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被告是精神病人無監護人怎麼送達法院的判決書
案件延期審理,先明確精神病人的監護人。
你的問題,事實上是不存在的,被告是精神病人如果沒有監護人,案件如何審理?因為監護人是其法定訴訟代理人,這類案件,必須延期審理,先明確精神病人的監護人。如果連案件都無法審理時,怎麼可能有判決書呢?
當然,有一種特殊情況,即案件審理完畢後,被告才突然得了精神病,這首先要對其進行鑒定,到底是否是精神病,然後再明確其監護人,判決書送達明確後的監護人即可。
精神病 人在離婚案件中,送達法律文書難!
由於被告系精神病人或疑似精神病人,因此,在法院送達法律文書時,被告及其父母或其他近親屬就會千方百計不接收法律文書。其他見證人由於擔心被告會到其家中吵鬧,往往也是不協助法院送達法律文書。而根據法律的規定,在知道被告具體住處的情況下又不能進行公告送達,這就給法院送達法律文書帶來了很大困難,法律文書不能送達,案件就無法進行開庭審理,進而又影響到案件的審理期限。
在離婚案件中,精神病人的監護人。
精神病人作為無民事行為或限制民事行為能力的當事人,監護人是其法定訴訟代理人。根據《民法通則》對精神病人的監護人作出的規定,精神病人的監護人應從精神病人的:
1、配偶、父母、成年子女、其他近親屬中確定。
2、關系密切的其他親屬、朋友經所在單位或住所地的居委會、村委會同意,也可以作為監護人;
3、沒有前述人員的,由所在單位、住所地的居委會、村委會或民政部門擔任監護人。
B. 精神病人離婚是否出具民事調解書
我國《婚姻登記條例》規定,辦理離婚登記的當事人屬於無民事行為能力人或者限回制民事行為答能力人,婚姻登記機關不予受理其離婚登記申請。 也就是說,這樣的人離婚不能用協議方式,而必須通過訴訟讓法院來解決。那麼,法院是否可以在無民事行為人或者限制民事行為人的法定代理人的申請下,在雙方當事人自由的情況下出具民事調解書呢?根據1989年最高人民法院頒布的《關於人民法院審理離婚案件如何認定夫妻感情確已破裂的若干具體意見》第三條之規定,婚前隱瞞了精神病,婚後經治不愈,或者婚前知道對方患有精神病而與其結婚,或一方在夫妻共同生活期間患精神病,久治不愈的。 這種情況視為夫妻感情確已破裂。一方堅決要求離婚,經調解無效,可依法判決准予離婚。最高人民法院關於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94條規定「無民事行為能力人的離婚案件,由其法定代理人參加訴訟。法定代理人要求發給判決書的,可根據協議內容製作判決書」。對私權利而言,法無禁止即自由。因此根據上述兩條規定,筆者認為法院可以出具民事調解書。
C. 精神病人離婚上訴案件判決書是怎樣的
《婚姻法》抄第三十二條的法定提出離婚襲的理由第五項中指出「其他導致夫妻感情破裂的情形」,是指前四項法定理由以外的其他理由,如因配偶患有精神病,導致夫妻感情破裂,一方可以向人民法院提出離婚訴訟,如果理由成立,經調解無效,人民法院可以判決離婚。
配偶患有精神病的情形有以下三種情況:1、婚前曾患過精神病,婚後因受某種刺激復發;2、婚前未曾患有精神病,婚後因某種強刺激或外傷造成精神病;3、因精神病遺傳而在婚後患精神病。
因婚前患過精神病或因家族有精神病遺傳患精神病,不論是否隱瞞,均不是准予或不準予離婚的理由。《婚姻法》規定的離婚是「感情確已破裂」的原因是由配偶患有精神病所致,離婚的理由是可以成立的。
因配偶患有精神病而提起離婚訴訟的,應首先解決好精神病病人的監護人、生活起居等問題,絕不能因離婚而造成社會的不穩定。
離婚,是處理解決夫妻身份問題,必須由本人親自進行,其他人是不能代為行使的,但是,因精神病人的特殊情況,也應當尊重其權利,如果是間歇性精神病,應當在其精神正常的時間進行訴訟,如果是無訴訟能力或者是限制行為能力的精神病人,應由其父母、成年子女、共同生活的有撫養關系的兄弟姐妹代為訴訟。
D. 精神病人離婚判決書 範本
離婚案件有訴訟代理人的,本人是否還要出庭?
一般說來,訴訟當事人委託了代專理人的,本人屬就可以不出庭參加訴訟活動了,但離婚案件不同於其他民事案件,根據我國婚姻法規定,夫妻能否離婚,取決於感情是否確已破裂,而關於這個問題,訴訟代理人往往把握不準,難以就具體情節進行陳述、辯論和說明。因此,離婚案件委託了訴訟代理人的,原則上本人還要出庭。考慮到某些案件的特殊情況,比如,當事人是精神病人,不能正確表達自己的意志,要其出庭沒有意義;又比如,當事人正在患傳染病,或正在國外不便親自到庭,因此,法律在原則規定外,允許有例外。但前述兩項例外也略有不同,對於不能表達意志的當事人,不僅可以不出庭,而且用不著提交書面意見;而對於因特殊情況不能出庭的,當事人必須要有是否同意離婚的書面意見提交給人民法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