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投訴糾紛 > 侵權責任的證明標准

侵權責任的證明標准

發布時間:2020-12-12 08:29:04

A. 侵權法87條關於證明責任的分配是否合理科學

一、《中華人民共和國侵權責任法》

第八十七條從建築物中拋擲物品或者從建築物上墜落的物品造成他人損害,難以確定具體侵權人的,除能夠證明自己不是侵權人的外,由可能加害的建築物使用人給予補償。

二、舉證責任是民事訴訟證據制度的核心內容,即當事人對自己所主張的事實,應當提供證據加以證明,以及不能證明時可能承擔的不利後果。在證據制度的發展過程中,由於訴訟性質結構的不同,決定了證明責任的承擔者有所不同。

我國的民事訴訟法對證據方面的許多問題或是沒有規定,或是有規定的又過於原則,致使司法實踐中難以把握。

2002年4月1日起施行的最高人民法院《關於民事訴訟證據的若干規定》(以下簡稱《證據規定》)對民事審判實踐中迫切需要明確的有關證據問題作出了具體規定,從而有效地保障了民事審判質量,促進了審判效率的提高。

《證據規定》第四條明確規定了侵權訴訟中的舉證責任分配問題,本文就對該條規定的理解作些淺見。

(1)侵權責任的證明標准擴展閱讀:

《中華人民共和國侵權責任法》

第八十五條建築物、構築物或者其他設施及其擱置物、懸掛物發生脫落、墜落造成他人損害,所有人、管理人或者使用人不能證明自己沒有過錯的,應當承擔侵權責任。所有人、管理人或者使用人賠償後,有其他責任人的,有權向其他責任人追償。

第八十六條建築物、構築物或者其他設施倒塌造成他人損害的,由建設單位與施工單位承擔連帶責任。建設單位、施工單位賠償後,有其他責任人的,有權向其他責任人追償。

因其他責任人的原因,建築物、構築物或者其他設施倒塌造成他人損害的,由其他責任人承擔侵權責任。

第八十八條堆放物倒塌造成他人損害,堆放人不能證明自己沒有過錯的,應當承擔侵權責任。

第八十九條在公共道路上堆放、傾倒、遺撒妨礙通行的物品造成他人損害的,有關單位或者個人應當承擔侵權責任。

第九十條因林木折斷造成他人損害,林木的所有人或者管理人不能證明自己沒有過錯的,應當承擔侵權責任。

第九十一條在公共場所或者道路上挖坑、修繕安裝地下設施等,沒有設置明顯標志和採取安全措施造成他人損害的,施工人應當承擔侵權責任。

窨井等地下設施造成他人損害,管理人不能證明盡到管理職責的,應當承擔侵權責任。

B. 如何理解證明標准和證明責任之間的關系

證明責任與證明標準是證據法學的兩個重要組成部分。准確把握雙方的概念、特徵,並在此基礎上對其相互關系形成一個清晰的認識,對我們相關工作的開展會有很大的幫助,尤其是法理性探討和立法研究方面。
那我們首先來看證明責任。在民事訴訟中,證明責任又稱舉證責任或證明負擔,它的含義是:在訴訟過程中,當事人有義務對其主張進行舉證。如果其不能提出相關證據或者其提出的證據不能證明他的觀點和主張,在這種情況下,該當事人的主張將不會得到法院的支持。甚至當他提出的證據導致其主張的事實無法明確,此時他依然要承擔舉證不能的責任。

以上就是證明責任的概念,從中我們也可以得出它的性質:向法院提出主張是當事人的權利,但對該主張進行舉證則是他的義務,如果其不履行義務或沒有很好的履行義務,他就必須承擔相應的責任。這是我對證明責任的理解,當然學界還有權利說、效果說等,都有一定道理。

現在我們再來看看證明責任的特徵,一般認為證明責任是一種風險負擔,並且是一種不利裁判的風險負擔。我認為,證明責任最大的特徵不在於它的風險性,而在於它的負擔性,即它是一種義務,是一種基於訴訟權利而產生的義務,履行該義務會為當事人帶來利益,並且它對訴訟的最後結果具有決定性作用,基於此我更願意把證明責任的特徵表述為關鍵的利益性負擔,當然只是我自己的一點小小的看法。

上述我們的探討主要是建立在民事訴訟的基礎上,其實它也可以推而廣之到行政訴訟和刑事訴訟中去,本質上沒有區別,只是主體不同而已。下面我們來看看證明標準的問題。

關於證明標准我也主要從民事訴訟方面來講。在開始分析以前,我認為有必要對證明標準的歷史沿革作一個簡要的介紹,證明標准主要經歷了以下幾個階段:古希臘的神明裁判標准(後期已經有自由心證和高度蓋然性標準的萌芽);古羅馬從早期的神明裁判標准到後期的原始蓋然性標准;古日爾曼人又從新啟用神明裁判標准;歐洲中世紀採納法定證據標准,但後期已經開始出現自由心證和高度蓋然性標准。進入資本主義社會,普遍採用自由心證和高度蓋然性標准以及優勢證據標准等,而我們國家採用的證明標准不同於上面講的任何一種,我們採用的是證據確實充分這么一種客觀標准,當然這主要是基於相關的馬克思主義原理,但在現實中我們看到了這種標準的很多不足之處,所以我們正在進行相關的改革,逐步引入一些西方國家的證明標准。

通過對證明標準的歷史沿革的分析,我們可以看出,隨著社會的進步,證明的標准也日趨科學與合理,既強調公平也兼顧效率,唯一的缺憾是即使在今天,證明標准依然沒能夠統一,依然存在不同的證明標准,這些標准包括:蓋然性占優勢標准,排除合理懷疑標准,高度蓋然性標准和我們國家的確實、充分標准。當然我們無法評判這些標准孰優孰劣,但我希望有一天能夠出現一種全世界普遍採用的證明標准。

以上我們對證明責任和證明標準的概念、性質和各自的特徵作了一個簡單的介紹,在此過程中我們可以發現,證明責任和證明標准兩者雖然在概念上有很大的區別,但更重要的在於,兩者之間的聯系,兩者之間的相互影響。作為一個從事法律工作的人來說,清晰把握雙方之間的關系是很有必要的也是很有價值的。以下我就打算從各個層面對兩者之間的關系作一個簡單的梳理。

首先,我想從抽象層面來分析他們之間的關系。證明責任就是在當事人之間分配義務,即對某一事實由誰來承擔證明的職責。而證明標准則是在確定證明責任的基礎上,規定該責任人需要對相關事實證明到何種程度,法院才會支持他的主張,否則他的請求將不會得到法院的支持。從上訴分析我們可以看到,確定證明責任是制定證明標準的基礎,否則,即使制定了標准,執行的主體不確定,該標准也沒有意義,當然這只是從實務的角度講。事實上,無論在立法過程中,還是在證據法學說的發展過程中,並不總是先確定證明責任,再規定證明標准,一般情況下兩者是同時考慮的,甚至在有些情況下,還要首先考慮證明標準的問題,再考慮證明責任的問題,在這方面最著名的莫過於證明責任倒致的規定了,它是典型的先考慮證明標准再考慮證明責任的例子。因為,不同的情況可能需要不同的證明標准,此時就有一個當事人舉證能力的問題,即如果某類案件需要提出請求的一方當事人承擔較高的證明標准,那麼由於各種主客觀條件的限制,該當事人無論如何都不可能達到法律的要求,此時他就要承擔對其不利的判決,這顯然是不公平的。而同時,由於各種因素,證明該事實對對方當事人比較容易,此時法律從公平的角度考慮,就會要求對方當事人承擔證明責任。其實,這種情況更多的是出現在當事人雙方力量對比懸殊的案件中,比如個人訴大公司或者公民訴政府部門的案件,或者是一些特殊侵權的案件。這幾類的共同特徵就在於先確定證明標准,再分析其實際的可操作性,如果完全沒有可操作性,那麼就要考慮證明責任的分配問題了。綜上我們可以看出,雖然表面上看起來是先確定證明責任,再明確應當達到的程度即證明標准,這也符合一般的邏輯,但事實上在立法過程中,這兩個因素基本是同時考慮的,甚至是先確定證明標准,再考慮分配證明責任的問題,所以我們不能簡單地說證明責任和證明標准在立法過程中哪個應當優先考慮,況且這樣作也沒有意義,正確的做法應該是綜合考慮,再結合具體情況具體分析才能保證我們的立法既維護了法律的公正,又具有可操作性。

C. 侵權責任法關於侵權財產有什麼規定

侵權責任法第二條侵害民事權益,應當依照本法承擔侵權責任。本法所回稱民事權益,包答括生命權、健康權、姓名權、名譽權、榮譽權、肖像權、隱私權、婚姻自主權、監護權、所有權、用益物權、擔保物權、著作權專利權、商標專用權、發現權、股權、繼承權等人身、財產權益。第三條被侵權人有權請求侵權人承擔侵權責任。第六條行為人因過錯侵害他人民事權益,應當承擔侵權責任。根據法律規定推定行為人有過錯,行為人不能證明自己沒有過錯的,應當承擔侵權責任。第七條行為人損害他人民事權益,不論行為人有無過錯,法律規定應當承擔侵權責任的,依照其規定。

D. 簡述侵權責任的構成條件

1、侵權責任包括過錯(含過錯推定)責任和無過錯責任, 它們的構成要件不相同。
2、《內侵權責任法》容第6條規定:「行為人因過錯侵害他人民事權益,應當承擔侵權責任。根據法律規定,推定行為人有過錯,行為人不能證明自己沒有過錯的,應當承擔侵權責任。」這就是關於過錯責任構成要件的規定。根據該規定,過錯責任的構成要件包括行為的違法性、損害事實的客觀存在,因果關系和行為人主觀有上過錯四個方面。
3、《侵權責任法》第7條規定:「行為人損害他人民事權益,不論行為人有無過錯,法律規定應當承擔侵權責任的,依照其規定。」這就是關於無過錯責任構成要件的規定。根據該規定,無過錯責任的構成要件包括侵權行為的法定性、損害事實的客觀存在以及因果關系三個方面。

E. 侵權責任法規則原則是什麼

一、過錯抄責任原則
首先是過錯責襲任原則,過錯責任原則就是第六條第一款所規定的原則。它的含義是指行為人因過錯而侵害他人民事權益,應當依法承擔侵權責任。這個表述首先是強調過錯責任的歸責依據是過錯,不是損害或者其它的因素。
二、過錯推定責任原則
過錯推定就是說根據一定的基礎事實,直接推定行為人有過錯,並採用舉證責任倒置的方法。如果行為人不能反證證明自己沒有過錯,那麼就應當承擔責任。機動車事故損害賠償中90﹪范圍內適用過錯推定。發生機動車事故,機動車一方把人撞了,可以從機動車撞人這個基礎事實推定機動車一方是有過錯的,然後要由機動車一方來證明自己沒有過錯。如果機動車一方證明的事由是法律上承認的減輕或者免除責任的事由,則在90﹪的范圍之內可以減輕或者免除責任。但是你要證明不了,就要你來負責,這就是過錯推定的含義。
三、嚴格責任原則
第七條關於無過錯責任或者說嚴格責任的規定。所謂嚴格責任就是指,行為人損害他人民事權益以後,不管行為人有沒有過錯,依據法律規定要承擔責任的,仍然要承擔責任。

F. 違約責任和侵權責任的區分標准

一、從違反義務的性質來區分
從違反義務的性質來看,合同責任是因為違反了合同義務而產生的責任。合同義務主要是約定的義務,當然現代合同法呈現出一種新的發展趨勢即合同義務來源的多元化,合同義務不僅僅來源於約定的義務還包括法定的義務以及依據誠實信用原則產生的附隨義務。我國《合同法》第60條規定,「當事人應當遵循誠實信用原則,根據合同的性質、目的和交易習慣履行通知、協助、保密等義務。」
在區分違約和侵權行為所違反的義務的性質時,還應當把握如下幾點:
1.確定所違反的義務是屬於法定的針對一般人的注意義務,還是約定的針對特定人注意義務。
2.在確定某一種行為是否違反義務時,根據具體情況考慮是否存在著默示的合同義務以及根據交易關系產生的注意義務。違反這些義務也將構成違約。
3.不能將交易關系中的附隨義務擴大到侵權領域。

二、從侵害的對象來區分
從侵害對象的角度來看,違約行為所侵害的是一種相對權即合同債權,侵權行為所侵害的是一種絕對權。
必須看到,侵權法發展的一個重要趨勢是其保障的權益范圍逐漸地擴大,不僅僅是權利的保障的范圍在擴大,而且侵權法的保護對象也擴張到許多尚未形成權利的利益。由於第三人侵害債權這種制度在許多國家的法律中已經得到了承認,因此,債權也成為了侵權法的保護對象。這樣一來,侵權行為與違約行為的界限就變得相對模糊了。據此,區分違約責任和侵權責任,以侵害對象作為標準是十分必要的。
三、根據事先是否存在合同關系進行區分
當事人之間是否事先存在著一種合同關系,是區分違約和侵權責任的標准。在一般情況下,當侵權行為發生時,行為人與受害人之間不存在某種法律關系,而只是因為侵權行為的發生才使得雙方發生了損害賠償之債的關系。侵權人是債務人,受害人是債權人,受害人有權請求加害人賠償損失。對違約行為來說,當事人雙方事先必然存在著一種合同關系。因為違約行為的發生是以當事人之間存在合同權利義務為前提的。正是因為這一原因,在當事人之間事先存在合同關系的情況下,就有可能將這種違反義務的行為歸入到違約的范疇。
四、從侵害的後果來區分
違約損害賠償僅限於財產損失賠償,而且因為違約造成的損失,並非都應當由違約方賠償,只有那些違約方在訂約時能夠合理預見到的損失才應由違約方賠償。但因為違約造成人身傷亡和精神損害,一般不應當由合同法提供補救。而侵權損害賠償,既包括財產損失,也包括人身傷害和精神傷害,只要是因為侵權所造成的各種損失,無論是直接損失還是間接損失,都應當由侵權行為人賠償。

G. 侵權責任法對侵權責任歸責的規定有哪些

我國侵權責任法確立了由過錯責任原則、過錯推定責任原則和無過錯責任原則組成的一般侵權責任歸責原則體系, 與之對應, 針對醫療損害責任這一具體侵權行為同樣規定了過錯責任原則、過錯推定責任原則和無過錯責任原則,

(一)一般醫療損害責任適用過錯責任原則
我國侵權責任法將醫療侵權行為及其產生的侵權責任進行了類型化分類, 依據侵權行為的性質, 將醫療損害責任劃分為醫療技術損害責任、醫療倫理損害責任和醫療產品損害責任。對醫療損害責任進行類型化分類,不同類型的醫療損害責任適用相應的歸責原則, 有利於醫療損害責任合理歸責目的的實現。侵權責任法針對醫療損害責任, 不再適用2002年最高院出台的關於民事證據的若干規則所確立的過錯推定責任原則, 侵權責任法第54條規定:患者在診療活動中受到損害, 醫療機構及其醫務人員有過錯的, 由醫療機構承擔賠償責任。本條規定表明侵權責任法確立了過錯責任原則為我國醫療損害責任的一般歸責原則。第54條對過錯責任原則的規定適用於醫療技術損害責任和醫療倫理損害責任。醫療損害責任應當適用過錯責任原則, 有學者指出過錯責任原則才是調整受害患者、醫療機構和全體患者之間利益關系的最佳平衡器, 同時要堅持民事訴訟武器平等原則, 才能實現妥善處理訴訟機會和訴訟利益的平衡。醫方在侵權責任證明過程中不需要承擔舉證責任, 特別是無需承擔醫方在醫療行為過程中不存在過錯的舉證責任。
(二) 特定情形下適用過錯推定責任原則
適用過錯推定責任原則要求有法律的明確規定, 在對醫療損害責任進行歸責的過程中, 侵權責任法規定如果存在某些特定行為或出現某些特定情形時, 直接推定醫療機構存在過錯。該法第58條規定: 患者有損害,因下列情形之一的, 推定醫療機構有過錯: ( 一) 違反法律、行政法規、規章以及其他有關診療規范的規定; ( 二)隱匿或者拒絕提供與糾紛有關的病歷資料; (三) 偽造、篡改或者銷毀病歷資料。上述規定應當適用於除醫療產品損害責任之外的所有醫療損害責任歸責情形, 既包括醫療技術責任, 也包括醫療倫理損害責任。醫療損害糾紛中, 一旦存在上述三種情形, 過錯要件的成立不再由患方承擔舉證責任, 而直接由人民法院依法進行推定。此時,原告只需證明損害事實、侵害行為以及因果關系三要件即完成醫方侵權責任構成的舉證責任, 醫療機構只能通過證明其無過錯進行抗辯, 舉證不能則構成醫療損害責任並承擔損害賠償責任。追究違法行為相應責任, 是法律法規的一般規定, 醫療行為違法或違規, 依據侵權責任法律法規的規定, 極易構成侵權責任, 進而推定醫務人員在執業過程中存在過錯。同時, 也賦予醫方進行抗辯的實體和程序權利。醫方如果能夠證明違法或違規行為是對患者生命健康權益的維護, 如急救等雖然存在違法、違規情形, 但是為了實現和保護患者的根本醫療權益, 此情形能夠成為醫方抗辯事由。醫務人員隱匿、拒絕提供與糾紛有關的病歷資料, 偽造、篡改或銷毀病例資料, 屬於妨害證明行為, 是惡意的直接體現, 應當直接推定過錯要件成立, 以降低患方因醫方惡意行為提升的舉證難度。
(三)醫療產品損害責任適用無過錯責任原則
醫療產品損害責任是醫療損害責任的重要組成部分, 它兼具醫療損害責任和產品責任雙重屬性。為了更好地保護患方利益, 醫療產品損害責任應當依據產品質量責任適用無過錯責任原則。據此, 侵權責任法第59規定: 因葯品、消毒葯劑、醫療器械的缺陷,或者輸入不合格的血液造成患者損害的, 患者可以向生產者或者血液提供機構請求賠償, 也可以向醫療機構請求賠償。患者向醫療機構請求賠償的, 醫療機構賠償後,有權向負有責任的生產者或者血液提供機構追償。通過對醫療產品損害責任適用無過錯歸責原則, 降低原告的舉證負擔, 增加被告的舉證責任難度。原告無須承擔證明醫療產品生產者或醫療機構存在過錯的舉證責任, 只要證明醫療產品具有缺陷, 即告完成證明醫療產品生產者或醫療機構構成醫療損害責任的舉證要求, 有權要求醫療產品生產者或醫療機構承擔賠償責任。醫療產品生產者或醫療機構承擔賠償責任後, 可以向對方追償, 即醫療產品生產者和醫療機構將損害賠償責任按照各自過錯程度或比例進行重新分配。
侵權責任法充分肯定了公平責任在我國現階段侵權責任歸責中的重要作用, 第24條規定: 受害人和行為人對損害的發生都沒有過錯的, 可以根據實際情況, 由雙方分擔損失。公平責任有其嚴格的適用范圍, 即要求對損害事實的發生, 當事人均沒有過錯的情形中適用, 依據實際情況, 將損害事實在當事人之間分配, 所謂實際情況主要是指經濟負擔能力和受害人所遭受的損失情況。但醫療損害糾紛, 不滿足公平責任的適用條件, 不應適用公平責任進行歸責。

H. 侵權責任法規則原則

一、過錯責任原則
首先是過錯責任原則,過錯責任原則就是第六條第一款所回規定的原則。它的答含義是指行為人因過錯而侵害他人民事權益,應當依法承擔侵權責任。這個表述首先是強調過錯責任的歸責依據是過錯,不是損害或者其它的因素。
二、過錯推定責任原則
過錯推定就是說根據一定的基礎事實,直接推定行為人有過錯,並採用舉證責任倒置的方法。如果行為人不能反證證明自己沒有過錯,那麼就應當承擔責任。機動車事故損害賠償中90﹪范圍內適用過錯推定。發生機動車事故,機動車一方把人撞了,可以從機動車撞人這個基礎事實推定機動車一方是有過錯的,然後要由機動車一方來證明自己沒有過錯。如果機動車一方證明的事由是法律上承認的減輕或者免除責任的事由,則在90﹪的范圍之內可以減輕或者免除責任。但是你要證明不了,就要你來負責,這就是過錯推定的含義。
三、嚴格責任原則
第七條關於無過錯責任或者說嚴格責任的規定。所謂嚴格責任就是指,行為人損害他人民事權益以後,不管行為人有沒有過錯,依據法律規定要承擔責任的,仍然要承擔責任。

閱讀全文

與侵權責任的證明標准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申請商標到哪個部門 瀏覽:762
購買無形資產的相關稅費可以抵扣嗎 瀏覽:982
商標注冊被騙怎麼辦 瀏覽:160
朗太書體版權 瀏覽:268
大學無形資產管理制度 瀏覽:680
馬鞍山向山鎮黨委書記 瀏覽:934
服務創造價值疏風 瀏覽:788
工商登記代名協議 瀏覽:866
2015年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項目試卷 瀏覽:985
創造營陳卓璇 瀏覽:905
安徽職稱計算機證書查詢 瀏覽:680
衛生院公共衛生服務會議記錄 瀏覽:104
泉州文博知識產權 瀏覽:348
公共衛生服務培訓會議小結 瀏覽:159
馬鞍山攬山別院價格 瀏覽:56
施工索賠有效期 瀏覽:153
矛盾糾紛交辦單 瀏覽:447
2010年公需課知識產權法基礎與實務答案 瀏覽:391
侵權責任法第5556條 瀏覽:369
創造者對吉阿赫利直播 瀏覽:7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