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投訴糾紛 > 企業法人法律侵權責任

企業法人法律侵權責任

發布時間:2020-12-11 12:21:20

㈠ 公司法人代表責任要承擔哪些

因經營過錯向法人承擔民事賠償責任。法定代表人因單獨或者共同侵害單位財產可能承擔的民事侵權法律責任。因違法行為而受到的民事制裁--罰款、拘留。《民法通則》第130條規定:「二人以上共同侵權造成他人損害的應當承擔連帶責任」。
二、民事責任
如前所述,一般情況下,法定代表人的職務行為產生的民事責任由法人承擔,法定代表人一般不需要直接承擔民事責任,但也有例外。以下情況法定代表人可能直接承擔責任:
(一)因經營過錯而需向本單位法人承擔的民事賠償責任
如果因為法定代表人在經營過程中存在過錯,導致本單位向第三人承擔民事責任,那麼,法人可向該法定代表人追償。這也是最為常見的法定代表人責任。比如,法定代表人超越許可權訂立合同,第三人不知道或不可能知道其超越許可權的(即法定代表人構成表見代理情形的),該合同有效,但如果因此給本單位法人造成損失的,該法定代表人可能向法人承擔民事賠償責任。
(二)法定代表人可能面臨的合同違約責任
公司、企業出於管理考慮,有時會與法定代表人簽訂經營管理合同,更進一步地約定法定代表人的權利義務。如果法定代表人沒有盡到相應合同義務時,公司、企業可以基於合同法相應規定,要求法定代表人承擔繼續履行、採取補救措施或者賠償損失等合同違約責任。
(三)侵權責任
如法定代表人單獨或者與第三人相勾結,損害本單位法人利益,侵害法人財產,該法定代表人可能向本單位法人承擔相應的民事侵權賠償責任。
(四)股東責任
法定代表人往往是公司股東,作為公司股東或者股份公司的發起人時,以下法律責任較為常見:
法定代表人作為公司股東,如果濫用股東權利給公司或其他股東造成損失的,將承擔賠償責任。根據「揭開公司面紗」理論,如果法定代表人作為公司股東,濫用公司法人獨立地位和股東有限責任,逃避債務,嚴重損害公司債權人利益的,將對公司債務承擔連帶責任。類似的,如果是一人公司的法定代表人,作為公司唯一股東,當其不能證明公司財產獨立於其個人財產時,其將對公司債務承擔連帶責任。
股東或股份公司發起人時需承擔按期足額繳納出資的責任,一旦出資人未按規定繳納出資時,除應向公司足額繳納外,還需向已按期足額繳納的其他股東承擔違約責任或按發起人協議承擔違約責任。
一個公司的成立,那麼就需要設立相應的法人,但很多人並不清楚法人是什麼,意味著什麼,其實公司法人是在公司的營運過程中享有了民事權利,但與此同時還需要承擔相應的民事責任,對公司出現的問題承擔相應的民事責任。

㈡ 公司是被告,法人代表需要承擔賠償責任嗎

取決復於侵權的程度,如果制嚴重和故意可能要程度刑事責任,你承擔還是公司承擔看你實際的侵權情況定。如果一般的侵權行為,你就宣告破產得了,清算公司資產賠償。按照你敘述的情況,至於你的房子,如果你個人沒有惡意的行為應該不會涉及追究你個人的責任,如果是僅有的一套用來居住更不會執行了。

㈢ 如果公司內部員工違法 公司法人有責任嗎 公司是有限責任公司

違法按其性質和危害程度的不同,可分為刑事違法、民事違法和行政違法等
1、對於刑事違法行為,需要主觀上有犯罪的故意或者過失,公司內部員工與公司法定代表人共同故意實施刑事違法行為,屬於共同犯罪,需要承擔刑事責任。
公司、企業、事業單位、機關、團體實施的危害社會的行為,法律規定為單位犯罪的,應當負刑事責任。
2、對於民事違法,公司工作人員因執行工作任務造成他人損害的,由用人單位承擔侵權責任。
3、對於行政違法,公司工作人員只有以公司名義對外實施違法行為的時候,公司才承擔責任。
《刑法》
第二十五條共同犯罪是指二人以上共同故意犯罪。
二人以上共同過失犯罪,不以共同犯罪論處;應當負刑事責任的,按照他們所犯的罪分別處罰。
《侵權責任法》
第三十四條 用人單位的工作人員因執行工作任務造成他人損害的,由用人單位承擔侵權責任。
勞務派遣期間,被派遣的工作人員因執行工作任務造成他人損害的,由接受勞務派遣的用工單位承擔侵權責任;勞務派遣單位有過錯的,承擔相應的補充責任。
《行政處罰法》
第三條
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違反行政管理秩序的行為,應當給予行政處罰的,依照本法由法律、法規或者規章規定,並由行政機關依照本法規定的程序實施。
沒有法定依據或者不遵守法定程序的,行政處罰無效。

㈣ 一個公司被起訴了,法人會受到什麼影響

根據《企業法人法定代表人登記管理規定》第四條有回下列情形之一的,不得擔任企答業法定代表人,企業登記機關不予核准登記:(一)無民事行為能力或者限制民事行為能力的。(二)正在被執行刑罰或者正在被執行刑事強制措施的。(三)正在被公安機關或者國家安全機關通緝的。(四)因犯有貪污賄賂罪、侵犯財產罪或者破壞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秩序罪,被判處刑罰,執行期滿未逾五年的;因犯有其他罪,被判處刑罰,執行期滿未逾三年的;或者因犯罪被判處剝奪政治權利,執行期滿未逾五年的。法人被起訴,也不一定就會判刑處罰,也可能無罪釋放的,所以被起訴之後,公司應該立刻擬定一個針對性的方案,保證公司之後的運營能夠正常。如果公司法人代表兼總經理被判刑的,公司應當按照公司章程產生新的法定代表人,然後到工商機關辦理法定代表人變更登記即可。法律依據:《企業法人法定代表人登記管理規定》第四條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不得擔任企業法定代表人,企業登記機關不予核准登記:(一)無民事行為能力或者限制民事行為能力的。(二)正在被執行刑罰或者正在被執行刑事強制措施的。(三)正在被公安機關或者國家安全機關通緝的。

㈤ 法人的侵權責任能力,一般侵權責任構成要件有哪些

您好,來法人的侵權責自任能力是法人責任能力的一種。是法人成員侵權行為承擔民事責任的資格。關於法人是否有侵權責任能力,學術上有兩種不同主張。
法人擬制學說認為,法人沒有意思能力,不能實施侵權行為,加之在法律上不承認侵權行為的代理,因而,法人機關或其他成員侵權行為的後果不能由法人承擔,法人無侵權責任能力。
法人實在說則認為,法人機關執行職務的行為是法人自身的行為,不因其合法與否而有區別,因此,對法人機關在執行職務時所為的侵權行為,法人也應承擔民事責任,法人有侵權責任能力。
現代各國民法普遍採用法人有侵權責任能力的主張。中國《民法通則》從多方面規定了法人的侵權責任。

㈥ 法人侵權行為的責任有哪些從外部和內部解釋。

法人承擔其侵權責任的方式

法人對其侵權行為應當承擔民事責任,自不待言。但具體實施侵權行為的法人代表人是否應當承擔責任?如何承擔責任?對此,各國立法之規定有所不同。

(一)法人對受害人承擔單獨責任。

此為德國所采。德國雖采「法人擬制說」,但對法人之董事或其他代理人致人損害的行為,明文規定由法人單獨承擔賠償責任(《德國民法典》第31條)。

(二)法人對受害人承擔單獨責任,然後法人得追究有過錯的行為人的個人責任。

此為瑞士民法所規定。《瑞士民法典》第55條第2項規定:「法人對其機關的法律行為及其他行為承擔責任。」第3項規定:「行為人有過錯時,行為人另負個人責任。」對前述規定有兩種理解:一種是台灣學者的理解,認為依其規定,就損害後果,法人應與有過錯的行為人對受害人共同承擔連帶責任[13];另一種理解是我國學者的理解,認為依其規定,法人對受害人單獨承擔責任,有過錯的法定代表人應對法人承擔責任,並將之稱為「兩罰制」[14](前述理解之差異源於海峽兩岸所翻譯之《瑞士民法典》中文版本對同一條文之不同表述:依台灣譯本,前述條文第3項為「行為人就其過錯,個人亦負責任」[15])。

(三)法人原則上應對受害人承擔單獨責任,但董事等人有過錯的,應與法人一起對受害人承擔連帶賠償責任。

此為日本所采。《日本民法典》第44條首先在其第1項規定法人對其理事或其他代理人因執行職務致人損害承擔賠償責任,然後在其第2項規定「因法人目的范圍外的行為,有損害於他人時,與表決該事項時表示贊成的社員、理事及實施該行為的理事或其他代理人,負連帶賠償責任」。此外,於1974年修訂《日本公司法》時補充的兩個條文,也作了類似規定。其第266(3)條規定:「董事執行職務有惡意或重大過失時,該董事對第三人也負連帶損害賠償責任。」第266(1)條則就公司董事違法分配盈餘、向其他董事貸款、違反竟業禁止義務、違反董事與公司進行交易之限制以及其他違反法令或章程的行為,規定了董事對公司承擔連帶償還或連帶賠償責任。這些規定,顯示出加重董事責任的立法走向[16]。除日本外,其他一些國家如韓國,也大致採用此種模式[17]。

(四)法人應與代表人對加害人承擔連帶賠償責任。

此為我國台灣地區民法典所采。台灣民法典第28條明文規定了此種連帶責任,甚至不考慮代表人有無過錯(此處的過錯當然不是指加害行為之過錯,而是指決定實施加害行為的過錯)。此外,台灣公司法第23條也規定:「公司負責任對於公司業務之執行,如有違反法令致他人受有損害時,對他人應與公司負連帶賠償之責。」對於何為公司負責人,該法第8條規定「在無限公司、兩合公司為執行業務或代表公司之股東;在有限公司、股份有限公司為董事。公司之經理人或清理人,股份有限公司之發起人、監察人、檢查人、重整人或重整監督人,在執行業務范圍內,亦為公司負責人」。就立法理由而言,台灣學者認為,如按法理,法人機關之行為為法人行為,故構成法人機關成員的個人不應對受害人承擔責任。但就保護交易安全立論,則又以規定法人與行為人連帶負賠償之責為妥,其有利於促進法人機關之注意,藉以保護交易安全[18]。

至於法人對受害人單獨承擔責任或與代表人等行為人連帶承擔責任之後,法人與行為人之間的內部關系,一般認為得適用民法有關委託合同的規定:因代表人處理法人事務時,對於法人負有善良管理人之注意義務,如因其過失而致法人以損失,法人對之享有追償權。同時,在實行連帶責任的情形,如果代表人因其無過失之行為而使法人應負無過失責任,因而代表人也與法人共同承擔連帶責任時,代表人在對受害人承擔責任後,反過來對法人享有追償權[19]。

我國《民法通則》第55條規定採用的是法人對受害人單獨承擔民事責任的方式。但對於法人是否得對有過錯的代表人享有追償權,未作直接規定。比較上述立法模式,其不同點主要在是否規定法人代表人與法人共同承擔連帶責任。根據我國的實際情況,有下列因素可值考慮:第一,從理論上講,如果承認法定代表人的行為即法人自身的行為,在執行職務的活動中,法定代表人不存在其自身的個人人格,則難以認定法定代表人執行職務的行為「一方面為法人之行為,他方面為自己之行為」[20]。故責令法定代表人對受害人負直接責任無法理上的說服力;第二,法人侵權行為通常發生在交易之外(否則應為合同責任),故規定連帶責任並不能有利於交易安全的保護;第三,代表人之賠償能力與法人之賠償能力通常不可同日而語,規定連帶責任,固然可為受害人增加選擇機會,但實際意義不大;第四,即令發生因法人機關之惡意或重大過失從事目的外違法行為造成他人嚴重損害,而法人之全部財產不足以賠償損失的情形,也可以適用「法人人格否認」制度,責令有過錯的股東(尤其是擔任代表人的股東)承擔個人賠償責任[21]。基於上述考慮,筆者認為,我國民法應規定法人對其代表人執行職務的致害行為,對受害人單獨承擔全部責任。至於法人承擔責任後對有過錯的代表人的追償或者處罰,得根據法人章程或者公司法有關規定進行。

注釋:
[1]胡長清.中國民法總論〔M〕.北京:商務印書館,119-120.

[2] 《德國民法典》第31條規定:「對於董事會、一名董事會成員或者一名合法任命的代理人由於執行屬於許可權以內的事務,發生應負損害賠償責任的行為,致使第三人受到損害時,社團應負賠償責任。」《日本民法典》第44條(法人的侵權行為能力)第1項規定:「法人對於其理事或其他代理人在執行職務時加於他人的損害,負賠償責任。」《瑞士民法典》第55條第2項規定:「法人應對其機關的法律行為及其他行為承擔責任。」《葡萄牙民法典》第165條規定:「法人應對其機關(代表人)、人員或受託人的行為負非合同責任。」我國台灣地區民法典第28條規定:「法人對於其董事或其他有代表權之人因職務所加於他人之損害,與該行為人連帶負賠償之責任。」

[3]如我國《民法通則》第67條規定,被代理人知道代理行為違法而不表示反對的,由被代理人和代理人承擔連帶責任。

[4]關於法人對其工作人員執行職務之時損害的民事責任問題,參見尹田《論法人對其工作人員執行職務時致人損害的民事責任》一文,載《政治與法律》1987年第6期。

[5]粱慧星.民法總論〔M〕.北京:法律出版社,1996.134.

[6]王利明.楊立新.侵權行為法〔M〕.北京:法律出版社,1996.254.

[7]魏振瀛.民法〔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0.83.

[8]史尚寬.民法總論〔M〕.北京: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1998.160-161.

[9]施啟揚.民法總則〔M〕.台灣三民書局,2000.131.

[10]史尚寬.民法總論〔M〕.160;施啟揚.民法總則〔M〕.131-132.

[11]王澤鑒.民法總則〔M〕.台灣版,189;施啟揚.民法總則〔M〕.133.

[12]尹田.論法人工作人員因執行職務而致人損害的民事責任〔J〕.政治與法律,1987,(6).

[13] 胡長清.中國民法總論〔M〕.北京: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1998.121.

[14] 李開國.民法基本問題研究〔M〕.北京:法律出版社,1997.107,111.

[15]史尚寬.民法總論〔M〕.北京: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1998.162.

[16]李開國.民法基本問題研究〔M〕.北京:法律出版社,1997.107,111.

[17] 《韓國民法典》第35條規定:「法人就董事或其他代表人,關於其職務所加於他人之損害,有賠償之責任。董事或其他代表人,不因此而免其自己之賠償責任。」第36條規定:「依法人目的范圍外之行為,所加於他人之損害,對於其事項之決議贊成或執行其決議之社員、董事及其代表人,應負連帶賠償責任。」

[18]胡長清.中國民法總論〔M〕.北京:商務印書館,121.

[19]史尚寬.民法總論〔M〕.北京: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1998. 163.

[20] 史尚寬. 民法總論〔M〕. 北京: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1998. 163.

[21] 朱慈蘊.公司法人格否認法理研究〔M〕.北京:法律出版社,1988.327-336.

㈦ 實施專利侵權公司法人要追責嗎

要符合起訴條件能追加我限責任公司實行公司格否認制股東其認繳資額向公司承擔責任保證自侵權賠償執行其實做沒

㈧ 公司法人代表應承擔的法律責任是什麼

1、法定代表人的職務行為就是企業法人的行為,因而由此產生的民事責任由本公司承擔,法定代表人一般不向第三人直接承擔民事責任。

依據:《民法通則》四十三條:企業法人對它的法定代表人和其他工作人員的經營活動,承擔民事責任。

2、因經營過錯向法人承擔民事賠償責任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貫徹執行《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通則》若干問題的意見(試行)五十八條規定:企業法人的法定代表人和其他工作人員,以法人名義從事的經營活動,給他人造成經濟損失的,企業法人應當承擔民事責任。法人承擔對第三人責任後,可以追償有過錯的法定代表人或其他工作人員的賠償責任。

3、法定代表人因單獨或者共同侵害單位財產可能承擔的民事侵權法律責任

依據《民法通則》第107條規定:「公民、法人由於過錯侵害國家的、集體的財產,侵害他人財產、人身的,應當承擔民事責任。」

依據《民法通則》第130條規定:「二人以上共同侵權造成他人損害的應當承擔連帶責任」。

4、因違法行為而受到的民事制裁、罰款、拘留。

依據《民法通則》49條規定:「企業法人有下列情形之一的,除法人承擔責任外,對法定代表人可以給予行政處分、罰款,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一) 超出登記機關核准登記的經營范圍從事非法經營的;

(二) 向登記機關、稅務機關隱瞞真實情況、弄虛作假的;

(三) 抽逃資金、隱匿財產逃避債務的;

(四) 解散、被撤銷、被宣告破產後,擅自處理財產的;

(五) 變更、終止時不及時申請辦理登記和公告,使利害關系人遭受重大損失的;

(六) 從事法律禁止的其他活動,損害國家利益或者社會公共利益的。

(8)企業法人法律侵權責任擴展閱讀

在我國公司法人要承擔的法律責任

一、刑事責任

法定代表人需要承擔的責任主要源於「單位犯罪」。在刑事法律用語中,對「公司」、「企業」,統一表述為「單位」,單位犯罪的,單位要承擔罰金責任,許多情況下還要追究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的責任,這里的「主管人員」和「直接責任人員」,經常與「法定代表人」是重合的。

以下是幾類常見的單位犯罪

(一)生產、銷售偽劣商品類犯罪(集中規定在刑法第140條至第148條)

包括生產、銷售假葯、劣葯、食品、農葯、化妝品等。在這類單位犯罪中,將追究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的刑事責任,刑罰最重至死刑。由於近年來有毒有害食品泛濫,食品犯罪是目前打擊的重點。

(二)走私類犯罪(集中規定在刑法第151條至第153條)

這類犯罪包括走私普通貨物、物品罪、走私文物罪、走私珍貴動物、珍貴動物製品罪、走私淫穢物品罪、走私廢物罪等。最長刑期可達10年以上有期徒刑。實踐中,法定代表人涉及走私普通貨物、物品罪的案例比較常見。

(三)商業賄賂類犯罪

包括非國家工作人員受賄罪(163條)、對非國家工作人員行賄罪(164條)等罪名。一般來說,收受財物的金額只要達到5000元,即可達到非國家工作人員受賄罪的數額標准。

打個比方,收受一個蘋果手機就夠了;而對非國家工作人員行賄罪的數額標准目前是1萬元,在這個物價高企的時代,可能幾張購物卡、加油卡就已經觸碰到了刑法的高壓線。

(四)非法吸收公眾存款罪、集資詐騙罪

實踐中,非法吸收公眾存款罪的發生幾率較高,特別是在沿海經濟較發達地區。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通則》

㈨ 如果公司總經理在經營中有違法行為,法人代表要承擔責任嗎承擔什麼責任

法人代表承擔責任分以下情況:

1、總經理個人行為,法人代表不承擔責任:個人行為依照個人財產承擔無限責任,無限責任即指當企業的全部財產不足以清償到期債務時,投資人應以個人的全部財產用於清償,實際上就是將企業的責任與投資人的責任連為一體。也就是說個人行為依照個人財產承擔責任。

2、總經理職務行為,法人代表承擔責任:總經理職務行為違法,法人代表要承擔連帶責任,但是作為法人有權對經理進行解聘,還可以進行追償權的行使。承擔連帶責任,須由當事人的約定或法律的規定。

(9)企業法人法律侵權責任擴展閱讀:

法人代表要承擔責任時應當具備下列條件:

1、依法成立;

2、有必要的財產或者經費;

3、有自己的名稱、組織機構和場所;

4、能夠獨立承擔民事責任。

第三十八條 依照法律或者法人組織章程規定,代表法人行使職權的負責人,是法人的法定代表人。

第三十九條 法人以它的主要辦事機構所在地為住所。

第四十條 法人終止,應當依法進行清算,停止清算范圍外的活動。

第二節 企業法人

第四十一條 全民所有制企業、集體所有制企業有符合國家規定的資金數額,有組織章程、組織機構和場所,能夠獨立承擔民事責任,經主管機關核准登記,取得法人資格。

在中華人民共和國領域內設立的中外合資經營企業、中外合作經營企業和外資企業,具備法人條件的,依法經工商行政管理機關核准登記,取得中國法人資格。

第四十二條 企業法人應當在核准登記的經營范圍內從事經營。

第四十三條 企業法人對它的法定代表人和其他工作人員的經營活動,承擔民事責任。

第四十四條 企業法人分立、合並或者有其他重要事項變更,應當向登記機關辦理登記並公告。

企業法人分立、合並,它的權利和義務由變更後的法人享有和承擔。

第四十五條 企業法人由於下列原因之一終止:

1、依法被撤銷;

2、解散;

3、依法宣告破產;

4、其他原因。

第四十六條 企業法人終止,應當向登記機關辦理注銷登記並公告。

第四十七條 企業法人解散,應當成立清算組織,進行清算。企業法人被撤銷、被宣告破產的,應當由主管機關或者人民法院組織有關機關和有關人員成立清算組織,進行清算。

第四十八條 全民所有制企業法人以國家授予它經營管理的財產承擔民事責任。集體所有制企業法人以企業所有的財產承擔民事責任。中外合資經營企業法人、中外合作經營企業法人和外資企業法人以企業所有的財產承擔民事責任,法律另有規定的除外。

第四十九條 企業法人有下列情形之一的,除法人承擔責任外,對法定代表人可以給予行政處分、罰款,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1、超出登記機關核准登記的經營范圍從事非法經營的;

2、向登記機關、稅務機關隱瞞真實情況、弄虛作假的;

3、抽逃資金、隱匿財產逃避債務的;

4、解散、被撤銷、被宣告破產後,擅自處理財產的;

5、變更、終止時不及時申請辦理登記和公告,使利害關系人遭受重大損失的;

6、從事法律禁止的其他活動,損害國家利益或者社會公共利益的。

㈩ 營業執照失效後出現侵權法人有責任嗎

、常見民事責任:公司法定代表人代表著整個公司與外界發生法律關系的時候,法律上認為具有整體意志屬性,因此原則上視為公司行為,因此很難追究公司法定代表人作為自然人的民事責任,該民事責任一般由企業來承擔的。
但也有例外,比如在法人人格否認的情況下,公司法定代表人與企業將對外承擔連帶民事責任。
2、行政責任:是指違反相應法律規定受到行政機關處罰等應承擔的法律責任。
3、刑事責任:是指違反刑法相關法律規定,應承擔刑罰的刑事責任。
4、關於其他方法來規避:有的人是與實際經營人簽定免責合同,但事實上,這樣的合同是違反法律規定而無效的。

閱讀全文

與企業法人法律侵權責任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商標注冊被騙怎麼辦 瀏覽:160
朗太書體版權 瀏覽:268
大學無形資產管理制度 瀏覽:680
馬鞍山向山鎮黨委書記 瀏覽:934
服務創造價值疏風 瀏覽:788
工商登記代名協議 瀏覽:866
2015年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項目試卷 瀏覽:985
創造營陳卓璇 瀏覽:905
安徽職稱計算機證書查詢 瀏覽:680
衛生院公共衛生服務會議記錄 瀏覽:104
泉州文博知識產權 瀏覽:348
公共衛生服務培訓會議小結 瀏覽:159
馬鞍山攬山別院價格 瀏覽:56
施工索賠有效期 瀏覽:153
矛盾糾紛交辦單 瀏覽:447
2010年公需課知識產權法基礎與實務答案 瀏覽:391
侵權責任法第5556條 瀏覽:369
創造者對吉阿赫利直播 瀏覽:786
中小企業公共服務平台網路 瀏覽:846
深圳市潤之行商標製作有限公司 瀏覽:62