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關於學生與教師糾紛問題.
班主任的做法肯定是違法的,因為我國憲法明確規定了公民有受教回育的權利,任何人都不得剝答奪。但做為人民教師卻公然違反,取消你的高考資格,根據我國國內出現的類似案例來看,這個教師的行為還沒有達到觸犯刑法的底限,如果造成較為嚴重的後果,你可以向當地的教育主管部門舉報,要求追究其相關的行政責任,然後你再拿著教育主管部門的行政處罰到法院去主張你的民事賠償,這樣做才能夠做到有理有據。所以這就是不整個訴訟的簡要過程。當然,做為一個人民教師有這種行為是明顯不對的,應該予以道德上的譴責,當然,如果那個老對同學的恐嚇行為嚴重,造成了較為嚴重的後果就有可能觸犯刑律。如還有補充請盡快提出,祝君好運!
2. 對本案列中校長與教師發生沖突所產生的原因雙方在教學與學校治理理念上的差異
我認為校長和教師在這個問題上。應該充分溝通。達成共識。這樣才能更好的抓好教學。如果雙方在這個問題上起爭執,會影響學校的正常工作。
3. 如何處理教師與學校領導的糾紛
及時在有利的時機妥協,保全領導的頭面。否則什麼事也做的出來。
4. 如何解決學校與教師之間的法律糾紛
簽訂勞動合同明確雙方權利義務。
5. 高校教師與學生之間是什麼法律關系
<教師法>
(1995年3月18日第八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三次會議通過)
第一章 總 則
第一條 為了發展教育事業,提高全民族的素質,促進社會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設,根據憲法,制定本法。
第二條 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的各級各類教育,適用本法。
第三條 國家堅持以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和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理論為指導,遵循憲法確定的基本原則,發展社會主義的教育事業。
第四條 教育是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基礎,國家保障教育事業優先發展。 全社會應當關心和支持教育事業的發展。 全社會應當尊重教師。
第五條 教育必須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服務,必須與生產勞動相結合,培養德、智、體等方面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事業的建設者和接班人。
第六條 國家在受教育者中進行愛國主義、集體主義、社會主義的教育,進行理想、道德、紀律、法制、國防和民族團結的教育。
第七條 教育應當繼承和弘揚中華民族優秀的歷史文化傳統,吸收人類文明發展的一切優秀成果。
第八條 教育活動必須符合國家和社會公共利益。 國家實行教育與宗教相分離。任何組織和個人不得利用宗教進行妨礙國家教育制度的活動。
第九條 中華人民共和國公民有受教育的權利和義務。 公民不分民族、種族、性別、職業、財產狀況、宗教信仰等,依法享有平等的受教育機會。
第十條 國家根據各少數民族的特點和需要,幫助各少數民族地區發展教育事業。 國家扶持邊遠貧困地區發展教育事業。 國家扶持和發展殘疾人教育事業。
第十一條 國家適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的需要,推進教育改革,促進各級各類教育協調發展,建立和完善終身教育體系。 國家支持、鼓勵和組織教育科學研究,推廣教育科學研究成果,促進教育質量提高。
第十二條 漢語言文字為學校及其他教育機構的基本教學語言文字。少數民族學生為主的學校及其他教育機構,可以使用本民族或者當地民族通用的語言文字進行教學。 學校及其教育機構進行教學,應當推廣使用全國通用的普通話和規範字。
第十三條 國家對發展教育事業做出突出貢獻的組織和個人,給予獎勵。 第十四條 國務院和地方各級人民政府根據分級管理、分工負責的原則,領導和管理教育工作。 中等及中等以下教育在國務院領導下,由地方人民政府管理。 高等教育由國務院和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管理。
第十五條 國務院教育行政部門主管全國教育工作,統籌規劃、協調管理全國的教育事業。 縣級以上地方各級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門主管本行政區域內的教育工作。 縣級以上各級人民政府其他有關部門在各自的職責范圍內,負責有關的教育工作。
第十六條 國務院和縣級以上地方各級人民政府應當向本級人民代表大會或者其常務委員會報告教育工作和教育經費預算、決算情況,接受監督。
第二章 教育基本制度
第十七條 國家實行學前教育、初等教育、中等教育、高等教育的學校教育制度。 國家建立科學的學制系統。學制系統內的學校和其他教育機構的設置、教育形式、修業年限、招生對象、培養目標等,由國務院或者由國務院授權教育行政部門規定。
第十八條 國家實行九年制義務教育制度。 各級人民政府採取各種措施保障適齡兒童、少年就學。 適齡兒童、少年的父母或者其他監護人以及有關社會組織和個人有義務使適齡兒童、少年接受並完成規定年限的義務教育。
第十九條 國家實行職業教育制度和成人教育制度。 各級人民政府、有關行政部門以及企業事業組織應當採取措施,發展並保障公民接受職業學校教育或者各種形式的職業培訓。 國家鼓勵發展多種形式的成人教育,使公民接受適當形式的政治、經濟、文化、科學、技術、業務教育和終身教育。
第二十條 國家實行國家教育考試制度。 國家教育考試由國務院教育行政部門確定種類,並由國家批準的實施教育考試的機構承辦。
第二十一條 國家實行學業證書制度。 經國家批准或者認可的學校及其他教育機構按照國家有關規定,頒發學歷證書或者其他學業證書。
第二十二條 國家實行學位制度。 學位授予單位依法對達到一定學術水平或者專業技術水平的人員授予相應的學位,頒發學位證書。
第二十三條 各級人民政府、基層群眾性自治組織和企業事業組織應當採取各種措施,開展掃除文盲的教育工作。 按照國家規定具有接受掃除文盲教育能力的公民,應當接受掃除文盲的教育。
第二十四條 國家實行教育督導制度和學校及其他教育機構教育評估制度。
第三章 學校及其他教育機構
第二十五條 國家制定教育發展規劃,並舉辦學校及其他教育機構。 國家鼓勵企業事業組織、社會團體、其他社會組織及公民個人依法舉辦學校及其他教育機構。 任何組織和個人不得以營利為目的舉辦學校及其他教育機構。
第二十六條 設立學校及其他教育機構,必須具備下列基本條件:
(一)有組織機構和章程;
(二)有合格的教師;
(三)有符合規定標準的教學場所及設施、設備等;
(四)有必備的辦學資金和穩定的經費來源。
第二十七條 學校及其他教育機構的設立、變更和終止,應當按照國家有關規定辦理審核、批准、注冊或者備案手續。
第二十八條 學校及其他教育機構行使下列權利:
(一)按照章程自主管理;
(二)組織實施教育教學活動;
(三)招收學生或者其他受教育者;
(四)對受教育者進行學籍管理,實施獎勵或者處分;
(五)對受教育者頒發相應的學業證書;
(六)聘任教師及其他職工,實施獎勵或者處分;
(七)管理、使用本單位的設施和經費;
(八)拒絕任何組織和個人對教育教學活動的非法干涉;
(九)法律、法規規定的其他權利。
第二十九條 學校及其他教育機構應當履行下列義務:
(一)遵守法律、法規;
(二)貫徹國家的教育方針,執行國家教育教學標准,保證教育教學質量;
(三)維護受教育者、教師及其他職工的合法權益;
(四)以適當方式為受教育者及其監護人了解受教育者的學業成績及其他有關情況提供便利; (五)遵照國家有關規定收取費用並公開收費項目;
(六)依法接受監督。
第三十條 學校及其他教育機構的舉辦者按照國家有關規定,確定其所舉辦的學校或者其他教育機構的管理體制。 學校及其他教育機構的校長或者主要行政負責人必須由具有中華人民共和國國籍、在中國境內定居、並具備國家規定任職條件的公民擔任,其任免按照國家有關規定辦理。學校的教學及其他行政管理,由校長負責。 學校及其他教育機構應當按照國家有關規定,通過以教師為主體的教職工代表大會等組織形式,保障教職工參與民主管理和監督。
第三十一條 學校及其他教育機構具備法人條件的,自批准設立或者登記注冊之日起取得法人資格。 學校及其他教育機構在民事活動中依法享有民事權利,承擔民事責任。 學校及其他教育機構中的國有資產屬於國家所有。 學校及其他教育機構興辦的校辦產業獨立承擔民事責任。
第四章 教師和其他教育工作者
第三十二條 教師享有法律規定的權利,履行法律規定的義務,忠誠於人民的教育事業。
第三十三條 國家保護教師的合法權益,改善教師的工作條件和生活條件,提高教師的社會地位。 教師的工資報酬、福利待遇,依照法律、法規的規定辦理。
第三十四條 國家實行教師資格、職務、聘任制度,通過考核、獎勵、培養和培訓,提高教師素質,加強教師隊伍建設。
第三十五條 學校及其他教育機構中的管理人員,實行教育職員制度。 學校及其他教育機構中的教學輔助人員和其他專業技術人員,實行專業技術職務聘任制度。
第五章 受教育者
第三十六條 受教育者在入學、升學、就業等方面依法享有平等權利。 學校和有關行政部門應當按照國家有關規定,保度女子在入學、升學、就業、授予學位、派出留學等方面享有同男子平等的權利。
第三十七條 國家、社會對符合入學條件、家庭經濟困難的兒童、少年、青年,提供各種形式的資助。
第三十八條 國家、社會、學校及其他教育機構應當根據殘疾人身心特性和需要實施教育,並為其提供幫助和便利。
第三十九條 國家、社會、家庭、學校及其他教育機構應當為有犯罪行為的未成年人接受教育創造條件。 第四十條 從業人員有依法接受職業培訓和繼續教育的權利和義務。 國家機關、企業事業組織和其他社會組織,應當為本單位職工的學習和培訓提供條件和便利。
第四十一條 國家鼓勵學校及其他教育機構、社會組織採取措施,為公民接受終身教育創造條件。
第四十二條 受教育者享有下列權利:
(一)參加教育教學計劃安排的各種活動,使用教育教學設施、設備、圖書資料;
(二)按照國家有關規定獲得獎學金、貸學金、助學金;
(三)在學業成績和品行上獲得公正評價,完成規定的學業後獲得相應的學業證書、學位證書;
(四)對學校給予的處分不服向有關部門提出申訴,對學校、教師侵犯其人身權、財產權等合法權益,提出申訴或者依法提起訴訟;
(五)法律、法規規定的其他權利。
第四十三條 受教育者應當履行下列義務:
(一)遵守法律、法規;
(二)遵守學生行為規范,尊敬師長,養成良好的思想品德和行為習慣;
(三)努力學習,完成規定的學習任務;
(四)遵守所在學校或者其他教育機構的管理制度。
第四十四條 教育、體育、衛生行政部門和學校及其他教育機構應當完善體育、衛生保健設施,保護學生的身心健康。
第六章 教育與社會
第四十五條 國家機關、軍隊、企業事業組織、社會團體及其他社會組織和個人,應當依法為兒童、少年、青年學生的身心健康成長創造良好的社會環境。
第四十六條 國家鼓勵企業事業組織、社會團體及其他社會組織同高等學校、中等職業學校在教學、科研、技術開發和推廣等方面進行多種形式的合作。 企業事業組織、社會團體及其他社會組織和個人,可以通過適當形式,支持學校的建設,參與學校管理。
第四十七條 國家機關、軍隊、企業事業組織及其他社會組織應當為學校組織的學生實習、社會實踐活動提供幫助和便利。
第四十八條 學校及其他教育機構在不影響正常教育教學活動的前提下,應當積極參加當地的社會公益活動。
第四十九條 未成年人的父母或者其他監護人應當為其未成年子女或者其他被監護人受教育提供必要條件。 未成年人的父母或者其他監護人應當配合學校及其他教育機構,對其未成年子女或者其他被監護人進行教育。 學校、教師可以對學生家長提供家庭教育指導。
第五十條 圖書館、博物館、科技館、文化館、美術館、體育館(場)等社會公共文化體育設施,以及歷史文化古跡和革命紀念館(地),應當對教師、學生實行優待,為受教育者接受教育提供便利。 廣播、電視台(站)應當開設教育節目,促進受教育者思想品德、文化和科學技術素質的提高。
第五十一條 國家、社會建立和發展對未成年人進行校外教育的設施。 學校及其他教育機構應當同基層群眾性自治組織、企業事業組織、社會團體相互配合,加強對未成年人的校外教育工作。
第五十二條 國家鼓勵社會團體、社會文化機構及其他社會組織和個人開展有益於受教育者身心健康的社會文化教育活動。
第七章 教育投入與條件保障
第五十三條 國家建立以財政撥款為主、其他多種渠道籌措教育經費為輔的體制,逐步增加對教育的投入,保證國家舉辦的學校教育經費的穩定來源。 企業事業組織、社會團體及其他社會組織和個人依法舉辦的學校及其他教育機構,辦學經費由舉辦者負責籌措,各級人民政府可以給予適當支持。
第五十四條 國家財政性教育經費支出占國民生產總值的比例應當隨著國民經濟的發展和財政收入的增長逐步提高。具體比例和實施步驟由國務院規定。 全國各級財政支出總額中教育經費所佔比例應當隨著國民經濟的發展逐步提高。
第五十五條 各級人民政府的教育經費支出,按照事權和財權相統一的原則,在財政預算中單獨列項。 各級人民政府教育財政撥款的增長應當高於財政經常性收入的增長,並使按在校學生人數平均的教育費用逐步增長,保證教師工資和學生人均公用經費逐步增長。
第五十六條 國務院及縣級以上地方各級人民政府應當設立教育專項資金,重點扶持邊遠貧困地區、少數民族地區實施義務教育。
第五十七條 稅務機關依法足額徵收教育費附加,由教育行政部門統籌管理,主要用於實施義務教育。 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根據國務院的有關規定,可以決定開徵用於教育的地方附加費,專款專用。 農村鄉統籌中的教育附加,由鄉人民政府組織收取,由縣級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門代為管理或者由鄉人民政府管理,用於本鄉范圍內鄉、村兩級教育事業。農村教育費附加在鄉統籌中所佔具體比例和具體管理辦法,由省、自治區、直轄十人民政府規定。
第五十八條 國家採取優惠措施,鼓勵和扶持學校在不影響正常教育教學的前提下開展勤工儉學和社會服務,興辦校辦產業。
第五十九條 經縣級人民政府批准,鄉、民族鄉、鎮的人民政府根據自願、量力的原則,可以在本行政區域內集資辦學,用於實施義務教育學校的危房改造和修繕、新建校舍,不得挪作他用。
第六十條 國家鼓勵境內、境外社會組織和個人捐資助學。
第六十一條 國家財政性教育經費、社會組織和個人對教育的捐贈,必須用於教育,不得挪用、剋扣。
第六十二條 國家鼓勵運用金融、信貸手段,支持教育事業的發展。
第六十三條 各級人民政府及其教育行政部門應當加強對學校讀其他教育機構教育經費的監督管理,提高教育投資效益。
第六十四條 地方各級人民政府及其有關行政部門必須把學校的基本建設納入城鄉建設規劃,統籌安排學校的基本建設用地及所需物資,按照國家有關規定實行優先、優惠政策。
第六十五條 各級人民政府對教科書及教學用圖書資料的出版發行,對教學儀器、設備的生產和供應,對用於學校教育教學和科學研究的圖書資料、教學儀器、設備的進口,按照國家有關規定實行優先、優惠政策。
第六十六條 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應當發展衛星電視教育和其他現代化教學手段,有關行政部門應當優先安排,給予扶持。國家鼓勵學校及其他教育機構推廣運用現代化教學手段。
第八章 教育對外交流與合作
第六十七條 國家鼓勵開展教育對外交流與合作。 教育對外交流與合作堅持獨立自主、平等互利、相互尊重的原則,不得違反中國法律,不得損害國家主權、安全和社會公共利益。
第六十八條 中國境內公民出國留學、研究、進行學術交流或者任教,依照國家有關規定辦理。
第六十九條 中國境外個人符合國家規定的條件並辦理有關手續後,可以進入中國境內學校及其他教育機構學習、研究、進行學術交流或者任教,其合法權益受國家保護。
第七十條 中國對境外教育機構頒發的學位證書、學歷證書及其他學業證書的承認,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締結或者加入的國際條約辦理,或者按照國家有關規定辦理。
第九章 法律責任
第七十一條 違反國家有關規定,不按照預算核撥教育經費的,由同級人民政府限期核撥;情節嚴重的,對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依法給予行政處分。 違反國家財政制度、財務制度、挪用、剋扣教育經費的,由上級機關責令限期歸還被挪用、剋扣的經費,並對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依法給予行政處分;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第七十二條 結伙斗毆、尋釁滋事,擾亂學校及其他教育機構教育教學秩序或者破壞校舍、場地及其他財產的,由公安機關給予治安管理處罰,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侵佔學校及其他教育機構的校舍、場地及其他財產的,依法承擔民事責任。
第七十三條 明知校舍或者教育教學設施有危險,而不採取措施,造成人員傷亡或者重大財產損失的,對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第七十四條 違反國家有關規定,向學校或者其他教育機構收取費用的,由政府責令退還所收費用;對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依法給予行政處分。
第七十五條 違反國家有關規定,舉辦學校或者其他教育機構的,由教育行政部門予以撤銷;有違法所得的,沒收違法所得;對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依法給予行政處分。
第七十六條 違反國家有關規定招收學員的,由教育行政部門責令退回招收的學員,退還所收費用;對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依法給予行政處分。
第七十七條 在招收學生工作中徇私舞弊的,由教育行政部門責令退回招收的人員;對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依法給予行政處分;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第七十八條 學校及其他教育機構違反國家有關規定向受教育者收取費用的,由教育行政部門責令退還所收費用;對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依法給予行政處分。
第七十九條 在國家教育考試中作弊的,由教育行政部門宣布考試無效,對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依法給予行政處分。 非法舉辦國家教育考試的,由教育行政部門宣布考試無效;有違法所得的,沒收違法所得;對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依法給予行政處分。
第八十條 違反本法規定,頒發學位證書、學歷證書或者其他學業證書的,由教育行政部門宣布證書無效,責令收回或者予以沒收;有違法所得的,沒收違法所得;情節嚴重的,取消其頒發證書的資格。
第八十一條 違反本法規定,侵犯教師、受教育者、學校或者其他教育機構的合法權益,造成損失、損害的,應當依法承擔民事責任。
第十章 附 則
第八十二條 軍事學校教育由中央軍事委員會根據本法的原則規定。 宗教學校教育由國務院另行規定。
第八十三條 境外的組織和個人在中國境內辦學和合作辦學的辦法,由國務院規定。
第八十四條 本法自1995年9月1日起施行。
6. 什麼是高校教師的責任和
高校老師的中級職稱一般是指講師。講師,讀作jiǎng shī,是高等學校中職別次於副教授的教師。大學里教師的職稱分為助教、講師、副教授、教授四個級別。
7. 如何處理高校教師之間發生矛盾和沖突
高校教師沖突管理策略 高校教師沖突管理是一個復雜而系 統的問題,要想有效預防、積極解決高校 教師沖突的問題,就必須站在整個高校乃 至整個教育體系的基礎上,在沖突管理的 指導思想、體制機制及行為方式上都要統 籌規劃,積極部署.
1、樹立正確的沖突管理理念。樹立正 確的思想觀念和思維模式,是對沖突進行 有效管理的第一步。要辯證看待沖突的積 極和消極正反兩方面影響,不能只看到其 有害的一面,忽視其建設性的一面。只有 客觀地看待沖突所產生的兩個方面的影 響,我們才能真正把握沖突影響的總效 果,從而對沖突進行合理的應對和管理.
同時,要挖掘沖突產生的深層原因,不能 把沖突問題產生的原因和解決的辦法只 停留在表面現象和表現形式,要深入其本 質,探究其內在根本原因,探尋沖突產生 的深層動因,了解其影像效果的方向如何 等,在客觀把握沖突本質之後對症下葯, 從而採取正確的對策.
2、建立健全沖突管理機制。高校要為 教師創造良好的工作、學習和生活環境, 不僅包括學校硬體建設,還包括心理方面 的良好氛圍。如果學校的人際氛圍不和 諧,如充滿個人主義,教師之間各自為政, 缺乏交流與激勵,甚至互相攻擊,都將促 使教師沖突的產生和惡化。因此,規范高 校的管理,以完善健全的體制為保障,營 造良好的學校人文氛圍是協調和管理教 師沖突的重要舉措。研究發現,實行民主 管理體制,增加教師工作的自主性與可控 性,減少工作的不確定性,對防止和緩解 教師產生內部沖突具有明顯的效果。學校 要實行開放民主的行政管理,賦予教師更 多的專業自主權和更大的自由度,並且為 教師提供更多參與學校決策的機會,這將 有助於激發教師的工作熱情與動力,從而 使教師具有更強的責任感.
3、採取有效的沖突管理方式。科學的 指導理念和健全的管理體制為沖突管理 提供了有效的基礎保障,但要想切實有效 地防範沖突、處理沖突,還必須採取積極 的措施,通過合理有效的方式使沖突管理 落到實
處,包括避免不良沖突,激發良性 沖突,同時積極妥善地應用迴避、遷就、妥 協、競爭、合作等沖突處理的傳統方法,通 過防治結合,使沖突管理落到實處.
(1)避免不良沖突。首先,建立公平的 管理制度。良好的制度可以在很大程度上 緩解教師們的不良沖突,同時也能更好地 減少不良沖突對教師產生的負面影響,通 過真正好的制度,體現高校教師管理的民 主性,提倡教師們的民主參與,發揮群眾 的力量。在公平科學的制度環境下,通過 教師集體的力量對相關的問題和現象進 行監督,充分發揮廣大教師和公平的制度 環境在遏制不良沖突方面的作用;其次, 公正的領導和評判。領導者自身的素質對 於不良沖突的有效避免關系重大。領導者 公正無私、不偏不袒、寬宏大度、友善待 人、以身作則等優良品質能夠以正壓邪, 化干戈為玉帛。領導者在面對教師沖突 時,必須能夠以一個客觀的姿態和眼光來 判斷是非,從而使教師們對領導的處理方 式和處理結果產生認可和接受。為此,采 取公正的領導和評判是緩解教師不良沖 突的必要措施.
(2)激發良性沖突。首先,鼓勵良性沖 突的產生,建立良性沖突的鼓勵機制。管 理者要激發良性沖突,就要在高校中營造 鼓勵良性沖突的氛圍,倡導良性沖突,引 入相應機制。對敢於向現狀挑戰、倡議新 觀念、提出不同看法和進行獨立思考的個 體給予重視和認可,對於一些有價值的新 思想、新方法、新理念,高校領導者必須給 予重視和鼓勵,從而促進教師們的創新.
對於教師創新應予以獎勵,如晉升、加薪 等。對於沖突過程中出現的少數意見和觀 點,管理者不能輕易批評、指責、嘲笑、諷 刺和挖苦,而要冷靜地分析,對引起沖突 的原因進行深入思考。尤其在高校的學術 爭鳴中,讓不同觀點交鋒,碰撞出新的思 維火花,才能促進學術創新和發展;其次, 建立必要的溝通機制。良好的溝通是激發 良性沖突最好的途徑。高校應該建立必要 的溝通機制,促進良性沖突作用的發揮, 作為管理者要面對面與教師進行交流,走 進教師的內心世界,了解教師的願望和苦 衷。管理者還可以通過與教師進行非正式 溝通來激發良性沖突,傾聽教師心聲,聽 取教師意見,建立一個教師良性沖突予以 表達的機制;最後,適當引入合理、科學、 公平的競爭機制。沖突的主要誘因是競 爭,一個沒有內部競爭的組織是缺乏活力 的。通過建立必要的競爭機制,使教師們 可以公開地、合理地表達自己的想法和觀 點,相互爭論,一方面有利於防止競爭的 地下化,使競爭由良性變為惡性;另一方 面公平科學的競爭機制會促進教師良性 沖突發揮更大的積極作用.
8. 高校老師與學生發生不正當關系怎麼處罰
你好,這就需要具體案情具體分析,先看案情的具體情況,再看學生是否成年,最後在結合是否自願,綜合分析才能判斷是一個刑事案件、民事案件等
9. 關於學生和老師 學生和學校糾紛
教師在教育復教學中應當平等對制待學生,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因材施教,促進學生的充分發展。
教師應當尊重學生的人格,不得歧視學生,不得對學生實施體罰、變相體罰或者其他侮辱人格尊嚴的行為,不得侵犯學生合法權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