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投訴糾紛 > 處理行政糾紛

處理行政糾紛

發布時間:2020-12-09 03:56:04

⑴ 規定,不同行政區域之間發生水事糾紛的,應當怎樣處理

水事糾紛是抄指因水資襲源配置,使用過程中發生的糾紛。《水法》規定,不同行政區域之間發生水事糾紛的,應當協商處理,協商不成的,由上一級人民政府裁決,有關各方必須遵照執行。單位之間、個人之間、單位與個人之間發生的水事糾紛,應當協商解決;當事人不願協商或者協商不成的,可以申請縣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或者其授權的部門調解,也可以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民事訴訟。對水事糾紛,在未解決前,當事人不得單方面改變現狀。

⑵ 行政部門處理問題讓有糾紛的下屬單位來處理對嗎

單位之間的爭議,由縣級以上人民政府處理;

個人之間、個人與單位之間的爭議,由鄉級人民政府或者縣級以上人民政府處理。

當事人對有關人民政府的處理決定不服的,可以自接到處理決定通知之日起三十日內,向人民法院起訴。

在土地所有權和使用權爭議解決前,任何一方不得改變土地利用現狀。

《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管理法》

第十六條規定、土地所有權和使用權爭議,由當事人協商解決;協商不成的,由人民政府處理。 單位之間的爭議,由縣級以上人民政府處理;個人之間、個人與單位之間的爭議,由鄉級人民政府或者縣級以上人民政府處理。

當事人對有關人民政府的處理決定不服的,可以自接到處理決定通知之日起三十日內,向人民法院起訴。 在土地所有權和使用權爭議解決前,任何一方不得改變土地利用現狀。

(2)處理行政糾紛擴展閱讀:

土地糾紛按其爭議的內容不同,可分為三類:

一、無書面土地流轉合同的糾紛案件

按照《農村土地承包法》第37條規定,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當事人雙方應當簽訂書面合同。但現實中,承包土地流轉很少簽訂書面合同,雙方當事人大多以口頭約定形式轉包、出租、互換或代耕土地。

在這種情況下,一方當事人要求收回轉包、出租、互換或代耕的土地,就涉及口頭約定該如何認定的問題。對此,實踐中有不同的認識,有的認為雙方當事人未依法簽訂書面合同,其轉包、出租、互換或代耕關系依法不成立或應認定口頭約定無效。

如果雙方當事人對當初的口頭約定不持異議,且轉包、出租、互換或代耕事實已實際發生,則雙方土地流轉關系即告成立,只要土地流轉是雙方當事人真實意思表示,且不損害他人利益,其口頭約定應當認定為合法有效。

二、土地流轉未報備案的糾紛案件

《農村土地承包法》第37條規定,採取轉包、出租、互換或者其他方式流轉土地承包經營權的,應當報發包方備案。但現實中,由於農村土地承包人法律知識相對欠缺,加之受農村習慣的影響,農村承包土地流轉往往未報發包方備案。

根據《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涉及農村土地承包糾紛案件適用法律問題的解釋》第13條、14條的規定,採取轉讓方式流轉土地承包經營權,未經發包方同意的,轉讓合同無效。

三、土地互換期限約定不明的糾紛案件

在農村承包土地流轉糾紛中,土地流轉未約定期限案件的處理,因其流轉的方式不同,具體合同期限的認定也有兩種不同的處理方式。

其一,承包土地採取轉包、出租或代耕方式流轉未約定流轉期限的,實踐中爭議較小,根據《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涉及農村土地承包糾紛案件適用法律問題的解釋》第17條的規定,可參照《合同法》第232條規定處理。

其二,承包土地採取互換方式流轉未約定流轉期限的,解釋未作相應規定,實踐中對此有不同的認識:有的認為,也應按《合同法》第232條的規定處理,即當事人可以隨時要求解除合同

⑶ 不服從行政機關對民事糾紛作出的調節或其他處理,其解決途徑是

b.c
行政調解沒有法律效力,行政裁決有,行政仲裁的法律效力最強,對行政裁決不服的,還可以向法院提起訴訟。
行政復議法把行政機關對民事糾紛作出的調節和裁決排除在申請復議的范圍之外。

⑷ 環境糾紛行政處理的概念和特徵是什麼

依照中國《環境保護法》第41條第二款的規定,「賠償責任和賠償金額的糾紛,可以根據當事人的請求,由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或者其他依照法律規定行使環境監督管理權的部門處理;當事人對處理決定不服的,可以向人民法院起訴。當事人也可以直接向人民法院起訴」。
此外在中國其他環境污染防治立法中也都有類似的規定。就中國國家行政機關所具有的行政處理權力的性質分析,國家行政機關處理平等主體間民事糾紛的主要方式應當有行政裁決(administrati veverdict)和行政調解(administrative intercession)這兩種。以下本書將分別論述。
1.關於環境污染糾紛的行政裁決
環境污染糾紛的行政裁決,是指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或者其他依照法律規定行使環境監督管理權的部門(以下簡稱「環境污染處理機關」)依照有關法律法規規定的程序和方法,運用行政權力,對當事人因環境污染所引起的賠償責任和賠償金額糾紛作出具有法律效力的行政決定的處理方式。
由於目前在中國環境保護基本法以及環境污染防治立法中,多數均未明確規定行政機關到底應當按照什麼方式處理環境污染糾紛,因此一般認為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可以依法行使行政裁決權來處理環境污染糾紛。
行政裁決屬於國家行政機關作出的具體行政行為(concrete administrative act) ,環境行政裁決程序必須依法經當事人申請選擇才能進行。因此為了保障行政行為的合法性,環境行政裁決必須依法受到法律或者司法機關的監督。若當事人對環境行政裁決不服的,可以依照《行政訴訟法》規定的程序向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訴訟 。

2.關於環境污染糾紛的行政調解
環境污染糾紛的行政調解,是指環境污染處理機關依照有關法律法規規定的程序和方法,以第三人的身份,居間對當事人因環境污染所引起的賠償責任和賠償金額糾紛進行調解,並作出不具有法律效力的行政調解書(reconciliation agreement)的處理方式。
目前,在環境污染糾紛處理的實踐上,由於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害怕因發動行政裁決權力處理環境污染糾紛而成為「被告」,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一般均將「行政處理」作「行政調解」解釋。上級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也要求下級機關在處理環境污染糾紛時以第三人的身份出現。
1991年11月26日,針對《環境保護法》第41條第二款規定的「處理」性質不明、實踐中爭議很大(如不服處理時到底應當依照行政還是民事訴訟程序提起訴訟)的問題,國家環境保護局向全國人大法律工作委員會發出了「關於如何正確理解和執行《環境保護法》第41條第二款的請示」。1992年1月31日,全國人大法律工作委員會辦公廳作出答復,稱同意國家環境保護局的意見。即「因環境污染損害引起的賠償責任和賠償金額的糾紛屬於民事糾紛,……當事人不服的,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民事訴訟,……不能以作出處理決定的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為被告提起行政訴訟」。但是,該答復並未否認行政裁決也屬於行政處理的一種形式。而現實中這種處理的方式也呈現出多樣化,在具體實踐上有作出行政調解處理的、也有作出行政裁決處理的。在訴訟方面,人民法院在受理案件時則按照是調解處理還是裁決處理而決定具體訴訟的程序。
但是,新的立法傾向已經表明,環境污染防治立法已經開始在立法上將性質不明的「行政處理」改變為「調解處理」的字樣。例如,1995年頒布的《固體廢物污染環境防治法》在第71條第二款規定:「賠償責任和賠償金額的糾紛,可以根據當事人的請求,由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或者其他固體廢物污染環境防治工作的監督管理部門調解處理;調解不成的,當事人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當事人也可以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

⑸ 跨行政區域的水污染糾紛應當如何處理

跨行政區域大到一個流域,涉及幾個省,小到一個水庫,一兩個鄉,跨行政區域專的水污染糾紛主要有:飲用水屬源的污染糾紛、養殖漁業方面的污染糾紛、農業方面的污水灌溉引起的糾紛。
由於水污染糾紛的跨行政區域的特點,加之又關系人體健康,這些糾紛往往比較復雜,因此水污染防治法規定,跨行政區域的水污染糾紛採取協商、協調解決的辦法。具體地說,跨行政區域的水污染糾紛,由有關地方人民政府協商解決,或者由共同的上級人民政府協調解決。「有關地方人民政府」是指水污染涉及的行政區的人民政府,一般為江河、湖泊、水庫等的上、下游、左右岸的兩個或兩個以上人民政府。不同行政區的人民政府在解決跨行政區域的水污染糾紛時,應堅持平等協商的原則,當事人各方依法自覺自願地達成協議;如難以協商解決的,可以由各方所在地人民政府的共同上級人民政府,而不是各自的上級人民政府協調解決,作出決定,有關各方必須執行。

⑹ 不服行政機關對民事糾紛作出的調解或者其他處理,依法申請仲裁或者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

不矛盾,行政復議是行政機關內部的監督和糾錯程序,而行政訴訟則是司法機關對行政機關進行有效監督的程序。
p.s.有四類案件是要先行政處理才能訴訟的,具體的記不全了,如果有這類的需要再補充吧。

⑺ 行政處分和民事糾紛的處理是具體行政行為嗎

所謂的「民事糾紛」屬於行政,也就是屬於民事案件可以調解,仲裁,訴訟等形式。有關「刑事案件」里的糾紛就不屬於糾紛了,刑事案件就是當事人觸犯了刑法,要承擔刑事責任的,需要法院開庭判決,不容調解。

⑻ 處理行政糾紛的方式

該題沒有正確選項。
如果不是法律出版社的資料,出現錯誤是可以理解的:)內

【選項分析容】:
「行政處分」和「行政處罰」是單一行政行為(兩方關系),不是處理行政糾紛(三方關系)的方式;
「行政仲裁」解決的是平等主體的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之間發生的合同糾紛和其他財產權益糾紛,不包括行政糾紛。
「法院判決」這一用法太不專業,一般直接稱「行政訴訟」(除此之外什麼方式還能審判行政案件?!),所以D是重復多餘的。

正確答案應該是行政復議(兩大爭議解決機制之一),不過選項中沒有。這個資料的編者太惡搞了~

⑼ 行政合同糾紛解決途徑

任何一種違約行為都可能引起合同糾紛。對於合同糾紛,當事人可以通過下列途徑解決:和解、調解、仲裁、訴訟。

1.和解。和解是由爭議各方根據合同約定的違約責任和各方實際情況,自行協商而不需通過司法程序解決糾紛的方式。和解是糾紛常見的解決方式。但由於和解協議缺乏的法律約束力,有些人可能會出爾反爾,使和解結果成為一紙空文,延誤了糾紛的有效解決。

2.調解。調解是由爭議各方選擇信任的第三方居中,就合同爭議進行調解處理。調解通常是以各方互諒互讓為原則進行。此方法解決糾紛的可能性較和解大一些,但由於調解協議與和解協議一樣不具有強制性效力,也使得糾紛的解決難盡人意。

3.仲裁。仲裁指爭議各方根據合同中的仲裁條款或者糾紛發生以後達成的仲裁協議,將爭議提交法定的仲裁機構,由仲裁機構依據仲裁規則居間進行居中調解,依法做出裁定的方式。當事人不願和解、調解或者和解、調解不成的,可以根據仲裁協議向仲裁機構申請仲裁。並可根據生效的仲裁協議申請強制執行。

4.訴訟。訴訟是解決合同爭議的最後方式。是指人民法院根據爭議雙方的請求、事實和法律,依法做出裁判,藉此解決爭議的方式。當事人沒有訂立仲裁協議或者仲裁協議無效的,可以向人民法院起訴。

⑽ 對於行政機關對民事糾紛的仲裁、調解等處理行為不服的,

對於行政機關對民事糾紛的仲裁、調解等處理行為不服的,可以直接向人民法院行政訴訟。
民事糾紛的仲裁、調解等處理行為,不是行政處罰,不能申請復議。

閱讀全文

與處理行政糾紛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馬鞍山市麻將館 瀏覽:609
sm2證書 瀏覽:655
汽車銷售投訴比 瀏覽:951
成果用的手機 瀏覽:673
商標注冊授權委託書 瀏覽:825
蘇州市專利代理人薪資水平 瀏覽:527
工商局幾號發工資 瀏覽:836
認繳年限多久合適 瀏覽:57
哇米諾商標注冊詳情 瀏覽:243
江發明被搶劫 瀏覽:770
上海信利商標代理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810
蘇州注冊商標公司地址 瀏覽:54
在淘寶如何投訴賣家 瀏覽:439
利川有中國版權保護中心 瀏覽:821
汕頭市潮南區工商局 瀏覽:704
杭州麥下商標事務所有限公司 瀏覽:3
志誠商標公司上班 瀏覽:160
出租土地使用權的稅率 瀏覽:139
日本商標注冊多少錢 瀏覽:75
商標注冊證天貓 瀏覽:3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