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醫患溝通課後答案當今的醫療背景下,該如何更好地處理醫患關系
1.嚴格遵守醫療衛生管理法律、法規、規章和診療護理規范、常規,恪守醫療服務職業道德,改善服務態度,建立良好的醫患關系,預防醫療糾紛的發生。
⑴醫院管理者和醫務人員應熟悉掌握常用的衛生管理法律、法規。
⑵加強醫療服務職業道德教育,增強服務意識。
2.醫療機構應加強質量管理,堵塞漏洞,是預防醫療糾紛的有效措施。
醫療質量事關患者的身體健康和生命安全。醫療糾紛的發生與醫療質量的高低成正相關關系。要提高醫療質量、對醫療安全有保障、減少醫療糾紛的發生,就要切實保障醫療質量,對影響醫療質量的各個環節進行有效地監控。
3.提高病歷及各種醫療文書的書寫質量並加強管理。
病歷是疾病的診治經過及療效的原始記錄,是進行醫學研究的原是資料,也是判斷醫務人員的醫療行為是否得當的法定證據。它不僅涉及到醫學技術問題,還涉及日後可能發生的醫療糾紛賠償問題。發生糾紛後,病歷將成為認定醫療機構及其醫務人員的民事法律責任的一種重要依據。
4.重視醫療以外的其他安全問題,減少非醫療因素引發的醫療糾紛。
醫療以外的安全問題在近幾年醫療糾紛的投訴案中佔有一定的比例。例如:請假或自行外出的患者在院外出現意外;患者在醫院內的摔傷、燙傷、自殺;精神病人在院內傷人、或外逃傷人等,依據國家的法律,醫院雖對患者沒有監護責任,但應負有監管責任,一旦出現問題,很難證明醫院完全沒有過錯。所以,重視和防止醫療以外的其他因素引發的意外情況的發生,是新時期給醫院管理者提出的新的要求。
『貳』 醫患關系,醫患糾紛矛盾來自哪裡
您好!醫患糾紛來自於患者和醫護人員兩方面;
(一)患者方面的原因
患者法律意識逐步增強 患者及其家屬等正確和不正確地行使法律賦予的權利。法律規定了患者的知情權,於是,不少患者經常行使這種權利,有的行使得正確,由於我們醫務人員的原因導致矛盾的產生,也有的患者不正確地行使知情權,對於醫療人員的合理拒絕非常不滿,並且往往導致矛盾的產生。還有一些患者或其家屬等人,對醫療的期望值過高,認為我在醫院花了錢,醫院就得給我治好病,於是,當出現的醫療結果不是他們所期望的結果時,就將抱怨、憤怒發泄到醫務人員身上,認為是醫務人員侵害了他們的利益,出於感情因素或者經濟考慮,將矛盾激化,形成糾紛,有的還要法律訴訟。
患者經濟意識逐步增強 隨著醫療制度的改革及失常經濟的影響,醫療費用快速增長超出群眾心裡承受能力,導致患者不滿。多數老百姓不太清楚現行醫療改革的服務體制,或受大眾媒體的誤導總把看病難、看病貴矛盾的對准醫療機構。殊不知葯價高是多部門,多機構的原因。首先,葯價的高低與生產廠家有關。目前大多數葯廠經營艱難,為了生存,只好選擇生產價值高、經濟效益好的葯品。其次,葯品的流通要經過多個環節層層批發,層層加價,必然導致葯價高。更重要的是目前醫院仍屬於福利性質,葯價仍是國家物價部門制定的,醫院無權定價。另者因近年科技的發展,診療技術隨之發展,檢查及治療手段增多,費用也隨之增高[2]。
(二)醫護人員方面的原因
醫德醫風不正 「治病救人」本是醫生應盡的職責,但少數醫務人員違反規章制度和操作常規,醫療文書書寫不規范,對患者檢查不全面。工作責任心不強,技術水平不高,有部分醫務人員受經濟利益驅動,為患者治療時,開大處方,拿葯品回扣,甚至讓患者作不必要的檢查,這些不正常的行為敗壞了醫生在患者心目中的形象,使患者對醫生產生不信任感。
醫患溝通欠缺,醫護人員服務意識不強 因為醫患關系在醫療活動中體現在多方面的角色不對稱性,特別是對醫學的理解和相關知識的擁有上優劣勢明顯存在差異。正是這些差異的存在影響了醫患之間的溝通。因此,個別醫務人員服務態度不端正,服務意識淡漠,缺乏對患者的同情心,在工作中解答患者問題,不耐煩,簡單生硬,缺乏與患者溝通的技巧,嚴重製約著醫患關系的發展,進而導致醫療糾紛發生。
醫院管理落後,制度不健全 由於醫院制度不健全,職責不明確,科室各自為政,不顧患者利益和整體利益;管理手段落後,對來訪者接待處理不利,使本可以平息的矛盾升級為醫療糾紛。如:檢查不認真,不能履行好告知義務,病案管理、醫療質量管理等措施不到位,對醫學資料不能很好保管,不注意保護患者隱私、醫用材料質量有瑕疵、收費記帳登記錯誤等存在諸多薄弱環節,留下易引起醫療缺陷的易發科室、易發因素、易發時間,這些都是糾紛增加的主要原因。
輿論導向失之偏頗,推波助瀾 醫療界與其他行業一樣,均存在技術和服務等方面的不足。少數人員有收受紅包、回扣等違紀現象,但那絕不是主流。新聞記者未必熟悉醫學專業知識,使得部分媒體對醫療糾紛的報道帶有一定片面性,誤導了群眾,在一定程度上加深了醫患矛盾。中國醫協收回1950份調查表結果表明:媒體對醫療糾紛的報道客觀全面僅為1.64%,比較客觀17.7%,不客觀為80.66%,這些嚴重影響醫院的形象和聲譽。新聞媒體不適宜的報道及一些社會因素的干擾、參與也對醫療糾紛的發生起了推波助瀾的作用。
謝謝閱讀!
『叄』 社區醫療糾紛和事故的防範措施有哪些
近年來,醫療糾紛醫療事故呈現上升趨勢,與此相反,廣大醫護人員在如何防範和處理醫療糾紛醫療事故方面的知識卻顯得比較欠缺。為有效減少和防範醫療糾紛醫療事故的發生,提高醫護人員在防範和處理醫療糾紛醫療事故方面的能力,現將我院制定的《醫療糾紛醫療事故防範和處理預案》提供給廣大醫院管理同行,以供交流、借鑒。
醫療糾紛及醫療事故的防範預案
(1)醫院及各科室應組織醫務人員加強對醫療衛生管理法律、行政法規、部門規章和診療護理規范、常規的學習,並具體落實到醫療執業活動中。
(2)加強醫德醫風教育,恪守醫療服務職業道德,抵制商業賄賂,樹立愛崗敬業精神,努力鑽研業務,不斷提高專業技術水平,以病人為中心,全心全意為病人提供安全、有效、經濟的醫療服務。
(3)科主任、護士長作為科室醫療安全第一責任人,敢於負責任,敢於批評,嚴格管理,不斷完善科內管理制度。
(4)科室內部加強「三基」訓練,嚴格操作規程,加強日常檢查及考核,嚴格按規章制度執行並定期進行分析整改。對出現的明顯差錯及事故隱患,對職工反映的醫療事故苗頭要認真處理,不得拖延、阻撓、包庇、弄虛作假。
(5)加強醫務人員素質教育,堅持「以病人為中心,以質量為核心」的服務宗旨,構築和諧醫患關系。醫務人員應主動加強醫患溝通,隨時將病人的病情及診療情況告知病人或家屬;各種醫療護理記錄和有關資料要及時、完整、准確;在臨床診療過程中,需行手術治療、特殊檢查、特殊治療和實驗性臨床醫療的患者,應填寫知情同意書。
(6)全體醫務人員要有大局意識,科室之間、醫護之間、臨床醫技之間、門診與急診之間、門急診與病房之間應相互配合。
(7)嚴禁在患者及其家屬面前談論同行之間對診療的不同意見,嚴禁誹謗他人,抬高自己的不符合醫療道德的行為。
(8)各種搶救器械設備要處於備用狀態,可隨時投人使用。根據資源共享、特殊急救設備共用的原則,醫務科有權根據臨床急救需要進行調配。
(9)禁止在診療過程中、手術中談論無關或不利於醫療過程的話題。
(10)嚴格執行首診負責制,嚴禁推諉病人。
(11)任何情況下,未經批準的進修醫師不得獨自參加各種會診。
醫療糾紛和醫療事故處理預案
(一)程序
1、發生醫療事故爭議時,啟動本預案。
2、一旦發生醫療事故爭議,需立即通知上級醫生和科室主任,同時報告主管部門醫務科,夜間為總值班,不得隱瞞,否則將承擔可能引起的一切後果。由護理因素導致的醫療事故爭議,除按上述程序上報外,同時按照護理體系逐級上報。
3、由醫療問題所致的糾紛,科室應先調查,迅速採取積極有效的處理措施,控制事態,爭取科內解決,防止矛盾激化,並接待糾紛患者及家屬,認真聽取患者的意見,針對患者的意見解釋有關問題,如果患者能夠接受,投訴處理到此終止。
4、主管部門接到科室報告或家屬投訴後,應立即向當事科室了解情況,與科主任共同協商解決辦法(當事科室必須在24小時內就事實經過寫出書面報告上報醫務科,並根據要求拿出初步處理意見),共同指定接待病人家屬的人員,由專人解釋病情。如果患者能夠接受,投訴處理到此終止。如果患者不能接受,請患者就問題的認識和要求提供書面的材料;然後,找有關責任人調查了解問題的詳情,提出解決問題的方案,並向分管副院長匯報,與患者協商處理意見,如患者接受,處理到此終止。
5、對主管部門已接待,但仍無法解決的醫療糾紛,由院醫療事故處理小組辦理。醫療事故處理小組對發生的醫療糾紛或事故要立即組織有關人員對事件發生的經過、原因、性質、後果等情況進行調查,並將調查的結果報告院長。
6、患方同意醫院醫療事故處理小組對醫療事件產生的原因、經過、性質等的調查分析意見,並願意協商解決的,可協商解決,解決結果需報告院長。重大事件應與患方簽署終結協議書。協議書應載明雙方的基本情況、醫療事件產生的原因、事件的性質或共同認定的事故等級和協商確定的賠償數額等。
7、患方不同意醫院醫療事故處理小組對醫療事件產生的原因、經過、性質等的調查分析意見,並不願意協商解決的,為避免矛盾激化可報請院長批准後,報請衛生行政部門或司法途徑加以解決。
8、由醫務科根據患者或家屬的要求決定封存《醫療事故處理條例》所規定的病歷內容。
9、疑似輸液、輸血、注射、葯物引起的不良後果,醫務科以及患者或家屬共同在場的情況下,立即對實物進行封存,實物由醫院指定相關部門保管。
10、如患者死亡,必須要求作屍解以明確死因,病歷上應有記錄。如拒絕作屍解,應要求家屬簽字。
11、如患者需轉科、轉院治療,各科室必須竭力協作。
12、遇家屬或病人情緒激動,不聽勸阻或聚眾鬧事影響正常秩序者,立即通知保衛科或派出所人員到場,按治安管理條例辦理。
【處理流程】當事人→上級醫生和科室主任或門診部主任→向主管部門(醫務科、護理部)報告→向分管副院長匯報→院醫療事故處理小組→院務會決定。
(二)處罰
1、醫療事故及醫療糾紛處理終結後,醫院應組織有關人員對醫療糾紛及醫療事故進行認真分析,總結事件性質、產生的原因、應吸取的教訓等,並對醫療事件中的相關責任人作相應處理,以防止類似事件的再次發生。
2、對造成事故的責任者,醫院應責令其做出書面檢查,吸取教訓,並按照責任的性質給予相應處罰。
『肆』 如何防範和處理醫療糾紛
一、防範方法
1、嚴格遵守醫療衛生管理法律、法規、規章和診療護理規范、常規,恪守醫療服務職業道德,改善服務態度,建立良好的醫患關系,預防醫療糾紛的發生。
2、加強質量管理,堵塞漏洞,是預防醫療糾紛的有效措施。
3、提高病歷及各種醫療文書的書寫質量並加強管理。
4、改進服務作風,提高醫療質量,改善服務態度,切實提高醫療技術水平,減少醫療糾紛的發生。
5、實施知情同意,醫院在醫療活動的不同階段都要防範醫療爭議,自始至終都要根據患者的實際情況,通過告知明確醫療服務合同的目的、疾病發展轉歸過程和醫療服務的損害特性,明確醫療服務合同履行的風險。
二、解決途徑
醫療民事糾紛與其他民事糾紛一樣,屬於平等主體之間的財產關系和人身關系,屬民法的調整范疇。根據 「私法自治」的原則,通常情況下,國家不予干預,因此,雙方當事人可以就醫療糾紛進行協商,也可以進行民間調解和行政調解。
從理論上講,醫療合同糾紛也可進行仲裁解決,但仲裁解決醫療糾紛還不受重視。國家對醫療民事糾紛的干預表現為民事訴訟,需要當事人起訴才能發生。也可以申請衛生行政部門解決。
(4)醫患溝通醫療糾紛擴展閱讀
醫療糾紛法律法規:
國務院總理李克強簽署國務院令,公布《醫療糾紛預防和處理條例》,自2018年10月1日起施行。
黨中央、國務院高度重視醫療糾紛預防和處理工作。為了將醫療糾紛預防和處理工作全面納入法治化軌道,保護醫患雙方合法權益,維護醫療秩序,保障醫療安全,國務院制定本條例,從制度層面推進醫療糾紛的依法預防和妥善處理,著力構建和諧醫患關系,促進我國醫療衛生事業持續健康發展。
《條例》明確提出開展診療活動應當以患者為中心,加強人文關懷,嚴格遵守相關法律、規范,恪守職業道德。通過加強醫療質量安全的日常管理,強化醫療服務關鍵環節和領域的風險防控,突出醫療服務中醫患溝通的重要性,從源頭預防醫療糾紛。
《條例》明確了醫療糾紛處理的原則、途徑和程序,重點強調發揮人民調解途徑在化解醫療糾紛上的作用,並從鑒定標准、程序和專家庫等方面統一規范了訴訟前的醫療損害鑒定活動。
《條例》對不遵守醫療質量安全管理要求、出具虛假鑒定結論和屍檢報告、編造散布虛假醫療糾紛信息等違法行為,設定了嚴格的法律責任。
『伍』 如何解決醫患矛盾
近年來醫療糾紛呈逐年上升趨勢,醫患矛盾日趨激烈,嚴重影響了醫院在人民群眾中的形象。不斷加劇的醫患糾紛既困擾著醫院的發展,又影響著社會的和諧和穩定。醫療糾紛、醫患矛盾的解決方法恰當合理顯得尤為重要。
醫療糾紛的發生除了技術原因外,大部分都是因為服務而引發的,為此,必須通過兩種方法加以解決,一要加強醫務人員的職業道德教育,二要建章立制來規范和約束醫務人員的服務行為,以控制因服務不周而導致的糾紛。職業道德教育是轉變醫務人員服務理念,增強服務意識的有效方法。開展醫院文化建設活動,崗位明星評比活動,十佳醫生、十佳護士評比活動,以及社會主義榮辱觀教育活動等,能極大地調動廣大醫務人員的積極性,使病人的滿意度不斷提高,醫院形象得到提升。
處理醫療糾紛要認真、冷靜、堅持原則。醫院要設專門部門接待病人投訴,對患方投訴的問題,應本著認真負責的精神,實事求是的態度,及時查明真相,分清責任。對有爭議的專業問題,可組織院內外專家會診或咨詢相關專家,並充分利用各種法律法規文件,形成比較縝密嚴謹的書面意見。對於醫源性糾紛不袒護、不遮掩,責令當事人給患方道歉,取得其諒解,並採取及時的補救措施;對情節嚴重、導致一定的不良後果者,視情況給患方一定的經濟補償,並按醫院規定對責任人進行處罰,甚至追究法律責任。如屬患方醫療知識缺乏而引發的糾紛,例如:把正常的並發 症導致的不良後果和不可預測的醫療意外誤當做醫療事故等,工作人員可把院方調查情況及專家的有關意見書面送達患方,並積極與患方溝通,耐心地向患方宣傳相關的醫學知識,爭取患方的理解。另外,對醫療糾紛處理的結果最好進行公證,以增加法律效力。當多次接待雙方仍不能達成一致協議時,當患方堅持索要高額賠償時,當患方一直無理取鬧干擾正常工作時,一定要堅持原則,對其不合理要求予以堅決回絕,不能讓其抱有任何希望。醫院在向患方送達院方的書面意見後,應告知病人可申請醫療事故鑒定,如患方糾纏不休,又不提出鑒定申請時,醫院應主動申請事故鑒定,必要時可通過法律途徑解決。對此,醫方應准備好各種證據及相關材料,做好與代理律師的溝通工作,並積極配合司法機關的調查取證工作,做好應訴准備。
醫療衛生工作與人民的健康和生命密切相關,人民群眾往往通過醫療衛生服務看經濟社會發展成果,看黨風政風建設,看政府管理水平,看社會公平和諧。醫療服務救死扶傷、治病救人,從一定意義上講,決定著病人的生死存亡。醫務人員和病人之間有一個共同目標就是要戰勝疾病,減少痛苦,保障健康和生命安全。因此,醫務人員和病人之間必須互相信任、互相尊重、互相理解、互相幫助。
醫生應從加強醫患溝通入手,構建和諧醫患關系。在醫療工作中,溝通也是一門藝術。希臘名醫希波克拉底曾經說過:「醫生有兩種東西能治病,一是葯物,二是語言。」可見醫患交流是多麼重要!醫生應尊重病人對疾病的知情權和選擇權,對治療方案、手術方案,使用特殊葯品、特殊檢查和特殊材料以及疑難危重病人的病情等方面,都要及時與病人或其家屬進行充分的溝通以取得患方的配合。醫患溝通是對醫學理解的一種信息傳遞過程,是為病人的健康需要所進行的,它使醫患雙方能充分、有效地表達對活動的理解、意願和要求,這里泛指的醫患溝通還應當包括護患溝通和醫護溝通。良好的醫患溝通有助於醫務人員調整自己或病人的醫學觀念,也有助於醫患相互正確地理解對方,協調關系,保證醫療活動的順利進行。患方在建立良好的醫患關系中所做的第一,是應對疾病有一個正確的心態,生老病死是自然規律。不管現代醫學如何發達,醫院或是醫生對疾病都沒有百分之百的治療把握。患者只有在一個理性的認識基礎上,才有助於應對此後可能的風險。第二,應該尊重醫務人員。醫務人員的工作非常辛苦,勞動強度大,患者及其家屬應理解醫務人員的工作。尊重他們的權利,給他們以信任,積極配合治療。
要使醫患雙方在發生爭議、糾紛的時候,通過正常的途徑解決。現在應盡快完善相關法律法規,特別是制定一部針對醫療糾紛的法律,規定醫患雙方的權利、義務,以及發生醫療事故時應如何賠償等問題。法律保護醫患雙方的權利,患者受到醫療損害時,可以依法要求賠償;同時,醫院和醫生的權利也應受法律保護,任何對醫護人員進行侮辱,使用武力手段對醫護人員造成人身傷害的行為都要受到法律的制裁。三方都要熟悉相關法律法規,從而維護自己的利益。
『陸』 請你結合社區工作實際,談談醫療糾紛該如何防範
近些年來,隨著我國醫療技術水平的不斷提高,人民群眾的健康水平有了很大程度的改善。但是隨之而來的醫療糾紛也呈逐年上升趨勢,賠償的數額也越來越大,醫療單位不堪重負。可以說醫療糾紛嚴重干擾了醫院正常的醫療秩序,已經成為醫院十分棘手的一大難題。尤其是在新形勢下,醫療制度的改革正在進行,如何加強醫院的管理,防範醫療糾紛,保障醫患雙方的合法權益,創造寬松和諧的就醫環境,是急需解決的問題之一。
1 醫療糾紛的產生原因
1.1 醫方因素
一些醫院存在管理缺陷,醫療質量和醫療安全問題突出,醫務人員法律意識比較淡薄,衛生法律、法規、規章和規范等執行不力,行為不太規范;部分醫院環境差,門診、病房擁擠,「三長一短」的現象普遍存在;有些醫務人員服務態度差,對病人缺乏耐心細致的解釋工作,患者對此怨聲載道;大型檢查的濫用,醫療費用的大幅度增加,超出人民群眾的負擔能力;部分醫生道德滑坡,收取紅包回扣,醫院和醫生的高尚形象在部分患者的心目中逐漸退化,甚至醜化,醫患之間缺乏信任,醫患關系空前緊張等。基於上述原因,一出現問題患者很容易將所有矛盾都集中在醫院的管理人員和醫務人員身上。
1.2 患方因素
一是把醫患雙方信託關系視為單純的買賣關系。既然已經付費,醫院就理應提供令人滿意的就醫環境、服務措施、治療技術。一旦這些要求不能得到滿足或不盡人意,就極易誘發患方非理性的維權行為。二是患者缺乏醫學常識,不能正確認識和理解醫療過失行為,即使掌握一些醫學知識,也是比較膚淺,甚至可能是錯誤的,一旦治療方案結果不甚理想,或感到自己的尊嚴和權利沒有得到足夠的尊重和保障時,就遷怒於醫護人員和醫院,從而引發醫患糾紛。三是病人和家屬期望值過高。特別是病情惡化或死亡時,患方在精神上和經濟上難以承受巨大壓力,有些病人或家屬會情緒激動、急躁,與醫務人員發生過激行為甚至引發暴力事件。四是一些患者喪失了起碼的道德規范,以惡意敲詐醫方獲取不正當利益為手段;有的患者或者家屬對醫護人員小題大做、無理取鬧、出言不遜;有的無視法律,對醫護人員大打出手甚至殘害醫務人員等。
1.3 社會因素
我國正處在體制改革的轉軌時期,醫療體制改革相對滯後,醫療保健制度還不夠完善,部分貧困群眾無法承受較高的醫療費用,缺乏健康保障。衛生資源分布不均且嚴重不公平;衛生資源大部分集中在城市,而農村人口眾多,卻只享受較少的衛生資源。社會地位高低不同,享受醫療保健制度不同,導致部分人群心理上不平衡,使得矛盾更容易激化,醫療機構也成為不滿者泄憤的窗口,這也是現階段醫療糾紛多發的一個原因。雖然衛生行政部門有一支專門從事衛生監督的力量,但這支力量的素質還不適應對醫院監管的需要,醫療服務監管基本上*醫院自己。這樣,自律能力較強的醫院,由於管理水平高,能夠保證服務質量,自覺維護群眾的利益。反之,就可能造成一系列混亂,引發醫患矛盾。另外,在醫療糾紛報道中,某些媒體在引導社會輿論、客觀公正地報道事實方面,缺乏職業道德,常常自覺或不自覺地起到了推波助瀾的作用,有的甚至成為某些別有企圖的患者用來向院方施加壓力的工具,加深了社會公眾對醫院的不信任、不理解和不滿意。
2 醫療糾紛的特點分析
2.1 頻發性
近些年,醫療糾紛頻頻發生,以每年10%~20%的速度遞增。據統計,全國有76.3%的醫院出現過患者及家屬毆打、威脅、辱罵醫務人員的現象;63.1%醫院發生過因患者對治療結果不滿意,圍攻威脅院長的情況;70.67%的醫院出現過患者及家屬在診療結束後拒絕出院,且不交住院費用的現象;1.8%的醫院發生過因病人去世,患者家屬在醫院擺花圈、設靈堂等現象。
2.2 復雜性
在醫療糾紛的處理過程中,不僅有醫務人員和患者及家屬的參與,還有新聞媒體、醫療鑒定單位、法院甚至社會上一些不法分子(醫鬧)的參與,這無疑增加了醫療糾紛處理的難度,使其變得更加復雜化。如果處理不當,不僅影響醫院的正常工作秩序,而且使醫患雙方的矛盾更加深化。
2.3 社會性
醫院是社會的窗口,在當前提倡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大形勢下,醫院也提出了建設新型的和諧醫院。一旦發生醫療糾紛,為避免在社會上產生消極影響,明明醫院沒有過錯,也往往採取調解的方式以求息事寧人,這無形中助長了一些不正之風,使有些患者認為只要一鬧,錢財就到,形成了惡性循環。
2.4 利益性
一方面,醫院公益性質逐步弱化,在「兩個效益」上更偏重於經濟效益,這在一定程度上給患者的心理造成了不良影響。有些醫院由於利益之爭內部關系不和諧,導致工作上互相扯皮推諉,互相配合欠佳,使得患者的利益沒有得到充分的尊重和保護,直接導致醫患矛盾的發生;另一方面,患者本身法律意識不斷增強,主觀上也要求有一定的經濟和精神賠償。這樣醫院的利益和患者的利益之間就出現了矛盾,一旦沒有協調解決好,就會使原有的矛盾更加激化。
3 醫療糾紛的防範策略
3.1 加強醫德醫風教育
在醫院里,醫生、護士與患者接觸面最廣泛也最密切,醫護人員的服務質量和技術水平直接影響到患者求醫的權益和醫院工作質量的整體水平。要提高醫護人員的服務質量和技術水平,關鍵是要提高職業道德素質,特別是在市場經濟環境下的今天尤為重要。因此,必須加強職業道德教育和行業作風建設,倡導良好的醫德醫風,使廣大醫務人員牢固地樹立「以病人為中心」的服務理念。
3.2 強化業務知識培訓
醫務工作者不但要有扎實的理論知識,而更要以精湛的技術、高質量的護理和服務水準贏得病人的信任和尊重。因此必須掌握豐富的醫學理論知識,提高自身業務素質。重點抓好在職教育,搞好崗位培訓。按不同層次、不同專業、不同職稱,以理論知識、技術操作、工作能力等方面,制定統一的培訓規劃,定期考核,達到相應職稱標准。同時,加強繼續教育學習,更新觀念,更新知識結構,抓住一切機會豐富和提高自己,適應現代醫院的需要。
3.3 增強醫護人員的法制觀念
醫務人員應增強法律意識,健全並落實醫院規章制度和人員崗位責任制度,特別是醫療質量和醫療安全的核心制度,進一步健全並落實醫院的「質量、安全、服務、費用」等各項管理制度,嚴格貫徹執行醫療衛生管理法律、法規、規章制度以及診療護理規范、常規,做到依法執業,行為規范。明確醫患之間的關系是一種法律關系,只有學法、懂法,才能自覺守法,維護醫護人員自身的正當利益。
3.4 重視和諧的醫患關系
加強醫患溝通,提高溝通能力,建立和諧的醫患關系,才能避免或減少醫療糾紛的發生。醫患溝通不僅僅是告訴患者患的是什麼病,怎麼治療,更重要的是要體現出醫護人員對患者的人文關懷。多一點同情,多一些耐心,多一份真誠,讓患者感到溫馨、安全。只有這樣,才能建立起和諧的醫患關系。
3.5 建立職業保險制度
職業保險制度的建立及完善能夠在很大程度上緩解醫療糾紛給醫務人員帶來的壓力,也能保護患者及醫務人員的利益。如日本醫學協會作為一個團體與保險公司簽訂合同,作為總承包人對已參加過保險的會員醫師的醫療過失負有賠償責任;部分地方醫學會還提供補充責任保險,保證醫療糾紛的賠償。韓國一方面在法院強調「調停優先原則」,使《民事調停法》的工作活躍起來;另一方面,韓國的消費者保護院也參與索賠金額較少的醫療糾紛調解,使醫療糾紛得以公正的解決。
『柒』 如何加強醫患溝通,構建和諧醫患關系,減少醫療糾紛
輕而易舉就可以治死人
『捌』 以醫患溝通為話題題目自擬
我國醫患關系現狀及對策分析
醫患關系是社會關系的組成部分,是醫療實踐活動中最基本的人際關系,良好的醫患溝通是實現以病人為中心,促進社會和諧的基礎。醫患關系作為一種最基本的社會關系,已普遍受到人們的關注,它隨著醫學模式的發展,不斷發生新的變化。目前我國經濟正沿著市場化的軌跡發展,醫療制度改革也在深入進行,這對構建和諧醫患關系提出了新的挑戰和考驗,要想構建和諧的醫患關系,必須醫方、患方、社會三者共同努力,國家增加衛生投資力度,准確定位醫療機構的性質,確保廣大中低檔人群的基本健康等實際問題已擺在我們面前。只有從根本上解決群眾「看病難、看病貴」的問題,才能實現醫患關系真正意義上的融洽。同時我們還要看到,理想化的期待與非理想化的現實差距是客觀存在,融洽醫患關系是一個漫長的過程,需要我們在健全法制的同時提高自律的約束,只有以誠信為杠桿、人文為基石。才能真正實現理想狀態下的醫患關系.即充滿同情心的醫生和對醫生充滿信任的病人。
1 醫患關系現狀
醫患關系是醫務人員與患者在醫療過程中產生的特定醫治關系,是醫療人際關系中的關鍵。著名醫史學家西格里斯曾經說過:「每一個醫學行動始終涉及兩類人群:醫師和病人,或者更廣泛地說,醫學團體和社會,醫學無非是這兩群人之間多方面的關系。」現代醫學的高度發展更加擴充了這一概念,「醫」已由單純醫學團體擴展為參與醫療活動的醫院全體職工;「患」也南單純求醫者擴展為與之相關的每一種社會關系。傳統的醫患關系中,醫者以為患者謀利益為己任,醫務工作者享有較高的社會地位。他們為患者解除痛苦,捍衛生命,被施救的患者往往懷著感恩的心態對待治療自己的醫生。在我國經濟高速發展的同時,社會發展和困家社會保障發展相對滯後,再加上新葯品、新醫療技術和新設備的引進使醫療費用大幅度上漲。雖然衛生主管部門已做了多方面努力,但仍然有很多患者看不起病、吃不起葯,矛盾直接轉化成醫患沖突,醫院成為沖突的發生。
近些年來,我國的醫患關系日趨緊張,醫患矛盾十分突出。醫療環境中存在一種現象,一方面,患者怨聲載道,抱怨自己付了醫葯費卻得不到相應的服務,甚至自身利益受到傷害;而另一方面,醫生叫苦,自己在繁忙的臨床工作的同時又要承擔來自各方的壓力。同時各地患方向醫務人員施暴的惡性事件在全國各地時有發生。病人對醫務人員不信任。醫務人員對病人的信任度都很低,醫院存在著被醫療糾紛問題困擾。各地法院的醫療糾紛案件呈現上升的趨勢,造成醫患關系日趨勢緊張的因素,不僅涉及技術性問題,更包括醫患雙方個體及群體的社會文化素質、心理狀態、認知水平、價值觀及行為規范和醫療環境、服務流程等諸多非技術性因素。此類事件如此之多,表明醫患關系緊張已成為日益突出的問題,是一個社會問題,必須引起有關部門的高度警覺,更是值得我們醫者的深思。
2 醫患關系不和諧的成因分析
2.1 社會方面
(1)我國醫療保險體制不健全,加之醫葯費用比較高,病人不堪醫葯費用的負擔,就將這種情緒遷怒到費用的發生點―醫院和醫生身上,致使在醫療活動中增加了醫患糾紛的發生率。(2)部分媒體在發生醫療糾紛後,僅憑一面之詞,同時並沒有意識到醫學的復雜性和專業性,在不了解事實真相的情況下,進行大肆的宣揚和報道,在群眾中起到了誤導作用,在一定程度上對醫患關系的緊張起了推波助瀾的作用。
2.2 醫患方面
(1)醫患之間缺乏信任。個別醫生給患者做不必要的檢查,開大處方,使患者不再相信醫生所開列的檢查項目和治療方案;而一些患者在醫療糾紛中的過激行為也使醫生懼怕醫療糾紛纏身,紛紛有意識地規避醫療風險,進行防禦式治療。由此,本該共同對抗疾病的醫患關系由信任、協作逐漸演變為戒備、防範,甚至對立。(2)醫患之間缺乏溝通。醫療服務是一個具有探索性、實踐性、風險性的工作,專業性十分強,由於個體存在差異,即便醫生盡職盡責,對相同的病採取同樣的規范治療方法,也可能產生不同的結果。而醫患雙方溝通不夠,尤其是一些必要的告知沒有及時讓病人知曉,使病人產生誤解,極易導致醫患矛盾的出現。(3)醫療過程中缺少人文關懷。隨著醫學技術的進步和醫療設備的更新換代,在提高診療水平的同時,也使醫生的診斷更多地依賴於儀器,淡化了與患者的交流,使患者感受不到醫生的關注與關愛。當發生矛盾與誤解時,由於缺乏人文關懷,使雙方無法相互體諒與理解。(4)患者對治療效果的期望值不切實際。患者及其家屬在治療前存在不切實際的過高的期望,而忽視了醫學本身的復雜性和風險性,當出現與自己預期結果不同的結果時,就認為醫務人員有過失,進而發生糾紛。
3 構建和諧醫患關系的對策
3.1加強醫患雙方的溝通與交流
(1)以患者的實際需求為出發點。醫務人員要充分尊重和維護患者的知情權、選擇權,多向病人介紹病情、用葯和檢查目的。醫生應以「實際需要」為原則,制定一個適當而合理的治療方案,盡量避免過度醫療和濫用高新技術。從而避免出現患者前期接受費用高昂的檢查,後期卻因沒有足夠的後續治療費用而被迫退出治療的結果。(2)學會換位思考,增強醫患互信。醫院醫生要堅持「以人為本」的醫療服務理念,在提供醫療服務的過程中要與病人及其家屬進行充分有效的溝通,熱情耐心地回答病人及其家屬提出的關於疾病治療的相關問題,爭取得到患者及其家屬的理解、支持和配合,達到相互理解相互信任的目的,減少和避免誤會。患者也應對醫生從事的醫療行業工作的復雜性和職業的高風險性給予充分的理解。只有醫患雙方真誠地相互理解、相互信任和相互尊重,才能更好地實現和諧的醫患關系。(3)醫院應建立和完善醫患溝通制度,設立相關部門,及時受理和處理患者投訴。懷著為人民服務的積極態度認真傾聽患者的需求,多為患者設身處地考慮。收集患者及其家屬乃至社會群體的意見、建議,並及時進行調查、分析、歸納並反饋結果。醫院應該充分認識到做好醫患溝通、完善醫患關系的重要性。 3.2強化政府的主導作用
政府要充分發揮主導作用,建立行之有效的醫療事故應急體系,加強對醫院的監督,加大對醫葯衛生公共事業的投資力度,進一步加強社會保障體系的建設。(1)加大公共衛生投入,合理配置醫療資源,加強對醫院的監督。政府公共衛生投入的不足,很多醫院被逼自我經營、自負盈虧;而醫療資源的配置不合理,進一步造成大城市、大醫院的患者人滿為患,而基層社區醫院卻出現患者稀少的現象,在一定程度上也造成了「看病難」,加大了醫生的負擔。政府應逐漸增加醫療衛生的公共支出,提高社會醫療保險制度的覆蓋范圍,改善欠發達地區公共衛生和基本醫療服務,促進醫療資源的合理分配。(2)加快我國醫療衛生事業改革,健全醫保制度與基本葯物制度,減少患者的經濟負擔。我國的醫療衛生機構承擔著政府公共衛生的職能,衛生事業被定義為具有一定福利的社會公益事業,為此更要體現出基本醫療衛生服務的公益性。要建立基本葯物供應保障體系和基本葯物優先選擇和合理使用制度,合理控制醫療費用,減少患者的經濟負擔。加快醫療衛生事業的改革,是從源頭上控制和減少醫患糾紛發生的重要手段。
3.3正確引導媒體的輿論監督
(1)醫院應該做好危機公關工作,學會適當地與媒體交流和溝通,積極與媒體形成良性互動。遇到一些突發情況應及時正確地通過媒體發布相關信息,積極尋求雙方的溝通,增加群眾對醫療衛生工作的認識和了解。讓社會公眾了解、理解醫院和醫生,維護醫院的形象。(2)媒體應客觀、公正地報道醫療事件,對醫護人員的辛苦忘我工作、奉獻精神也應予以真實地關注、報道。引導患者及公眾以正確的態度來對待醫療服務機構的相關工作人員,增強人們對我國衛生事業改革與發展的理解和支持,為醫療衛生工作營造良好的輿論環境和社會氛圍。
現在,醫患關系緊張,醫療糾紛增加,是當前醫療服務中一個突出的問題。誠然,產生的原因十分復雜,但緊張的醫患關系,將直接影響到社會的安定團結,構建和諧的醫患關系,僅僅靠醫患雙方的努力還是不夠的。還必須建立科學合理的醫療衛生制度。加快推進醫療衛生制度改革。從事醫療衛生工作,是一項光榮的事業,所以醫護人員應當通過不斷的學習,提高醫療技術水平和自身修養,努力搞好醫患關系,讓患者得到實惠,醫務工作者得到理解,因此我們更應該做出百倍的努力,使新形勢下的醫患關系朝著更加和諧的方向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