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舉報侵犯 名譽權權判幾年
在侵權行為法中,侮辱、誹謗他人的,可以構成侵害名譽權。侮辱和誹謗是侵害他人名譽權的兩種主要方式。在刑法中,侮辱、誹謗他人,可以分別構成侮辱罪和誹謗罪。《刑法》第246第規定:「以暴力或者其他方法公然侮辱他人或者捏造事實誹謗他人,情節嚴重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剝奪政治權利。」
以侮辱、誹謗形式侵害名譽權和侮辱罪、誹謗罪的區別在於:(1)行為人的主觀方面的要件不同。在侵害名譽權中,不法行為人的主觀方面是過錯,包括故意和過失。即不法行為人過失損害他人名譽也可以構成侵害名譽權。在侵權賠償中,確定賠償范圍一般不考慮不法行為人主觀上是故意還是過失,即行為人主觀狀態一般不影響其責任范圍,只有在精神賠償中才考慮不法行為人的過錯類型和程度。而在侮辱罪、誹謗罪中,不法行為人主觀方面只能是故意,過失不構成侮辱罪和誹謗罪。而且行為人主觀惡性的程度對量刑有圈套的影響,主觀惡性越大,被判處的刑罰就越重。(2)侵害行為的情節不同。侵害行為的情節,即加害行為的性質、手段、方式和由此產生的結果。構成侮辱罪、誹謗罪要求加害行為情節嚴重。例如,在大街上強行脫掉婦女的衣服,故意捏造並散布他人收受了大量賄賂的虛假事實等。而構成侵害名譽權並不要求「情節嚴重」。(3)危害後果的程度不同。侮辱罪、誹謗罪的危害後果較嚴重,對他人、對社會造成了嚴重的危害。例如侮辱、誹謗他人的情節特別惡劣,致使受害人精神失常甚至忍受侮辱、誹謗而自殺等。侵害名譽權則不要求一定要造成嚴重的危害後果。
一般而言,在構成侮辱罪、誹謗罪的同時,也構成侵害名譽權。但並非所有的以侮辱、誹謗方式侵害名譽權,都可以構成侮辱罪、誹謗罪。其中只有不法行為人故意以惡劣的侮辱、誹謗行為造成嚴重危害後果的,才可能構成侮辱罪和誹謗罪。
Ⅱ 舉報信侵犯我的名譽權該怎麼處理
第一,舉報是否屬實,屬實不構成侵權。第二,即使不屬實,如果非惡意陷害,也不構成侵權。
Ⅲ 因檢舉、控告引起的名譽權糾紛,人民法院是否受理
需要視具體情況而定。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名譽權案件若干問題的解釋》第5 條規定版,公民依法權向有關部門檢舉、控告他人的違法違紀行為,他人以檢舉、控告侵害其名譽權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的,人民法院不予受理。如果借檢舉、控告之名侮辱、誹謗他人,造成他人名譽損害,當事人以其名譽權受到侵害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的,人民法院應當受理。
Ⅳ 詆毀他人名譽,能構成什麼罪
1、情節嚴重的能構成誹謗罪。
採用各種方式惡意詆毀他人名譽,情節嚴重,給他人造成一定的後果,可以向法院起訴請求追究其刑事責任。
《刑法》第二百四十六條【侮辱罪、誹謗罪】以暴力或者其他方法公然侮辱他人或者捏造事實誹謗他人,情節嚴重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剝奪政治權利。
2、情節較輕的不構成刑事犯罪。
《民法通則》第一百二十條公民的姓名權、肖像權、名譽權、榮譽權受到侵害的,有權要求停止侵害,恢復名譽,消除影響,賠禮道歉,並可以要求賠償損失。法人的名稱權、名譽權、榮譽權受到侵害的,適用前款規定。
根據《治安管理處罰法》第四十二條,詆毀他人名譽處5日以下拘留或者500元以下罰款;情節較重的,處5日以上10日以下拘留,可以並處500元以下罰款。
(4)檢舉揭發是名譽侵權嗎擴展閱讀
民事性質的名譽侵權行為,不僅在違法程度上輕於誹謗犯罪行為以及違反治安行政法規的誹謗行為,而且還具有以下不同:
(1)誹謗罪散布的必須是捏造的虛假的事實。如果散布的是客觀存在的事實,雖然有損於他人人格、名譽,但不構成誹謗罪。而名譽侵權行為,即使所述的內容是真實的,但只要是法律禁止公開宣揚的,公開了將有損於他人人格、名譽,也可以構成名譽侵權。
(2)法人、團體、組織不能成為誹謗罪的犯罪對象。而在名譽侵權行為中,法人、團體、組織可以成為受害者。如:散布虛假消息,誣說某工廠的產品質量如何低劣等,目的是以不正當的競爭手段搞垮對方。這種行為即使造成了嚴重後果,只能構成損害商業信譽,商品聲譽罪,而不構成誹謗罪。
(3)主觀過錯要求不同。誹謗犯罪行為的主觀方面必須是直接故意;而名譽侵權的主觀過錯包括過失行為。此外,即使善意的檢舉、揭發、批評中有不實成分的,也不應以誹謗罪論處。
Ⅳ 名譽侵權需要的證據
一、 名譽權侵權訴訟需要收集的證據
(一) 證明當事人主體資格的證據
(二) 證明侵權事實存在的證據
1、新聞媒體、書刊對公民或法人報道失實損害其名譽的證據。如報道內容的原始載體。
2、虛構事實,含沙射影,對他人進行誹謗的文學作品。
3、以口頭、書面或暴力方式,對他人進行人身攻擊,侮辱,貶損他人人格的證據。可舉出證人證言、書面材料。
4、以隱瞞真相、捏造事實並加以傳播的方式詆毀他人名譽、信譽,損害他人尊嚴的證據等。
(三)證明侵權事實造成損害後果的證據,如單位處分,當事人精神受打擊患精神病,法人經濟效益滑坡等證據。
(四)被告如主張免責,應提供其沒有過錯,或沒有損害原告名譽權的證據。
(五)有具體訴訟請求的,應提交訴訟請求金額的計算方法、依據和清單。
二、侵害名譽權的損害後果
(1)名譽受到損害,即對民事主體的社會評價降低。
(2)精神和財產利益損害,精神損害即受害人精神上所受痛苦、壓抑、憂郁等;財產損害即受害人因名譽受到貶損引起的財產利益損失,包括因為精神痛苦住院支出的醫療費、誤工費等。
由於名譽權侵權案件是屬於民事案件,因此一般是遵循的誰主張誰舉證的原則,此時就應該由提起訴訟的一方首先提供證據來支持自己的訴訟請求。而具體需要的證據包括證明侵權事實存在的證據、證明侵權事實造成損害後果的證據等等。
Ⅵ 名譽侵權和誹謗罪上除了一個是民事一個是刑事,其他的還有什麼不同么
您好復,誹謗與名譽侵權的區別還有制:
1、誹謗罪散布的必須是捏造的虛假的事實。如果散布的是客觀存在的事實,雖然有損於他人人格、名譽,但不構成誹謗罪。而名譽侵權行為,即使所述的內容是真實的,但只要是法律禁止公開宣揚的,公開了將有損於他人人格、名譽,也可以構成名譽侵權。甚至敘述的事實愈真實,愈會加重侵權的程度。
2、法人、團體、組織不能成為誹謗罪的犯罪對象。而在名譽侵權行為中,法人、團體、組織可以成為受害者。如:散布虛假消息,誣說某工廠的產品質量如何低劣等,目的是以不正當的競爭手段搞垮對方。這種行為即使造成了嚴重後果,只能構成損害商業信譽,商品聲譽罪,而不構成誹謗罪。
3、主觀過錯要求不同。誹謗犯罪行為的主觀方面必須是直接故意;而名譽侵權的主觀過錯包括過失行為。此外,即使善意的檢舉、揭發、批評中有不實成分的,也不應以誹謗罪論處。
如能給出詳細信息,則可作出更為周詳的回答。
Ⅶ 名譽侵權的問題
對於違法行為,人人皆可揭發,亦可向有關機關舉報,如果所述屬實,不構成名譽侵回權;對於其中的主觀或暗答示性負面猜測,關鍵是看當事人在揭發的過程中是否存在侮辱或誹謗之故意,如果僅僅是因為認識錯誤或其他不可預見之事由所致,亦不構成名譽侵權,具體的認定有待於雙方的舉證,法院一般會具體問題具體分析.
Ⅷ 請問這樣是誹謗侵犯名譽權嗎
構成誹謗罪,但是關鍵你要找得到那個人才行。犯本罪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剝奪政治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