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投訴糾紛 > 醫療糾紛的處理制度

醫療糾紛的處理制度

發布時間:2020-12-13 02:05:35

1. 如何防範醫療糾紛

1、嚴格遵守醫療衛生管理法律、法規、規章和診療護理規范、常規,恪內守醫療服務職業道德,改善容服務態度,建立良好的醫患關系,預防醫療糾紛的發生。醫務人員具有高尚的職業道德,是全心全意為患者服務的首要前提,也是衡量一個醫務工作者的起碼標准,所以醫院應該教育醫務人員樹立愛崗敬業的精神和「以人為本」的服務理念,深入開展「以病人為中心」的優質服務活動,文明就醫。2、醫療機構應加強質量管理,堵塞漏洞,是預防醫療糾紛的有效措施。要提高醫療質量、對醫療安全有保障、減少醫療糾紛的發生,就要切實保障醫療質量,對影響醫療質量的各個環節進行有效地監控。3、提高病歷及各種醫療文書的書寫質量並加強管理。嚴格依據客觀情況如實記載患者的實際情況,補正病歷時依照法律規定進行標注,保存病歷時安全妥當,對待病歷嚴格負責。

2. 最高人民法院出台的醫療糾紛條例(全文)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參照《醫療事故處理條例》審理醫療糾紛民事案件的通知
(2003年1月6日最高人民法院文件法〔2003〕20號發布自公布之日起施行)

各省、自治區、直轄市高級人民法院,解放軍軍事法院,新疆維吾爾自治區高級人民法院生產建設兵團分院:
2002年4月4日國務院公布了《醫療事故處理條例》(以下簡稱條例),自2002年9月1日起施行。條例對於妥善解決醫療糾紛,保護醫患雙方的合法權益,維護醫療秩序具有重要意義。現就人民法院參照條例審理醫療糾紛民事案件的有關問題通知如下:
一、條例施行後發生的醫療事故引起的醫療賠償糾紛,訴到法院的,參照條例的有關規定辦理;因醫療事故以外的原因引起的其他醫療賠償糾紛,適用民法通則的規定。
人民法院在條例施行前已經按照民法通則、原《醫療事故處理辦法》等法律、法規審理的民事案件,依法進行再審的,不適用條例的規定。
二、人民法院在民事審判中,根據當事人的申請或者依職權決定進行醫療事故司法鑒定的,交由條例所規定的醫學會組織鑒定。因醫療事故以外的原因引起的其他醫療賠償糾紛需要進行司法鑒定的,按照《人民法院對外委託司法鑒定管理規定》組織鑒定。
人民法院對司法鑒定申請和司法鑒定結論的審查按照《最高人民法院關於民事訴訟證據的若干規定》的有關規定處理。
三、條例施行後,人民法院審理因醫療事故引起的醫療賠償糾紛民事案件,在確定醫療事故賠償責任時,參照條例第四十九條、第五十條、第五十一條和第五十二條的規定辦理。
人民法院在審理涉及醫療事故民事案件中遇到的其他重大問題,請及時層報我院。

來源網址:http://www.chinalaw.gov.cn/article/fgkd/xfg/cfjs/200403/20040300041944.shtml

3. 醫療事故怎樣處理,醫療事故處理條例

一、醫療糾紛初起
1.發生醫療糾紛的當事人(醫護人員)負責寫出事實經過,同時向患者或家屬做好溝通、解釋、解答工作。
2.發生糾紛的科室主任負責組織本科醫護人員對發生的醫療糾紛進行討論總結,從中吸取教訓,糾正不足,制定杜絕類似糾紛的有關制度,科主任負責書寫該起糾紛的討論意見,上報醫務部,並向患者或家屬作出相應的解釋工作,妥善解決好醫療糾紛。若確屬負有醫療責任的醫療糾紛,科內能自行解決的,也要上報醫務部備案。
3.經科主任及責任人解釋、調解無效的醫療糾紛應及早上報醫務部,同時上報有關糾紛的書面材料。
二、院內醫療技術討論會
1.科室解釋、調解無效的醫療糾紛及時上報醫務部,醫務部接到上報後做相應調查、了解和溝通,然後組織科主任、當事人及患者或患者家屬進行調解。若不能調解,由醫務部報請醫院醫療安全委員會批准召開院內醫療糾紛技術討論會。
2.由醫院醫療安全委員會負責,醫務部集體組織實施相關醫療糾紛的技術討論工作。
3.技術討論會主持人宣布醫療技術討論程序和會議紀律。
4.科主任、當事人必須准時出席院內醫療技術討論會,在會上當事人應認真、負責地陳述診療經過,科主任應公正、科學的陳述科內討論意見。
5.專家討論。
6.書面材料需經醫療安全委員會、參加討論的專家反復討論、認證後,討論結論於會議後的30日內交與患方及科主任。
7.患方及我院科室責任人對醫療技術討論結論有異議時均可以行使自己的權利,申請醫療事故技術鑒定或向人民法院起訴。
三、市區級醫學會組織召開的醫療事故鑒定會
1.發生醫療糾紛的科主任及當事人必須在一周內提交醫療事故鑒定材料,准時將材料交到醫務部。由醫務部提交到醫學會,配合醫學會組織開展鑒定工作。
2.根據鑒定結論同患者協商解決。
3.協商解決不成功,患者及家屬可向法院提起訴訟。
四、法院訴訟
1.醫務部准備相關向法庭提交的材料,由專職聘請律師准備陳述及答辯。醫務部專職幹事及發生糾紛科室科主任出庭。
2.根據法院審判結果進行處理。
3.如果醫院承擔相應責任,院內根據相關制度對責任人進行相應處理。
4.醫院制定相關整改措施,防止類似事件發生。

4. 醫療糾紛處理制度,如何處理輸血醫療糾紛

你好,無論什麼原因引發了醫療糾紛,也無論是否有違約或侵權的法律事實,只要有糾紛產生,就要有處理機制加以應對。那麼如何處理輸血醫療糾紛呢?下面為你詳細解答,希望能夠幫助到你。

一、如何處理輸血醫療糾紛

近幾年,因輸血感染丙肝、乙肝、艾滋等病毒的醫療糾紛日漸增多。這類案件類型新、處理難度大、影響面廣,已成為社會關注的一個焦點問題。1998年10月1日實施的《中華人民共和國獻血法》(以下簡稱《獻血法》)是我國第一部規范醫療獻血、用血,保障獻血者和用血者身體健康的重要法律。

關於過錯責任的承擔。根據《獻血法》,血站和醫療機構是否承擔賠償責任應當看其是否履行了法定義務,如果履行了法定義務,就可以認定其沒有過錯,如果沒有履行或者沒有嚴格履行法定義務,就可認定其有過錯,就應當承擔損害賠償責任。如第22條中規定,醫療機構的醫務人員違反本法規定,將不符合國家標准規定的血液用於患者,給患者造成損害的,應當依法賠償。《獻血法》對血站和醫療機構規定了明確的法定義務。對醫療機構而言,主要是對臨床用血必須進行核查,不得將不符合國家標準的血液用於臨床。對血站而言,法定義務相對較多,如採集血液必須嚴格遵守有關操作規程和制度;對採集的血液必須進行檢測;未經檢測或者檢測不合格的血液,不得向醫療機構提供等等。需要指出的是,血站和醫療機構是否履行了法定義務,也即是否有過錯應當實行舉證責任倒置,不是要求患者而是由血站和醫療機構舉證證明,如果不能舉證,就應承擔賠償責任。

關於公平原則的適用。在輸血感染案件里,難度最大的一個問題是:當血站和醫療機構均嚴格履行了法定義務時,仍然不能避免感染病毒的後果,如何處理?產生這個問題的原因在於因受科學技術水平和檢測手段的限制,部分經血液途徑傳播疾病尚未被全面認識,只能對獻血者和血液進行病毒抗體檢測,並不能完全排除丙肝、艾滋病的早期感染。經輸血感染疾病的可能性和危險性是不能完全避免的。這也就是平常人們所稱的「漏檢率」問題。對此,《民法通則》第132條規定:「當事人對造成損害都沒有過錯的,可以根據實際情況,由當事人分擔民事責任。」當血站和醫療機構對於患者健康受損的後果均沒有過錯時,應當根據案件的具體情況,按照公平原則加以處理,由血站、醫療機構和患者分擔民事責任。但是,這里的分擔並不是三方平均分擔,而根據實際情況,如損害後果,患者的經濟狀況等因素,合理確定三方應承擔的數額。

二、如何確定輸血醫療糾紛的訴訟時效

輸血醫療糾紛案件作為人身損害賠償案件的種類之一,其訴訟時效應適用《民法通則》第一百三十六條的規定,即身體受到傷害要求賠償的訴訟時效期間為一年。但在輸血醫療糾紛中,由於錯綜復雜的病發現象和當事人主張權利的實際能力所受的影響,當事人往往在許多年後才提起訴訟。如某人因輸血感染艾滋病,數年後才得知患病,但並未提起訴訟。家屬在其死亡後才向法院提起民事訴訟。如果從原告確認感染艾滋病時計算訴訟時效,則患者家屬已喪失了勝訴權;如果從患者死亡之日起計算訴訟時效,則其家屬尚有權獲得民事賠償。

從充分保護受害人權益的角度出發,對原告的訴訟時效期間標准不宜掌握過死。因為原告雖知患病,但其可能無法得知致病原因和侵權人是誰,這可能妨礙其正常行使訴訟權利,而且患者患病時,侵權人損害的是其健康權,患者死亡後,侵害的是其生命權,二種權利並不完全一致。故患者家屬在其死亡後才提出賠償請求,應從生命權被侵害之日起計算訴訟時效期間。

網頁鏈接

5. 醫患糾紛的解決方法的政策

醫療糾紛的解決辦法有: 1、雙方自願協商; 2、申請人民調解; 3、申請行政調解; 4、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等。 《醫療糾紛預防和處理條例》第6條規定,衛生主管部門負責指導、監督醫療機構做好醫療糾紛的預防和處理工作,引導醫患雙方依法解決醫療糾紛。 司法行政部門負責指導醫療糾紛人民調解工作。 公安機關依法維護醫療機構治安秩序,查處、打擊侵害患者和醫務人員合法權益以及擾亂醫療秩序等違法犯罪行為。 財政、民政、保險監督管理等部門和機構按照各自職責做好醫療糾紛預防和處理的有關工作。 第22條規定,發生醫療糾紛,醫患雙方可以通過下列途徑解決: (一)雙方自願協商; (二)申請人民調解; (三)申請行政調解; (四)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 (五)法律、法規規定的其他途徑。
發生醫療糾紛後,醫患雙方進行溝通,雙方達成共識後,簽訂調解協議書,以此種方式解決醫療糾紛,通常稱之為「私了」。由於醫患雙方醫療糾紛本質上是平等的醫患主體雙方的民事爭議,依據民法自治原則,醫患雙方可以通過協商來解決。需要注意的是,和解必須建立在雙方當事人完全自願的基礎之上,任何一方或第三方均不得強迫另一方接受協商解決方式,同時,和解必須堅持合法性原則,即不得違反法律法規的有關規定,損害國家、集體或他人的合法權益,否則達成的協議將歸於無效。據調查顯示,85%以上的醫患糾紛都是通過此種方式解決的。在醫療糾紛激增的今天,醫療糾紛的協商解決方式仍然為有效,也是便捷地解決醫療糾紛的好方法。

6. 醫療糾紛的防範與處理辦法有哪些

1、嚴格遵守醫療衛生管理法律、法規、規章和診療護理規范、常規,回恪守醫療服務職業道德,改答善服務態度,建立良好的醫患關系,預防醫療糾紛的發生。醫務人員具有高尚的職業道德,是全心全意為患者服務的首要前提,也是衡量一個醫務工作者的起碼標准,所以醫院應該教育醫務人員樹立愛崗敬業的精神和「以人為本」的服務理念,深入開展「以病人為中心」的優質服務活動,文明就醫。2、醫療機構應加強質量管理,堵塞漏洞,是預防醫療糾紛的有效措施。要提高醫療質量、對醫療安全有保障、減少醫療糾紛的發生,就要切實保障醫療質量,對影響醫療質量的各個環節進行有效地監控。3、提高病歷及各種醫療文書的書寫質量並加強管理。嚴格依據客觀情況如實記載患者的實際情況,補正病歷時依照法律規定進行標注,保存病歷時安全妥當,對待病歷嚴格負責。

7. 個人對醫療糾紛處理方法

根據我國現行法律、法規的規定,醫患糾紛可以通過三種途徑解決: 1、自行協商。內醫患容雙方可以自主自願地進行協商處理,所達成的協議只要不是受脅迫所簽或存在重大誤解,其協議是合法有效的。這種處理方式對醫患雙方來說無疑都是最優選擇,不僅利於改善醫患關系,而且醫院的聲譽也不會受到太大影響。 2、行政解決。根據醫療事故處理條例的規定,衛生行政管理部門可以依法對醫患糾紛進行調解。 3、第三種途徑就是司法裁決。但醫療事故引發的醫患糾紛與非醫療事故引發的醫患糾紛的法律適用是不盡相同的,前者需適用醫療事故條例進行裁決,而後者則依照民法通則及相關司法解釋予以裁判。
收起

8. 醫療糾紛的處理辦法有哪些

1、和解所謂和來解是沒有第自三方介入,雙方當事人自己協商談判,對各自訴訟權利和實體權利的處分。可分是訴訟前或訴訟中和解。如果是訴訟中和解的,應由原告申請撤訴,經法院裁定撤訴後結束訴訟,雙方當事人再達成和解協議。2、調解調解是指在衛生行政機關、第三方法人或自然人,或著在法院的主持下,對當事人之間的醫療糾紛進行裁決的活動。3、訴訟民事訴訟是在案件當事人和其他訴訟參與人的參與下經人民法院開庭審理,查明事實、適用法律,對醫療糾紛進行裁決的活動。

閱讀全文

與醫療糾紛的處理制度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注冊資本金認繳期限 瀏覽:828
申請商標到哪個部門 瀏覽:762
購買無形資產的相關稅費可以抵扣嗎 瀏覽:982
商標注冊被騙怎麼辦 瀏覽:160
朗太書體版權 瀏覽:268
大學無形資產管理制度 瀏覽:680
馬鞍山向山鎮黨委書記 瀏覽:934
服務創造價值疏風 瀏覽:788
工商登記代名協議 瀏覽:866
2015年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項目試卷 瀏覽:985
創造營陳卓璇 瀏覽:905
安徽職稱計算機證書查詢 瀏覽:680
衛生院公共衛生服務會議記錄 瀏覽:104
泉州文博知識產權 瀏覽:348
公共衛生服務培訓會議小結 瀏覽:159
馬鞍山攬山別院價格 瀏覽:56
施工索賠有效期 瀏覽:153
矛盾糾紛交辦單 瀏覽:447
2010年公需課知識產權法基礎與實務答案 瀏覽:391
侵權責任法第5556條 瀏覽:3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