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銷售侵權的假商品,被當地工商部門查到。由供貨商負責罰款,還是負責銷售商店負責
應該是追究作為銷售這些假貨的經營者,也就是你。
處罰方面,根據回《產品質量法》第五十條答的規定,「在產品中摻雜、摻假,以假充真,以次充好,或者以不合格產品冒充合格產品的,責令停止生產、銷售,沒收違法生產、銷售的產品,並處違法生產、銷售產品貨值金額百分之五十以上三倍以下的罰款;有違法所得的,並處沒收違法所得;情節嚴重的,吊銷營業執照;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
經營者不能因為不知道其銷售的產品是假冒偽劣產品而免責,但可以適當降低處罰幅度。同時,經營者可以向上一級經銷商或者生產廠家索償。
Ⅱ 我經營了一家建築機械經營部,一個廠家訴訟我專利侵權。但我並不知道這是侵權產品!怎麼辦
由於您只是銷售,您只要出具正規的購買合同和發票,能說明您是從廠商那裡按正常的銷售流程買來的,不知道產品為侵權產品,並停止銷售,就可以了。專利權人沒權向您索賠。
Ⅲ 我是一個零售商,現在廠家告我銷售假貨侵權,我該怎麼辦,我不知道是假的啊
小心點,有真的也有假的,先問清楚他是哪家企業的,聯系方式Q多少,手機多少然後提交給網路偵探事務所核實下,如果真是這家企業的人就下架貨物別幹了,如果是敲詐勒索的 理都不用理他
Ⅳ 產品侵權問題!急!
1、綜合你說的情況看,你代購的產品應當是廠家的正規產品,不存在產品侵權問題,你侵犯的,可能是該產品在該地區的代理商的獨家代理權。
2、你不會有刑事責任,他們在嚇唬你。代理商也告不到你:代理商與廠家有獨家代理銷售合同,在該地區享有獨家代理權,如果有其他人也在該地區銷售同一產品,應是廠家違約,代理商只能依據他與廠家的獨家代理合同去追究廠家的違約責任,卻告不到你頭上。
3、如果產品廠家實行授權銷售,你未經授權擅自銷售產品,侵犯的只是廠家權利,廠家可以起訴你請求停止侵權、賠償損失等,代理商沒這個權利。
4、「如果我侵權了,要付出什麼樣的責任?」:停止侵權銷售,賠償損失唄。
5、「現在代理商那邊通過在我這買產品的人拿走了一盒!」:他們是在取證證明在他們有獨家銷售權的地區有人在銷售同樣產品。
6、代購這個詞是想遊走在法律邊緣,以為代購就不是銷售、在外地代購來的就不是在本地銷售,其實這是站不住腳的說法:你從外地代購回來後,又轉賣給他人並從中加價獲利,就是銷售行為;雖然你是從外地代購來的,但代購到手後是在本地固定地點銷售的。所以仍然可以認定為商業銷售行為。
代購不辦理執照不交稅費,如果查到你的銷售量較大,被舉報到工商或稅務機關可能會有些麻煩。
7、你現在最好想想對方能拿到證據證明你的銷售量有多大,如果銷售量不大沒太大事;另外要將為你供貨的上家的信息收集全、將你們之間的來往賬目聯系證據等保存好。
其實如果你上家的貨是真的:上家應也有獨家代理權,他將貨跨地域銷售給你,你上家也和你一樣侵犯你所在地代理商的獨家銷售權,應和你一樣承擔責任。
如果你上家賣的貨是假的或沒有代理權:他是主要侵權人,你不知情可以減輕責任。
個人意見,僅供參考。
Ⅳ 未經公司授權在淘寶網上銷售產品是否屬於侵權作為廠家我們應該怎麼做呢
未經公司授權在淘寶網上銷售產品是不屬於侵權淘寶受理的知識產權類型,淘寶受理的知識產權類型包括:商標權侵權投訴、專利權侵權投訴、著作權及其他侵權投訴。
淘寶店未經該公司授權,卻銷售該公司的產品,以下3種情況淘寶不會受理:
1、商標未授權銷售或低價銷售:投訴方反饋淘寶網賣家未經授權經銷其產品或者反映淘寶網賣家銷售其產品低於其的定價問題,根據法律規定不屬於違法侵權行為,淘寶無權處理。
2、 知識產權受理中: 如果投訴方的商標還在受理中,並未取得商標專有權,故投訴方現在並不享有禁止他人使用與貴方商標相同或者近似商標的權利。
3、商標合理使用:淘寶認為,如果淘寶網賣家發布的商品信息是權利人的產品,則該賣家發布商品的圖片上出現的貴方產品原有的標識以及賣家在文字描述上對商品的呼叫均不是相關法律、法規所定義的商標侵權。
如果以上三項均不包括,可向淘寶的知識產權保護平台發起投訴。
投訴單處理狀態說明:
1) 若處理狀態為「已提交」,代表投訴單目前在等待平台處理階段;
2) 若處理狀態為「投訴審核通過-賣家待申訴」,代表投訴單已審核通過,平台已通知賣家進行申訴;
3) 若處理狀態為「投訴審核不通過」,代表投訴單審核未通過,您可以在頁面中查看不通過的原因。
4) 若處理狀態為「賣家已提交申訴」,您可以點擊「查看投訴詳情」查看賣家提交的申訴材料。在該階段,投訴方可選擇"撤訴"或"申請小二介入"。
若您不認可申訴材料,需要您在3個工作日內點擊"申請小二介入"進行回應(若逾期不處理,系統默認為撤銷投訴).
申請介入後,小二將在3-5個工作日內審核申訴材料(具體處理時間將會依投訴復雜程度、投訴形式的不同而不同),後續可進入"投訴管理"頁面查看申訴審核結果。
5) 在賣家申訴材料審核通過後(即申訴成功),若您對於申訴材料有異議,請您通過反申訴方式反饋至審核部門復審 。
Ⅵ 我是一家代理商,現在有一廠家告我銷售的一款產品和他們的一樣,說我侵權,我不懂,望懂法律朋友指點一下
不用害怕。
首先保留好你的各種收據,證明你是合法代理,合專法進貨,合法銷售的。即使你賣的真屬的是侵權產品,從法律角度上來說,也是可以免於賠償的。一般都是由製造商賠償。
因為廠家在面對侵權產品時,有時找不到製造侵權產品的廠家,只能通過銷售商維權,你若不小心代理的是侵權產品,你指出你的侵權商家,讓維權廠家找到侵權商家,可以免於賠償。
當然,還有其他一些情況,具體情況具體分析。
Ⅶ 2018年,不知情的情況下,銷售了侵權商品,被商品廠家告上法院,責任人已不在世責任誰來承擔
責任由其繼承人在繼承的遺產份額內進行承擔
Ⅷ 經銷商如何防範專利,商標侵權責任
一、經銷商銷售侵犯他人專利權、商標權的商品,是否構成侵權?
經銷商銷售侵犯他人專利權、注冊商標的商品,構成侵權。
我國《專利法實施細則》第84條規定:「下列行為屬於專利法第六十三條規定的假冒專利的行為:(一)在未被授予專利權的產品或者其包裝上標注專利標識,專利權被宣告無效後或者終止後繼續在產品或者其包裝上標注專利標識,或者未經許可在產品或者產品包裝上標注他人的專利號;(二)銷售第(一)項所述產品;(三)在產品說明書等材料中將未被授予專利權的技術或者設計稱為專利技術或者專利設計,將專利申請稱為專利,或者未經許可使用他人的專利號,使公眾將所涉及的技術或者設計誤認為是專利技術或者專利設計;(四)偽造或者變造專利證書、專利文件或者專利申請文件;(五)其他使公眾混淆,將未被授予專利權的技術或者設計誤認為是專利技術或者專利設計的行為;……」。由此可見,經銷商銷售侵犯他人專利權的商品的行為,構成專利侵權。
我國《商標法》第57條規定:「第五十七條有下列行為之一的,均屬侵犯注冊商標專用權:(一)未經商標注冊人的許可,在同一種商品上使用與其注冊商標相同的商標的;(二)未經商標注冊人的許可,在同一種商品上使用與其注冊商標近似的商標,或者在類似商品上使用與其注冊商標相同或者近似的商標,容易導致混淆的;(三)銷售侵犯注冊商標專用權的商品的;(四)偽造、擅自製造他人注冊商標標識或者銷售偽造、擅自製造的注冊商標標識的;(五)未經商標注冊人同意,更換其注冊商標並將該更換商標的商品又投入市場的;(六)故意為侵犯他人商標專用權行為提供便利條件,幫助他人實施侵犯商標專用權行為的;(七)給他人的注冊商標專用權造成其他損害的。」由此可見,經銷商銷售侵犯他人注冊商標的商品的行為,構成專利侵權。
二、「惡意侵權」與「善意侵權」的侵權責任,有何不同?
經銷商侵犯他人專利權、注冊商標的侵權行為,從其主觀意願上分,可分為「惡意侵權」與「善意侵權」。
所謂「惡意侵權」,指經銷商「明知或應當知道」所經銷的商品,侵犯他人專利權或注冊商標,而予以銷售的侵權行為。例如:明知是「山寨」商品,明知是「盜版」商品,而予以銷售。
所謂「善意侵權」,指經銷商不知道所經銷的商品,侵犯他人專利權或注冊商標,而予以銷售的侵權行為。
我國《專利法》與《商標法》,在區分經銷商的主觀意願的基礎上,對「惡意侵權」與「善意侵權」分別規定了不同的侵權責任。
1、經銷商「惡意侵權」,除須停止銷售外,還須承擔民事賠償責任,甚至刑事責任。
我國《專利法》第63條規定:「假冒專利的,除依法承擔民事責任外,由管理專利工作的部門責令改正並予公告,沒收違法所得,可以並處違法所得四倍以下的罰款;沒有違法所得的,可以處二十萬元以下的罰款;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我國《商標法》第67條規定:「未經商標注冊人許可,在同一種商品上使用與其注冊商標相同的商標,構成犯罪的,除賠償被侵權人的損失外,依法追究刑事責任。偽造、擅自製造他人注冊商標標識或者銷售偽造、擅自製造的注冊商標標識,構成犯罪的,除賠償被侵權人的損失外,依法追究刑事責任。銷售明知是假冒注冊商標的商品,構成犯罪的,除賠償被侵權人的損失外,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2、經銷商「善意侵權」,只須承擔停止銷售的侵權責任,無須承擔民事賠償責任、刑事責任。
我國《專利法》第70條規定:「為生產經營目的使用、許諾銷售或者銷售不知道是未經專利權人許可而製造並售出的專利侵權產品,能證明該產品合法來源的,不承擔賠償責任」。《專利法實施細則》第84條規定:「銷售不知道是假冒專利的產品,並且能夠證明該產品合法來源的,由管理專利工作的部門責令停止銷售,但免除罰款的處罰」。
我國《商標法》第64條規定:「銷售不知道是侵犯注冊商標專用權的商品,能證明該商品是自己合法取得並說明提供者的,不承擔賠償責任」。
三、經銷商在被控專利、商標侵權案中,如何證明自已確系「善意侵權」?
如前所述,若經銷商被控專利侵權、商標侵權,為免除經銷商的民事賠償責任,經銷商有義務提供充分證據,證明自己確系「善意侵權」,且產品「來源合法」。
在經銷的商品確為侵權商品的情況下,經銷商可從以下幾個方面舉證,以證明自己確系「善意侵權」:
1、主觀上:「不知道」或「不應當知道」。
經銷商在銷售侵權商品時,其主觀認識一般可分為三種:一是經銷商「明知」是侵權商品而惡意銷售;二是經銷商「應當知道」其銷售的商品是侵權商品,但由於自身過失而未能意識到而予以銷售;三是經銷商確實不知道、也不應當知道其銷售的商品是侵權商品而進行銷售。
經銷商在進貨時,應當盡到合理的注意義務。如果其違背了合理的注意義務時,就可以認定其「應當知道而不知道」。如果其盡到了合理的注意義務,就應當認定其「不知道或不應當知道」。
司法實務中,被控侵權經銷商可以從以下幾方面,來證明自已已經盡到了合理注意義務:
(1)向法庭提供生產廠家或其他供貨商的生產經營許可執照、認證標志、名優標志等質量標志的使用權證、檢驗報告、合格證書、商標注冊證明、專利證書、授權經銷證明等;
(2)經銷商從供貨商處取貨價格與市場價格的差距在合理范圍;
(3)經銷商對專利、注冊商標的認知能力;
(4)權利人注冊商標的知名度與顯著性;
(5)權利人專利產品的知名度與顯著性;
(6)經銷商商品的來源;
(7)產品供應商是否辦理工商登記;
(8)經銷商訴前是否收到權利人發送的律師函或警告信、收到權利人發送的律師函或警告信後的反映;
(9)供貨商此前是否因侵權產品受到過行政機關處罰並通過媒體公知於眾……
2、客觀上:商品來源合法,進貨憑據充分。
司法實務中,被控侵權經銷商可以從以下幾方面,來證明自已「商品來源合法」:(1)經銷商必須能說明商品的提供者、供貨廠家的名稱、地址、聯系方式;(2)經銷商要能提供進貨渠道、購貨合同、送貨單據、付款憑證、稅務發票或增值稅發票、證人證言等。(3)向法庭提供生產廠家或其他供貨商的生產經營許可執照、認證標志、名優標志等質量標志的使用權證、檢驗報告、合格證書、商標注冊證明、專利證書、授權經銷證明等;(4)經銷商從供貨商處取貨價格與市場價格的差距在合理范圍;(5)非走私商品的相關證據……
四、對經銷商的忠告——規范進貨手續、保存證據原件
在經銷商被控專利或商標侵權案中,不少經銷商往往無法提供充分的購貨憑據以證明其「商品來源合法」,最終被判決承擔賠償責任,究其原因,多是因為「進貨程序不規范,證據原件保存不善,無法證明貨物來源合法」。
在此建議經銷商們,應當規范進貨程序,妥善收集和保存相關證據原件,以期被控侵權時,可以自證清白、免除賠償責任。為此,經銷商們應當盡可能做到:(1)進貨應當與供貨商簽訂購銷合同;(2)購銷合同中應註明所購產品的型號、品名、商標、規格;(3)最好由雙方對產品的照片或圖樣進行簽名確認;(4)在付款後,要求供貨商出具正式發票;(5)要求供貨商提供工商營業執照復印件等。(6)保留供貨商送貨單、入庫單等原始憑證。
Ⅸ 商品時正規渠道購買的 但現在別告知廠家侵權 工商部門要求處罰 不知道合不合理
只要注冊商標專用權人出具了鑒定報告,就是有證據證明你所銷售的產品是侵專權產品,工商部門即可依據《商標屬法》第五十五條第一款第(四)項「檢查與侵權活動有關的物品;對有證據證明是侵犯他人注冊商標專用權的物品,可以查封或者扣押。 」的規定予以扣押,依據《商標法》第五十二條第(二)項「銷售侵犯注冊商標專用權的商品的」予以定性,依據《商標法實施條例》第五十二條 「對侵犯注冊商標專用權的行為,罰款數額為非法經營額3倍以下;非法經營額無法計算的,罰款數額為10萬元以下。 」的規定予以處罰。
依據《商標法》第五十六條「銷售不知道是侵犯注冊商標專用權的商品,能證明該商品是自己合法取得的並說明提供者的,不承擔賠償責任。」的規定,能提供合法來源證明的,可以免除你的賠償責任,但不免除你的侵權責任。
行政處罰不等同於賠償責任。行政處罰不同於刑事處罰,行政處罰不問行為人的主觀意思,即無論你在購買時是否知道其屬於侵權產品,一旦你了實施了侵權行為,即可處於行政處罰。
Ⅹ 酒瓶的外觀設計專利權發生了侵權,是由廠方還是地方銷售商負責
生產廠家肯定要負責的,銷售商要看是不是明知或者應當知道情形,如果是這樣才要負責。
雖然兩個環節都產生侵權,如果銷售商是善意不知情,可以不負賠償責任,只能找生產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