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侵權的公平責任原則適用情形有哪些
1、一方有過錯,則適用過錯責任原則。法律沒有特別規定的,原則上適用過錯專責任。屬2、雙方均無過錯,為保護受害人,某些特殊侵權行為法律規定適用無過錯責任原則,比如狗咬人等。3、雙方均無過錯,法律又沒有規定適用無過錯責任原則的,則適用公平責任原則。這其實是法官自由裁量權的體現。
⑵ 如何正確理解與適用公平責任原則
公平責任原則的意思:當事人對造成的損害都沒有過錯,又不能適用無過錯責任原則要求行為人承擔賠償責任,而使受害人遭受的重大損害得不到補償,在顯失公平的情況下,由審判機關根據實際情況,依公平合理原則,判由雙方分擔損失。
公平責任原則的適用條件:
1、受害人無法得到賠償,損失巨大需要填補
只有在窮盡其他歸責原則受害人仍無法得到任何賠償的情況下,才能適用公平責任原則。這是公平責任適用的前提條件。
公平責任原則建立上損害由受害人自我負擔、加害人負擔為例外的理念之上。關注重點在於受害人損失的分擔。同時,對受害人損失巨大需要救濟的理解,不應僅僅著眼於損失的絕對額度,而應將損失額與受害人自身經濟狀況的對比適當體現出來。
2、行為人、受害人對損害結果均無過錯
行為人對損害發生應無過錯。無過錯包括構成要件中行為要件的缺失、違法性阻卻事由的具備、因果關系的不具備、過錯責任原則下不具有過錯等。
如果行為人有任何可歸責的情形,就喪失了適用公平責任的條件。無論在一般侵權行為中,還是在特殊侵權行為中,只要侵權責任不成立,就意味著行為人對於損害的發生沒有過錯,從而可能適用公平責任原則。
受害人對損害發生應無過錯。因自己過錯造成嚴重損害後果,不獨立自我承受損失,而尋求轉嫁給他人承擔的做法,是不合理與非正義的。對受害人沒有過錯應做廣義理解。即損害非因受害人自身因素導致,行為人的違法性阻卻事由、免責事由等與受害人無關。
3、行為人的行為與損害結果有因果關系
受害人損失嚴重只說明了分擔的必要性,卻尚不足以說明讓行為人而不是其他人分擔的原因。行為人分擔損失的緣由在於,的確是由他造成了受害人損失。無論哪種情況,行為人與受害人損失之間始終存在著事實上的因果關系。
因果關系的存在,構成了由行為人分擔損失的正當性基礎。需要注意的是,這種因果關系沒有侵權責任構成要件中因果關系證明那樣嚴格,具有「條件性」即可,不必要求「相當性」。
4、公平責任只適用於造成財產損失案件
公平責任原則中的財產損失既可以是因財產受到侵害而產生,也可以因人身權益受侵害而產生。這種損失只能是直接損失,間接損失、可得利益等皆不能獲得分擔。
這由公平責任類似於社會救濟的特性決定。精神損害賠償之所以不能適用公平責任,一方面在於其數額極不確定,另一方在於精神損害賠償的懲罰功能與撫慰功能都依靠於行為人行為的可歸責性。公平責任原則中行為人無過錯,無責任,自然不宜主張精神損害賠償。
(2)侵權法的公平責任原則擴展閱讀
平責任原則的適用方法
實際情況在行為人雖無過錯但卻從致害活動中獲益的場合,分擔一定損失將成為獲利的成本之一。損害事實包括損害發生的原因、損害行為的性質、損害程度、損害利益的性質、損害對受害人的實際影響等。其中,行為人與受害人的經濟負擔能力是最重要的考量因素。
⑶ 公平責任原則可否作為侵權責任法的歸責原則
侵權一般適用過錯和無過錯責任,公平責任作為原則,只有在具體規則不好用的情況下才會用到
⑷ 公平責任原則的具體情況
依民法通則的規定,以下幾種情況可以適用公平責任原則:
1、無民事行為能力人、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致人損害,監護人已盡監護責任的
無民事行為能力人、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致人損害的侵權責任,又稱法定代理人侵權責任。民法通則第133條規定:「無民事行為能力人、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造成他人損害的,由監護人承擔責任。監護人盡了監護責任的,可以適當減輕他的監護責任。」由此可知,確定法定代理人的侵權責任,適用兩個歸責原則:過錯推定原則和公平責任原則,前者為基本的歸責原則,後者則是補充性的歸責原則。即損害發生後,首先推定法定代理人主觀上存在過錯,若法定代理人不能證明自己無過錯,則應承擔賠償責任;若法定代理人證明其已盡到監護職責而沒有過錯,亦應承擔賠償責任,只是可以基於公平的考慮,適當減輕其責任。應當明確的是,依民法通則第132條第2款的規定,法定代理人侵權責任的承擔方式可能是完全責任,也可能是補充責任。即如果無民事行為能力人、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沒有個人財產,則完全由法定代理人承擔賠償配責任;如果無民事行為能力人、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有個人財產,則首先應從其財產中支付,不足部分由法定代理人支付。有的學者認為,民法通則第132條第2款的規定實際上確認了有財產的無民事行為能力人、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的公平責任。該款只是關於法定代理人侵權責任承擔方式的規定,而且從無民事行為能力人、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的財產中支付賠償費用,盡管有公平的考慮,但這只是在其與法定代理人之間,而非在加害人和受害人之間考慮公平。
實踐中往往存在著法定代理人的監護職責在時間上和空間上不確定,以致於認定法定代理人的過錯十分困難的情形。例如,三名幼女在放學回家途中做「摸瞎子」游戲時,一幼女將另一幼女撞到,造成其左臂肱骨上端骨折錯位,花費醫療費7000多元。本案發生於放學回家途中,學校和家長的責任處於不確定狀態,若認定學校一方或三名幼女的家長一方有過錯,則可能不利於對損害的公平承擔。因此對此類案件也可以適用公平責任原則。
另外,《最高人民法院關於貫徹執行<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通則>若干問題的意見(試行)》(以下簡稱司法解釋)第158條規定,「夫妻離婚後,未成年子女侵害他人權益的,同該子女共同生活的一方應當承擔民事責任;如果獨立承擔民事責任有困難的,可以責令未與該子女共同生活的一方共同承擔民事責任。」這一規定實際上確定了未與未成年子女共同生活的一方應承擔公平責任。
2、緊急避險造成損害,危險是由自然原因引起,且避險人採取的措施又無不當的
民法通則第129條規定:「因緊急避險造成損害的,由引起險情發生的人承擔民事責任。如果危險是由自然原因引起的,緊急避險人不承擔民事責任或者承擔適當的民事責任。」司法解釋第156條規定:「因緊急避險造成他人損失的,如果險情是由自然原因引起,行為人採取的措施又無不當,則行為人不承擔民事責任。受害人要求補償的,可以責令受益人適當補償。」
從以上規定可以看出,在緊急避險造成損害,危險是由自然原因引起,且避險人採取的措施又無不當的情形下,存在適用公平責任原則的兩種具體情況:其一,避險人為自己利益採取避險行為,即避險人與受益人為同一人;其二,避險人為第三人的利益採取避險行為,即受益人為第三人。在這兩種情況中,危險是由自然原因引起,且避險人採取的措施又無不當,避險人或受益人主觀上都不存在過錯,但如果依過錯責任使避險人或受益人完全免責,由受害人承擔全部損失,又顯失公平。因此,應由法官依據案件的實際情況,適用公平責任原則,以求保護受害人利益,實現公平。
3、行為人見義勇為而遭受損害的
司法解釋第142條規定:「為了維護國家、集體或者他人合法權益而使自己受到損害,在侵害人無力賠償或者沒有侵害人的情況下,如果侵害人提出請求的,人民法院可以根據受益人受益的多少,及其經濟狀況,責令受益人給予適當補償。」此種情形也屬公平責任原則的適用范圍。
4、堆放物品倒塌致人損害,當事人均無過錯的
司法解釋第155條規定:「因堆放物品倒塌造成他人損害的,如果當事人均無過錯,應當根據公平原則酌情處理。」堆放物的性質與民法通則第126條所說的「建築物上的擱置物、懸掛物」相似,確定堆放物品倒塌致人損害的民事責任時,應首先適用第126條所採的過錯推定原則,推定物品堆放人有過錯,如果物品堆放人證明其沒有過錯,即當事人均無過錯,而由受害人承擔全部損失又顯失公平的,則應適用公平責任原則來分擔責任。
5、當事人對造成損害均無過錯,但一方是在為對方的利益或共同利益進行活動的過程中受到損害的
司法解釋第157條規定:「當事人對造成損害均無過錯,但一方是在為對方的利益或共同利益進行活動的過程中受到損害的,可以責令對方或者受益人給予一定的經濟補償。」這條規定同樣體現了公平責任原則的要求。
以上五種情形屬於法律明文規定的,但由於社會生活的復雜多變,法律不可能窮盡社會生活中各種可適用公平責任原則的情形。比如,司機甲駕駛汽車在公路上正常行駛,車輪下崩出一塊碎石,擊中行人乙的左眼,致其左眼球玻璃損傷,視力下降。本案中,司機甲與行人乙均無過錯,但事實上又造成了較嚴重的損失,若完全由受害人承擔損失,明顯有違公平的理念,因此,應適用公平責任原則,由雙方分擔損失。公平責任原則的弊端-理論上的模糊性和實踐中的可能被濫用,要求對其予以明確限制;但矛盾的是,公平責任原則的長處又在於其靈活性,如果明確其適用不得超出法律規定的情形,就會使其失去活力,而無法滿足實踐的需要。因此,適用公平責任原則不能拘泥於法律明文規定的情形,只要法官通過審查,排除了適用過錯責任原則和無過錯責任原則的可能性,同時案件又符合適用公平責任原則的三個條件,就可以依據公平的理念予以判決。當然,公平責任原則的局限性是無法完全克服的,其前景正如有的學者所言:「從中國公平責任原則的本質和功能看,它承擔的是保險和社會保障制度的任務。隨著中國經濟的發展,保險業和社會保障制度將不斷完善,公平責任的適用范圍也將日趨縮小,最終可能會失去作為民事責任的一項獨立歸責原則的地位,而只體現為一種民事賠償標准,這是一種自然的回歸。」
⑸ 侵權責任公平原則如何適用
公平責任是一項適用彈性較大的規則,也是對我國侵權責任法歸責原專則體系的有力補充,它屬既能有效地保護當事人的合法利益,又能及時地解決侵權損害賠償糾紛,防止事態擴大和矛盾激化。公平責任的適用,賦予了法官一定的自由裁量權,使得他們可以根據案件的具體情況具體分析,公平公正、合情合理地作出評判,充分體現了司法實踐中所貫徹的原則性與靈活性相結合的原則。但哪些侵權案件可以適用公平責任,法律並無明文規定,
⑹ 我國合同法中有沒有規定公平責任原則
合同法裡面沒有公平原則,侵權法裡面才有。
一般來說,比如緊急避險,沒有第三人侵權,避險人依照公平原則適當補償;再比如樂於助人收到損害,公平原則給予補償;再比如無償幫工,公平原則給予補償。。。。
⑺ 我國侵權行為歸責原則主要有哪些
我國民法通則規定的侵權行為歸責原則有三種:
一、過錯責任原則
是指當事人的主觀專過錯是構成侵權屬行為的必備要件的歸責原則。過錯是行為人決定其行動的一種故意或過失的主觀心理狀態。
二、無過錯責任原則
指當事人實施了加害行為,盡管其主觀上無過錯,便根據法律規定(民通106條系3款)仍應承擔責任的歸責原則。
三、公平責任原則
指損害雙方的當事人均無過錯,但如不補償受害人的損失又顯失公平的,法院可根據具體情況和公平觀念,要求當事人分擔損害後果。
⑻ 公平責任原則
公平責任原則作為一種責任分配原則,其責任分配的依據既不是行為,也不是特定事故原因,而是一種抽象的價值理念—公平。
《民法總則》第六條規定:
民事主體從事民事活動,應當遵循公平原則,合理確定各方的權利和義務。
公平原則要求民事主體從事民事活動時要秉持公平理念,公正、平允、合理地確定各方的權利和義務,並依法承擔相應的民事責任。公平原則體現了民法促進社會公平正義的基本價值,對規范民事主體的行為發揮著重要作用。
民事活動具有相當的復雜性和多樣性,民法不可能對所有的民事關系毫無遺漏地進行規定,當民法沒有明確規定的情形出現時,可以運用公平原則作為判斷標准。
公平原則不僅僅是民事主體從事民事活動應當遵守的基本行為准則,也是人民法院審理民事糾紛應當遵守的基本裁判准則。
(8)侵權法的公平責任原則擴展閱讀:
適用公平責任原則的幾種情況:
1、無民事行為能力人、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致人損害,監護人已盡監護責任的。
2、緊急避險造成損害,危險是由自然原因引起,且避險人採取的措施又無不當的。
3、行為人見義勇為而遭受損害的。
4、堆放物品倒塌致人損害,當事人均無過錯的。
5、當事人對造成損害均無過錯,但一方是在為對方的利益或共同利益進行活動的過程中受到損害的。
⑼ 民法總則里的公平原則和侵權責任法里的公平原則有什麼區別,闡述自己的觀點
《民法總則》第六條 民事主體從事民事活動,應當遵循公平原則,合理確定各方的權利版和義務。
本條是權關於公平原則的規定。
公平原則要求民事主體從事民事活動時要秉持公平理念,公正、平允、合理地確定各方的權利和義務,並依法承擔相應的民事責任。公平原則體現了民法促進社會公平正義的基本價值,對規范民事主體的行為發揮著重要作用。
民事活動具有相當的復雜性和多樣性,民法不可能對所有的民事關系毫無遺漏地進行規定,當民法沒有明確規定的情形出現時,可以運用公平原則作為判斷標准。
公平原則不僅僅是民事主體從事民事活動應當遵守的基本行為准則,也是人民法院審理民事糾紛應當遵守的基本裁判准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