能在期刊論文里找找.
在數據信息平台也許也可以申請的,最好還是給錢買.

閱讀全文

與醫患糾紛的數據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衛生院公共衛生服務考核結果 瀏覽:693
專利權的內容有哪幾項 瀏覽:750
學校矛盾糾紛排查表 瀏覽:294
內地音樂版權 瀏覽:208
公共衛生服務今後工作計劃 瀏覽:457
公共衛生服務考核小組 瀏覽:872
疫情里的科研成果 瀏覽:519
工商局愛國衛生月及健康教育宣傳月活動總結 瀏覽:942
三興商標織造有限公司 瀏覽:657
加強和改進公共服務實施方案 瀏覽:991
迷你世界創造熔岩號角 瀏覽:479
愛奇藝激活碼有效期 瀏覽:507
醫療糾紛官司南方周末 瀏覽:855
公共服務類大樓的物業管理方案 瀏覽:284
電影版權買賣合同範本 瀏覽:167
口罩在商標注冊屬於哪個類目 瀏覽:256
基本公共衛生服務質控小結 瀏覽:668
數字版權的權源 瀏覽:565
駐馬店置地弘潤山轉讓 瀏覽:146
穂康投訴 瀏覽:1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