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國際民事法律沖突產生的原因是什麼及其解決方法
1、國際民事法律沖突就是對同一民事關系因所涉各國民事法律規定不同而發生的法律適用上的沖突,因此它就是國際私法上所講的法律沖突,即法律適用上的沖突。
2、國際民事法律沖突的產生是由下列原因共同作用的結果:一是各國民事法律制度互不相同。正是由於這種差別,對同一國際民事關系,往往因適用不同國家的法律而產生不同的結果,這便提出應適用何國法律來確定當事人的權利和義務問題。由此可見,各國民事法律制度不同是民事法律沖突產生的前提條件。二是各國之間存在正常的民事交往,結成大量的國際民事關系。各國之間正常的民事交往是民事法律沖突產生的客觀基礎。三是各國承認外國人在內國的民事法律地位。在實際生活中,凡在內國法不允許外國人享有某項民事權利時,也就不會出現外國人作為主體的民事法律關系,當然不會產生民事法律沖突。另一方面,如果外國人在內國居於凌駕內國人之上的特權地位,也無民事法律沖突可言。四是各國在一定條件下承認外國民事法律在內國的域外效力。一般來說,各國只在一定條件下承認外國民商法的域外效力。正是因為各國的相互承認,才產生了民事法律沖突。
3、國際民事法律沖突的解決辦法主要有兩種。第一,沖突法解決方法,這種方法就是通過制定國內或國際的沖突規范來確定各種不同性質的涉外民事法律關系應適用何國法律,從而解決民事法律沖突。依立法淵源的不同,它可分為國內沖突法解決方法,即各國通過制定自己的沖突法解決與本國有關的民事法律沖突和國際統一沖突法解決方法,即有關國家通過雙邊或多邊條約的形式制定統一的沖突法來解決國際民事法律沖突。由於沖突規范並不明確地直接規定當事人的權利和義務,所以被稱為間接的調整方法。它缺乏針對性、明確性和可預見性。第二,實體法調整方法,這種方法是指有關國家通過雙邊或多邊國際條約的方式,制定統一的實體法,以直接規定涉外民事關系當事人的權利義務關系,從而避免或消除法律沖突。由於適用統一實體法規范即避免了在國際民事交往中可能發生的法律沖突,因而是一種直接調整方法。從這個角度來講,它比沖突規范確實前進了一步。但實體法調整方法也有其自身的局限性,如其適用領域比較有限,在涉外婚姻和繼承領域,至今尚未制定出統一實體法,一個實體法公約只適用於某種法律關系的某些方面,在其他方面仍得適用沖突法的間接調整方法;適用的國家有限,即使在已經制定並適用統一實體法規范的那部分涉外民事領域,由於條約原則上僅約束當事國,因此沖突規范的間接調整方法仍有適用的餘地;最後,民事統一實體法多具有任意法的性質。
4、目前上述兩種調整方法各有其優勢與缺陷,在解決國際民事法律沖突上都是不可或缺的。
如果你有在國際上的知識產權糾紛,可以向國際知識產權仲裁組織提出上訴,但是回一定要自己收集好答證據,具體就是你認為侵權的廠家的信息與證據。要詳細越好,但是由於跨國審理時間會比較長,採取時間也會比較慢,需要有一定耐心和實踐經歷,這個組織的總部設在美國,不可以接受網上投訴,只能去現場接受申請投訴。
❸ 國際貿易爭端的解決途徑有哪些
一、友好協商爭議雙方通過友好協商,達成和解,這是解決爭議的最好途徑,但這種辦法有一定的局限性。
二、調解在爭議雙方自願的基礎上,由第三者出面從中調解。
實踐表明,這也是解決爭議的一種的途徑。
我國仲裁機構採取調解與仲裁相結合的辦法,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其具體做法是:結合仲裁的優勢和調解的長處,在仲裁程序開始之前或之後,仲裁庭可以在當事人自願的基礎上,對受理的爭議進行調解解決。
如調解不成功,仲裁庭仍按照仲裁規則的規定繼續進行仲裁,直到作出終局裁決。
三、仲裁爭議所涉及到的金額巨大或後果嚴重,雙方都不肯作出較大讓步,雖經長期反復協商、調解仍不能解決問題;或者一方態度不好,有意毀約,沒有解決問題的誠意,則只有採取仲裁。
仲裁是按仲裁程序,由仲裁員做裁判,對雙方爭議的事項作出裁決。
仲裁員的裁決是有約束力的。
如果敗訴方不執行裁決,勝訴方有權向法院申請強制執行。
法院可根據勝訴方的要求,出面強制敗訴方執行仲裁裁決。
四、訴訟向法院起訴,雙方當事人發生爭議後,通過協商和調解均不能解決,或爭議所涉及的金額巨大或後果嚴重,合同中又沒有簽訂仲裁條款,則雙方當事人的任何一方都可以向有管轄權的法院起訴,申請判決。
訴訟須按訴訟程序法,判決按實體法進行,一旦法院判決了結果,則必須執行。
❹ 國際貿易糾紛解決方式
我國法律對於解決涉外合同爭議的方式作出了原則性規定,即解決涉外經濟合同爭議可以採用四種方式:協商、調解、仲裁和訴訟。我國法律對解決合同爭議的規定與國際通行做法是一致的。作為一般法律原則,我國法律關於解決涉外合同爭議的規定,也適用於解決其他經濟糾紛。
一、友好協商
爭議雙方通過友好協商,達成和解,這是解決爭議的最好途徑,但這種辦法有一定的局限性。
二、調解
在爭議雙方自願的基礎上,由第三者出面從中調解。實踐表明,這也是解決爭議的一種的途徑。我國仲裁機構採取調解與仲裁相結合的辦法,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其具體做法是:結合仲裁的優勢和調解的長處,在仲裁程序開始之前或之後,仲裁庭可以在當事人自願的基礎上,對受理的爭議進行調解解決。如調解不成功,仲裁庭仍按照仲裁規則的規定繼續進行仲裁,直到作出終局裁決。
三、仲裁
仲裁是按仲裁程序,由仲裁員做裁判,對雙方爭議的事項作出裁決。仲裁員的裁決是有約束力的。如果敗訴方不執行裁決,勝訴方有權向法院申請強制執行。法院可根據勝訴方的要求,出面強制敗訴方執行仲裁裁決。
(一)仲裁的一裁終局特點
《仲裁法》第九條
仲裁實行一裁終局的制度。裁決作出後,當事人就同一糾紛再申請仲裁或者向人民法院起訴的,仲裁委員會或者人民法院不予受理。裁決被人民法院依法裁定撤銷或者不予執行的,當事人就該糾紛可以根據雙方重新達成的仲裁協議申請仲裁,也可以向人民法院起訴。
(二)仲裁條款的規定
《仲裁法》第十六條
仲裁協議包括合同中訂立的仲裁條款和以其他書面方式在糾紛發生前或者糾紛發生後達成的請求仲裁的協議。
第十八條
仲裁協議對仲裁事項或者仲裁委員會沒有約定或者約定不明確的,當事人可以補充協議;達不成補充協議的,仲裁協議無效。 第十九條
仲裁協議獨立存在,合同的變更、解除、終止或者無效,不影響仲裁協議的效力。
(三)仲裁機構的選擇
1、國內仲裁機構的選擇
中國國際經濟貿易仲裁委員會
成立於1956年4月。前身為「對外貿易仲裁會」及「對外經濟貿易仲裁委員會」,總部設在北京。上海及深圳設有分會。2000年,該委員會啟用了一個新名稱:中國國際商會仲裁院。CIETAC於2000年9月5日通過了新仲裁規則,並於同年10月1日正式實施。受案范圍目前為一切國內、國際仲裁。目前,該仲裁委員會受案數量居世界第一位。在國際上享有較高聲譽。
地方仲裁委員會
《仲裁法》第十條規定,
仲裁委員會可以在直轄市和省、自治區人民政府所在地的市設立,也可以根據需要在其他設區的市設立,不按行政區劃層層設立。仲裁委員會由前款規定的市的人民政府組織有關部門和商會統一組建。
2、國際仲裁機構的選擇
1)國際商會仲裁院
設立於1928年,總部在巴黎。為國際商會常設仲裁機構。該仲裁院為目前世界上提供國際經貿仲裁服務較多、具有重大影響的國際經濟仲裁機構。
2)解決投資爭議的國際中心(ICSID)
該機構專門為解決國家契約———國家與外國私人投資者簽訂的「特許協議」或「經濟開發協議」所產生的爭議問題而設。該中心為專門性國際組織,具有國際法人地位。ICSID與世界銀行關系密切。ICSID仲裁為完全自治的管轄體制,不受制於內國法律和內國法院。在該體制中,締約國對本國國民和另一締約國根據公約已同意交付仲裁的協議不得給予外交保護或提出國際要求。內國法院僅限於為ICSID裁決提供便利和給予司法協助。
3)瑞典斯德哥爾摩仲裁院
成立於1917年。為斯德哥爾摩商會內部機構,但在職能上獨立。瑞典中立國的地位,為其公平性提供了很好的保障,瑞典斯德哥爾摩仲裁院享有很好的國際聲譽。該院與中國國際經濟貿易仲裁委員會有業務聯系。中國對外經濟貿易促進委員會建議,我國當事人在選擇第三國仲裁機構時,可優先考慮該仲裁院。
4)美國仲裁協會
為美國主要的國際商事仲裁機構,於1926年設立,總部在紐約,在全國主要城市設有24家分會。為獨立的非營利性民間組織。該協會受理的案件多數為美國當事人與外國當事人之間的爭議。
5)香港國際仲裁中心
1985年設立,該中心為受限制擔保並按香港公司法的規定設立的民間非營利性公司。受理香港區內仲裁案件和國際商事仲裁案件。該中心無自己的國際商事仲裁規則。實踐中,依《聯合國國際貿易法委員會仲裁規則》進行操作。
6)英國倫敦國際仲裁院
成立於1892年,為英國最有國際影響的國際商事仲裁機構。由倫敦市政府、倫敦商會和女王特許仲裁協會共同組成的聯合委員會管理。
(四)仲裁適用法律的選擇
《合同法》第一百二十六條
涉外合同的當事人可以選擇處理合同爭議所適用的法律,但法律另有規定的除外。涉外合同的當事人沒有選擇的,適用與合同有最密切聯系的國家的法律。
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履行的中外合資經營企業合同、中外合作經營企業合同、中外合作勘探開發自然資源合同,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法律。
四、訴訟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23條「因合同糾紛提起的訴訟,由被告住所地或者合同履行地人民法院管轄」 向法院起訴,雙方當事人發生爭議後,通過協商和調解均不能解決,或爭議所涉及的金額巨大或後果嚴重,合同中又沒有簽訂仲裁條款,則雙方當事人的任何一方都可以向有管轄權的法院起訴,申請判決。訴訟須按訴訟程序法,判決按實體法進行,一旦法院判決了結果,則必須執行,沒有協調的餘地。
❺ 怎麼解決國際貿易糾紛,該適用哪國法律
關於解決國際貿易糾紛,該適用哪國法律的問題,一般會在簽訂國際貿易的合同中作出規定——如果發生爭議,則根據合同的約定行事。
❻ 我國面對國際貿易糾紛怎麼處理
當前的做法為:1.培養高校國際貿易專業人才在關於國際貿易條例與法規發面的知識版,幫組我國在面對國際貿易糾權紛時懂得利用國際貿易的法規與條例去維護自己的權益。2.與貿易合作夥伴建立友好貿易關系,避免國際貿易糾紛的產生。根本的解決辦法:1.我國貿易糾紛日益增多的根本原因是我國在國際貿易分工中處於極其不利的地位所導致的——貿易代加工國。2我國應該改變自己的經濟發展模式,不應該專注於勞動密集型產業,而是加大力度於高科技、資源節約型產業的發展,尤其是第三產業——服務業的提升,從而從根本上改變自己在國際貿易分工的地位,避免他國對自己的貿易傾銷的指責。
❼ 國際法院是否有效的解決國際糾紛
國際法院是解決各國國際糾紛的地方,主體是擁有獨立完整主權的國家。
國際間的糾紛最主要的解決方式是談判。按照主權獨立,國家免責的原則,國際法院(非刑事)的判決的執行力很低微,一定要各國承認並放棄國家免責原則。但現實很少有這樣的國家。
❽ 處理國際經濟糾紛要具備哪些能力
進行國際貿易素質教育,必須明確其素質結構,而確定國際貿易素質結構必須首先確立國際貿易專業的教育的目標。國際貿易素質教育的目標可概括為:培養既能滿足當前社會需要,又具有發展潛能的復合型國際貿易人才。具體來說,國際貿易人才應具備以下素質結構:一、思想政治素質國際貿易既是一項經濟活動,也是涉外活動的一部分。國際貿易從業人員,在對外交往的過程中,不僅要考慮經濟利益,而且要注意配合外交活動,認真貫徹我國的對外方針政策,堅持經濟利益與社會效益兼顧,出口創匯和利潤效益並重,堅持效益優先、兼顧公平原則,在履約中,注意重合同、守信用,注意保持良好的形象。二、專業素質1、專業理論知識要通曉我國的外貿政策和理論、國際市場、外貿規則與慣例、進出口交易程序與合同條款、國際承包和勞務合作等。另外,由於國際貿易的交易雙方處在不同的國家和地區,各國的政治制度、法律體系不同,文化背景互有差異,價值觀念也有所不同,因此要求國際貿易從業人員還要熟悉國際貿易法則,通曉國際經濟金融、政治法律、社會文化等情況。2、專業技能對外貿企業來說,國際貿易是與形形色色的外國人打交道,交易情況千差萬別,需要從業人員有豐富的經驗,很多國際貿易專業的學生,掌握了理論知識但缺乏實踐技能,而國際貿易專業的畢業生,絕大多數都要充實到外貿崗位上去,從事具體的進出口業務或者與之相關聯的其他工作,例如,報檢員、報關員、報驗員等。很多外貿企業,特別是新獲得進出口權的企業,希望在短期內能擴大本身的國際業務,所以在招聘時都首選技能型人才。這些企業在錄用人才的時候往往採用業務考核的方法,或者要求撰寫英文函電,或者要求說明信用證上存在的問題等等,而真正能通過這些業務挑戰的畢業生非常之少。事實證明,僅有文憑是不夠的,技能型人才日漸走俏。重實踐的從業資格證書的作用顯得越來越重要。這些從業資格證書包括:外銷員證、報關員證、國際商務師資格證、國際貨運代理員證等等。3、外語交際能力這一方面的能力是指利用外語這一語言工具,能夠及時有效地與外商進行溝通,包括書面交流(函電)和口頭表達(口語、談判)。不能只注重文憑(英語四級或六級證書),關鍵是學以致用。要做到說能張口就來,寫能規范得體。三、職業素質1、敬業精神從事國際貿易就意味著沒有固定的作息時間。筆者曾采訪過一家貿易公司的業務員,他們從事的是對美貿易,為了配合美國的作息時間,業務人員經常要晚上加班,因為晚上我方休息的時候正是美方工作的時候,有些事情緊急不能等到第二天處理,業務人員就必須犧牲自己的休息時間。甚至節假日的時候也不能休息。可以這么說,沒有高度的敬業精神是做不好國際貿易的。2、責任心一筆業務,從交易磋商開始,到簽訂合同直至合同履行完畢,這是一個比較長的過程。有時合同履行完了還不是業務的結束,可能過一段時間之後還要面臨索賠和理賠的問題,這就要求業務人員要有認真負責的態度,切實做好每一環節的工作,如果粗心大意,可能就會造成嚴重後果。譬如發貨後制單結匯,如果單據制錯了,可能就會少收匯或收不回外匯,給企業造成的損失是不可估量的。3、個人修養國際貿易是涉外活動,業務人員是企業對外的一個窗口,代表著企業形象,業務人員要加強自身的修養,克服自己的不良習慣,注意使自己的言談舉止符合國際禮儀。4、創新能力國際市場商戰不止,競爭激烈,要想在激烈的競爭中立於不敗之地,必須具有不斷創新的能力。要保持頭腦清醒、思維敏銳、反應迅速。要時時注意外貿工作的苗頭、動態、情況、問題,及時捕捉國際貿易信息、捕捉良好商機。要敢於創造新思維、探索新路子、開創新局面,從而在商場上出奇制勝。四、社會協作素質社會協作素質是指與群體內的部門和其它人員以及與社會的協調合作能力。在國際貿易中,交易雙方相距遙遠,在開展交易過程中包括許多中間環節,涉及面很廣,需要與很多部門打交道,因此,業務人員要有很強的溝通能力和協作能力,要善於同各色各樣的人打交道,善於優化人際關系,調動一切積極因素,優質、高效地從事外貿工作。五、身心素質國際貿易工作需要經常進行戶外工作,面對復雜多變的國際市場,心理壓力較大。所以,國際貿易應用型人才要保持良好的身體和心理素質。具有理智、沉著、坦誠、熱情、樂觀向上、富有朝氣、堅毅執著的品質;具有勇於和善於克服困難的意志品質;具有樂觀、健康的情緒;具有開闊的思路和競爭意識,勇於承受壓力,接受新生事物,能夠面對失敗;具有良好的衛生習慣和健康的體魄;具有良好的心理調節能力和自我鍛煉能力。
❾ 國際貿易糾紛解決的主要方式有哪幾種
國際社會中間國際貿易糾紛的解決,主要是通過協商賠款仲裁和起訴等等,這種方式應該是比較不錯的。
❿ 國際知識產權糾紛司法解決途徑的優缺點
國際知識產權糾紛解決的主要方法有協商、調解、行政處理、仲裁和訴訟五專種。協商是指雙方當事屬人在知識產權糾紛發生後,在自願互諒的基礎上,按照有關法律的規定,通過直接的協商和談判,自行達成和解協議,從而使糾紛得到解決的活動。調解是指知識產權糾紛發生後,經雙方當事人申請,由人民法院、仲裁機構或調解人從中協調,使雙方當事人在自願協商的基礎上,互作讓步,達成協議,從而使糾紛得到解決的活動。行政處理是指知識產權糾紛有關的當事人或者不特定第三人請求知識產權行政管理機關處理其知識產權糾紛或與知識產權有關的侵權等違法行為的活動。仲裁是指知識產權糾紛雙方當事人在自願基礎上達成協議,將糾紛提交仲裁機構審理,由仲裁機構做出對爭議雙方均有約束力的裁決的解決糾紛的制度。當事人可以根據仲裁裁決或調解書要求對方承擔責任或履行義務,也可請求人民法院強制執行。民事訴訟是指人民法院在知識產權糾紛雙方當事人的參與下審理和解決知識產權糾紛案件的訴訟活動。當事人可以請求人民法院做出要求對方承擔責任或履行義務的判決書或調解書,並可請求人民法院強制執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