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臨床護士如何避免護患糾紛
隨著社會的進步,病人運用法律武器維持自己的正當權益,已逐漸成為人們的共識,並逐漸成為社會關注的熱點。
然而護患糾紛的發生卻呈上升趨勢,如何提高服務質量,加強專業素質訓練,增進彼此溝通,優化護患關系,避免護理糾紛,將是未來實際工作中的重點內容[3]。那麼在醫療糾紛中認真分析護理工作過程產生的護患糾紛,對完善護理服務質量是十分有益的。
1 引發護患矛盾的常見原因
1.1 服務觀念落後,缺乏法律知識
現階段護患糾紛從數量、性質、處理途徑、結果等都發生了很大的變化。護患糾紛數量日益增多,內容也趨向復雜化[4]。有些護士不能轉變觀念,工作缺乏主動性和積極性,有些護理人員法制觀念淡薄,缺乏法律常識,存在僥幸心理,對醫院的規章制度視而不見,工作馬虎,平時不注重業務學習和知識更新,導致捲入護患糾紛。
1.2 主動服務意識不強
語言使用不當,患者的心理一般都很脆弱,一句安慰的話或者是無心的話都可能影響患者的情緒。言語、服務態度生硬,溝通不到位,對患者缺乏同情心,不理解患者的焦慮心情,當患者詢問病情時解釋不夠甚至極不耐煩,導致患者及家屬的反感,而產生糾紛[4]。
1.3 工作責任心不強
護理是一項瑣碎的工作,直接面對病人,如果工作稍有鬆懈或漫不經心,或談天說笑,都會引起病人和家屬的不滿意和懷疑。如有些護士工作繁忙時。容易產生焦慮和煩躁,當病人有疑問時,表現出不屑一顧的神情,致使病人和家屬的反感,在情緒上與護士對立[5]。有的護理人員不認真執行規章制度,醫療保護意識不強,對著病人隨便說話。執行醫囑不嚴格,對可疑醫囑不問清,沒有認真執行「三查七對」。只憑經驗、憑印象或帶僥幸心理匆忙行事,造成用錯葯、抽錯血標本等而導致糾紛。
1.4 病人的期望值與護理技術水平存在差異
有的病人對護理人員要求特別高,技術要過硬,操作要熟練。要求護士輸液要一針見血,不得失誤。但醫療護理不同消費服務,不可能達到白分百的效果。這樣的要求反而會給護士帶來更大的心理壓力,加大操作失敗的可能性。同時病人希望得到有關自己疾病的注意事項、飲食、用葯等方面的知識宣教,如果護士不能正確全面回答病人,解釋不到位,相關專業知識比較缺乏,會造成病人對護士的不信任,持懷疑態度,期望變失望,不能達到病人的要求。
1.5 病人保護意識增強
隨著法制建沒的發展,人們法律知識的普及,文化水平的提高,社會上普遍開展的保護消費者權益的活動,使病人牢固樹立了「病人是上帝」的准則,對醫療護理工作有一種戒備心理,對醫療護理活動中出現的問題或一些不理解的行為都希望有個說法,以求得心理上的平衡[6、7]。同時患者家屬希望醫生能盡快找出患者病因並能得到及時有效的救治,所以當患者病情治療效果不明顯,護理服務稍忽略一點,對醫生工作挑不出問題時,轉而對護士的工作產生不滿,容易發生護患沖突。
1.6 醫療費用加大病人經濟壓力
隨著醫學的不斷發達,新業務,新技術的不斷開展,各項檢查治療的增加,病人在經濟上承受很大壓力,醫保制度的實行也產生了利益的沖突,病人對收費相當敏感,住院常常需要復查,做各項檢查治療,這樣就會增加費用,病人常常會覺得是亂收費,沒有必要產生的費用。如果治療效果再不好,病程較長,不滿情緒就會向護理人員發泄出來。
2 護理人員避免護患沖突的措施
2.1 強化法制觀點及法制教育
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法律不僅保護病人的合法權利,也保護醫護人員的合法權利。護士應認真學習相關法律法規,預防醫療事故的發生。
2.2 提高服務意識,優化服務理念
護理人員在工作中應杜絕生硬態度,提供主動優質服務。給病人以全面的身心護理,尊重病人人格,信仰、習慣、愛好、價值觀、坦誠與病人溝通,對待病人如親人,從被動服務到主動服務。要充分理解這一點,然後在行動上自覺地做好份內工作,使病人在一個良好的氛圍下康復。維護病人的人格和尊嚴,不歧視任何病人,尤其注意對性病、艾滋病、老年和臨終病人、精神病人等特殊病人的尊重,要承認和理解病人的信仰、習慣、愛好、價值觀、合理的需求。不因病人經濟支付能力、地位、信仰等的差異而在服務上有所不同。讓病人了解和參與醫護的有關過程,承認和維護病人合理的知情權和自主選擇權。讓病人感覺到有護理人員的關心和愛護。
2.3 加強責任心,杜絕差錯事故
責任心是個體對個人行為及服務對象負責的一種自覺意識,是執行規章制度的保證。護士要加強責任心,針對性地對患者進行全面護理,以增強護理效果,提高護理質量[8]。護士在崗工作到位,精神飽滿,言行文明,主動熱情,對待病人認真仔細,細心,耐心,病人得到滿意的服務,這也是預防糾紛的手段。
2.4 建立良好護患關系
護士應及時與病人溝通,沒有溝通,護理人員就無法評估患者,無法收集有效的資料與信息,無法發現潛在的護患矛盾,必須掌握一定的溝通技巧。通過有效的溝通建立良好護患關系。特別是在各項操作護理前,都應給病人講解治療的目的,葯物的作用及注意事項,做好健康指導。使病人對自己的疾病,治療,有一個正確的認識和了解。掌握正確的服務方法,不僅會得到病人的配合,理解,和支持,而且使其得到安全感和信耐感。從而有助於化解矛盾,減少護患糾紛的發生。
2.5 加強管理工作
護理管理者必須樹立以人為本,以病人為中心的管理思想,使每個環節的管理達到服務到位的目標。有效的管理可以提高護理質量為患者創造良好的休養環境,使其身心在最佳狀態下接受治療和護理,是患者得到及時、正確治療的保證。
2.6 培養慎獨精神
慎獨是指一種道德境界,也是一種道德修養方法,它會使人們在無任何人監督的情況下,都能按道德的規范和范疇的要求行事[9]。轉變服務觀念,培養護士良好的職業道德,職業精神。護理活動是一種特殊的職業活動,常常需要獨自處理很多問題。對護士而言,慎獨的前提是堅定的信念和良心,是以自己的道德意識為約束力的。無論是在人前還是人後;無論領導在與不在;無論病人年長與年幼,昏迷與清醒,都能一如既往地按照操作規程與要求完成各項護理工作。否則,不能達到慎獨的境界,就會造成工作失誤,受到良心的譴責。因此,護士要按照自己的內心道德信念行動,任何情況下都要忠於職守,全心全意為病人服務。
臨床護士如何避免護患糾紛
總之,隨著社會的進步和維權意識的增強,現在的護患糾紛日益增多,為此,我們應針對產生護患糾紛的內外部因素,通過不斷地總結和探索,巧妙化解護患之間所發生的糾紛,給病人營造一個安全、舒適的修養環境。
B. 你是一位護士,如何傾聽病人的對護患糾紛得申訴
導致護患糾紛的常見原因
服務態度差、擅自離守、違反原則執行醫囑不當、護理措施不到位、護患溝通不到位、患者期望值越高、文化程度低等。
護患糾紛中護士的心理應激反應
擔心、害怕 當護理人員意識到由於是自己的失誤導致糾紛時,擔心患者及家屬採取過激行為傷害自己,害怕影響自己的聲譽及發展前途,面對糾紛束手無策,心神不寧。
精神不振、心情抑鬱 部分護理人員因缺乏良好心理素質及心理應激能力的培養,當糾紛發生後,郁悶壓抑、心灰意冷,在這個時候如果得不到領導、同事及家人的及時關懷和幫助,常感到壓力大、前途渺茫,可引起自控力減退、精神不集中,久而久之,易產生憂郁,導致一系列的疾病。
焦慮、緊張 發生差錯後,護士往往處於精神高度緊張狀態,思維混亂,心跳加速,常因不知如何處置而情緒不穩,難以繼續進行正常操作。
過度謹慎、逃避 部分護士尤其是有過糾紛者,面對稍微復雜、曾出現過糾紛的護理操作或格外挑剔的患者及家屬時,易過度謹慎,產生逃避心理或讓他人操作,久而久之,產生心理障礙,影響工作正常進行。
C. 正確護理糾紛的特點
1.普遍性 由於護理人員與患者的接觸最多最直接,護理工作伴隨患者入院、檢查、治療、手術直至出院的全過程,每一個環節的工作都有護理人員參與,在大多數醫療措施中醫師僅僅是醫療措施的啟動者,而護士才是真正的醫療措施執行者,患者每天打交道最多的是護理人員而不是醫師。另一方面,護理工作范圍涉及到患者醫療和非醫療的各個環節,甚至患者的生活、陪護、患者家屬的探視,都屬於護理管理范疇。因此,在患者診療、住院的全過程和諸環節中都可能產生矛盾和糾紛。
2.多樣性 由於護理工作比較煩瑣而細碎,護理糾紛表現出多樣性的特點。既可以是協助醫師的診療操作,也可以是獨立的護理技術操作;既可以是執行診療行為的技術護理,也可以是對患者的生活護理;既可以是病房管理行為,也可以是護理元素管理行為;既可以是與患者本人發生的糾紛,也可以是與患者的陪護人員及探視家屬的矛盾。無論是從糾紛的主體、糾紛的內容、糾紛的性質上看,都具有多樣性的特點。
3.及時性 醫療糾紛往往發生在事後,發生在醫療行為結束,患者出現不良後果或者患方對醫療結果不滿意,才引發醫療糾紛。與醫療糾紛不同,護理糾紛往往發生在護理操作和護理服務過程中,由於護理操作或者服務上的原因,引起患者或其家屬情緒反應,引發糾紛。比如護士在輸液操作過程中掛錯輸液瓶,將寫有其他床號或者患者姓名的輸液瓶掛到另一個患者輸液架上,被家屬發現,從而引發糾紛。
D. 如若遇到護患糾紛,患者不配合,怎麼處理
如遇遇到互換糾紛患者不配合怎麼處理?在醫護關系方面的話,如果出現糾紛的話,最好把他們雙方都平靜下來之後進行協商,如果患者不配合的話,那就要想辦法想方設法去重新找方法去解決。
E. 輸液室護士如何避免護患糾紛
目的 探討輸液室護患糾紛原因分析及防範措施.方法 對我院輸液室發生的39起護患糾紛的內原因分析容.結果 服務態度不妥,缺乏責任心,工作疏忽大意,操作技術欠熟練,執行查對制度不嚴格是發生護患糾紛的常見原因.結論 加強護患交流,重視人文關懷,提高業務水平,加強查對制度,增強法律意識,遵守法律法規,提高服務水平等是減少護患糾紛的關鍵.
F. 淺談如何有效降低護患糾紛的發生率
隨著科學的發展,社會的進步,人民群眾的法制觀念日益增強,利用法律武器保護自己的正當權益已逐漸成為人們的常識。因此,護理糾紛也日趨增多。 1 引起糾紛的原因 1.1 服務態度不到位 現在的護理糾紛往往是非技術方面的,而是產生於服務態度。護士由於各種原因冷落了病人,糾紛便會隨之而來。 1.2 業務知識缺乏、技術操作不過硬。 1.3 服務措施不到位 許多病人對分級護理比以前要求更高,認為多了等級護理費用,就應享有相應的護理措施,如有病情變化時,往往會引起護理糾紛。 1.4 管理者工作不到位 管理者不善於分析在醫療活動中與護理相關糾紛產生的原因,未制定可行性的防範對策。 1.5 搶救器材管理不到位 急救物品器材每日應處於備用狀態,隨時可用,但在日常急救使用中,如搶救病人時,吸引器壓力不足,氧氣裝置漏氣,均能耽誤搶救時間造成糾紛。 1.6 法制意識淡薄 許多護士護理記錄字跡不清、陳述不清、隨意塗改、回顧性記錄、記錄內容與醫囑不符、與醫療記錄不符,護理措施和過程不全面、虛填觀測單、重抄護理記錄、隨意簽名、代簽名,都使護理記錄失去真實性、完整性。 1.7 護理人員缺乏 目前很多地方護理人員待遇低、壓力大,經常成為病人的「出氣筒」。2 處理 對於新上崗、年資低的護理人員,缺乏與病人以及家屬的溝通技巧,應由工作經驗豐富、處理護患關系有技巧的老護士帶教,以自己親身的工作經驗,講解良好的服務態度及護理工作中的重要性,熱情接待病人,耐心解釋,消除緊張情緒。 科內根據不同年資的護士制定業務培訓計劃,加強年輕護士18項護理技術操作及考核工作。 按規范操作,在工作中要各崗護士嚴格按照醫院下達的護理工作制度,護理操作規范進行工作。 管理者制定可行性的防範對策,並以糾紛實例及時教育全科護士,舉一反三,吸取教訓,同時嚴格護士執業注冊資格,杜絕無證上崗,合理分配各護理人員班次,避免超負荷工作。 搶救物品應建立完善的管理制度,做到「四定一保持」:定專櫃放置、定人保管、定期消毒、定期檢查、保持完好。對損壞的器材及時報修,及時補充消耗的葯品以保證搶救工作順利進行。 規范各種文書記錄制度,護理文書記錄護士長應隨時督促並檢查,要求所有護理記錄字跡要工整、清楚、整潔、記錄詳細、無遺偏,記錄完畢後簽全名,並組織護理人員學習有關法律知識、學習《醫療事故處理條例》《護士管理辦法》。
G. 臨床護士如何避免護患糾紛
作為臨床護士,一定要清醒地認識到,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患者對護理質量、護理安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用法律衡量護理行為和後果的意識不斷增強。因此,作為護理工作者,在工作中必須要做到嚴於律己,盡可能地避免護患糾紛的發生。護理人員要加強職業道德及業務素質建設,提高法律意識,維護患者的合法權益,提高患者的滿意度,避免護患糾紛的發生。具體方法如下:
1、轉變思想,提高法律意識。統一思想認識,認真面對和適應醫療市場變化,轉變服務理念,提高服務質量。認真學習相關法律、法規,明確護士責任,自覺地用法律來自我約束。
2、規范執業行為,切實做到保護護患雙方的合法權益。護理人員要在工作中要嚴格遵守護理操作規范、法律法規等,認真執行查對制度,並按要求做好記錄,從源頭上預防護患糾紛的發生。工作中要養成認真、客觀、全面記錄的良好習慣。在進行各種治療護理工作前,要認真履行告知義務,維護患者的合法權益。
3、講究語言溝通技巧。作為護理人員在和患者溝通時,一定要多了解患者的心理,根據情況靈活掌握說話的分寸和方式,耐心進行宣教及護理相關的內容解釋。而對有關患者病情、治療方案等方面的知識,應請主管醫師對患者進行詳細交待,以免因交待不當或與醫師交待不一致引起不必要的糾紛。
4 控制情緒,保持良好的心態。由於護理工作的性質和工作對象的特殊性,要求護理人員在工作時一定要全力以赴,只要走上工作崗位,就要調整自己的情緒,保持良好的心態,認真地投入工作。作為一個護理工作者,要不斷學習新的護理理念、知識、技能,來充實自己的頭腦,不斷提高自身業務素質,練就精湛技術。
5 實事求是,正確處理護患糾紛。在工作中應根據實際情況進行不同的處理。如果是護理人員的原因,應嚴肅查處,決不護短。如果是來自患者或家屬的原因,作為醫務人員不能以非對非,應該理智對待,輕者與經治醫生一道說服教育,對在病區內無理取鬧、圍攻辱罵、不聽勸阻、甚至毆打護理人員者,護理人員應該用法律的武器,捍衛自己的尊嚴,報警處理。
H. 最近護患糾紛等事件越來越多大家怎麼看
1. 服務理念差
當代護士擁有多元化的角色,除了是一名護士外還是一名女兒、妻子、母親的多重身份。護理工作的工作量大會導致護士在工作的過程中缺乏以病人為中心的服務意識。此外,由於護理人員缺編、少編,護士工作量大,心理負荷重,與患者交流溝通少,從而造成患者及家屬的不理解或誤解,這也是矛盾加大進而誘發糾紛的最大一類因素[2]。
2.技術業務水來素質低
2.1 工作失職
因同處一室,有時護理管理者礙於情面管理不嚴,缺乏指導、監督管理作用,疏於管理。另外由於護士的角色是多元化的,在工作中違反值班制度,脫崗、串崗,患者出現突發情況因找不到護士而貽誤搶救時機,從而引起醫療糾紛。
2.2 違反操作規程
護理工作量大,為了盡快完成任務,護理人員不認真執行三查七對原則,如患者應用青黴素前,沒有認真詢問有無過敏史。另護士業務知識缺乏、技術水平低下或操作不熟練違反規程而導致糾紛。
3.護理措施不到位
3.1 相應的護理級別實施困難
由於部分護理級別與患者實際需求存在差距,護士對每名相同護理級別的患者付出的勞動不甚相同,而收費都一樣,導致一些患者及家屬對照分級護理及收費產生異議,認為患者沒有得到相應的護理服務,護理未盡到職責3,從而產生糾紛。
3.2 相應護理分級內容不熟練
分級護理是一項基本的護理工作制度,在臨床上個別護士分級制度的內容不是很熟悉,不能完全掌握,在工作量大的情況下導致疏忽,為護理糾紛埋下了隱患。
4.法律意識
4.1 護理人員的法律意識
少數護理人員缺乏相當的法律知識,自我保護性不強,對患者知情選擇權、隱私權、宗教信仰等有意無意的觸及,都會引起護理糾紛。
4.2 患者及家屬的法律意識
隨著社會的進步,人們的科學文化素質不斷提高,維權意識不斷增強,患者及家屬都學會用法律來衡量護理行為和結果,以保護自已的合法權益,所以護患糾紛也隨之增多。
5.護理記錄不規范
臨床護理記錄是全面反映患者整個救治的過程,在法律上有著不容忽視的重要性。但有時護理人員為了爭取時間,往往著重於積極採取搶救措施,而對護理記錄的及時性、嚴肅性、全面性卻不注意或不夠重視,應付了事,塗改較多,甚至出現醫囑時間與護理執行時間存在差異等情況,如一旦搶救失敗或沒有達到預期的目標時,患者或家屬不滿、情緒高漲,會要求病歷公開或查閱有關資料,不全或有塗改等記錄會促使家屬對各種治療護理措施產生更大的懷疑,甚至造成護理差錯事故[4]。
期刊文章分類查詢,盡在期刊圖書館
6.執行醫囑不當
在工作中有些年輕醫生臨床經驗不足,有時開出不妥醫囑,而護士往往礙於情面,可能會執行不當醫囑;有些醫生喜歡下口頭醫囑,若不執行,醫生認為護士不配合,若執行一旦發生事故則責任全在護士;還有些護士自作主張,有疑問找不到醫生的時候,會自行改變醫囑用葯途徑,擅自實施葯物治療,結果增加了發生醫療糾紛的概率。
7.護患之間缺乏有效的溝通
由於病人來自不同階層、年齡、生活方式、性格、文化等不同,醫院提供的服務很能難滿足病人和家屬的所有需求,護士沒能做到與病人有效的溝通,不了解病人的生理和心理及社會需求,常常會引起誤解而產生糾紛。
8.患者及家屬期望太高
由於患者的自我保護意識增強,追求的是享受性醫療服務,對護理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有了更高的期望,一旦有什麼意外就全是醫院的責任.如小兒頭皮靜脈一定要一針見血,這相對工作經驗不足、年齡較小的護士來說心理壓力很大,反而不會做到一針見血,也是發生糾紛的誘因。
9. 語言的誤會引起的糾紛
隨著實習單位的延伸化、擴展化,絕大部分護士被分配到外地實習,就這造成了語言上的障礙,在屢次溝通失敗後引起病人和家屬的不滿也是引起糾紛的誘導因素之一。
護理糾紛的防範對策:
(1)增強服務意識、改善服務態度
每位護理人員都要牢記樹立以人為本,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思想,使工作的每一個環節,都能服務到位。換位思考,轉變接待理念。現代醫學科學的發展需要克服近代醫患關系的種種弊端,努力倡導的建立「指導—合作」和「共同參與型」的醫患關系模式[5]。
(2)提高專業技能、強化知識技能培訓
提高專業技能,使護理操作達到標准化、禮儀化、規范化,才能增強者的滿意度,加深了患者對護理工作的理解和信任。定期進行護理技術培訓、職業素質培訓等,使護士具備扎實的理論基礎、嫻熟的操作技能、敏銳的觀察力等,才能為患者提供周到、科學、嚴謹的護理服務,從而確保護理質量,減少護理糾紛的發生[2]。
(3)增強法律意識和自我保護意識
醫院要對已經發生的護理糾紛採取個案分析,認識糾紛產生的原因,使護理人員逐漸學會法、懂法,並運用到護理實踐中去,了解患者的權利,在尊重和維護患者合法權利的同時,也維護自身的合法權利。提高護士的防範意識和防範能力。
(4)規范護理文件的書寫
規范化的護理文件是患者救治的真實反應,是評價治療效果的科學依據,同時也是醫療糾紛處理的法律依據。事實說明,詳實的護理記錄常常是支持醫院、醫生、護士的關鍵證據;倘若不做好記錄,即使醫生、護士沒有錯,一旦發生糾紛,無確鑿的證據,也可能導致敗訴,給記錄本人或醫院造成不應有的損失。因此護士做好各項護理記錄,不僅應看成自已工作的需要,還要看到它作為重要依據的重要性[6]。
(5)提高護士溝通水平、消除糾紛隱患
護患溝通的基礎是情感互動與心靈的接觸,良好的護患溝通體現在真誠的對待患者,提供優質的服務,滿足患者的需求[7]。沒有溝通,護理人員就無法評估患者,無法收集資料與信息,無法發現潛在的護患矛盾。因此,在護理工作中要求每一位護士都能熟練掌握溝通技巧。加強和患者的溝通,避免發生護患之間的不理解或沖突,在不違反原則的情況下,盡量滿足病人的需求[8]。
(6)培養護士的慎獨修養
慎獨是指在無人的情況下也能嚴格按照某種道德規范行為[9]。慎獨既是護理工作的職業道德要求,也是避免護患糾紛的手段之一。作為一名護理人員,在一個人獨處時,工作再繁忙也是保持頭腦的清醒,提高護理工作的安全性。
(7)培養護士自身情緒修養
護士的工作繁雜瑣碎,也會因個人、生活、情緒、家庭瑣事而產生不良情緒,我們不能將這種情緒發泄到病人身上[10]。同樣護士面對的是一群有身心疾病的人群,病人常會因身體的不適或一些外在因素引起的心理問題,往往也會發泄到護士身上。在這種情況下,我們要學會自我調節、自我控制,保持良好的心情,以情感人,以理服人。
(8)加強患者的心理疏導
護士面對的是失去身心平衡的非健康人群,病人通常會出現一些意想不到的行為和問題。我們要有計劃、有目的的疏導,應當及時解疑釋惑,及時的化解護理矛盾。
(9)言語舉止謹慎
護理人員在患者面前,要有良好的形象,著裝整齊、舉止文明,為患者治療時禁止與旁人閑聊,以免引起患者及家屬區的反感。
10.參加職業保險
參加職業保險指專業從業者定期身保險公司交納少量的保險費,在職業范圍內一旦發生事故,由保險公司向害者支付相應的賠償。醫護行為具有高風險性,在醫療護理活動中護士承擔著這種風險。因此,如果護士參加職業保險,一旦由於自已的過錯對患者造成損害時,就可以從下面幾個方面獲益,目前世界上大多數國家的護士都參加了這種職業責任保險:
(1)保險公司在規定的范圍內為護士提供法定代理人,以保證其受到法庭的公正審判;
(2)保險公司在護士敗訴後代護士受害人支付巨額賠償金,以減輕護士的經濟損失;
(3)由於受害人能得到保險公司及時恰當的經濟補償,減輕了護士心理上的負疚感,從而能幫助護士盡快恢復心理平衡[6]。
11.小結
選擇護士這一行業,就要全身心地投入,把患者的利益看得高於一切。提高與患者的溝通能力,學會換位思考,在任何情況下都能保持良好的心情,以情感人,以理服人,提高患者對護理工作的順應性和信任度。要以高度的責任心,慎獨的修養,優秀的道德品質,精湛的操作技能。敏銳的觀察力認認真真的工作。把護理職業的責任感貫穿於每一項護理工作的每一個環節,把差錯事故消滅在萌芽狀態,以確保避免糾紛的發生,做一名合格的護理人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