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投訴糾紛 > 雇員和第三人共同侵權

雇員和第三人共同侵權

發布時間:2020-12-11 12:59:43

⑴ 《最高院關於審理人身損害賠償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人身損害賠償案件適用法律若干
問題的解釋
最高人民法院公告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人身損害賠償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
解釋》已於2003年12月4日由最高人民法院審判委員會第1299次會議通
過.現予公布,自2004年5月1日起施行.

最高人民法院
2003年12月26日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人身損害賠償案件適用法律若干
問題的解釋
(2003年12月4日最高人民法院審判委員會第1299次會議通過)
法釋[2003]20號
為正確審理人身損害賠償案件,依法保護當事人的合法權益,根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通則》(以下簡稱民法通則),《中華人民共和國
民事訴訟法》(以下簡稱民事訴訟法)等有關法律規定,結合審判實踐,
就有關適用法律的問題作如下解釋:
第一條因生命,健康,身體遭受侵害,賠償權利人起訴請求賠償義
務人賠償財產損失和精神損害的,人民法院應予受理.
本條所稱"賠償權利人",是指因侵權行為或者其他致害原因直接
遭受人身損害的受害人,依法由受害人承擔扶養義務的被扶養人以及死
亡受害人的近親屬.
本條所稱"賠償義務人",是指因自己或者他人的侵權行為以及其
他致害原因依法應當承擔民事責任的自然人,法人或者其他組織.
第二條受害人對同一損害的發生或者擴大有故意,過失的,依照民
法通則第一百三十一條的規定,可以減輕或者免除賠償義務人的賠償責
任.但侵權人因故意或者重大過失致人損害,受害人只有一般過失的,
不減輕賠償義務人的賠償責任.
適用民法通則第一百零六條第三款規定確定賠償義務人的賠償責
任時,受害人有重大過失的,可以減輕賠償義務人的賠償責任.
第三條二人以上共同故意或者共同過失致人損害,或者雖無共同故
意,共同過失,但其侵害行為直接結合發生同一損害後果的,構成共同
侵權,應當依照民法通則第一百三十條規定承擔連帶責任.
二人以上沒有共同故意或者共同過失,但其分別實施的數個行為間
接結合發生同一損害後果的,應當根據過失大小或者原因力比例各自承
擔相應的賠償責任.
第四條二人以上共同實施危及他人人身安全的行為並造成損害後
果,不能確定實際侵害行為人的,應當依照民法通則第一百三十條規定
承擔連帶責任.共同危險行為人能夠證明損害後果不是由其行為造成
的,不承擔賠償責任.
第五條賠償權利人起訴部分共同侵權人的,人民法院應當追加其他
共同侵權人作為共同被告.賠償權利人在訴訟中放棄對部分共同侵權人
的訴訟請求的,其他共同侵權人對被放棄訴訟請求的被告應當承擔的賠
償份額不承擔連帶責任.責任范圍難以確定的,推定各共同侵權人承擔
同等責任.
人民法院應當將放棄訴訟請求的法律後果告知賠償權利人,並將放
棄訴訟請求的情況在法律文書中敘明.
第六條從事住宿,餐飲,娛樂等經營活動或者其他社會活動的自然
人,法人,其他組織,未盡合理限度范圍內的安全保障義務致使他人遭
受人身損害,賠償權利人請求其承擔相應賠償責任的,人民法院應予支
持.
因第三人侵權導致損害結果發生的,由實施侵權行為的第三人承擔
賠償責任.安全保障義務人有過錯的,應當在其能夠防止或者制止損害
的范圍內承擔相應的補充賠償責任.安全保障義務人承擔責任後,可以
向第三人追償.賠償權利人起訴安全保障義務人的,應當將第三人作為
共同被告,但第三人不能確定的除外.
第七條對未成年人依法負有教育,管理,保護義務的學校,幼兒園
或者其他教育機構,未盡職責范圍內的相關義務致使未成年人遭受人身
損害,或者未成年人致他人人身損害的,應當承擔與其過錯相應的賠償
責任.
第三人侵權致未成年人遭受人身損害的,應當承擔賠償責任.學校,
幼兒園等教育機構有過錯的,應當承擔相應的補充賠償責任.
第八條法人或者其他組織的法定代表人,負責人以及工作人員,在
執行職務中致人損害的,依照民法通則第一百二十一條的規定,由該法
人或者其他組織承擔民事責任.上述人員實施與職務無關的行為致人損
害的,應當由行為人承擔賠償責任.
屬於《國家賠償法》賠償事由的,依照《國家賠償法》的規定處理.
第九條雇員在從事僱傭活動中致人損害的,僱主應當承擔賠償責
任;雇員因故意或者重大過失致人損害的,應當與僱主承擔連帶賠償責
任.僱主承擔連帶賠償責任的,可以向雇員追償.
前款所稱"從事僱傭活動",是指從事僱主授權或者指示範圍內的
生產經營活動或者其他勞務活動.雇員的行為超出授權范圍,但其表現
形式是履行職務或者與履行職務有內在聯系的,應當認定為"從事僱傭
活動".
第十條承攬人在完成工作過程中對第三人造成損害或者造成自身
損害的,定作人不承擔賠償責任.但定作人對定作,指示或者選任有過
失的,應當承擔相應的賠償責任.
第十一條雇員在從事僱傭活動中遭受人身損害,僱主應當承擔賠償
責任.僱傭關系以外的第三人造成雇員人身損害的,賠償權利人可以請
求第三人承擔賠償責任,也可以請求僱主承擔賠償責任.僱主承擔賠償
責任後,可以向第三人追償.
雇員在從事僱傭活動中因安全生產事故遭受人身損害,發包人,分
包人知道或者應當知道接受發包或者分包業務的僱主沒有相應資質或
者安全生產條件的,應當與僱主承擔連帶賠償責任.
屬於《工傷保險條例》調整的勞動關系和工傷保險范圍的,不適用
本條規定.
第十二條依法應當參加工傷保險統籌的用人單位的勞動者,因工傷
事故遭受人身損害,勞動者或者其近親屬向人民法院起訴請求用人單位
承擔民事賠償責任的,告知其按《工傷保險條例》的規定處理.
因用人單位以外的第三人侵權造成勞動者人身損害,賠償權利人請
求第三人承擔民事賠償責任的,人民法院應予支持.
第十三條為他人無償提供勞務的幫工人,在從事幫工活動中致人損
害的,被幫工人應當承擔賠償責任.被幫工人明確拒絕幫工的,不承擔
賠償責任.幫工人存在故意或者重大過失,賠償權利人請求幫工人和被
幫工人承擔連帶責任的,人民法院應予支持.
第十四條幫工人因幫工活動遭受人身損害的,被幫工人應當承擔賠
償責任.被幫工人明確拒絕幫工的,不承擔賠償責任;但可以在受益范
圍內予以適當補償.
幫工人因第三人侵權遭受人身損害的,由第三人承擔賠償責任.第
三人不能確定或者沒有賠償能力的,可以由被幫工人予以適當補償.
第十五條為維護國家,集體或者他人的合法權益而使自己受到人身
損害,因沒有侵權人,不能確定侵權人或者侵權人沒有賠償能力,賠償
權利人請求受益人在受益范圍內予以適當補償的,人民法院應予支持.
第十六條下列情形,適用民法通則第一百二十六條的規定,由所有
人或者管理人承擔賠償責任,但能夠證明自己沒有過錯的除外:
(一)道路,橋梁,隧道等人工建造的構築物因維護,管理瑕疵致人
損害的;
(二)堆放物品滾落,滑落或者堆放物倒塌致人損害的;
(三)樹木傾倒,折斷或者果實墜落致人損害的.
前款第(一)項情形,因設計,施工缺陷造成損害的,由所有人,管
理人與設計,施工者承擔連帶責任.
第十七條受害人遭受人身損害,因就醫治療支出的各項費用以及因
誤工減少的收入,包括醫療費,誤工費,護理費,交通費,住宿費,住
院伙食補助費,必要的營養費,賠償義務人應當予以賠償.
受害人因傷致殘的,其因增加生活上需要所支出的必要費用以及因
喪失勞動能力導致的收入損失,包括殘疾賠償金,殘疾輔助器具費,被
扶養人生活費,以及因康復護理,繼續治療實際發生的必要的康復費,
護理費,後續治療費,賠償義務人也應當予以賠償.
受害人死亡的,賠償義務人除應當根據搶救治療情況賠償本條第一
款規定的相關費用外,還應當賠償喪葬費,被扶養人生活費,死亡補償
費以及受害人親屬辦理喪葬事宜支出的交通費,住宿費和誤工損失等其
他合理費用.
第十八條受害人或者死者近親屬遭受精神損害,賠償權利人向人民
法院請求賠償精神損害撫慰金的,適用《最高人民法院關於確定民事侵
權精神損害賠償責任若干問題的解釋》予以確定.
精神損害撫慰金的請求權,不得讓與或者繼承.但賠償義務人已經
以書面方式承諾給予金錢賠償,或者賠償權利人已經向人民法院起訴的
除外.
第十九條醫療費根據醫療機構出具的醫葯費,住院費等收款憑證,
結合病歷和診斷證明等相關證據確定.賠償義務人對治療的必要性和合
理性有異議的,應當承擔相應的舉證責任.
醫療費的賠償數額,按照一審法庭辯論終結前實際發生的數額確
定.器官功能恢復訓練所必要的康復費,適當的整容費以及其他後續治
療費,賠償權利人可以待實際發生後另行起訴.但根據醫療證明或者鑒
定結論確定必然發生的費用,可以與已經發生的醫療費一並予以賠償.
第二十條誤工費根據受害人的誤工時間和收入狀況確定.
誤工時間根據受害人接受治療的醫療機構出具的證明確定.受害人
因傷致殘持續誤工的,誤工時間可以計算至定殘日前一天.
受害人有固定收入的,誤工費按照實際減少的收入計算.受害人無
固定收入的,按照其最近三年的平均收入計算;受害人不能舉證證明其
最近三年的平均收入狀況的,可以參照受訴法院所在地相同或者相近行
業上一年度職工的平均工資計算.
第二十一條護理費根據護理人員的收入狀況和護理人數,護理期限
確定.
護理人員有收入的,參照誤工費的規定計算;護理人員沒有收入或
者僱傭護工的,參照當地護工從事同等級別護理的勞務報酬標准計算.
護理人員原則上為一人,但醫療機構或者鑒定機構有明確意見的,可以
參照確定護理人員人數.
護理期限應計算至受害人恢復生活自理能力時止.受害人因殘疾不
能恢復生活自理能力的,可以根據其年齡,健康狀況等因素確定合理的
護理期限,但最長不超過二十年.
受害人定殘後的護理,應當根據其護理依賴程度並結合配製殘疾輔
助器具的情況確定護理級別.
第二十二條交通費根據受害人及其必要的陪護人員因就醫或者轉
院治療實際發生的費用計算.交通費應當以正式票據為憑;有關憑據應
當與就醫地點,時間,人數,次數相符合.
第二十三條住院伙食補助費可以參照當地國家機關一般工作人員
的出差伙食補助標准予以確定.
受害人確有必要到外地治療,因客觀原因不能住院,受害人本人及
其陪護人員實際發生的住宿費和伙食費,其合理部分應予賠償.
第二十四條營養費根據受害人傷殘情況參照醫療機構的意見確定.
第二十五條殘疾賠償金根據受害人喪失勞動能力程度或者傷殘等
級,按照受訴法院所在地上一年度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或者農村居
民人均純收入標准,自定殘之日起按二十年計算.但六十周歲以上的,
年齡每增加一歲減少一年;七十五周歲以上的,按五年計算.
受害人因傷致殘但實際收入沒有減少,或者傷殘等級較輕但造成職
業妨害嚴重影響其勞動就業的,可以對殘疾賠償金作相應調整.
第二十六條殘疾輔助器具費按照普通適用器具的合理費用標准計
算.傷情有特殊需要的,可以參照輔助器具配製機構的意見確定相應的
合理費用標准.
輔助器具的更換周期和賠償期限參照配製機構的意見確定.
第二十七條喪葬費按照受訴法院所在地上一年度職工月平均工資
標准,以六個月總額計算.
第二十八條被扶養人生活費根據扶養人喪失勞動能力程度,按照受
訴法院所在地上一年度城鎮居民人均消費性支出和農村居民人均年生
活消費支出標准計算.被扶養人為未成年人的,計算至十八周歲;被扶
養人無勞動能力又無其他生活來源的,計算二十年.但六十周歲以上的,
年齡每增加一歲減少一年;七十五周歲以上的,按五年計算.
被扶養人是指受害人依法應當承擔扶養義務的未成年人或者喪失
勞動能力又無其他生活來源的成年近親屬.被扶養人還有其他扶養人
的,賠償義務人只賠償受害人依法應當負擔的部分.被扶養人有數人的,
年賠償總額累計不超過上一年度城鎮居民人均消費性支出額或者農村
居民人均年生活消費支出額.
第二十九條死亡賠償金按照受訴法院所在地上一年度城鎮居民人
均可支配收入或者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標准,按二十年計算.但六十周
歲以上的,年齡每增加一歲減少一年;七十五周歲以上的,按五年計算.
第三十條賠償權利人舉證證明其住所地或者經常居住地城鎮居民
人均可支配收入或者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高於受訴法院所在地標準的,
殘疾賠償金或者死亡賠償金可以按照其住所地或者經常居住地的相關
標准計算.
被扶養人生活費的相關計算標准,依照前款原則確定.
第三十一條人民法院應當按照民法通則第一百三十一條以及本解
釋第二條的規定,確定第十九條至第二十九條各項財產損失的實際賠償
金額.
前款確定的物質損害賠償金與按照第十八條第一款規定確定的精
神損害撫慰金,原則上應當一次性給付.
第三十二條超過確定的護理期限,輔助器具費給付年限或者殘疾賠
償金給付年限,賠償權利人向人民法院起訴請求繼續給付護理費,輔助
器具費或者殘疾賠償金的,人民法院應予受理.賠償權利人確需繼續護
理,配製輔助器具,或者沒有勞動能力和生活來源的,人民法院應當判
令賠償義務人繼續給付相關費用五至十年.
第三十三條賠償義務人請求以定期金方式給付殘疾賠償金,被扶養
人生活費,殘疾輔助器具費的,應當提供相應的擔保.人民法院可以根
據賠償義務人的給付能力和提供擔保的情況,確定以定期金方式給付相
關費用.但一審法庭辯論終結前已經發生的費用,死亡賠償金以及精神
損害撫慰金,應當一次性給付.
第三十四條人民法院應當在法律文書中明確定期金的給付時間,方
式以及每期給付標准.執行期間有關統計數據發生變化的,給付金額應
當適時進行相應調整.
定期金按照賠償權利人的實際生存年限給付,不受本解釋有關賠償
期限的限制.
第三十五條本解釋所稱"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農村居民
人均純收入","城鎮居民人均消費性支出","農村居民人均年生活
消費支出","職工平均工資",按照政府統計部門公布的各省,自治
區,直轄市以及經濟特區和計劃單列市上一年度相關統計數據確定.
"上一年度",是指一審法庭辯論終結時的上一統計年度.
第三十六條本解釋自2004年5月1日起施行.2004年5月1日後新受理
的一審人身損害賠償案件,適用本解釋的規定.已經作出生效裁判的人
身損害賠償案件依法再審的,不適用本解釋的規定.
在本解釋公布施行之前已經生效施行的司法解釋,其內容與本解釋
不一致的,以本解釋為准.

⑵ 入職為什麼需要離職證明

一、為什復么入職要離職證明

制1、新的用人單位防止就業人員同時兼任兩分以上工作,減少公司機密泄露的幾率或其他特殊需要。

2、新單位擔心員工和原單位還有未了結的涉及勞動關系方面的事情。如果新單位錄用了還未與原單位解除勞雲動關系的勞動者,新的用人單位是要承擔責任的。

且根據《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勞動爭議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第十一條用人單位招用尚未解除勞動合同的勞動者,原用人單位與勞動者發生的勞動爭議,可以列新的用人單位為第三人。原用人單位可以用新的用人單位侵權為理由向人民法院起訴的,可以列勞動者為第三人。原用人單位以新的用人單位和勞動者共同侵權為由向人民法院起訴的,新的用人單位和勞動者列為共同被告。

⑶ 原告可否起訴被告向第三人承當責任

對連帶責任人提起的訴訟中需要注意的幾個問題
對連帶責任人提起的訴訟中需要注意的幾個問題
在權利人對實體法上應當承擔連帶責任的義務人提起的訴訟中,是否應將全部義務人列為被告、法院是否可依職權追加被告、是否允許對部分被告撤回起訴、對撤回起訴在實踐中如何進行操作及對撤回起訴被告可否重新提起訴訟都是審判實踐中常常會遇到的問題。筆者從解釋論的角度出發,對這些問題談談自己的看法。
一、原告是否有權選擇被告進行起訴
根據「不告不理」的原則,對於在民法上應當承擔連帶責任的人,當事人可以選擇起訴,也就是說可以同時將應當承擔連帶責任的人全部起訴,也可以只選擇其中的一個或幾個義務人作為被告。如在當事人對擔保債權提起的訴訟中,債權人只起訴直接債務人要求履行給付義務或者只起訴保證人要求承擔證責任都是可以的。在共同侵權訴訟中,權利人可以只對部分義務人起訴。
二、法院可否依職權追加被告
一般認為,由於訴訟標的具有共同性或者必須合一確定的牽連性,必須由法院合並審理,所以,對應當承擔連帶責任的人的訴訟屬於必要的共同訴訟。法院在審理中可根據民訴法第一百一十九條的規定:「必須共同進行訴訟的當事人沒有參加訴訟的,人民法院應當通知其參加訴訟。」追加其他應當承擔連帶責任的人為共同被告。在共同侵權領域,我國的有關人身損害賠償的司法解釋就採納了共同侵權為必要的共同訴訟的觀點。根據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人身損害賠償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的規定,賠償權利人起訴部分共同侵權人的,人民法院應當追加其他共同侵權人作為共同被告。但在不真正連帶侵權訴訟中,因為原告對義務人有完全的選擇權,法院則不需主動追加當事人。如在雇員人身損害賠償訴訟中,如果存在第三人侵權,第三人與僱主的賠償責任就是不真正連帶責任,當事人如果選定一方作為賠償,法院就不必強行追加另一方作為共同被告,而只需根據當事人的請求判令僱主或第三人承擔賠償責任。僱主賠償後取得對第三人的追償權。如果當事人將僱主和第三人同時列為被告,法院則先判令第三人承擔責任,同時判令僱主承擔連帶賠償責任。
三、是否允許原告對部分被告撤回起訴
如果原告在起訴時要求所有應當承擔連帶責任的人承擔責任,在訴訟過程中又提出對部分當事人撤回起訴,法院是否准許呢?一種觀點認為,原告撤回對部分被告的起訴,是對原告自己訴訟權利的行使和處分,只要不存在其他不準撤訴的情形,法院就應准許其撤訴;另一種觀點認為,原告如撤回對其中部分被告的起訴,將會加重其他被告責任的承擔。如果法院准許了其撤訴請求,則是對其他被告的不公平。因此,不應當允許其撤回對部分被告的起訴。筆者認為,應當承擔連帶責任的人都是對原告有獨立義務的人,所以只要原告選擇一方作為被告,而事實上該被告也是應當承擔連帶責任的當事人,該就應當對自己應當承擔的份額或全部的責任進行獨立的承擔。該承擔責任後,如果法律規定可以向其他義務人進行追償的,該可以通過另行起訴的方式實現自己的權利。對原告作出的僅免除部分連帶人的責任的效力問題,學說和立法上有兩種觀點,一種為絕對效力,如英美法中「釋放一部等於釋放全部」指的就是這種絕對效力;另一種為相對效力,即連帶之債權人對一部分連帶債務人免責的意思表示原則上僅免除相對債務份額的效果。我國有關司法解釋采後一種觀點。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人身損害賠償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第五條的規定:「賠償權利人在訴訟中放棄對部分共同侵權人的訴訟請求的,其他共同侵權人對被放棄訴訟請求的被告應當承擔的賠償份額不承擔連帶責任。責任范圍難以確定的,推定各共同侵權人承擔同等責任。」這對原告撤回對部分必要共同被告的起訴提供了法律依據,但是原告必須同時放棄對該部分被告的訴訟請求,剩餘被告對放棄訴訟請求的部分不再承擔連帶責任。換言之,原告程序上撤訴的同時,也要放棄相應的實體權利。
四、對撤回起訴的實踐操作
實踐中對於原告主動撤回對部分當事人的起訴,有的法官要求原告從起訴書中將被告劃掉,有的法官要求書記員將此情形記入筆錄,有的法官則是在判決書中甚至在判決主文中進行表述。筆者認為,劃掉被告和在判決書中表述的做法是欠妥的。因為在訴訟中對程序性事項做出的處理應採取裁定的形式。而裁定可以分為書面裁定和口頭裁定。一般而言,對部分被告撤回起訴無需專門製作裁定書,而只需口頭裁定。根據《民事訴訟法》的規定,口頭裁定的,應記入筆錄。所以,對部分被告撤回起訴的情況及是否准許的結果應當記入筆錄,庭前撤回的,應專門製作筆錄,當庭撤回的,在庭審筆錄中記明即可。而在判決書中不必再列被撤回的被告為當事人,也不必另行表述。
五、在原訴訟終結後,原告是否還可另行起訴在前訴中撤回起訴的被告
有人認為,根據最高人民法院關於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若干問題的意見第144條的規定「當事人撤訴後以同一訴訟請求再次起訴的,人民法院應予受理。」所以,應當

⑷ 侵權責任法實施後雇員在僱傭活動中因第三人侵權受傷僱主是否承擔責任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人身損害賠償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
(2003年12月4日最高人民法院審判委員會第1299次會議通過)
(法釋[2003]20號)
為正確審理人身損害賠償案件,依法保護當事人的合法權益,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通則》(以下簡稱民法通則)、《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以下簡稱民事訴訟法)等有關法律規定,結合審判實踐,就有關適用法律的問題作如下解釋:
第一條 因生命、健康、身體遭受侵害,賠償權利人起訴請求賠償義務人賠償財產損失和精神損害的,人民法院應予受理。
本條所稱"賠償權利人",是指因侵權行為或者其他致害原因直接遭受人身損害的受害人、依法由受害人承擔扶養義務的被扶養人以及死亡受害人的近親屬。
本條所稱"賠償義務人",是指因自己或者他人的侵權行為以及其他致害原因依法應當承擔民事責任的自然人、法人或者其他組織。
第二條 受害人對同一損害的發生或者擴大有故意、過失的,依照民法通則第一百三十一條的規定,可以減輕或者免除賠償義務人的賠償責任。但侵權人因故意或者重大過失致人損害,受害人只有一般過失的,不減輕賠償義務人的賠償責任。
適用民法通則第一百零六條第三款規定確定賠償義務人的賠償責任時,受害人有重大過失的,可以減輕賠償義務人的賠償責任。
第三條 二人以上共同故意或者共同過失致人損害,或者雖無共同故意、共同過失,但其侵害行為直接結合發生同一損害後果的,構成共同侵權,應當依照民法通則第一百三十條規定承擔連帶責任。
二人以上沒有共同故意或者共同過失,但其分別實施的數個行為間接結合發生同一損害後果的,應當根據過失大小或者原因力比例各自承擔相應的賠償責任。
第四條 二人以上共同實施危及他人人身安全的行為並造成損害後果,不能確定實際侵害行為人的,應當依照民法通則第一百三十條規定承擔連帶責任。共同危險行為人能夠證明損害後果不是由其行為造成的,不承擔賠償責任。
第五條 賠償權利人起訴部分共同侵權人的,人民法院應當追加其他共同侵權人作為共同被告。賠償權利人在訴訟中放棄對部分共同侵權人的訴訟請求的,其他共同侵權人對被放棄訴訟請求的被告應當承擔的賠償份額不承擔連帶責任。責任范圍難以確定的,推定各共同侵權人承擔同等責任。
人民法院應當將放棄訴訟請求的法律後果告知賠償權利人,並將放棄訴訟請求的情況在法律文書中敘明。
第六條 從事住宿、餐飲、娛樂等經營活動或者其他社會活動的自然人、法人、其他組織,未盡合理限度范圍內的安全保障義務致使他人遭受人身損害,賠償權利人請求其承擔相應賠償責任的,人民法院應予支持。
因第三人侵權導致損害結果發生的,由實施侵權行為的第三人承擔賠償責任。安全保障義務人有過錯的,應當在其能夠防止或者制止損害的范圍內承擔相應的補充賠償責任。安全保障義務人承擔責任後,可以向第三人追償。賠償權利人起訴安全保障義務人的,應當將第三人作為共同被告,但第三人不能確定的除外。
第七條 對未成年人依法負有教育、管理、保護義務的學校、幼兒園或者其他教育機構,未盡職責范圍內的相關義務致使未成年人遭受人身損害,或者未成年人致他人人身損害的,應當承擔與其過錯相應的賠償責任。
第三人侵權致未成年人遭受人身損害的,應當承擔賠償責任。學校、幼兒園等教育機構有過錯的,應當承擔相應的補充賠償責任。
第八條 法人或者其他組織的法定代表人、負責人以及工作人員,在執行職務中致人損害的,依照民法通則第一百二十一條的規定,由該法人或者其他組織承擔民事責任。上述人員實施與職務無關的行為致人損害的,應當由行為人承擔賠償責任。
屬於《國家賠償法》賠償事由的,依照《國家賠償法》的規定處理。
第九條 雇員在從事僱傭活動中致人損害的,僱主應當承擔賠償責任;雇員因故意或者重大過失致人損害的, 應當與僱主承擔連帶賠償責任。僱主承擔連帶賠償責任的,可以向雇員追償。
前款所稱"從事僱傭活動",是指從事僱主授權或者指示範圍內的生產經營活動或者其他勞務活動。雇員的行為超出授權范圍,但其表現形式是履行職務或者與履行職務有內在聯系的,應當認定為"從事僱傭活動"。
第十條 承攬人在完成工作過程中對第三人造成損害或者造成自身損害的,定作人不承擔賠償責任。但定作人對定作、指示或者選任有過失的,應當承擔相應的賠償責任。
第十一條 雇員在從事僱傭活動中遭受人身損害,僱主應當承擔賠償責任。僱傭關系以外的第三人造成雇員人身損害的,賠償權利人可以請求第三人承擔賠償責任,也可以請求僱主承擔賠償責任。僱主承擔賠償責任後,可以向第三人追償。
雇員在從事僱傭活動中因安全生產事故遭受人身損害,發包人、分包人知道或者應當知道接受發包或者分包業務的僱主沒有相應資質或者安全生產條件的,應當與僱主承擔連帶賠償責任。
屬於《工傷保險條例》調整的勞動關系和工傷保險范圍的,不適用本條規定。

第十二條 依法應當參加工傷保險統籌的用人單位的勞動者,因工傷事故遭受人身損害,勞動者或者其近親屬向人民法院起訴請求用人單位承擔民事賠償責任的,告知其按《工傷保險條例》的規定處理。
因用人單位以外的第三人侵權造成勞動者人身損害,賠償權利人請求第三人承擔民事賠償責任的,人民法院應予支持。
第十三條 為他人無償提供勞務的幫工人,在從事幫工活動中致人損害的,被幫工人應當承擔賠償責任。被幫工人明確拒絕幫工的,不承擔賠償責任。幫工人存在故意或者重大過失,賠償權利人請求幫工人和被幫工人承擔連帶責任的,人民法院應予支持。
第十四條 幫工人因幫工活動遭受人身損害的,被幫工人應當承擔賠償責任。被幫工人明確拒絕幫工的,不承擔賠償責任;但可以在受益范圍內予以適當補償。
幫工人因第三人侵權遭受人身損害的,由第三人承擔賠償責任。第三人不能確定或者沒有賠償能力的,可以由被幫工人予以適當補償。
第十五條 為維護國家、集體或者他人的合法權益而使自己受到人身損害,因沒有侵權人、不能確定侵權人或者侵權人沒有賠償能力,賠償權利人請求受益人在受益范圍內予以適當補償的,人民法院應予支持。
第十六條 下列情形,適用民法通則第一百二十六條的規定,由所有人或者管理人承擔賠償責任,但能夠證明自己沒有過錯的除外:
(一)道路、橋梁、隧道等人工建造的構築物因維護、管理瑕疵致人損害的;
(二)堆放物品滾落、滑落或者堆放物倒塌致人損害的;
(三)樹木傾倒、折斷或者果實墜落致人損害的。
前款第(一)項情形,因設計、施工缺陷造成損害的,由所有人、管理人與設計、施工者承擔連帶責任。
第十七條 受害人遭受人身損害,因就醫治療支出的各項費用以及因誤工減少的收入,包括醫療費、誤工費、護理費、交通費、住宿費、住院伙食補助費、必要的營養費,賠償義務人應當予以賠償。
受害人因傷致殘的,其因增加生活上需要所支出的必要費用以及因喪失勞動能力導致的收入損失,包括殘疾賠償金、殘疾輔助器具費、被扶養人生活費,以及因康復護理、繼續治療實際發生的必要的康復費、護理費、後續治療費,賠償義務人也應當予以賠償。
受害人死亡的,賠償義務人除應當根據搶救治療情況賠償本條第一款規定的相關費用外,還應當賠償喪葬費、被扶養人生活費、死亡補償費以及受害人親屬辦理喪葬事宜支出的交通費、住宿費和誤工損失等其他合理費用。
第十八條 受害人或者死者近親屬遭受精神損害,賠償權利人向人民法院請求賠償精神損害撫慰金的,適用《最高人民法院關於確定民事侵權精神損害賠償責任若干問題的解釋》予以確定。
精神損害撫慰金的請求權,不得讓與或者繼承。但賠償義務人已經以書面方式承諾給予金錢賠償,或者賠償權利人已經向人民法院起訴的除外。
第十九條 醫療費根據醫療機構出具的醫葯費、住院費等收款憑證,結合病歷和診斷證明等相關證據確定。賠償義務人對治療的必要性和合理性有異議的,應當承擔相應的舉證責任。
醫療費的賠償數額,按照一審法庭辯論終結前實際發生的數額確定。器官功能恢復訓練所必要的康復費、適當的整容費以及其他後續治療費,賠償權利人可以待實際發生後另行起訴。但根據醫療證明或者鑒定結論確定必然發生的費用,可以與已經發生的醫療費一並予以賠償。
第二十條 誤工費根據受害人的誤工時間和收入狀況確定。
誤工時間根據受害人接受治療的醫療機構出具的證明確定。受害人因傷致殘持續誤工的,誤工時間可以計算至定殘日前一天。
受害人有固定收入的,誤工費按照實際減少的收入計算。受害人無固定收入的,按照其最近三年的平均收入計算;受害人不能舉證證明其最近三年的平均收入狀況的,可以參照受訴法院所在地相同或者相近行業上一年度職工的平均工資計算。
第二十一條 護理費根據護理人員的收入狀況和護理人數、護理期限確定。
護理人員有收入的,參照誤工費的規定計算;護理人員沒有收入或者僱傭護工的,參照當地護工從事同等級別護理的勞務報酬標准計算。護理人員原則上為一人,但醫療機構或者鑒定機構有明確意見的,可以參照確定護理人員人數。
護理期限應計算至受害人恢復生活自理能力時止。受害人因殘疾不能恢復生活自理能力的,可以根據其年齡、健康狀況等因素確定合理的護理期限,但最長不超過二十年。
受害人定殘後的護理,應當根據其護理依賴程度並結合配製殘疾輔助器具的情況確定護理級別。
第二十二條 交通費根據受害人及其必要的陪護人員因就醫或者轉院治療實際發生的費用計算。交通費應當以正式票據為憑;有關憑據應當與就醫地點、時間、人數、次數相符合。
第二十三條 住院伙食補
助費可以參照當地國家機關一般工作人員的出差伙食補助標准予以確定。
受害人確有必要到外地治療,因客觀原因不能住院,受害人本人及其陪護人員實際發生的住宿費和伙食費,其合理部分應予賠償。
第二十四條 營養費根據受害人傷殘情況參照醫療機構的意見確定。
第二十五條 殘疾賠償金根據受害人喪失勞動能力程度或者傷殘等級,按照受訴法院所在地上一年度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或者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標准,自定殘之日起按二十年計算。但六十周歲以上的,年齡每增加一歲減少一年;七十五周歲以上的,按五年計算。
受害人因傷致殘但實際收入沒有減少,或者傷殘等級較輕但造成職業妨害嚴重影響其勞動就業的,可以對殘疾賠償金作相應調整。
第二十六條 殘疾輔助器具費按照普通適用器具的合理費用標准計算。傷情有特殊需要的,可以參照輔助器具配製機構的意見確定相應的合理費用標准。
輔助器具的更換周期和賠償期限參照配製機構的意見確定。
第二十七條 喪葬費按照受訴法院所在地上一年度職工月平均工資標准,以六個月總額計算。
第二十八條 被扶養人生活費根據扶養人喪失勞動能力程度,按照受訴法院所在地上一年度城鎮居民人均消費性支出和農村居民人均年生活消費支出標准計算。被扶養人為未成年人的,計算至十八周歲;被扶養人無勞動能力又無其他生活來源的,計算二十年。但六十周歲以上的,年齡每增加一歲減少一年;七十五周歲以上的,按五年計算。
被扶養人是指受害人依法應當承擔扶養義務的未成年人或者喪失勞動能力又無其他生活來源的成年近親屬。被扶養人還有其他扶養人的,賠償義務人只賠償受害人依法應當負擔的部分。被扶養人有數人的,年賠償總額累計不超過上一年度城鎮居民人均消費性支出額或者農村居民人均年生活消費支出額。
第二十九條 死亡賠償金按照受訴法院所在地上一年度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或者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標准,按二十年計算。但六十周歲以上的,年齡每增加一歲減少一年;七十五周歲以上的,按五年計算。
第三十條 賠償權利人舉證證明其住所地或者經常居住地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或者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高於受訴法院所在地標準的,殘疾賠償金或者死亡賠償金可以按照其住所地或者經常居住地的相關標准計算。
被扶養人生活費的相關計算標准,依照前款原則確定。
第三十一條 人民法院應當按照民法通則第一百三十一條以及本解釋第二條的規定,確定第十九條至第二十九條各項財產損失的實際賠償金額。
前款確定的物質損害賠償金與按照第十八條第一款規定確定的精神損害撫慰金,原則上應當一次性給付。
第三十二條 超過確定的護理期限、輔助器具費給付年限或者殘疾賠償金給付年限,賠償權利人向人民法院起訴請求繼續給付護理費、輔助器具費或者殘疾賠償金的,人民法院應予受理。賠償權利人確需繼續護理、配製輔助器具,或者沒有勞動能力和生活來源的,人民法院應當判令賠償義務人繼續給付相關費用五至十年。
第三十三條 賠償義務人請求以定期金方式給付殘疾賠償金、被扶養人生活費、殘疾輔助器具費的,應當提供相應的擔保。人民法院可以根據賠償義務人的給付能力和提供擔保的情況,確定以定期金方式給付相關費用。但一審法庭辯論終結前已經發生的費用、死亡賠償金以及精神損害撫慰金,應當一次性給付。
第三十四條 人民法院應當在法律文書中明確定期金的給付時間、方式以及每期給付標准。執行期間有關統計數據發生變化的,給付金額應當適時進行相應調整。
定期金按照賠償權利人的實際生存年限給付,不受本解釋有關賠償期限的限制。
第三十五條 本解釋所稱"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城鎮居民人均消費性支出"、"農村居民人均年生活消費支出"、"職工平均工資",按照政府統計部門公布的各省、自治區、直轄市以及經濟特區和計劃單列市上一年度相關統計數據確定。
"上一年度",是指一審法庭辯論終結時的上一統計年度。
第三十六條 本解釋自2004年5月1日起施行。2004年5月1日後新受理的一審人身損害賠償案件,適用本解釋的規定。已經作出生效裁判的人身損害賠償案件依法再審的,不適用本解釋的規定。
在本解釋公布施行之前已經生效施行的司法解釋,其內容與本解釋不一致的,以本解釋為准。
附件二:工傷條例摘編:
《工傷保險條例》第十四條規定,職工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應當認定為工傷:
(一)在工作時間和工作場所內,因工作原因受到事故傷害的;
(二)工作時間前後在工作場所內,從事與工作有關的預備性或者收尾性工作受到事故傷害的;
(三)在工作時間和工作場所內,因履行工作職責受到暴力等意外傷害的;
(四)患職業病的;
(五)因工外出期間,由於工作原因受到傷害或者發生事故下落不明的;
(六)在上下班途中,受到機動車事故傷害的;
(七)法律、行政法規規定應當認定為工傷的其他情形。

⑸ 民法共同侵權問題

《中華人民共和國侵權責任法》第二十八條、三十七條、四十條、六十八條和八十三條規定了「第三人過錯規則」。有觀點認為,第三人過錯的特點之一是:過錯第三人與當事人無過錯聯系……第三人和加害人之間不存在共同故意和共同過失,即不能構成共同侵權行為。因此,第三人過錯只能是第三人自己的過錯;如果第三人和被告之間基於共同的意思聯絡而致原告損害,他們將作為共同侵權行為人而對受害人負連帶責任。在有些情況下,第三人和加害人的行為可能構成無意思聯絡的共同侵權;這不是共同侵權,各自應分別按照按份責任對受害人負責。
從該觀點可以看出:「過錯第三人」與「無意思聯絡的共同侵權人」具有極其相同的特徵,使之難以區分:
一、「過錯第三人與侵權人」、「無意思聯絡的共同侵權人」均侵害了受害人的權益;
二、除特殊侵權外,「過錯第三人與侵權人」、「無意思聯絡的共同侵權人」均基於過錯侵害了受害人的權益。
三、「過錯第三人與侵權人」之間、「無意思聯絡的共同侵權人」之間均無意思聯絡。
那麼,「過錯第三人」與「無意思聯絡的共同侵權人」的區別是什麼?
我認為:
一、「過錯第三人與侵權人」之間、「無意思聯絡的共同侵權人」之間承擔侵權責任的形式不同:前者僅承擔按份責任,而後者在「各侵權行為人的行為足以造成全部損害」的場合,各侵權行為人承擔連帶賠償責任;
二、「過錯第三人」既不能歸入原告(受害人)一方,也不能歸入被告(加害人)一方,而「無意思聯絡的共同侵權人」均可歸入被告(加害人)一方;
三、「過錯第三人」是受害人(原告)與加害人(被告)之間法律關系的間接法律關系。即受害人(原告)與加害人(被告)之間法律關系是直接法律關系,「過錯第三人」與受害人(原告)、加害人(被告)之間是間接法律關系。
有過錯第三人的侵權之訴,本應解決受害人(原告)與加害人(被告)之間的糾紛後,加害人(被告)承擔責任的,由其與過錯第三人作為另一糾紛的當事人進行訴訟。但是,由於過錯第三人與之有利害關系,而被納入受害人(原告)與加害人(被告)之間的糾紛一並解決。

⑹ 兩車相撞同等責任,造成第三人死亡。其中一方無賠償能力,怎麼辦讓有能力的一方賠償么,法律依據是什麼啊

《中華人民共和國侵權責任法》第八條規定:「二人以上共同實施專侵權行為,造成他人損害的屬,應當承擔連帶責任。」《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人身損害賠償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第三條規定:「 二人以上共同故意或者共同過失致人損害,或者雖無共同故意、共同過失,但其侵害行為直接結合發生同一損害後果的,構成共同侵權,應當依照民法通則第一百三十條規定承擔連帶責任」。
上述規定是處理您所說情況的法律依據。

⑺ 什麼是第三人過錯責任

一、第三人過錯法律特徵: 1.第三人過錯主體是第三人; 2.第三人與當事人沒有過錯聯系,即不構成共同侵權行為; 3.第三人過錯是免除或者減輕加害人責任的依據,或者不真正連帶責任、補充責任的依據。 二、第三人過錯類型: 1.第三人過錯是損害發生的唯一原因:第三人應當承擔民事責任; 2.第三人過錯不是損害發生的唯一原因:第三人過錯時減輕被告相關責任的事由。 三、第三人過錯的一般規則:應當免除(免責)、減輕名義侵權人的賠償責任。 1.名義侵權人作為第三人實施侵權行為的媒介,名義侵權人的行為與損害結果之間只有事實上的因果關系,而沒有法律上的因果關系: A.事實上的因果關系【屬於事實問題】:是指從純粹事實角度觀察加害人的行為和受害人的行為之間的客觀聯系; B.法律上的因果關系:是指在被告人的行為與加害人的損害結果之間存在事實因果關系的前提下,被告是否應當承擔侵權責任的問題。 2.免除責任條件: A.損害是因第三人造成的(第三人過錯是損害發生的唯一原因),第三人應當承擔侵權責任; B.第三人過錯是免責事由。 3.減輕責任條件: A.第三人過錯不是損害發生的唯一原因; B.第三人過錯和加害人行為都是損害發生或者擴大的原因。 四、第三人過錯特殊規則:真正連帶責任/補充責任。 1.不真正連帶責任: A.《侵權責任法》第68條規定,因第三人的過錯污染環境造成損害的,被侵權人可以向污染者請求賠償,也可以向第三人請求賠償。污染者賠償後,有權向第三人追償。 B.《侵權責任法》第83條規定,因第三人的過錯致使動物造成他人損害的,被侵權人可以向動物飼養人或者管理人請求賠償,也可以向第三人請求賠償。動物飼養人或者管理人賠償後,有權向第三人追償。 2.補充責任: A.《侵權責任法》第37條規定,賓館、商場、銀行、車站、娛樂場所等公共場所的管理人或者群眾性活動的組織者,未盡到安全保障義務,造成他人損害的,應當承擔侵權責任。因第三人的行為造成他人損害的,由第三人承擔侵權責任;管理人或者組織者未盡到安全保障義務的,承擔相應的補充責任。 B.《侵權責任法》第40條規定,無民事行為能力人或者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在幼兒園、學校或者其他教育機構學習、生活期間,受到幼兒園、學校或者其他教育機構以外的人員人身損害的,由侵權人承擔侵權責任;幼兒園、學校或者其他教育機構未盡到管理職責的,承擔相應的補充責任。 【陳其象律師提示】 名義侵權人不免責情形: ①在法律規定應當對受害人的損害後果承擔連帶責任的場合,名義侵權人不能主張免責: A.有意思聯絡的共同侵權:《侵權責任法》第9條第一款規定,教唆、幫助他人實施侵權行為的,應當與行為人承擔連帶責任。 B.共同危險行為:《侵權責任法》第10條規定,二人以上實施危及他人人身、財產安全的行為,其中一人或者數人的行為造成他人損害,能夠確定具體侵權人的,由侵權人承擔責任;不能確定具體侵權人的,行為人承擔連帶責任。 C.因果關系疊加:《侵權責任法》第11條規定,二人以上分別實施侵權行為造成同一損害,每個人的侵權行為都足以造成全部損害的,行為人承擔連帶責任。 ②在對受害人的損害承擔按份責任的共同侵權場合,名義侵權人不得主張免責:《侵權責任法》第十二條 二人以上分別實施侵權行為造成同一損害,能夠確定責任大小的,各自承擔相應的責任;難以確定責任大小的,平均承擔賠償責任。 ③在不真正連帶責任場合,名義侵權人不得主張免責: A.《侵權責任法》第68條規定,因第三人的過錯污染環境造成損害的,被侵權人可以向污染者請求賠償,也可以向第三人請求賠償。污染者賠償後,有權向第三人追償。 B.《侵權責任法》第83條規定,因第三人的過錯致使動物造成他人損害的,被侵權人可以向動物飼養人或者管理人請求賠償,也可以向第三人請求賠償。動物飼養人或者管理人賠償後,有權向第三人追償。 C.《人身損害賠償解釋》第11條第一款規定,雇員在從事僱傭活動中遭受人身損害,僱主應當承擔賠償責任。僱傭關系以外的第三人造成雇員人身損害的,賠償權利人可以請求第三人承擔賠償責任,也可以請求僱主承擔賠償責任。僱主承擔賠償責任後,可以向第三人追償。 ④在負有安全保障義務或者管理職責、監護職責的場合,名義侵權人不能主張免責: A.《侵權責任法》第37條規定,賓館、商場、銀行、車站、娛樂場所等公共場所的管理人或者群眾性活動的組織者,未盡到安全保障義務,造成他人損害的,應當承擔侵權責任。 因第三人的行為造成他人損害的,由第三人承擔侵權責任;管理人或者組織者未盡到安全保障義務的,承擔相應的補充責任。 B.《侵權責任法》第40條規定,無民事行為能力人或者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在幼兒園、學校或者其他教育機構學習、生活期間,受到幼兒園、學校或者其他教育機構以外的人員人身損害的,由侵權人承擔侵權責任;幼兒園、學校或者其他教育機構未盡到管理職責的,承擔相應的補充責任。 【法條鏈接】 《侵權責任法》 第二十八條 損害是因第三人造成的,第三人應當承擔侵權責任。 第三十七條 賓館、商場、銀行、車站、娛樂場所等公共場所的管理人或者群眾性活動的組織者,未盡到安全保障義務,造成他人損害的,應當承擔侵權責任。 因第三人的行為造成他人損害的,由第三人承擔侵權責任;管理人或者組織者未盡到安全保障義務的,承擔相應的補充責任。 第四十條 無民事行為能力人或者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在幼兒園、學校或者其他教育機構學習、生活期間,受到幼兒園、學校或者其他教育機構以外的人員人身損害的,由侵權人承擔侵權責任;幼兒園、學校或者其他教育機構未盡到管理職責的,承擔相應的補充責任。 第六十八條 因第三人的過錯污染環境造成損害的,被侵權人可以向污染者請求賠償,也可以向第三人請求賠償。污染者賠償後,有權向第三人追償。 第八十三條 因第三人的過錯致使動物造成他人損害的,被侵權人可以向動物飼養人或者管理人請求賠償,也可以向第三人請求賠償。動物飼養人或者管理人賠償後,有權向第三人追償。

⑻ 兩車相撞傷及第三人,是否構成共同侵權

來1、兩車相撞傷及源第三人,如果能確定具體侵權者的,則由侵權的車輛承擔責任;
2、如果每輛車的行為都足以造成第三人損失的,則兩車承擔連帶責任;
3、如果能夠確定責任大小的,則由他們承擔相應的責任,不能確定的,則平均承擔;
4、法律依據:
1)《侵權責任法》第十條二人以上實施危及他人人身、財產安全的行為,其中一人或者數人的行為造成他人損害,能夠確定具體侵權人的,由侵權人承擔責任;不能確定具體侵權人的,行為人承擔連帶責任。
2)《侵權責任法》第十一條二人以上分別實施侵權行為造成同一損害,每個人的侵權行為都足以造成全部損害的,行為人承擔連帶責任。
3)《侵權責任法》第十二條二人以上分別實施侵權行為造成同一損害,能夠確定責任大小的,各自承擔相應的責任;難以確定責任大小的,平均承擔賠償責任。

⑼ 兩車相撞致第三人受傷是否為共同侵權

【案情】孫某駕駛私家車去市中心途中與車上人員閑聊時,在一小路口與馬路交叉口拐彎時與江某駕駛的一輛小麵包車相撞。由於江某的車速較快,受撞後偏離原行駛方向,撞到正騎自行車經過該路口的萬某,致其倒地後受重傷。孫某與江某也在事故中受傷,車輛不同程度受損。公安機關經現場勘查後認定:肇事雙方均負有一定責任。依據過失相抵原則,兩車相撞導致的經濟損失由各自承擔。對於萬某在本次交通事故中所受的損害,由直接致害人江某承擔責任。鑒於江某是在與對方車輛相撞後致萬某損害的,故不提請檢察機關追究其刑事責任。江某不服,遂發生爭執。
【分歧】第一種意見認為:對萬某的損失責任承擔,可以直接依據公安機關的事故認定,由江某負全部賠償責任。
第二種意見認為,對萬某的損失責任承擔,應由孫某與江某共同承擔,因為他們在本次交通事故當中構成無意思聯絡的共同侵權。
【評析】筆者同意第二種意見,理由如下:
第一、《道路交通安全法》第44條規定:「機動車通過交叉路口,應當按照交通信號燈、交通標志、交通標線或者交通警察的指揮通過,通過沒有交通信號燈、交通標志、交通標線或者交通警察指揮的交叉路口時,應當減速慢行,並讓行人、優先通行的車輛先行。」孫某在駕駛機動車的過程中與他人聊天,注意力分散,沒有盡到機動車駕駛人在駕駛機動車的過程中的高度注意的義務。江某在通過交叉路口時,沒有依法「減速慢行」,對事故的發生也有一定的過錯。因此,公安機關依據《道路交通安全法》第76條第1項的規定:「機動車之間發生交通事故的,由有過錯的一方承擔責任;雙方有過錯的比例承擔責任。」和《道路交通事故處理辦法》第19條第2款的規定:「兩方當事人的違章行為在交通事故中作用基本相當的兩方承擔同等責任」,認定當事人雙方承擔同等責任,各自負擔自己的損失是正確的。對於受害人萬某的損失由誰承擔的問題,首先要解決的核心問題孫某與江某的違章駕駛行為是否構成共同侵權。這直接關系肇事車輛雙方在對萬某的損害賠償問題的責任關系-----即由其中一方承擔責任還是由雙方共同承擔責任;是承擔按份責任還是連帶責任。
第二、共同侵權可以分為兩類:一是有意思聯絡的共同侵權,包括共同故意行為、共同過失的行為。要求有意思聯絡的共同聯絡的共同侵權人承擔連帶責任的理論基礎在於:連帶責任源於責任主體的整體性,責任主體的整體性則源於主觀過錯的共同性,從而認為須存在一種共同過錯把共同侵權行為人連接成為一個共同的,不可分割的整體,成為一個共同的行為主體,該共同的行為主體應當對其共同的行為結果負責。共同侵權行為人的不可分離性,產生於他們的共同過錯。一是無意思聯絡的共同侵權,主要指雖無意思聯絡,但損害結果不可分割的損失事實,基於當代民事法律保護弱者、保護無過錯者、保護受害人利益的價值取向,要求無意思聯絡的共同侵權行為人承擔連帶責任。
第三、本案中,孫某和江某素不相識,只是偶然的因素使兩車相撞,造成了第三人萬某重傷的後果。二人沒有共同的故意或者過失,但萬某的損失是由不得 孫某和江某共同造成的,且不可分割,所以,可認定孫某和江某的行為屬於無意思聯絡的共同侵權。因此 孫某和江某應當對萬某的損害承擔連帶責任。筆者認為,本案的侵權行為屬於無意思聯絡的共同侵權,侵權人承擔連帶責任的基礎是充分保護受害人的利益得到補償的價值理念。因此,就交通損害賠償案件而言,法院應當依據名加害人的過錯劃定相應的責任,並在明確各加害人賠償份額的基礎上叛令其承擔連帶責任。連帶責任的適用主要是為了防止因為部分加害人沒有償還能力而導致受害人得不到充分補償。如果允許受害人只起訴部分加害人,那麼法院在只有部分加害人在場的情況下無法確定它們之間的責任份額,只能判定補訴的加害人承擔全部責任,違背了適用連帶責任的初衷一在更大的程度上保障受害人的利益。而且,由於責任份額難以確定,多承擔了責任的加害人要向其他其他加害人追償的話,不得不另行起訴,要求法院確定責任份額,導致訴累。因此,如果受害方僅起訴部分加害人,法院應當追加其他加害人參加訴訟作為共同被告,並承擔連帶責任。如果受害人明確放棄對其他人的訴訟請求的,人民法院應當列被訴的侵權人為被告,並將受害人放棄訴訟請求的情況在法律文書中敘明,對未被起訴的加害人應當承擔的賠償份額,被訴加害人不承擔賠償責任,因為在這種情況下,被害人自願放棄了對其他加害人的賠償要求,無意思聯絡共同侵權人承擔連帶責任的基礎,即保護受害人的利益已不存在,所以,如果仍堅持讓被訴的部分加害人承擔連帶責任,不符合公平原則。
綜上所述,導致交通事故第三人萬某受重傷的直接因素是江某肇事車輛的撞擊,但其實質是 孫某和江某共同違章造成的交通事故的合力。萬某受重傷的結果是 孫某和江某共同違章造成的損害結果的延續,是整個交通事故的組成部分。因此,孫某和江某構成交通事故中的共同侵權人,應當承擔對萬某損害賠償連帶責任。(作者單位:江西省南豐縣人民法院)

閱讀全文

與雇員和第三人共同侵權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商標注冊被騙怎麼辦 瀏覽:160
朗太書體版權 瀏覽:268
大學無形資產管理制度 瀏覽:680
馬鞍山向山鎮黨委書記 瀏覽:934
服務創造價值疏風 瀏覽:788
工商登記代名協議 瀏覽:866
2015年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項目試卷 瀏覽:985
創造營陳卓璇 瀏覽:905
安徽職稱計算機證書查詢 瀏覽:680
衛生院公共衛生服務會議記錄 瀏覽:104
泉州文博知識產權 瀏覽:348
公共衛生服務培訓會議小結 瀏覽:159
馬鞍山攬山別院價格 瀏覽:56
施工索賠有效期 瀏覽:153
矛盾糾紛交辦單 瀏覽:447
2010年公需課知識產權法基礎與實務答案 瀏覽:391
侵權責任法第5556條 瀏覽:369
創造者對吉阿赫利直播 瀏覽:786
中小企業公共服務平台網路 瀏覽:846
深圳市潤之行商標製作有限公司 瀏覽: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