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村民小組與村委會的土地糾紛
你好!根據《農村土地承包法》第六十二條本法實施前已經按照國家有關農村土地承包的規定承包,包括承包期限長於本法規定的,本法實施後繼續有效,不得重新承包土地。未向承包方頒發土地承包經營權證或者林權證等證書的,應當補發證書。
第二十六條承包期內,發包方不得收回承包地。
第二十七條承包期內,發包方不得調整承包地。
第五十四條發包方有下列行為之一的,應當承擔停止侵害、返還原物、恢復原狀、排除妨害、消除危險、賠償損失等民事責任:
(二)違反本法規定收回、調整承包地;
第四條國家依法保護農村土地承包關系的長期穩定。
村委會不得收回重新分地。第一可以向違法政府的上一級政府控告;第二可以向作出收回重新分地決定的政府的上一級政府申請行政復議,對復議決定不服,可以向法院提起行政訴訟。也可以對原發包方提起民事訴訟,要就承擔違約損害賠償責任。
如果對我的解答還算滿意,請採納答案並給好評吧,有什麼法律問題還可以進我的法律工作室找我咨詢,您的肯定是對我的最大鼓勵!
B. 村民與村委會糾紛
既然你家裡人和村委會
已經達成協議了
但是不知道
你們當時找的誰
現在最好找那個當事人
讓他給證明
然後再找村書記
這樣一般來說
就可以達成協議
C. 分別屬於兩個村的人發生糾紛應有哪個村的村委會調解
在哪裡發生的糾紛。如果一個村的村民到另一個村跟別人村民發生的糾紛可在當事村進行調解,在兩個村的交界處發生糾紛,兩個村同時進行調節。
D. 村委會和農民糾紛土地應該怎樣解決
應當雙方協商解決,或者讓村委會調解解決,最後讓國土局登記。具體法律規定如下:專
《土地管理法屬》 第十六條規定:土地所有權和使用權爭議,由當事人協商解決;協商不成的,由人民政府處理。
單位之間的爭議,由縣級以上人民政府處理;
個人之間、個人與單位之間的爭議,由鄉級人民政府或者縣級以上人民政府處理。
當事人對有關人民政府的處理決定不服的,可以自接到處理決定通知之日起三十日內,向人民法院起訴。
在土地所有權和使用權爭議解決前,任何一方不得改變土地利用現狀。
《農村土地承包法》第37條規定,採取轉包、出租、互換或者其他方式流轉土地承包經營權的,應當報發包方備案。
E. 出現民事糾紛後,村委會說管不了,應該找誰管
村委會不管可以找鄉里,或者到法院起訴。
F. 農村村民與村委土地糾紛問題,該怎麼辦
因為之前農村土地管理上的疏漏,如今導致一些農民之間的土地存在一定的糾紛,那麼一旦土地歸屬權出現糾紛之後,農民們要如何化解呢?具體可以通過哪些途徑來解決?
解決農村土地糾紛的辦法
1、相互調解
農村土地出現糾紛大多是同一個家庭成員之間較為常見,親戚之間出現糾紛的話,首先就是相互協商調解,也有的找自己家族裡面比較有威望的老人來裁決。如果不是牽涉到很大利益的土地糾紛,一般的通過家庭內的和解都能解決,畢竟都是自家人也比較好說話。一般一個村裡的人都有點沾親帶故的,所以調解起來一般也比較容易。
2、村委會調解
如果是相互之間調解不了的土地糾紛矛盾,這個時候農民們一般都會找到村委會來調解。因為農村土地的分配就是村集體進行的,所以對農民各自的土地承包經營權了解比較清楚,而且村幹部對村裡各農民家裡的情況也都比較了解,處理村民之間的矛盾也很有經驗,因此在農村調解土地糾紛的過程中也發揮了很大的作用。
3、縣市仲裁
如果村一級的委員會無法解決農民之間的土地糾紛問題,那麼農民們還可以向更高一級的縣市申請仲裁。我國有專門的《農村土地承包經營糾紛調解仲裁法》,其中就明確規定了農民土地出現糾紛之後仲裁的具體流程及方式。如果農民們需要申請仲裁的需要提前了解這部立法,對仲裁的具體形式以及內容了解清楚,這樣才能很好的維護自己的合法權益。
現在隨著農村各項立法的不斷完善,農民的各項權益也有了更好的保障,如果這些方式都不能讓農民們滿意,最後農民還可以對仲裁的結果進行上訴,提升到司法的高度,進一步維護自己對土地的合法所有權。
G. 請問村民與村民委員會的糾紛屬於什麼性質
民事糾紛。村委會沒有行政處罰權,所以不存在行政糾紛,是民事糾紛。比如不給宅基地,不不辦理獨生子女證等。
村民委員會,為中國大陸地區鄉(鎮)所轄的行政村的村民選舉產生的群眾性自治組織,村民委員會是村民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務的基層群眾性自治組織,村民委員會由主任、副主任和委員三至七人組成。領導班子產生依賴民主選舉,每三年選舉一次,沒有終身制, 任何組織或者個人不得指定、委派或者撤換村民委員會成員。
所謂民事糾紛,是指平等主體之間發生的,以民事權利義務為內容的社會糾紛(可處分性的),是處理平等主體間人身關系和財產關系的法律規范的總和,所以所有違反這一概念的行為就會引起民事糾紛 。民事糾紛分為兩大內容:一類是財產關系方面的民事糾紛,另一類是人身關系的民事糾紛。其解決機制有自力救濟、社會救濟、公力救濟。
民事糾紛 又稱民事爭議,是法律糾紛和社會糾紛的一種。所謂民事糾紛,是指平等主體之間發生的,以民事權利義務為內容的社會糾紛(可處分性的)。民事糾紛作為法律糾紛的一種,一般來說,是因為違反了民事法律規范而引起的。民事主體違反了民事法律義務規范而侵害了他人的民事權利,由此而產生以民事權利義務為內容的民事爭議。總的來講,民事糾紛就是處理平等主體間人身關系和財產關系的法律規范的總和,所以所有違反這一概念的行為就會引起民事糾紛 。
H. 農村宅基地糾紛村委會不給解決而國土資源局也不管該怎麼辦
可以向法院提起訴訟,採取法律形式維權。
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規定如下:
1、第三條人民法院受理公民之間、法人之間、其他組織之間以及他們相互之間因財產關系和人身關系提起的民事訴訟,適用本法的規定。
2、第一百一十九條起訴必須符合下列條件:
(一)原告是與本案有直接利害關系的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
(二)有明確的被告;
(三)有具體的訴訟請求和事實、理由;
(四)屬於人民法院受理民事訴訟的范圍和受訴人民法院管轄。
3、第一百二十條起訴應當向人民法院遞交起訴狀,並按照被告人數提出副本。
書寫起訴狀確有困難的,可以口頭起訴,由人民法院記入筆錄,並告知對方當事人。
4、第一百二十一條起訴狀應當記明下列事項:
(一)原告的姓名、性別、年齡、民族、職業、工作單位、住所、聯系方式,法人或者其他組織的名稱、住所和法定代表人或者主要負責人的姓名、職務、聯系方式;
(二)被告的姓名、性別、工作單位、住所等信息,法人或者其他組織的名稱、住所等信息;
(三)訴訟請求和所根據的事實與理由;
(四)證據和證據來源,證人姓名和住所。
(8)村委會糾紛擴展閱讀
本報訊 因不服政府對自己與鄰居之間共有宅基地使用權的認定,家住門頭溝區的村民李某梅將門頭溝區政府和北京市政府雙雙告上了法庭,前天下午,四中院開庭審理了此案,門頭溝區區長張貴林出庭應訴。
當天的庭審雖然有市法制辦的幹部以及區政府的區長,但因為發生糾紛的村民作為第三人也同時出庭,庭審中,兩家人情緒激動,讓這場行政訴訟有了民事官司的「熱鬧」,審判長吳在存不得不數次引導原告和第三人合理發言。
原告李某梅訴稱,1994年8月27日,本案的第三人,也就是其丈夫安某,購買了位於門頭溝雁翅鎮雁翅村的五間房屋,後由於房子東側的宅基地使用權歸屬問題與鄰居李某芝發生爭議。
庭上,除了《買房契約》,原告還向法庭出示了1949年的老房契,以證明自己所賣房屋四至包含在老房契記載的范圍內。
與原告發生爭議的鄰居李某芝也作為第三人參加訴訟,她對原告提交的老房契的真實性提出質疑,並稱涉訴房屋是其祖產,一直居住至今。
2015年,門頭溝區政府出具《土地權屬爭議案件決定書》,確認爭議的土地屬於原告李某梅與第三人李某芝共有,李某梅不服,申請行政復議,北京市政府作出維持門頭溝區政府行政決定的《行政復議決定書》。原告李某梅要求撤銷這兩份《決定書》。
被告門頭溝區政府答辯認為,根據房屋檔案記載,1949年該院落的大門位於現南房中最東側房間位置,爭議宅基地位於大門的東側,並不在老房契載明的四至范圍內。另外,老房契所載明的房屋已改變,致使其宅基地使用權范圍也發生了改變,不屬於原告所述歸其所有的情況。綜上,被告請求維持門頭溝區政府作出的具體行政行為。
被告北京市政府答辯認為,其作出的《行政復議決定書》事實清楚、證據確鑿、適用依據正確、程序合法,請求人民法院依法駁回原告李某梅的訴訟請求。
第三人安某與原告意見相同。第三人李某芝與被告門頭溝區政府意見和北京市政府意見一致。
昨天法庭沒有當庭宣判。庭後,被告門頭溝區區長張貴林在法院的談話室進一步與原告及第三人進行了溝通,希望這起訴訟能有一個讓原告方和第三人都滿意的結果。
參考資料來源:中國人大網—《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
人民網—宅基地認定糾紛市、區政府同成被告
I. 村委會與村民的土地糾紛
村委會與村民之間土來地糾紛問源題,如調解不成,不同的土地糾紛依不同途徑解決:
1、土地確權糾紛
土地確權糾紛,由當事人協商解決;協商不成的,由人民政府處理;單位之間的爭議,由縣級以上人民政府處理;個人之間、個人與單位之間的爭議,由鄉級政府處理。當事人對有關人民政府的處理決定不服的,可以自接到處理決定通知之日起30日內以作出處理決定的人民政府為被告提起行政訴訟。
2、土地侵權糾紛
土地侵權糾紛,由當事人協商解決。協商不成的,可由土地行政主管部門進行行政調處。當事人對行政調處不服的,可以以對方當事人為被告提起民事訴訟;當事人也可不經行政調處直接提起民事訴訟。
3、土地行政爭議
土地行政爭議,按一般行政復議及行政訴訟程序處理。
J. 農民土地確權糾紛,村委會不解決怎麼辦
去當地鄉鎮政府信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