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物業管理糾紛的處理方式有哪些
物業管理糾紛的處理方式有以下三種:
1、糾紛各方以和平協商方式達成回協議解決;
2、糾紛答各方通過第三方介入主要是當地房管局、居委會、街道辦事處或鎮政府調解機構參與調解的方式達成協議;
3、糾紛各方在1,2二種方式無法達成一致協議的情況下通過仲裁、法院訴訟的方式解決糾紛。
我國民法通則和民事訴訟法規定中有人民調解制度,有一方不同意調解那麼只能通過仲裁或訴訟程序進行仲裁或判決,仲裁是一局終裁製,判決是二局終裁製,法律文書生效後,贏方可以申請當地人民法院強制執行。
⑵ 物業糾紛常見的8種類型與解決要點,如何消除負
一、物業管理費糾紛
1、以物業服務質量(保潔、綠化等)不合格為由,拒交物業費;
(1)關鍵看合同約定和法律法規政策文件的約定,且不能拒交,法院可以依法予以減免。
(2)物業公司做到有計劃、有記錄。要進行衛生巡視。
2、以被盜、跑水、物品損壞等為由,拒交物業費;
(1)關鍵看物業公司是否有過錯。
(2)物業公司如何承擔舉證責任,是侵權糾紛還是合同糾紛。
3、以物業公司收費不實,拒交物業費;
(1)物業收費不實,法院判決據實收費,降低物業費標准。
4、以人身、財產受到損失,拒交物業費;
(1)物業服務質量不合格為由,可以要求減免,但必須通過訴訟提出。
(2)法院個案判決,是否涉及其他業主?需要具體分析。
5、以不居住、未使用為由拒交物業費或其他費用;
(1)此項抗辯理由不成立,包括以此理由拒交供暖費的,也是不成立的。
(2)物業成本照常發生。
6、房產流轉中原業主欠費問題。
(1)原業主承擔以前拖欠費用,新業主承擔購買後的費用。
(2)如果沒有辦理物業交割手續,不影響承擔責任。
二、開發商遺留問題糾紛
(1)與物業公司無關,但需要分清責任。
(2)作到產權清析,物業公司入駐時,作到責任明確。
(3)物業公司協助業主與開發商溝通、解決。
三、私搭亂建糾紛
(1)物業公司可以接受委託後起訴。
(2)可以報政府有關部門解決。
(3)發出整改通知書。
四、業主私自封閉陽台、露台問題
(1)依據公約、合同,要求業主拆除。
(2)物業公司可以接受委託後起訴.
五、物業公司安全、隱患防範糾紛案件
(1)物業公司應當對安全隱患,盡到防範義務。
(2)物業公司應當設立提示、警告標識。
六、業委會與物業公司糾紛案件
(1)業委會與物業公司職責的劃分。
(2)明確產權,做好帳目。
七、業主訴物業公司賠償案件
(1)由於物業公司的過錯,業主有權起訴。
(2)針對第三人的侵權造成物業公司賠償,物業公司可以追償。
(3)物業公司的抗辯理由包括哪些。
八、相鄰權糾紛訴業主案件
(1)物業公司可以要求業主起訴,而不是物業公司起訴。
(2)物業公司可以配合業主訴訟,介入訴訟。
⑶ 物業糾紛包括哪幾種類型
物業糾紛包括以下幾種類型:
第一、公攤面積不清導致的糾紛:商品房的公回攤面積計算是一個答十分復雜的專業計算問題,涉及一系列復雜的建築規范合國家標准。
第二、設施不全和不按期完成,導致的合同違約糾紛:業主和開發商在喬遷之前簽訂合同,讓業主先承擔付款義務,以此解決開發商的融資困難。簽訂合同之前,開發商往往承諾過多,有些已經超越了開發商的能力范圍,如三通的問題,有些是政府壟斷行業的行為。
第三,物業管理不作為導致的合同糾紛:依據業主和開發商之前簽訂的有關物業管理合同,雙方確立一系列權利義務。如物業承擔安全及服務義務。但是受計劃經濟體制的影響,物業管理有時顛倒市場主體的位置和應承但的義務,管而不理,一致於業主享受不到繳費後的服務。
第四、建築質量問題導致的物業管理糾紛:業主喬遷之後,相關的管理服務有時轉移到物業管理公司,開發商延續建築開發所獲取的後續利益。
物業糾紛的法律特徵依據最高人民法院2000年下發的[2000]26號文件的有關規定和相關的法律,如《合同法》,物業糾紛本質是一合同糾紛。
⑷ 小區常見物業糾紛有哪些】
■物業糾紛迅速增加的四大原因
調查顯示,物業糾紛案迅速增長有四大原因:其一,有關物業管理方面的法律不健全,是物業管理糾紛不斷增多的根本原因。目前我國尚沒有統一的物業管理法規,開發商與物業管理企業是何種關系、如何組建業主委員會、物業管理如何收費等,基本上無章可循。由於立法上的空白,導致業主與物業管理企業簽訂的合同條款不完善,雙方的責、權、利不清楚,不僅容易發生糾紛,且出現糾紛後往往難以處理。
其二,建管不分的管理體制,是引發物業管理糾紛的根源。相當一部分物業公司從屬於房地產開發商,這種建管不分的「父子關系」體制,使在房屋驗收和接管過程中,物業公司不敢為業主把關,為日後的糾紛埋下了隱患。調查表明,物業管理糾紛中有近70%是開發商遺留問題引發的。不少開發商在售房期間進行欺騙性宣傳、盲目承諾,結果業主入住後發現原來的承諾沒有兌現,在找不到開發商的情況下,業主只能把矛頭對准物業公司。
物業糾紛的第三個原因是物業公司角色錯位,行為不規范。物業公司和業主本是平等的主體關系,而現實中物業公司往往將自己凌駕於業主之上,無視甚至侵害業主權益,從而使矛盾激化。
其四,業主對物業管理的消費觀念、消費意識還沒有完全樹立起來。一些業主在買房時缺乏對長達幾十年的物業費作出充分的心理和經濟准備,無能力交納物業費。還有的業主只願意付非常少的物業費,卻期望得到更好的物業服務。
■物業糾紛主要有6種類型
調查顯示,目前物業糾紛的類型包括:業主拖欠物業費、供暖費糾紛;公共費用分攤糾紛;小區車位收費引發的糾紛;業主私搭濫建引起的糾紛;業主在小區人身財產丟失所受到侵害或傷害引起的糾紛;開發商、前期物業管理公司拒不撤出管理區域引起的糾紛等。
■法官給解決物業糾紛開葯方
如何解決目前物業管理面臨的困境,法官們建議:一、有關部門應盡快制定出台物業管理法律,加強對房地產開發行業的管理,改變物業管理費的包干制收費模式,形成市場競爭制收費模式;二、確立業主委員會的法人地位,積極發揮業委會在協調業主和物業公司矛盾中的作用;三、規范物業管理企業,有關部門有必要在充分考察的基礎上,啟動物業管理培訓工程,確保所有物業管理人員持證上崗;四、同時進行職業道德培訓,提高物業管理人員的素質。
目前的《物業管理條例》中,沒有對地下車庫、小區地下室等共用設施和共用部位的權屬等作出規定,建議應盡快完善。
⑸ 請問常見的物業糾紛問題有哪些,怎麼來解決呢
你好,很高興為你解答,人們在生活中難免會發生一些不愉快的事,就像小區業主和物業的糾紛已成為廣大市民很頭痛的一件事了,幾乎天天都有,大大小小的事,這類糾紛關繫到千家萬戶人民群眾的切身利益,如果處理不當,就會引發突發性事件、群體性事件或上訪。今天在這里就常見的一些問題從法律角度提出一些解決的方案,供大家參考。希望對大家處理這類事件有一定的幫助! 案例:1公共設施的主人究竟是誰? 某樓盤的地下停車庫被開發商賣給了個人,使得小區的停車費用漲價,造成車庫有空位而業主卻無法停車的現象,間接侵害了業主的利益。而部分小區的公共配套設施比如商鋪、會所等被出讓給個人的現象也不在少數,並且出讓之後因為這些公共配套設施的經營范圍和功能的改變,不再作為小區的配套服務所引起的矛盾,也已經開始成為物業管理方面的主要焦點之一 [解讀]這類糾紛其實牽涉到的問題就是小區的公共配套設施的「主人」到底是誰的問題,究竟是開發商還是全體業主。在《物業管理條例》中,目前只對停車位作了相關的明確規定,即「小區內的機動車停車場(庫),應當提供給本小區內的業主和使用人使用。停車位不得轉讓給小區外的單位和個人;停車位有空餘的,可以臨時出租給物業管理區域外的單位和個人。」而沒有對共用設施和共用部位的權屬等問題作出規定 同時,目前物業部分在共用設施、共用部位的權屬問題還涉及到維修和費用的承擔問題。比如哪些部位、設施、設備屬於全體業主共同共有;哪些屬於部分業主共同共有;未分攤共用建築面積的地下停車庫權屬,應屬全體業主還是屬於開發商,如果屬於全體業主,權證應如何發放、保管、使用,收益應如何處理,維修基金如何籌集、如何分攤。而對於開發商已出售的地下停車庫應如何處理,對於開發商建設的地面多層鋼結構移動車位的權屬應如何認定,部分業主或個別業主是否能對此提起訴訟,部分業主或個別業主對共用設施、共用部位的收益如何處理能否提起訴訟等,目前尚沒有明確規定。 [解決方法]這一系列問題目前有待相關部門制定相關法規。不過總的來說,業主們還需提高自身的維權意識,及時發現問題進行解決。 案例:2簽委託合同還是服務合同? 目前很多小區的業主委員會與物業管理簽訂合同時,往往對於物業合同的性質沒有明確定義,有部分小區中雙方簽訂的是「服務合同」,而有部分小區中雙方簽訂的則是「委託合同」。 據悉,這方面的混亂使得目前最高法院案由分類中,涉及到物業管理合同的,既有服務合同糾紛,又有物業管理糾紛;而法院受理物業管理糾紛案件時,部分案件的案由定為服務合同糾紛,部分定為物業管理糾紛,還有定為損害賠償和財產權屬等其他案由。 [解讀]這主要是因為對於物業管理服務合同的認識不同。據分析,如果雙方簽訂的是物業委託合同性質的,那麼就代表著由業主委託物業管理企業對小區進行管理,業主與物業管理企業是委託與被委託關系。 如果一旦小區的管理出現了問題,比如遭到盜竊等,那麼其後果將與物業公司沒有任何關系;同時由於委託合同的委託人依法可任意終止合同,而不需要任何理由,也不利於小區物業管理的穩定性。) [解決方法]在簽訂物業管理合同時,需要注意的是合同的性質應該為服務合同,而不是委託合同。其最簡單的方法是先看物業合同的名稱,如果是服務合同,一般這個合同的名稱是「物業管理服務合同」,而不是「物業管理委託合同」,同時,在合同的條款中,如果是委託合同,一般會表現為「甲方委託乙方」,而服務合同則一般是「甲方為乙方提供服務」。 案例:3物業管理費 近期牽涉到物業管理費的主要有兩個方面的內容,一個是物業管理費究竟包含了一些什麼費用,由於相關條例出台後, 「物業管理費」的包含費用項目與以往有所不同,而部分物業公司在給予業主的收據上往往只標明「物業管理費」5個字,所以容易導致業主們對於其概念的含糊而產生糾紛。另一個矛盾比較集中的是物業管理費收不到的問題,造成業主之間、業主與物業管理企業之間的矛盾。 [解讀]由於「物業管理費」是個大概念,一般來說是指保安費、保潔費、保綠費、管理費4項,但對於很多業主來說,很容易把這4項內容與額外的日常公共設施設備維修費以及電梯水泵運營能耗費等摻合在一起。同時,由於物業管理公司在收取了物業管理費用後,有的開發票、有的給收據,使得很多業主對於自己繳納的「物業管理費」究竟包含了一些什麼內容不甚清楚。因此,在某些小區里其收繳率相當低,有的甚至低至20~30%,使得物業管理難以為繼,造成其他已繳費業主的心理不平衡。 《物業管理條例》第四十一條只講了合理公開收費問題,而基本物業服務費由哪些構成沒有羅列出來,造成應該付的不付,而不該付的也付的怪現象。 同時,造成物業管理費的欠費糾紛,除了物業管理企業服務不到位、開發商遺留問題為主要原因外,物業管理收費標准不明確,不能體現質價相符的原則是重要原因。而目前仍然有部分業主對物業管理費的定價缺少相關知識,物業收費忽高忽低,造成業主與物業管理企業矛盾重重,這種情況在前期物業管理上尤為突出。 [解決方法]在收費方面,物業公司應該在給予業主的相關物業管理費用繳費收據上,將相關的收費目錄名稱和費用全部羅列清楚,不能簡單地以一個「物業管理費」的名稱來取代其中各類的費用名稱。 案例:4開發商與物業的「父子關系」 如今部分與開發商互為「父子關系」的物業管理公司,很容易出現對於房屋質量等問題不重視,以及開發商和物業管理公司之間互相「踢皮球」的現象。尤其是在涉及開發商利益時,物業管理企業常對開發商予以袒護,造成業主與物業管理企業矛盾加重,業主往往以拒付物業管理費來抗拒,加之小區業主大會、業主委員會遲遲無法成立,前期物業管理時間很長,有的長達七八年,矛盾越積越深。 [解讀]《物業管理條例》第二十四條規定了房地產開發與物業管理相分離的原則,應通過招投標的方式選出物業管理企業。但到目前為止,大多數小區物業管理企業均是由開發商派生出來的,即便實行招投標,由於難以真正建立公平競爭的招投標機制,開發商派生出來的物業管理企業仍處於優勢地位,往往是其中標,這種建設與管理的「父子關系」 依然普遍存在。當物業出現質量或銷售時不切實際的承諾等涉及開發商的問題引發糾紛後,物業管理企業常以其與開發商是兩獨立法人,無任何關系拒絕處理,而開發商往往是項目公司,一個小區成立一個項目公司,建設完成結算完畢後就不存在了,售後服務、保修等矛盾無法解決。 解決方法]人住小區的業主們在符合條件後,也就是說小區內房屋出售並交付使用的建築面積達到50%以上,或者首套房屋出售並且交付使用已經滿2年的,一定要及時召開業主大會成立業主大會,來維護自身權益。 案例:5誰做糾紛訴訟人? 由業主大會還是繼續由業主委員會代表全體業主參加訴訟,這是當前法院在審理此類案件時遇到的突出問題。 [解讀]據了解,在《物業管理條例》出台之前,一般由業主委員會代表全體業主參加訴訟,解決物業小區涉及全體業主共同利益訴訟的問題。而《物業管理條例》出台後,業主委員會的作用發生了變化,以前,業主委員會是在物業管理區域內代表全體業主對物業實施自治管理的組織。 《物業管理條例》則規定物業管理區域內全體業主組成業主大會,業主大會應當代表和維護物業管理區域內全體業主在物業管理活動中的合法權益,業主委員會是業主大會的執行機構。 [解決方法]在涉及到小區公共設施設備和公共利益的物業管理糾紛時,必須由業主大會的名義起訴,並且需要得到具有表決權的2/3業主通過。否則以業主委員會的名義起訴,有可能要承擔敗訴的責。 案例:6物業公司是管理還是服務? 由於物業管理尚未形成規范的市場機制,物業管理企業不嚴格按物業服務合同履行、不按規章制度辦事等忽視業主的合法權益的事件時有發生,不少物業管理企業將自己凌駕於業主之上,收費標准模糊不清,多收費,少服務,質價不符,任意調價;處理問題和解決矛盾方法簡單生硬,甚至打罵業主也時有發生。 [解讀]《物業管理條例》除規定物業管理的服務義務,同時賦予了其維護物業安全、物業合理使用的一定社會管理責任,但法規並未賦予物業管理企業任何的一點權力。表現在物業管理企業對業主違反法律法規、業主公約和業主臨時公約僅有告知、制止、報告的權利,並沒有處罰權和措施權;從理論上分析,物業管理企業並非物業所有人,它是受物業所有人委託或合同約定管理小區物業和秩序,其對物業所有人處分自己財產的管理權也是有限的,不具有權利源,其是否有訴訟的請求權法律規定不明確,存在較大爭議,造成業主違規搭建、裝修、拆除承重牆等危害其他業主的行為無力阻止。 [解決方法]此類矛盾在近期發生的數量較多,主要解決方法需要物業公司對自身的意識進行調整,物業公司是以服務為主而不是管理為主。 好了,就介紹這么多,以上就是一些常見的物業糾紛問題及其解決辦法,如果我遇上類似事件可以參考著來解決的,友情提醒下如果物業答應修復但沒有履行,可以查物業服務合同,如確有相關條款而未履行,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告其違約。如果覺得給力的話給我點個贊唄,以後我會更用心作答的喲,祝你生活愉快。
⑹ 常見的物業管理有哪些糾紛
你好,物業管理是指業主對區分所有建築物共有部分以及建築區劃內共有建築物、場所、設施的共同管理或者委託物業服務企業、其他管理人對業主共有的建築物、設施、設備、場所、場地進行管理的活動。那麼常見的物業管理糾紛有哪些呢?
問題一:遺留的房屋質量問題
法官們發現,房地產商遺留房屋質量問題,造成業主和物業管理公司之間產生矛盾,案件大約占物業糾紛案件的10%-15%。
法官介紹,這類問題主要表現在:房屋工程質量在使用過程中不能令業主滿意,諸如房屋存在地面裂紋、煙道不暢、樓頂或衛生間滲水等,而開發商又怠於履行維修義務,對其應負的維修責任採取一等、二拖、三推的態度,保修期一過就「甩包袱」。這樣,業主在不能有效處理與開發企業之間糾紛時,將怨氣撒到物業公司身上,以拒交物業費的方式維權。
對策:嚴把房屋交接關口
一般的商品房買賣合同都有房屋質保期限,可在交房後,業主不容易找到開發商,而物業公司時刻在與業主打交道。法院認為,由物業公司來解決業主房屋維修方面的問題,最方便也最經濟。建議物業公司在管理交接之時和開發商簽訂代為維修房屋的合同。
問題二:物業服務質量不達標
這類案件大約能佔到70-80%左右。法官們在審理中發現,大多數業主拖欠物業費的理由是物業公司沒有按合同規定履行義務,服務質量不到位。許多業主在法庭上會向法院提交小區管理現狀的照片,比如沒有綠化、公共設施殘破,維修不及時,保安失職導致業主財產受損,等等。
對策:隨時發現問題隨時解決
在這個問題上,為燕都花園提供服務的金管家物業服務公司的負責人馬德成表示,根據他們的經驗,一定要注意解決每個業主反映的問題,隨時發現問題隨時解決,收費的工作人員不僅負責收費,更要負責聽取業主反饋的意見。比如丟車的問題,無論是自行車還是汽車,物業公司要通過服務保證一輛也不能丟,要不然會給業主留下一根永久的「小辮子」。
問題三:物業與業主溝通存障礙
法院認為,物業公司與業主之間是服務合同關系,兩者的法律地位是平等的。但在現實中,有的物業公司認為自己是小區管理者,業主是被管理的對象;而業主則認為自己是主人,物業公司是自己花錢雇來的。業主與物業公司對雙方之間的法律關系各有理解,由此產生的權利義務認識就大相徑庭,這種觀念上的巨大差異導致雙方在溝通中存在障礙。
對策:要靠服務取得業主信任
座談會上,萬合物業公司對宏業花園的管理經驗得到了法院的好評。該物業公司的負責人李合祥介紹,作為第四任,萬合公司接管該小區時,小區里垃圾遍地,綠化缺失,由於污水管道被壓壞了,小區里竟然有一條80米長、40來米寬的臭水溝。萬合物業公司先是在3日內恢復了小區里的路燈設施,投入了2萬多元。接著又投入2萬元,挖開臭水溝,排清污水、重鋪管道,暢通了小區的排污系統,之後,保潔工作、綠化帶的補植、花池的整理都有條不紊地進行。最後完全取得業主的信任。
問題四:供暖溫度不達標
供暖質量是個敏感問題,收採暖費可以說是令每個物業公司棘手的問題。採暖費對一些家庭來說是一筆不小的負擔,可最讓他們鬧心的還是供暖溫度達不到市政府規定的最低16℃,進而引發了大量業主以拒交採暖費為手段的維權方式。
對策:可聯合業主代表共同監控
法院認為,對於供暖質量是否達標問題,政府雖然出台了眾多的制度,提出了諸多的要求,但最大的問題是政府的監督力度不夠,也沒有相應的制裁措施。建議物業公司可以聯合業主代表、居委會代表,在供暖期對供暖溫度進行監控。
問題五:物業漠視鄰里糾紛
這種現象大約占案件的5%左右。比如,某小區8號樓一、二樓業主因前一棟樓頂樓業主違章搭建,導致影響其採光。他們認為物業公司應當制止卻漠視不管,由此拒交物業費。還有的是因為樓上業主的暖氣或管道漏水導致其裝修、傢具受損,他們認為物業公司應該負責維修,或樓上業主不維修就將責任轉嫁給物業公司,拒交物業費。
對策:主動與業主進行溝通
物業公司要主動與業主進行良性溝通,講道理、改進工作方式,或是協助業主解決問題,除一些極端特例的業主外,盡量不要直接採取訴訟方式解決,否則會使矛盾迅速升級。
網頁鏈接
⑺ 物業合同糾紛有哪些情形,常見的物業合同糾紛
物業合同糾紛有以下情形:
(一)業主的車輛在小區內被盜的情形
1、業主的車輛在小區內被盜,此時業主應當對如下事項承擔舉證責任:
(1)將車停放在車位或車庫的事實;
(2)盡到了該盡的防範義務,如車門鎖、報警裝置的完好性等;
(3)車輛的價值。
2、物業公司應承擔的舉證責任是:
(1)小區內治安狀況的總體情況。總體情況良好,可以證明物業公司在履行安保義務上是沒有過錯的。如果總體情況不好,正如前文所述,經常有打架斗毆,失竊失盜現象發生,就可以認定物業公司有過錯。
(2)各種制度是否健全及遵守情況。
(3)必要的設施、措施及配備的相關人員的情況。比如,小區與外界通道是否設置了門衛及值班記錄,值班記錄主要用以證明有人值守。從常理講,要求門衛對所有進出人員進行登記是不可能的。
(4)在主通道及統一停車車位或車庫周圍設置的防範措施是否符合合同約定,如夜間巡邏、電子監控設施、單獨的值班室及值班人員等等。防範程度應當與業主支付的服務費對等。正如你不能要求豪華賓館與一般招待所對住宿顧客的人身、財物的安保注意義務是一樣的。
(二)小區內發生入室盜竊、搶劫,造成業主人身傷害、財產受損的情形
1、此時物業公司一般應從以下幾面舉證證明已履行合同約定的安保義務:
(1)物業服務企業的資質;
(2)從事保安服務的人員按國家有關規定具備職業資格;
(3)健全的保安服務制度;
(4)按制度履行注意義務的記錄或證明,如值班日誌、重大事故報告記錄等;
(5)為履行安保義務所採取的措施、配備的設施及必要的宣傳等。
(三)業主無過錯、物業公司無違約無過錯的情形的處理
小區內車輛被盜、業主人身被傷害、居家內財物被盜被搶,很多情況下,業主本身沒有過錯,而物業公司也能證明按合同全面履行了注意義務,也無明顯過錯。此時,業主訴訟到法院要求物業公司賠償,是很難勝訴的。
面對此種情形,法院也不能簡單駁回了事,多做做法律宣傳和調解工作,達到業主撤訴或雙方調解而息訴的目的。對物業公司是不是可以不收或少收物業服務費;對業主而言,「利之所歸,損之所歸」,即財物損失的風險由業主本人承擔,這是民法一個被普遍遵守的原則。業主人身及財物損害的賠償,在這種情況下只能期待刑事案件的偵破。
二、常見的物業合同糾紛
(一)一個是物業管理費究竟包含了一些什麼費用,由於相關條例出台後,「物業管理費」的包含費用項目與以往有所不同,而部分物業公司在給予業主的收據上往往只標明「物業管理費」5個字,所以容易導致業主們對於其概念的含糊而產生糾紛。另一個矛盾比較集中的是物業管理費收不到的問題,造成業主之間、業主與物業管理企業之間的矛盾。
在收費方面,物業公司應該在給予業主的相關物業管理費用繳費收據上,將相關的收費目錄名稱和費用全部羅列清楚,不能簡單地以一個「物業管理費」的名稱來取代其中各類的費用名稱。
(二)目前很多小區的業主委員會與物業管理簽訂合同時,往往對於物業合同的性質沒有明確定義,有部分小區中雙方簽訂的是「服務合同」,而有部分小區中雙方簽訂的則是「委託合同」。
據悉,這方面的混亂使得目前最高法院案由分類中,涉及到物業管理合同的,既有服務合同糾紛,又有物業管理糾紛;而法院受理物業管理糾紛案件時,部分案件的案由定為服務合同糾紛,部分定為物業管理糾紛,還有定為損害賠償和財產權屬等其他案由。
在簽訂物業管理合同時,需要注意的是合同的性質應該為服務合同,而不是委託合同。其最簡單的方法是先看物業合同的名稱,如果是服務合同,一般這個合同的名稱是「物業管理服務合同」,而不是「物業管理委託合同」,同時,在合同的條款中,如果是委託合同,一般會表現為「甲方委託乙方」,而服務合同則一般是「甲方為乙方提供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